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書報述評     
程裕淇先生留學英國期間,曾於民國二十七年一月十日在利物浦地質學會講演關於我國各時期之造山運動,並撰成短文一篇,刊登於該學會會報第十七卷第三册中。該文對於我國之  相似文献   

2.
一小史1876年在美國費城(Philadelphia)舉行百年紀念展覽會,會中陳列歐美各國的地質圖多件,頗得地質學者的贊賞。他們想:如能召集各國地質學者聚於一堂,共話地球往事,是何等有趣而  相似文献   

3.
地質界消息     
《地质论评》1937,2(4):413-428
第十七屆萬國地質學會於七月二十一日在俄國莫斯科舉行,我國出席代表有翁文灝,黄汲清,斐文中,黄君并參加會前之旅行。清華大學教授袁復禮,本定前往,因交通梗阻而止。此外參  相似文献   

4.
復刊词     
《地质论评》1957,17(1):1-1
中國地質學會於1922年發刊了外文季刊“中國地質學會會誌”,1936年刊行了中文雙月刊“地質論評”。這兩種刊物在國際和國內地質學界起了很大的宣傳推動作用。直到1952年,由於集中出版,中國地質學會改出一種中  相似文献   

5.
發刋辭     
中國地質學會於創辦之初,卽發行會誌,刋載會員平時調查研究之所得,及每屆年會與常會宣讀之論文,因所載多爲專門著作,爲便於國際流傳計,率多用英德法三國文字發表,此實爲  相似文献   

6.
黃汲清 《地质论评》1937,2(6):533-558
(一)導言 國際地質學大會(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是世界各國地質學機關及地貿學者所组織的以促進地質學及其相關科學的進步爲目的的一個國際學術機關。自一八七八年開成立大會以来已開了十七次大會。照大會章程每三年開會一次,  相似文献   

7.
地質界消息     
《地质论评》1938,3(5):547-554
第十八届國際地質學会消息第十八屆國际地質學會自經上次理事會議决在英京伦敦舉行后,倫敦地质學會即着手筹備一切,并聯合其他科学机关团  相似文献   

8.
黄懿 《地质论评》1940,5(5):441-448
林格崙(Waldemar Lindgren)爲鑛床學(Mineral Deposits)一書之作者,此書於我國各大學中之習地質或鑛冶者,莫不熟讀,而奉為圭臬者也。林氏之名,早已稔悉於世界地質界及鑛冶界。1933年秋華盛頓第十六屆國際地質學會,先生任大會主席  相似文献   

9.
書報述評     
一地質地文及構造地質學之基本觀念及其與中国地層學之關係 葛利普著中國地質學會誌第十六卷(丁氏紀念卷)第127—175頁,民國二十六年。又北京大學地質系研究錄第十三號。Fundmental concepts in Geology and their Bearing on Chinese stratigraphy, by A.W.Grabau, Bull.  相似文献   

10.
地質界消息     
《地质论评》1938,3(6):663-668
國際古生物學聯合會消息近聞国际古生物学聯合會祕書胡咸爾(Howell)来函邀請中国地质學會,經濟部地质調查所,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及四川省地質調查所等为会员,聞均已覆函加入。地质学会请李  相似文献   

11.
阎增才 《地质论评》1937,2(2):127-140
邇來石油之用途日廣,其在国防上之重要意義日增,故各國對於油田之探尋,油礦之開發不遺餘力。我國採礦及地質學者,感我國油田之缺乏;覩國防需油之日切!因之亦競競從事油田之調查,企探獲有價值之油床,以副國家緊急需要。陕西,四川油田之積極試探,長興油苗之烘動一時,足證吾人對於油田之重視  相似文献   

12.
地質界消息     
《地质论评》1940,5(4):365-372
本會理事翁文灝先生,因鑒地質科學,於國内各大學中,近年颇為發達。為獎勵高年級學生努力研究提高興趣起見,特於七月十一日建議理事會,籌募基金,設立學生研究獎金。經  相似文献   

13.
地质界消息     
《地质论评》1936,1(1):81-97
中國地質學會第十二次年會於民國二十五年一月二十六日起在南京舉行,會期共五日,前四日俱爲事務會論文會及特别討論會,最後一日則爲地質旅行。茲將開會詳情,紀錄如後:  相似文献   

14.
丁毅 《地质论评》1936,1(5):589-602
物理探鑛(Geophysical Prospecting)為近代之產物,其目的在解决地腹之構造及鑛床之探尋。最近四五年來國內會有少數物理學者,注意于此法之原理探討,但實地試驗尚未有所聞,蓋以  相似文献   

15.
朱鈞 《地质论评》1957,17(3):378-379
本書屬美國落基山基金叢書之一,由林格崙紀念册編輯委員會編輯,美國採冶工程師學會出版,以祝林格崙七十壽辰。1933年第一版,恰當第十六屆國際地質學會會期,1935年第二次印刷,1953年第四次印刷。體裁是一種論文集,除前言、序言舆林格崙生平及其科學著作外,共分十三章,計784頁,分由43個作者執筆,其中如華爾德馬·林格崙(Waldmar Lindgren)、伊孟斯(W.H.Emmons)、鮑溫(N.L.  相似文献   

16.
《地质学报》1930,9(4):329-330
一本會爲紀念趙亞曾先生於民國十八年十一月十五日考察西南地質在雲南殉難並爲鼓勵中國地質學者從事專門研究以貢獻於地質學及古生物學之進步起見募集基金以二萬元爲額無論是否滿額每年以所得利息爲補助金名爲紀念趙亞曾先生補助金  相似文献   

17.
SECRETARY   《地质学报》1929,8(1):1-10
第一條 本會定名為中國地質學會 第二條 本會以促成地質學及其關係科學之進步為宗旨第三條 本會會員分為下列五種  相似文献   

18.
彭淇瑞  央鳳鳴 《地质论评》1957,17(2):275-278
第20屆國際地質會議於1956年9月3—11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的墨西哥大學城召開。自8月15日—9月2日有會前旅行,9月13—21日有會後旅行。有85個國家的  相似文献   

19.
祖國正在積極進行社會主義的建設,迫切需要地質工作。解放以來,在黨和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与大力支持及全體地質工作者積極努力之下,我國的地質工作有了很大的發展,並取得了相當大的成績:但由於祖國建設规模的巨大和突飛猛進的發展,現有地質工作的力量及技術水平還不能滿足國家建設日益擴大的要求。因此,大家一致認為必須以各種辦法培養  相似文献   

20.
趙君亞會孛予仁,河北蠡縣人,生於前清光緒二十四年,今年三十二歲,於民國六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八年入大學,初擬入數學系後乃改入地質學系,十二年大學畢業成績最優,各教授均甚稱許,旋應地質調查所練習生考試及格,入所練習,期滿升調查員,又升技師,十七年秋又兼古生物學研究室主任。因其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