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12汶川地震及其山地所科技抗震救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05-12 T14:28汶川突发8.0级大地震,针对地震引发的山地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山地所急聚科研有生力量,发挥本所的学科优势,在抗震救灾科研第一线取得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2.
邓伟  程根伟 《山地学报》2006,24(5):513-517
成都山地所走过了40年的发展历程,现在已经成为在山地灾害防治和山地环境保护方面的国家级研究机构。进入21世纪以来,山地所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即如何更好地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更准确地把握世界科技前沿,不断地推动一流山地研究所的建设。其核心与关键就是要造就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持续提升全所的创新能力,不断为山区可持续发展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科技贡献。本文是基于知识创新工程三期学科发展规划主要框架而成,提出了研究所学科发展的目标及基本举措。  相似文献   

3.
2020年2月28日是我国著名地理学家、地图学家、遥感地学专家,中国遥感应用和地理信息系统科学的创建者和奠基人,地球信息科学的倡导者陈述彭院士(1920—2008)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1965年,在陈述彭先生的指导下,以原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地图室的部分人员为班底,在成都组建了地图室西南分室(2008年更名为成都山地所数字山地与遥感应用中心),这对成都山地所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19年12月23日,《山地学报》编辑部、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数字山地专委会、成都山地所数字山地与遥感应用中心、成都山地所离退休服务与管理中心在成都共同举办了“陈述彭学术思想及对数字山地研究启示座谈会———纪念陈述彭先生100周年诞辰”。座谈会特别邀请了陈述彭先生的弟子、当年与先生共事过以及同期调来成都工作的老一辈科学家、数字山地与遥感应用中心历任主任出席。本刊编辑整理刊发一组与会者的发言录音摘录及书面稿,内容涉及陈先生的学术思想、科学精神、人格魅力以及对成都山地所发展的重要贡献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索道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农林工程类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福建农林大学和东北林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周新年教授结合30多年工程索道与柔性吊桥科研、教学和工程实践所著《工程索道与柔性吊桥——理论·设计·案例》一书,2008年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该书内容全面详实,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所配套研制的工程索道设计系统,在木材生产、水利建设、桥梁工程、交通运输和旅游景区,以及科研和教学等领域都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相似文献   

5.
峨眉山东坡垂直自然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峨眉山东坡高差约2600米,水平距离仅5公里,而自然带谱垂直分异明显。据此分出四个垂直自然带:Ⅰ.山地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壤带(海拔500—1800米);Ⅱ.山地北亚热带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棕壤带(1800—2200米);Ⅲ.山地中温带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暗棕壤带(2200—2600米);Ⅳ.山地寒温带针叶林灰化土带(2600—3099米)。  相似文献   

6.
由于多年来疏于捉笔,加之暮年转行,个中细节知之有限,为此,只能简略谈谈《山地学报》以及创办人、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对山地研究的作用,以贺《山地学报》创刊30年. 以"《山地研究》与山地研究"为题,期冀说明《山地研究》乃基于山地研究,而一旦《山地研究》诞生,则二者就是不可分割的.这里的《山地研究》指山地杂志,包括由它更名而来的《山地学报》及新创办的英文刊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而山地研究则指山地科研行为或活动.山地研究催生了《山地研究》,而《山地研究》又反过来为山地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传播、交流、借鉴平台和参考文献.无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编写的《如何防范地震次生灾害·地质灾害》科普宣传读物,已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该读物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专项资助出版。读物图文并茂、简明易懂,重点介绍了与地震有关的山地地质灾害的防治知识,以求服务灾区,  相似文献   

8.
正丁锡祉先生出任成都山地研究所所长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的拨乱反正时期,全国百废待兴,科学研究处于濒危待复状态。成都山地所成立于1966年,刚成立就碰上文化大革命。十多年中基本没开展过像样、完整的科研工作。加之,大部分科研人员刚从大学毕业出来,缺乏科研训练和经验,更缺乏有学术地位的有权威的学术带头人、领导者和组织者。丁先生的到来确如雪中送炭,全所无不欢欣  相似文献   

9.
由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主办、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协办,中国地理学会山地分会和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山地资源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于2012-07-08―12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仑贝尔市满洲里召开,来自全国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有关专家学者、科研工作者和研究生共50多人到会。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20余篇,展示了对山地地理环境、资源和山地灾害等研究的新成果。针对山地自然环境的脆弱性和作为生态环境屏障的巨大作用,与会代表提出了以保护为前提,适当开发利用山地各种自然资源,在开发中加强山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方略。广州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朝辉、方国祥及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周尚哲  相似文献   

10.
天山山区公路山地灾害主要出现于海拔>3000米的现代冰缘区,遭山地灾害威胁较严重的是独山子—库车公路和乌鲁木齐—库尔勒公路。较突出的山地灾害是雪崩、风吹雪、自然积雪、泥石流与石冰川,其次是倒石堆、热融滑塌和热融掏蚀。该区公路山地灾害防治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此外应加强灾害预报。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进一步推进我国山地科学事业的发展,中国科协于1984年7月2日批准中国地理学会成立山地研究委员会,挂靠在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并于1984年11月15日至20日在成都召开成立大会。经各单位推荐和组织审定,山地研究会由来自全国48个科研、设计、教学、  相似文献   

12.
5·12汶川地震激发了龙门山风景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链状次生山地灾害。通过应急调查发现,该区已有堰塞湖5处,危害性崩塌、滑坡6处,已成灾泥石流沟1条,潜在泥石流沟11条,根据各处灾害的主要特征,确定堰塞湖的危险程度,提出山地灾害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横断山地在青藏高原的东侧,两者的关系十分密切。 横断山地的范围,从不同的学科出发,对其有不同的说法。就地理学观点而言,可把横断山地的范围初步定为,西倚青藏高原,北与昆仑山脉、秦岭山地相接,东迄大渡河、安宁河—昆明,南抵昆明—保山一线,当约东经98°00′—102°30′,北纬25°00′—33°00′,包括川西山地、滇西北山地和藏东南山地,面积约70万平方公里。这是一个东西窄,南北长的山地地区。本区南部,山岭河谷相间,呈南北向,属典型的高山深谷区。  相似文献   

14.
山地研究     
山地地理K902005032099山地垂直人文带研究=Reviewandprospectonverticalhu manzonesinthemountainregions/邓祖涛,陆玉麒…∥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2).—11~14回顾了国内关于山地垂直人文带在土地利用方式、农业模式、人口、聚落、民族等方面的研究;并对山地垂直人文带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强自然与人文跨学科研究,剖析山地聚落空间分布及其演变规律,加强文化等垂直人文现象研究等的建议;最后,论述了研究垂直人文带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认为,此研究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于山地人文垂直结构的优化,有利…  相似文献   

15.
豁然回首,《山地学报》已迈进而立之年.创刊30年来,在几届办刊人的不懈努力下,《山地学报》越发生机勃勃,已成为我国山地科学及相关研究领域的重要传播载体,为我国山地研究者迅速了解国内外科研动态、国际最新研究方向、发展趋势和研究手段,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每期刊物中,我们都可以很过瘾地读到山地研究各个层面的研究进展,许多事业有成、硕果累累的老专家,在这里笔耕不止,让广大读者快速了解到我国山地学的发展战略及最新动态;作为科学研究主力军的中年专家,则奉献出大量的最新研究成果,使我们的读者从中汲取知识,得到益处;一大批山地研究领域的新人通过在这里发表文章,让同行认识自己,让专家了解自己,从而走上了山地科学研究的主战场,成为山地研究事业的中坚力量.作为《山地学报》的编者,亲历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山地分会合办的<山地研究>自1983年正式创刊至今已有16个年头.在这16年中,它遵循繁荣我国山地科学、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办刊宗旨和坚持学术民主、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方针,及时地报导了我国山地资源开发,山地生态与环境保护,山地自然灾害成因与防治对策,山区经济建设和山地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与信息.办刊过程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为广大山地科学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和山区建设管理工作者提供一个学术论坛和科研园地,为提高全民山地科学知识,特别是从事山区开发、建设与管理人员对合理开发利用山地资源和科学保护山地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山区经济建设和山区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回顾与展望     
这一期《山地研究》的内容是介绍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建所二十年来的主要工作。按照中国科学院关于我国地理研究机构的布局,我所的主要研究任务是中国山地综合研究和西南地区自然-人文地理研究。 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地(包括丘陵和高原)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3。山地是一个自然-人文综合体,研究山地必须有综合观点。我所的山地研究工作主要是关于山地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的探讨;山地资源的调查、了解以及对它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山  相似文献   

18.
秦巴山地垂直带谱结构的空间分异对于揭示秦巴山地地域结构复杂性和过渡性、探索中国复杂的生态地理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文献中搜集了秦巴山地33个山地垂直带谱,建立了秦巴山地数字垂直带谱体系,从纬向、经向和坡向3个维度分析了山地垂直带谱的结构、特征、数量、高度以及分布模式。结果表明:① 纬向上从南向北基带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逐渐转变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垂直带结构由复杂逐渐变得简单;优势带由山地针阔混交林和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转变为山地落叶阔叶林带;② 经向上山地垂直带结构呈现复杂—简单—复杂的特征;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和山地落叶阔叶林带的海拔呈现了二次曲线分布模式;山地针阔混交林带的海拔则呈现显著的线性降低趋势;③ 坡向方面,秦岭北坡和南坡基带均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但南坡含有常绿成分;大巴山北坡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大巴山南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秦岭和大巴山北坡优势带类似,均为山地针阔混交林带或山地落叶阔叶林带,但大巴山南坡具有独特的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优势带,这表明了大巴山比秦岭更适合作为暖温带和北亚热带的分界线,但是未来还需使用土壤和气候指标进行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1984年11月15—20日在成都召开了中国地理学会山地研究委员会(下文简称山地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 中国地理学会秘书长瞿宁淑同志在会上宣读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成立山地研究委员会的批文。 山地研究委员会挂靠于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  相似文献   

20.
30年来我所在建立山地灾害学过程中,培养造就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的从事山地灾害及其防治研究的科技队伍;完成了国家和地方的科研、生产任务300余项.这些成果不仅促进了学科的发展和完善,而且在发展国民经济和减灾防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