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主编林学钰教授题词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教授题词中国科学院院士沈其韩教授题词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学锦教授题词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教授题词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光鼎教授题词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张贻侠教授题词祝贺《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创刊50周年题词~~  相似文献   

2.
短讯     
谢学锦获国际应用地球化学家协会金奖2007年6月18日晚,在西班牙北部濒临大西洋上比斯开湾的城市奥维耶多举行的第23届国际应用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上,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谢学锦荣获国际应用地球化学家协会金奖。国际应用地球化学家协会金奖是国际勘查地球  相似文献   

3.
毛景文 《矿床地质》2005,24(1):24-24
由14位科学家和管理专家(项目首席科学家毛景文和胡瑞忠,项目联系专家贝丰教授和许东禹研究员,项目专家组成员涂光炽院士、谢学锦院士、翟裕生院士、王德滋院士,特聘专家裴荣富院士、叶天竺研究员、杜乐天研究员、刘秉光研究员,管理专家白兴碧处长和周少平处长)组成的专家组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下属课题进行了验收。课题验收会议于2004年9月27~28日在大连举行,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黄宗理司长和白兴碧处长,  相似文献   

4.
为纪念中国著名地质学大师、矿床学巨匠谢家荣教授诞辰100周年(1998年9月7日),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了《谢家荣与矿产测勘处》一书。该书由著名矿床地质学家郭文魁院士、著名编辑家殷维翰先生和著名勘查地球化学家谢学锦院士等主编,精装16开本,78.4万字,包括《回忆与论述》、《红花偕绿叶》、《曲折人生路》、《尘封的珍珠》和《谢家荣教授主要著作目录》5个部分。谢家荣教授是国内外著名的地质学家、矿床学家、经济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是中国现代矿产勘查事业的先驱和开拓者,是中国第一代地质学家之一。他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  相似文献   

5.
前言     
1982年谢学锦教授在厦门根据国外油气地球化学勘查重新兴起的发展状况,与我谈起重振中国油气地球化学勘查之事。在此之后,经他多方努力,于1985年开始在大庆油田青岗地区进行了区域性多参数的油气地球化学勘查的试验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近几年来,在他指导下,地矿部物化探研究所、长春地质学院先后在安达—绥化地区、  相似文献   

6.
《贵州地质》2005,22(2):129-129
《全国地球化学图编图》科研项目于2005年5月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专家在北京通过评审。专家组由5位院士、4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及两位教授组成。评审认为“首次建立了全国1:20万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库,开发了全国区域地球化学管理系统;编制了39种元素全国地球化学学图集,数据量与工作规模国内外少有,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同意通过评审,评为优秀。”这项由谢学锦院士等专家为顾问的项目,凝聚着我国地球化学勘探等方面众多专家和全国广大化探工作者、测试分析工作者的智慧和汗水。  相似文献   

7.
最近中科院涂光炽、谢学锦,工程院赵文津、刘广志四位院士接受了《中国黄金报》记者的采访,他们分别对当前国家的矿产勘探政策及方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对勘探工程和物化探以及向深部寻找矿源提出了中肯的建议,现摘编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贵州地质》2005,22(3):F0003-F0003
8月26日~29日,第六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研讨会暨中国地质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召开。来自全球各地的200多名华人地质学家和地质科技工作者共同切磋地学前沿问题,陈毓川、谢学锦、任纪舞、翟裕生、裴荣富、卢耀如、刘嘉麒7位院士参加了学术活动。  相似文献   

9.
化探数据处理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化探数据处理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吴锡生,纪宏金,陈明(长春地质学院)一、试验与普及时期(1965--1980)我国化探数据处理是从60年代初开始。1965年谢学锦,邵跃在整理钻孔原生晕资料时,应用了滑动平均方法,使矿体周围晕的规律更加清晰。吴承列、林存...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南地区76种元素地球化学图集》2008年5月由地质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谢学锦、程志中、张立生、冯济舟、叶家瑜、朱裕生。该书是据“我国西南五省市区76种元素区域化探图编制试点研究”项目成果编写而成。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月26日,洞庭湖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以下简称"洞庭湖区调查")的成果在长沙通过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张洪涛研究员、谢学锦、何继善、薛禹群院士和全国及湖南省知名地质、农业、环境等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评审委员会的评审,被评定为优秀级成果。  相似文献   

12.
《贵州地质》2009,26(2):F0004-F0004
2009年6月25日,我国著名地球化学家谢学锦院士应邀到贵州省地矿局讲学,为来自全局各单位的100多名科技人员做了题为“20世纪的中国化探”和。进入21世纪的中国应用地球化学”的精彩学术报告,贵州省地矿局副总工程师、贵州省地质学会理事长王明章主持了报告会。谢学锦院士系统地介绍了20世纪中国化探发展简史、化探技术在地学各方面的应用和取得的成果:①填图与勘查一体化,②不同景观区区域化探工作方法,③多元素分析系统,  相似文献   

13.
2007年6月18日晚,在西班牙北部濒临大西洋上比斯开湾的城市奥维耶多举行的第23届国际应用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上,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谢学锦荣获国际应用地球化学家协会金奖.  相似文献   

14.
《岩矿测试》2007,26(4):I0001-I0002
2006年12月16日,中国地质调查局以“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地球化学”为主题,召开全国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成果交流学术研讨会,推动“全国土壤现状调查及污染防治”专项的开展。会议重点交流局部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成果。张洪涛副局长致开幕词,陈毓川、谢学锦院士及鞠建华副司长出席并讲话。会议由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承办。  相似文献   

15.
<正>2009年10月10~12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承办的国际地球化学填图会议在河北廊坊召开。物化探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学锦先生  相似文献   

16.
2002年改刊并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读、作者面前的《中国地质》(季刊)、《地质通报》(月刊)两刊编委会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于2002年10月8日在北京召开。两刊编委会副主任李廷栋、肖序常、张洪涛、周家寰、邓志奇,两刊编委会特邀委员刘东生、涂光炽、谢学锦、张宗祜、沈其韩、  相似文献   

17.
郝社锋 《地质学刊》2004,28(1):41-41
20 0 4年1月11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与监测》项目在宁召开了专家组会议。谢学锦、薛禹群、王德滋、赵其国、林学钰等5位资深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潘根兴教授以及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和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相关领导、专家出席会议。会议由省国土资源厅刘聪副厅长主持,省政府办公厅沈仲一调研员应邀出席会议。会上,项目负责人郭盛乔、廖启林两位博士向在座专家就项目实施一年来的情况作了汇报。与会专家在充分肯定项目成果的基础上,从土壤污染调查研究、元素有效态分析研究、地球化学找矿研究、表层生态系统调查研究以及地下水、环境评价方…  相似文献   

18.
自2020年第4期起我刊“科学人生”栏目分期连载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大师谢家荣先生及其子、我国勘查地球化学奠基人谢学锦先生的科学史迹。谢氏父子是我国地球科学界著名而难得的父子院士,为我国地质科学和资源勘查开发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并留下了丰厚的科学遗产。尽管他们的人生经历中都曾遭遇曲折坎坷,但他们报国之心不改,矢志献身祖国地质事业,并各自创造了地质科学和勘查事业上的辉煌,为后人留下了一座座丰碑,值得我们永远纪念。本文系我刊特约稿,由著名地质学史专家、中国科学院大学潘云唐教授成文。由于文章较长,分为2期刊出。  相似文献   

19.
刘善幼 《云南地质》1993,12(3):324-329
异常评序是地球化学异常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谢学锦将异常评序的准则(本文叫指标)归纳为9条:异常面积;异常强度;异常规模;元素组合特征;元素分带特征;地球化学省;有利地质条件;与已知有经济价值矿床之间特征的相似性。他又说,最显著的异常也许简单地根据异常规模就可以选出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对大型矿床及矿集区的讨论中,成矿物质的供应成为优先考虑的因素(谢学锦等,2002;Wang,2003;Xie等,2004).地球化学块体概念基于上述认识被广泛的讨论和加以应用(王学求,2000;刘大文,2002;谢学锦等,2002;刘大文等,2003;迟清华,2003).但是也存在对于地球化学块体的认识和应用的误区,即"'地球化学块体'是原始地球的不均一性以及地球从起始演化到现在的过程中元素的分布再分配的最终结果的体现"(谢学锦等,2002)未能被正确认识.尤其是"元素的分布再分配"的"原始地球的不均一性"这一空间特性和"从地球从起始演化到现在"这一时间特性未能被充分认识.不考虑区域地质演化特征和简单的地球化学勘查数据平滑套合来分析地球化学块体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通过建立在对研究区区域地质演化和岩石地层单元区划的研究基础上的地球化学块体划分和元素浓集套合分析才能够体现地球化学块体概念的应有含义.本文以新疆1/20万地球化学勘查数据为计算基础,利用岩石地层单元区划作为块体划分基础,初步讨论新疆地球化学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