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质与资源》1995,4(2):153-160
本文主要介绍菱刈矿床矿脉的赋存状态、裂隙体系分析、矿脉群赋存的构造环境。菱刈矿床属脉状浅成热液型金银矿床。矿床成因与裂隙系统的形成关系密切。矿脉群大致位于基底岩石(四万十层群)隆起的中央部位。  相似文献   

2.
《地质与资源》1994,3(1):74-79
关于菱刈金矿床的K-Ar年代1前言菱刈矿田的矿床生成于第四纪更新世,由浅成热液矿脉群组成(井泽等,1990)。在东部的菱刈本矿床、山神矿床和西部的山田矿床中,至今只对本矿床的生成年代进行了研究。在乎成元年①及平成三年度②进行构造综合调查研究时,对山神...  相似文献   

3.
池永一  权恒 《贵金属地质》1995,4(2):153-160
本文主要介绍菱刈矿床矿脉的赋存状态、裂隙体系分析、矿脉群赋存的构造环境。菱刈矿床属脉状浅成热液型金银矿床。矿床成因与裂隙系统的形成关系密切。矿脉群大致位于基底岩石(四万十层群)隆起的中央部位。围绕四万十层群发育有正断层。  相似文献   

4.
热泉型金矿属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形成于近地表环境火山温泉或地热系中.这类矿床在世界上分布很广,智利、多米尼加、墨西哥、美国、加拿大、苏联、日本、菲律宾、裴济、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都产有这类矿床.矿床储量一般都很大,有不少大型和超大型矿床,如加拿大辛诺拉矿床100t;美国麦克劳林矿床100t,朗德山矿床261t;多米尼加老村庄矿床170t;日本菱刈矿床120t;菲律宾阿库潘-安塔英库矿床350t;巴布亚新几内亚波格拉矿床420t,利希尔矿床500t.  相似文献   

5.
《地质与资源》1995,4(3):235-240
菱刈矿山金成矿年龄为1.1-0.65Ma,是非常年轻的金矿床,属于浅成热液矿床,也可称之为温泉型金矿床,其特征是地表附近发生广泛的硅化作用,产生酸性变质带,伴有热水爆发角砾化作用,形成硅华和网状矿脉等。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布计、大口、菱刈、黑仁田和花龙各矿床的冰长石的K—Ar年代,通过测定分别为: 布计矿床1.10±0.19Ma 大口矿床1.1±0.5Ma 菱刈矿床0.36±0.12Ma 黑仁田矿床1.3±0.7Ma 花矿床1.1±0.5Ma 这一地区,是日本的金银矿床的萨摩地区的东部地带。其形成于更新世时代,而在西部地区的金银矿床是晚中新世到上新世时代。另方面活动的地热体系沿火山从东部地区沿岸发生。因此,可以这样认为,火山活动的中心和矿化活动的中心,都是从西向东发展,在晚中新世时代开始产生。  相似文献   

7.
喀喇昆仑火烧云深成菱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和田火烧云矿床是青藏高原西部新发现的重要超大型矿床之一,是迄今我国规模最大的锌(铅)矿床,同时也是全球罕见的巨型菱锌矿矿床,累计探明铅锌资源储量超过1800万吨,因其经济价值巨大,矿床成因引人注目。详实的野外地质剖面和钻孔岩芯观察证实,容矿围岩龙山组由泥晶灰岩、砂屑灰岩、鲕粒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等组成,广泛发育鸟眼构造、窗格构造和平底晶洞构造,指示沉积环境为中侏罗世碳酸盐岩台地滨海—潮坪的滩坝(介壳滩、鲕粒滩)高能环境。矿区已发现上、下两个含矿层,20余个矿体。下含矿层菱锌矿主矿体储量占比超过95%。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产出,小角度穿切围岩地层。矿石矿物以菱锌矿为主,少量白铅矿和方铅矿;脉石矿物以方解石为主,少量石膏。菱锌矿矿石发育交代、自形—半自形结晶结构,块状、晶洞、条带状和斑马状构造。火烧云超大型矿床形成经历了阶段Ⅰ菱锌矿(Sm1)、阶段Ⅱ菱锌矿(Sm2)—(方铅矿)和阶段菱锌矿(Sm3)—Ⅲ方铅矿(铅矾)三个连续成矿阶段,其中主成矿阶段菱锌矿(Sm1)占比80%以上。矿区灰岩及碳酸盐矿物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菱锌矿基本继承了主岩灰岩的碳—氧同位素,结合菱锌矿矿石交代结构特征,证实火烧云矿床属于后生热液交代成因。基于菱锌矿矿石矿相学和碳—氧同位素特征,本文首次提出并详细讨论了火烧云矿床的菱锌矿化成矿作用,即富锌少铅贫硫(S~(2-))热液通过微米级方解石溶解—菱锌矿沉淀藕合作用交代龙山组灰岩。因此,火烧云矿床既不是发生氧化的MVT锌矿床,也不是SEDEX锌碳酸盐矿床,而是一类原生深成(hypogene)热液交代锌碳酸盐矿床。  相似文献   

8.
菱刈金矿是典型的浅成热液脉型金矿,矿区围岩热液蚀变强烈,分带明显,与矿化关系密切。文中详细研究了蚀变矿物、分带、分布规律及与矿化关系,据此推测了成矿环境,对找矿勘探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1986年2月,冶金部地质局代表团曾到日本菱刈金矿山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学习。现将菱刈金矿的地质特征和找矿经验介绍如下。菱刈金矿位于日本九州南部鹿儿岛县伊佐郡菱刈町大山口。该矿山在近年来发现的金矿床中,由于品位高(出矿平均品位为150克/吨),储量大(已探明的金金属量为200吨),成矿时代新(第三纪上新世)而闻名,目前仍在用坑道继续勘探之中。从地质成矿条件来看,该矿山仍有很大的远景。  相似文献   

10.
该译文对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进行了简介,并介绍了几个以菱刈金矿为代表的浅成热液脉型金矿床的调查实例。探讨了与矿化作用密切相关的蚀变作用与电阻率异常的关系。该法对盲矿的探查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该译文对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进行了简介,并介绍了几个以菱刈金矿为代表的浅成热液脉型金矿床的调查实例。探讨了与矿化作用密切相关的蚀变作用与电阻率率异常的关系。该法对盲矿的探查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菱刈矿床的矿脉以大量的冰长石及石英为特征。在矿脉的一个沉淀的次序中,从早期到晚期冰长石/石英比值减少。这种沉淀次序被定义为“正常序列”(Nagayama,1993)。冰长石/石英比值的民矿石样品的金含量变化相关连。  相似文献   

13.
热液白云岩与油气藏及赋存在沉积岩中的铅锌矿床,特别是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具有密切的空间联系。MVT矿床赋矿地层均存在大范围的白云岩化,地质找矿实践中热液白云岩常作为MVT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之一,然而热液白云岩与MVT矿床之间的成因联系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热液白云岩的定义、地球化学特征、空间展布规律、成因模式及其与热液矿床和油气储存关系的研究历史及现状进行了系统评述,并结合滇东北地区MVT矿床实例对热液白云岩与硫酸盐热还原过程、硫化物沉淀之间的关系及其找矿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并对热液白云岩研究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加里曼丹岛的成矿地质条件,着重介绍了克里安金矿床的地质及矿化特征,并建立了克里安金矿床的成矿模式,还对印尼中加里曼丹成矿带上的姆洛山金矿床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姆洛山金矿床与菲律宾的碧瑶、日本的菱刈金矿床一样,均为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加里曼丹岛的成矿地质条件,着重介绍了克里安金矿床的地质及矿化特征,并建立了克里安金矿床的成矿模式。还对印尼中加里曼丹成矿带上的姆洛山金矿床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姆洛山金矿床与菲律宾的碧瑶、日本的菱刈金矿床一样,均为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6.
谭立群 《地质与资源》1994,3(4):248-261
本文从石英包裹体的气液相成分分析数据和均一温度测定结果出发,计算出矿床的成矿压力、成矿热液的物理比学参数及其化学成分特征参数。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对矿床的成矿温度、矿床成矿热液的性质和来源、热液的流动方向、热液化学成分与金矿化的关系、热液中金的迁移形式和沉淀机制等问题作了进一步地探讨。结果表明,安家岔金矿床具有改造型金矿床的成因特点。  相似文献   

17.
火烧云矿床是我国新发现具有超大型规模的非硫化物铅锌矿床,成因倍受关注.矿床主要由菱锌矿和白铅矿组成,形成块状及少量纹层状和角砾状矿石,构成了层状矿体.赋矿围岩为中侏罗统含沉积石膏的台地相碳酸盐岩,为密西西比河谷型矿床的典型赋矿围岩,而非喷流沉积型矿床的赋矿围岩.矿石中普遍出现被白铅矿交代的方铅矿残留,表明原生矿化为硫化物.方铅矿δ34SV-CDT值为-34‰^-18‰,显示还原硫的来源与细菌还原作用作用有关,这在MVT矿床中较为常见,而在与岩浆作用有关的铅锌矿床中少见.同时,矿床也不具有与岩浆有关的热液矿化和蚀变特征,故矿床的原生硫化物矿化应为MVT型.通过菱锌矿和白铅矿的O同位素组成,计算出形成这两种矿物的流体具有低温、低δ18O值的大气降水的特征,结合白铅矿交代方铅矿的这一现象,表明目前观察到的由菱锌矿和白铅矿构成铅锌矿体系是在表生作用下直接交代原生硫化物矿体形成.  相似文献   

18.
贵州铁矿山菱铁矿床过去认为是热液菱铁矿床。近年来一些人提出为沉积改造菱铁矿床。作者等进一步研究以后,也认为应是碳酸盐岩中沉积改造菱铁矿床,属层控矿床这个范畴。一、矿床地质概况及三种成矿方式的地质特征该矿床有工业价值的菱铁矿体多赋存在隆起区与沉降区的过渡带,并在古断裂的近古海域一  相似文献   

19.
中咀铜矿属典型中高温热液充填交代成因。通过对中咀铜矿矿床的蚀变特征、矿化及其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表明,矿床经历早期黑云母化、斜长石化,中期电气石化、硅化到晚期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的蚀变演变。矿区蚀变带分布明显,可分四个热液蚀变带,矿化蚀变带及其矿体分布均受韧性剪切带的控制,矿区矿化作用与热液蚀变关系密切,矿化均出现在热液蚀变带中。  相似文献   

20.
非硫化物型锌-铅矿床主要由一系列锌、铅"氧化物"组成。非硫化物型锌-铅矿床可以分为表生和深成2种类型。表生非硫化物矿床的形成主要与表生的氧化作用有关,主要含有菱锌矿、异极矿、白铅矿等;根据成矿方式的不同分为直接交代型、围岩交代型、残余-岩溶充填型。深成非硫化物矿床的形成主要与热液流体的有关,主要含有硅锌矿、菱锌矿、白铅矿等;根据形成的不同方式被分为构造控制型矿床与层状矿床。深成矿床显示与表生矿床不同的C-O同位素特点。笔者主要讨论非硫化物型铅锌矿床的特征及成因机制,并介绍中国火烧云锌-铅矿床的研究进展。火烧云铅锌矿已探明锌-铅金属资源量大于1 700万t,已成为中国新的最大铅锌矿。矿床成矿矿物以菱锌矿、白铅矿、方铅矿与闪锌矿为主,最新研究结果表明矿床主要经历2期成矿作用:早期的铅锌碳酸盐阶段(主要)与晚期的铅锌硫化物阶段。其矿床地质特征及稳定同位素特征显示火烧云铅锌矿床为深成层状(喷流)的非硫化物型锌-铅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