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地震数据观测系统是野外仪器班报组在野外采集过程中记录的,室内资料处理人员在得到地震资料后,首先就要对野外采集来的地震数据加上对应的观测系统,一般包括炮点和检波点的坐标、炮号及道号,当出现记录上的失误时,对室内资料处理人员的工作将会造成非常大的困扰。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野外炮记录进行近道叠加来检验观测系统正确与否的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检查出野外记录的仪器班报中出现的错误,是一种非常有效对观测系统进行校正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宋智强  刘斌 《物探与化探》2013,37(1):108-112
炮点密度、检波点密度对于成本的影响是比较清楚的,而对于成像效果的影响还不是很清楚.通过研究炮点密度、检波点密度对成像效果影响,认为决定成像效果的是观测系统炮检距属性,并不是单纯的炮点密度高或者是检波点密度高.分析研究表明,在保证观测系统炮检距属性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适当调整观测系统炮点密度、检波点密度,既有利于施工成本的降低收又可以保证成像质量不变化.  相似文献   

3.
克希霍夫三维DMO叠加在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炮点和一个检波点接收的一道地震记录上某一时刻振幅值,它可能来自地下一个椭圆面上各个点的反射,该椭圆面以炮点和检波点为焦点,炮点和检波点的连线为长轴。因此,在叠加时,该振幅值就不是只在共中心点(CMP)上相加,而应该在椭圆面上各个点相加(当然,在不同点上振幅值是变化的)。这种叠加方法实现了共反射点叠加,有利于叠加成像,也有利于提高分辨率和信噪比。这就是克希霍夫求和法。  相似文献   

4.
在有障碍物分布的海上勘探工区进行OBC地震采集作业困难,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由于障碍物导致的炮点或者检波点与设计点位偏差较大,甚至出现空缺,从而引起的资料产生缺口,同时降低勘探目标的有效覆盖次数和地震资料的品质。针对障碍物的范围、类型及分布情况,通过分析船体自身和障碍物特点,总结出一套求取最小作业安全距离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根据障碍物造成的炮点或检波点偏差或空缺,进行特观设计和采集作业,尽量减少资料缺口,从而降低障碍物地区海上地震采集的安全风险和作业难度,保证了资料品质。  相似文献   

5.
模拟退火剩余静校正的一步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当地震资料的剩余静校正量大、信噪比低时,利用传统的线性反演方法不能有效地拾取静校正量。本文介绍一种非线性反演方法(一步模拟退火法)来估算炮点和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量。通过对合成地震记录的试算表明,该算法可获得近似于真实的剩余静校正量。  相似文献   

6.
具有多种地表特征的复杂过渡带是三维地震勘探野外采集设计的难点。以沙特BERRI复杂三维过渡带的地震勘探项目为例,将理论条件下布设的炮检分布图加载到遥感数据底图上,根据卫星图片上的地形和障碍物将炮点、检波点偏移到可实施的空白区,再根据地表特点的变化反复调整不同施工阶段的设计。对于海陆过渡带边界区的炮点设计,在测得水深的基础上重新划分海陆观测系统边界,对于陆地,每条炮线可以得到一个最大炮点桩号,将其加1就是海上观测系统的起始炮点;对于海上,又根据水域施工条件采用变气枪大小和变观系统进行设计。上述设计确保了地震勘探施工的效率和地震资料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时频峰值滤波信号增强方法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损失有效信号能量的基础上从低信噪比地震资料中恢复出有效信息是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这一问题利用基于伪Wigner-Ville分布的时频峰值滤波技术处理共炮点地震记录。基于伪Wigner-Ville分布的时频峰值滤波技术可以保证得到复杂地震记录的无偏估计,增强地震资料中的有效信息,去除随机噪声,有效地恢复同相轴。采用实际共炮点地震资料,比较时频峰值滤波前后的地震记录可以看出:地震资料中的有效信息明显增强,同相轴连续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折射静校正和层析静校正是利用初至时间反演近地表速度模型,解决复杂山地地区的低频静校正问题,由于受偏移距范围、迭代次数和反演精度等因素的影响,由反演模型求解的静校正量残留高频静校正量,影响地震资料的成像质量。针对这个问题,这里提出了基于初至残差的最小二乘法高频静校正技术。假设初至残差就是炮点和检波点高频静校正量,通过最小二乘法构建方程,采用矩阵迭代法求解即可获得炮点和检波点高频静校正量。实际资料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原理可行、计算稳定快速,可以在折射法或层析法静校正的基础上显著改善地震资料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9.
在地震勘探过程中,由于地形、设备、人员疏忽等因素,不可避免地出现某些炮点的实际位置与最终输入到计算机建立空间属性的位置有所偏离。这不仅影响到静校正、动校正的精度,更重要的是影响了抽道叠加,使来自地下不同反向点的信号叠加在一起,导致错误的结论。本文对炮点位置偏离对叠加的影响作了具体的分析,并介绍了炮点位置检查和校正的方法,这对地震勘探信号的精确处理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前普遍应用的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可在假设地震子波平稳的条件下对地震记录在共炮点、共检波点、共偏移距和共中心点4个域进行谱分解,但没有考虑实际地下介质的衰减影响。为更真实地反映地下介质的反射特征,对地震数据做Gabor地表一致性反褶积。该方法是在时频域内对地震数据进行反褶积,能够同时消除子波激发、接收效应和地层衰减影响,并利用偏移距和共中心点信息参数化反褶积算子的Q函数组分,在炮检域及共中心点域估算震源激发、检波器接收和地层衰减效应。该方法在庐枞矿集区地震资料处理中与其他地表一致性反褶积相比,抗噪性强,具有相位调整、薄层反射增强的特点,并克服了空间上同一层波组不同时窗内频率补偿过头或不均匀现象,提高了地震信号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11.
复杂地表条件下炮点与检波点无法正常布设,它造成了浅层缺口和深层信噪比低的问题。以官7地区为例,针对这些技术难题研究了复杂地表条件下变观技术和变观方法,从而弥补了浅层资料缺口并提高了深层覆盖次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三维地震勘探在湖泊沼泽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介绍了在湖泊沼泽复杂地表条件下开展三维地震勘探的主要难点,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技术措施,保证了野外数据采集和室内资料处理的质量。通过对三维地震勘探的野外数据采集、资料处理的总结以及勘探前后构造的对比,说明了三维地震在湖泊、沼泽地和柳条林这样的地表复杂地区取得了成功,并为今后复杂地区的三维煤田地震勘探工作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A high frequency deep-tow seismic survey was carried out in the Nankai Trough area in 1996. The objective of the survey was to obtain high resolution seismic sections and velocity profiles of the methane hydrate zone, inferred from the strong BSR events seen on conventional seismic data in the area. A special feature of the survey is that both the source and the streamer cable are towed close to the seabed. This special acquisition geometry requires special data processing to handle the varying source and receiver depths. A CMP floating datum processing sequence was designed which led to high quality sections of the shallow geology. A key step in the processing was devising a residual statics technique to compensate for errors in the measured depths.
The processing sequence was applied to a number of lines, totaling 200 km. The final data quality was highly variable. Some lines produced high quality sections and others, much poorer sections with few interpretable events. Conventional seismic data in the area also shows variation in the data quality so part of the reason is a variation in the sub-sea geology, but the deep-tow data is much more sensitive to change in conditions than conventional data. With the current acquired data and processing sequence the deep-tow system offers most advantages when 1) the water depth is around 1 km or greater, 2) the seabed and underlying geology is not too complex, and 3) the acquisition proceeds smoothly with regular shotpoints, slowly varying depths, and with accurate positioning.  相似文献   

14.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检测地震剖面同相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地震勘探中,经过各种处理后最终得到用于解释的地震剖面实际上都可以看作是一些图像。这样,就可以从图像处理的观点来看问题,图像的特征有边缘和区域,那么,地震反射同相轴在地震剖面图像上,可以看作是一边缘。人工神经网络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它可以进行二维图像的边缘检测,基于这一点,把神经网络边缘检测技术应用到地震剖面上来检测地震反射界面,压制地震剖面上的随机干扰,从而改善地震图像的质量,达到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的目的。运用该技术对实际剖面进行了处理,效果很好,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地面地震层析成像和高分辨率地震联合勘探技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由于金属矿区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地震反射方法在金属矿区的应用效果一般较差.为解决金属矿勘查中的方法技术问题,开展了地面地震层析成像和高分辨率地震联合勘探的方法技术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层析成像技术不但可弥补反射地震资料在探测浅表层方面的不足,而且还可为反射地震资料的静校正和偏移处理提供有用的速度信息,从而提高反射地震资料的处理效果;该联合勘探技术可解决从地表至数千米深度范围内的地质构造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用地震方法探测城市直下型活动断裂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勘探技术,对于不同的探测深度需采用不同的排列长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小道间距接收不但有助于准确确定断裂的空间位置,而且也有助于确定基岩断裂上断点的埋深,即采用小道间距接收,有利于综合提高地震记录的纵横向分辨率。结合北京夏垫活断裂的浅层反射地震探测结果,讨论了采用浅层反射地震技术探测城市活断层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时移地震地球物理机制及造成时移地震数据差异的非地质因素,论述了海上拖缆采集的时移地震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实例证明,这些技术可以改善时移地震资料处理结果的一致性,提高差异剖面的可靠性,为油气藏开发过程的监测提供准确信息。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沙漠地区静校正技术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在地震勘探中,尤其在复杂地表的地区,静校正问题一直是一个难题。通过全面系统地分析塔里木沙漠地区其静校正产生的原因、原始地震资料的特点及老资料处理存在的问题,对该区严重的静校正问题提出了3种静校正方法,即野外静校正方法、折射波静校正方法以及反射波自动剩余静校正方法联合使用的观点。通过在塔里木地区地震资料的处理应用,取得了一定效果。认为解决复杂地表地区静校正问题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它取决于对所在工区静校正问题的分析、有效的折射波初至拾取和静校正量的准确计算及应用。对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证明,在处理流程中所采用的静校正联合使用的方法在本工区是切实可行的,并在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王兴宇 《地质与勘探》2020,56(4):766-773
宽线地震采集原始数据相比二维数据具有更丰富的信息。为充分挖掘宽线数据本身的优势和潜力,提升宽线数据处理效果,本文根据宽线数据和二维及三维数据的异同,借鉴了目前"两宽一高"三维地震数据处理流程,主要研究了宽线有源噪音压制及浅海拖缆宽线大羽角数据共中心点离散处理技术,提出了观测系统定义方式需要根据不同处理模块的要求进行实时变换的建议,总结完善了针对复杂区宽线处理技术策略,提升了宽线的处理成果剖面质量,为复杂区宽线地震资料处理总结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20.
浅层地震记录中多次反射折射波的识别和消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冯莉  王勤  邓达康 《物探与化探》1998,22(4):290-294
在反射地震记录中,特别是浅层反射地震记录中,常常出现浅层多次反射、折射波。它们的存在,会影响浅层有效反射波的识别。如果在资料处理中不将它们消除,将会影响地震成果剖面的正确解释。文中就多次反射、折射波的识别和消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