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成矿规律研究是矿产勘查、潜力评价等工作的基础,是研编《中国矿产地质志》的指导思想.参照《中国矿产地质志》技术要求,总结了广东省铁矿时间分布规律、8种类型铁矿床的区域成矿规律,筛选铁矿田12个、成矿系列9个、成矿亚系列11个,并归纳了铁矿床的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2.
成矿规律研究是矿产勘查、潜力评价等工作的基础,是研编《中国矿产地质志》的指导思想.参照《中国矿产地质志》技术要求,总结了广东省铁矿时间分布规律、8种类型铁矿床的区域成矿规律,筛选铁矿田12个、成矿系列9个、成矿亚系列11个,并归纳了铁矿床的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3.
黄凡  王岩  蔺志永 《地质论评》2018,64(1):64010246-64010246
《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编制矿产地质志,全面反映矿产勘查成果和成矿规律”。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实施了《中国矿产地质志》研编工作,志书由“志、图、库、普”四部分组成。研编开展至今已有4年,46个全国性重点单矿种志书及30部省级志书,区域成矿规律总结和一些重要的专题研究等志书各项研编工作得到全部部署,矿产地质志研编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4.
白育坊  孙承晟 《地质论评》2023,69(1):2023010016-2023010016
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曾于1903年在《浙江潮》发表《中国地质略论》一文,1906年与同到日本留学的顾琅合作出版《中国矿产志》(附《中国矿产全图》)一书。它们在中国地质学史上均具有开创性并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中国矿产志》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地质矿产著作。本文从中日地质学交流的角度,结合新发现的史料,通过文本对比分析,指出《中国地质略论》和《中国矿产志》均是吸收当时日本的一些地学著作编写而成。《中国地质略论》的部分内容来源于佐藤传藏的《地质学》(1898)一书;《中国矿产志》的导言部分是在《中国地质略论》的基础上拓展而成,增补的内容则参考了矢津昌永的《高等地理清国地志》(1905)、横山又次郎的《地质学教科书》(1903)以及石川成章的《地球发达史》(1904)等著作,本言部分主要参考了日本地质调查所1902年发表的《清国及韩国主要矿产颁布图说明——附清国主要矿产地名表》;《中国矿产全图》则是顾琅依据日本《清国主要矿产分布图》绘制而成。《中国地质略论》和《中国矿产志》(附《中国矿产全图》)的编撰反映了20世纪初日本逐渐成为中国地质学知识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正矿产资源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编制矿产地质志,全面反映矿产勘查成果和成矿规律"。《中国矿产地质志》紧紧围绕国家需求,坚定战略性、实用性、科学性、创新性、公益性和科普性的定位,坚持"国家、科学、社会和人才"四大总体目标,部署了涵盖32个省区市、46个重点矿种、94个Ⅲ级成矿区带的志书研编工作和重大区域成矿规律问题专题研究,实现了矿种全覆盖、  相似文献   

6.
白育坊  孙承晟 《地质论评》2023,69(4):1589-1605
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曾于1903年在《浙江潮》发表《中国地质略论》一文,1906年与同到日本留学的顾琅合作出版《中国矿产志》(附《中国矿产全图》)一书。它们在中国地质学史上均具有开创性并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中国矿产志》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地质矿产著作。本文从中日地质学交流的角度,结合新发现的史料,通过文本对比分析,指出《中国地质略论》和《中国矿产志》均是吸收当时日本的一些地学著作编写而成。《中国地质略论》的地史学内容主要来源于佐藤传藏《地质学》(1898)一书,有关煤炭内容以及中国煤田分布图则来自日本海军少将肝付兼行发表在《太阳》(1903)杂志上的《东方之煤源》一文;《中国矿产志》的导言部分是在《中国地质略论》的基础上拓展而成,增补的内容则参考了矢津昌永的《清国地志》(1905)、横山又次郎的《地质学教科书》(1903)以及石川成章的《地球发达史》(1904)等著作,本言部分主要参考了日本地质调查所1902年发表的《清国及韩国主要矿产颁布图说明——附清国主要矿产地名表》;《中国矿产全图》则是顾琅依据日本《清国主要矿产分布图》绘制而成。《中国地质略论》和《中国矿产志》(附《中国矿产全图》...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我国19个典型铁矿已有勘查成果和矿山生产资料分析、研究,结合矿床勘查类型及其分类依据,以辽宁弓长岭铁矿、河北黑山岩浆型钒钛磁铁矿等典型实例,对《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200-2002),影响勘查类型划分的因素存在的不足,提出矿床勘查类型划分、勘查工程间距等方面需补充的内容及建议,旨为黑色金属矿产勘查规范修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陈启飞  陶平  李朝晋 《贵州地质》2023,40(4):353-361
本文以《中国矿产地质志·贵州卷》研编项目为依托,以近年来贵州省外生矿产勘查及研究成果为支撑,遵循《中国矿产地质志·省级矿产地质志研编技术要求》,系统开展了贵州省外生矿产的矿床(成因/工业)类型划分,包含一、二、三级矿床类型。对贵州省主要外生矿产的矿床类型、成矿环境、成矿作用、含矿地质体及矿床式、主要产区等作了进一步综合分析、整理和汇编。对贵州省外生矿产中,矿床类型及成矿作用等认识较模糊或有争议的矿种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讨论。这些研究成果,对贵州省外生矿产的研究及找矿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登红 《地球学报》2023,44(4):559-564
《中国矿产地质志》系列志书由全国600多家单位、4000多名地质工作者, 历时十多年编纂而成, 计划出版200多套志书、150余套附图, 全面记录我国180余种矿产、7万余处矿产地的矿产勘查成果和成矿规律, 实现我国已发现矿种、矿产地和国域面积的三个全覆盖。该志书填补了历史空白, 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该套志书是在“矿床的成矿系列”(简称“成矿系列”)理论思想指导下开展研编的, 厘定了地球系统演化各个时空域中矿种全覆盖的矿床成矿系列, 构建了全国94个成矿带和31个省区市的区域成矿谱系, 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时间域、空间域及成矿作用紧密结合的成矿体系, 并进一步应用成矿系列的“全位成矿、缺位找矿”的预测思维开展了全矿种的成矿预测。在《地球学报》编辑部的大力支持下, 主动服务于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我们从全国、省域、成矿区带等不同尺度, 选取12篇论文, 组成“《中国矿产地质志》‘成矿系列与找矿方向’”专辑, 对铁、金、稀有、稀土、稀散、磷等战略性矿产等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分析, 旨在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找矿工作选区和部署提供科技支撑, 促进国内重要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 增储上产。  相似文献   

10.
王岩  王登红  黄凡 《矿床地质》2021,40(2):402-402
为摸清中国矿产资源家底及其禀赋特征,主动对接服务国家规划,由陈毓川院士指导,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王岩、王登红、黄凡主编的,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矿产地质志"二级项目及国家出版基金联合资助的《中国矿产地质志·中国矿产地分省图集(2020)》于近期正式出版.图集为8开版本,100页,印刷精美,色彩适宜,首次印制2000套.这是中国第一个全面反映全国各省矿产资源全貌的大型图集,基本摸清了中国矿产资源家底,为国家及省级矿产资源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矿产勘查部署等提供了基础性资料和科学依据,为社会大众普及了中国矿产资源国情.  相似文献   

11.
四川铁矿资源十分丰富,铁矿地质勘查工作始于19世纪末,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直是重点勘查的主要矿种之一~([1])。据2017年《四川省矿产资源年报》统计,截止2017年底,铁矿区累计查明资源储量99.99×10~8t,保有资源储量98.76×10~8t,居全国第二位,富铁矿在全国排名第四位。但是四川省关于铁矿的矿床类型分类不统一,经常造成二级分类、三级分类较混乱的情况,近年来以中国矿床学家陈毓川院士为代表的矿床届老专家的团队,组织研编"中国矿产地质志",将矿床成矿类型进行统一,本文就是根据该统一的分类方案,在四川省内铁矿资源叙述基础上,对其分类进行统一,希望能够在今后四川省铁矿床的成因分类上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四川地质学报》2019,(4):563-569
四川铁矿资源十分丰富,铁矿地质勘查工作始于19世纪末,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直是重点勘查的主要矿种之一~([1])。据2017年《四川省矿产资源年报》统计,截止2017年底,铁矿区累计查明资源储量99.99×10~8t,保有资源储量98.76×10~8t,居全国第二位,富铁矿在全国排名第四位。但是四川省关于铁矿的矿床类型分类不统一,经常造成二级分类、三级分类较混乱的情况,近年来以中国矿床学家陈毓川院士为代表的矿床届老专家的团队,组织研编"中国矿产地质志",将矿床成矿类型进行统一,本文就是根据该统一的分类方案,在四川省内铁矿资源叙述基础上,对其分类进行统一,希望能够在今后四川省铁矿床的成因分类上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地质找矿论丛》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中钢集团天津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管、主办的学术类科技期刊(季刊,公开发行)。刊物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文版)》和《中国地质文摘》等权威文摘杂志收录,并全文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科技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台湾华艺中文电子期刊》等大型期刊数据库。刊物主要刊载矿产地质及其相关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地质科技和矿产勘查。报道的主要内容:固体矿产及油气矿产的成矿理论、成矿预测、物质成分及综合利用、矿产勘查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及其应用、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资源勘查工程、地质经济、矿业开发及可持续发展、地质找矿新进展等。  相似文献   

14.
《地质找矿论丛》2014,29(4):F0003-F0003
《地质找矿论丛》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中钢集团天津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管、主办的学术类科技期刊(季刊,公开发行)。刊物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文版)》和《中国地质文摘》等权威文摘杂志收录,并全文人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科技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台湾华艺中文电子期刊》等大型期刊数据库。刊物主要刊载矿产地质及其相关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地质科技和矿产勘查。报道的主要内容:固体矿产及油气矿产的成矿理论、成矿预测、物质成分及综合利用、矿产勘查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及其应用、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资源勘查工程、地质经济、矿业开发及可持续发展、地质找矿新进展等。  相似文献   

15.
《地质找矿论丛》2011,(2):F0003-F0003
《地质找矿论丛))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中钢集团天津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管、主办的学术类科技期TU(季刊,公开发行)。刊物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文版)》和《中国地质文摘》等权威文摘杂志收录,并全文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科技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CEPS中文电子期刊))等大型期刊数据库。刊物主要刊载矿产地质及其相关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地质科技和矿产勘查。报道的主要内容:固体矿产及油气矿产的成矿理论、成矿预测、物质成分及综合利用、矿产勘查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及其应用、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资源勘查工程、地质经济、矿业开发及可持续发展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已查明的铁矿资源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中国2005年的铁储量库为基础,总结了中国铁矿查明资源的矿床类型、矿石类型、矿石品级、矿产组合、勘查程度、矿体埋深等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中国铁矿床类型以沉积变质型、岩浆型、接触交代-热液型及火山岩型为主,查明铁矿资源绝大多数为单一矿产和主要矿产,虽然品位低,但以易选的磁铁矿石和钒钛磁铁矿石为主;勘查程度高,开发利用的风险较小;勘查深度浅,开采技术和经济条件有利,深部找矿潜力大。  相似文献   

17.
《地质矿产志》是陕西省一部重要的专业志。全志6篇16章,约30万字。我有幸担任了该志的终审工作,审阅全志受益匪浅,感受很深。全志科学地记述了陕西省地质矿产事业的历史和现状,是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相统一的著作,有益当代,惠及后世,不愧为一部上乘之作。概括起来,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指导思想正确该志是由陕西省地质矿产局负责撰写,经本省地矿系统有关专家、学者、老干部和修志人员的共同努力,历时五载,四易其稿,终于完成了这部浩繁的编纂任务。该志即将出版,不久将与读者见面。它的出版发行定会对全省地质、矿产和资源勘查事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该志对广大的地质勘查工作者将是一本“良师益友”,对热爱地矿工作的读者也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近10多年来,北京地区的各地质勘查单位、各地质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贯彻党的科技方针,围绕首都城市和经济建设及地质勘查工作的需要,开展了大量调查和科学研究工作。《北京市区域地质志》和《北京市区域矿产总结》的编写出版、一大批专题研究成果的获得和不少重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我国十大重要金属矿种找矿重大进展与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我国重要矿产资源勘查成果不断快速涌现。为服务矿产勘查进展长期动态跟踪与成果集成研究,2010~2014年,笔者依托原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承担的《重点成矿区带矿产勘查跟踪与成果集成》、《全国地质勘查进展分析》等项目,以铁、铜、铝、铅锌、金、钨、锡、钼、镍、锰等十大重要金属矿产勘查进展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了勘查成果特征。  相似文献   

20.
《四川地质学报》2022,(4):563-569
四川铁矿资源十分丰富,铁矿地质勘查工作始于19世纪末,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直是重点勘查的主要矿种之一([1])。据2017年《四川省矿产资源年报》统计,截止2017年底,铁矿区累计查明资源储量99.99×10([1])。据2017年《四川省矿产资源年报》统计,截止2017年底,铁矿区累计查明资源储量99.99×108t,保有资源储量98.76×108t,保有资源储量98.76×108t,居全国第二位,富铁矿在全国排名第四位。但是四川省关于铁矿的矿床类型分类不统一,经常造成二级分类、三级分类较混乱的情况,近年来以中国矿床学家陈毓川院士为代表的矿床届老专家的团队,组织研编"中国矿产地质志",将矿床成矿类型进行统一,本文就是根据该统一的分类方案,在四川省内铁矿资源叙述基础上,对其分类进行统一,希望能够在今后四川省铁矿床的成因分类上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