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1 探空时间有误 (测风时间正确 )由于探空用记时装置如秒表、记录器等造成的时间系统性误差 ,可采用平均分配在探空时间中的办法解决 ,而测风记录则照常整理。如测风时间终止于 60 min,而探空时间由于记录器慢造成比测风终止时间少 2 min,即探空终止时间为 58min,这时 ,记录处理方法如下 :测风记录照常整理 (但大风气压符号应按重画等分钟线后的时间读取 ) ;探空记录应重画等分钟线 ,相应地 ,各规定等压面、规定高度、对流层顶的时间都应按重画等分钟线后的时间读取。该例中 ,画等分钟线时 ,每分钟的长度为 ( 58× 1 .5/ 60 ) cm(即平均分…  相似文献   

2.
该系统处理探空终止早于测风记录时 ,导致雷达综合测风与雷达单独测风衔接处规定高度的时间错误 ;当测风终止于 4 2 .0~ 4 2 .9min这一特殊时段时 ,各规定高度的时间全部错误。例如在某次探测中 ,探空终止于 4 2 .1min(对应气压为 76hPa ,高度 1810 4m ) ,测风终止于 6 6 .0min。球炸后打出高表一 13发现距地 30 0m、6 0 0m、90 0m既没有时间 ,也没有风向风速 ,不编测风报文 ,各规定高度的时间见表中t1。现将该时次记录做如下处理 :(1)利用本时次各规定等压面高度和时间内差 ,求出各规定高度的时间见表 1中t0 。表 1 规…  相似文献   

3.
虞维钧 《气象》1979,5(11):39-39
在小球测风的计算中,规定高度和规定的等压面高度往往介于某两个量得风层高度之间,在求取各规定高度的风向风速时,有的按照内插公式直接计算,有的根据量得风层的时间间隔(n)和规定高度与量得风层的时间差(Δt),在风向风速内插表中选择相  相似文献   

4.
时雨 《气象》1989,15(10):65-65
探空机和测风机(均用PC-1500机),联机(即双机联接使用)后,不少台站反映,如果万一出现联机故障怎么办?这里有一应急但并不算是十分简便的解决办法供参考、借鉴。 当出现探空机向测风机发送高度时间(HT)数据时成功,而由测风机向探空发送等压面风(df)不成功时,可以采取: 1.在测风机上按B(0)=1000.000HH(此HH即为701雷达天线高度),使B(0)重新赋值。  相似文献   

5.
高空气象探测测风计算方法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采用探空高度的计算方法和采用相邻测风高度内插的计算方法,计算高空综合探测测风记录1~5分钟的模拟斜距失测部分的量得风层,比较这两种计算方法可能产生的误差,分析采用测风高度内插计算斜距失测部分的量得风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探空质量统计是一项繁琐的工作,进行一次月统计,需要查找上百次的观测资料,逐次将探空高度、测风高度、终止气压、放球次数、信号突失数记录在各值班员相应的统计表 格里。再由测风高度和终止气压分别与“高度—基数”表、“气压—基数”表相对照,查出测风基数和探空基数,填写在统计表格中。表格形式如下:  相似文献   

7.
探空观测终止时间早于测风终止时间的技术处理魏玉娟(陇南地区气象局武都746000)在探空观测中,因人为或非人为原因会使其终止时间早于测风终止时间。按规范要求,只将探空终止以后的测风记录,改用雷达单独测风方法整理即可。具体方法是:先用雷达综合测风或斜距...  相似文献   

8.
探空记录中的隐性错情及其审核处理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峻 《湖北气象》1997,(4):34-35
PC—1500机处理探空测风记录虽然减轻了探空员的劳动强度,也减少了工作错情,并能提高探空测风记录的质量,但在记录的相关性处理上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难免产生一些处理上的错误。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将探空测风错情划分为两大类,即显性错情和隐性错情。 显性错情指读数错、处理错、计算错或书写错。随着探空业务微机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观测员责任心的增强,显性错情将会越来越少。隐性错情是指在整理探空记录时,在读数、计算、书写无错的情况下,在特定的相联系的规定层与特性层要素之间出现的相互矛盾或不正确的结果。根据探空测报中的这一实际情况,着重讨论隐性错情的类型及其审核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海拉尔站L波段雷达探测高度经常出现偏低现象,为弄清探测高度偏低的具体原因,通过ASOM系统统计分析了该站探空和测风数据,并从多个可能造成雷达探测高度偏低的成因分别进行分析,发现造成海拉尔站L波段雷达探测高度偏低的主要原因为:(1)探空仪突然变性;(2)1600g探空气球在冬季的施放高度偏低;(3)海拉尔站值班大楼在固定方位、仰角区间内会对探空信号造成遮挡。  相似文献   

10.
1999年的探空处理程序中 ,测风记录只计算显示每分钟的量得风层 ,经过实践发现 ,雷达传输给计算机的数据经常有误 ,主要是仰角 ,斜距。有的及时发现并改正 ,有的则必须借助计算器算出每分钟的测风高度加以分析才能看出 ,遇到时间长一些的记录 ,很容易造成错报、迟发。为了减少工作量 ,提高时效 ,根据测风气球的升速特点 ,我们用 VB6.0编写了高度检查程序。程序共分为两个窗口 ,第 1个窗口是控制窗口 ,根据需要随意选择年、月、日、时 ,默认时次是最近一次的测风记录。确定之后打开第 2个数据窗口。窗口内显示的是时间、仰角、斜距、高度、…  相似文献   

11.
高空气象是实验、研究自由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的一门科学,是探测近地面到30km甚至更高的自由大气的风、气压、温度、湿度随高度的分布规律,它所测得的资料和情报与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有密切关系,是做好天气预报和进行气候分析的重要依据。为了获取充足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在进行探测时要求月平均高度应达到或超过中国气象局高空气象探测质量考核的指标(探空≥25km、测风≥23km、单测风≥18km),且每一规定时次的探测高度必须达到或超过500hPa(单测风≥5.5km),否则要重放球。探测高度的计算必须准确,从而进一步确保探测资料和…  相似文献   

12.
L波段探空系统高空风平滑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现行业务L波段探空系统测风原理的基础上,提出改进高空测风数据的平滑计算方法.首先比较了业务分钟风与滑动平均风两种高空测风数据的平滑计算办法,并与GPS RS92测风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批统计处理,特别是对业务L波段雷达在1~21、22~42和43分钟及以后采取不同的时间隔计算风的规定给出了分时段以及低仰角、远距离和小风速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滑动平均法在选取合适的滑动平均窗口的条件下,其计算的高空风与GPS RS92测风结果一致性更好且动态误差小.建议未来改进业务L波段探空系统的高空风平滑计算方法时,采用窗口为1分钟的滑动平均方式或者前20分钟采用30秒,以后采用1分钟的分段滑动平均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19年11月5日至12月13日厦门国家高空气象观测站的无线电探空仪数据和同期布设的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资料,对比分析二者的风速风向和通过梯度法反演的边界层高度。结果表明:(1)风速和风向的决定系数R~2分别达到0.91和0.98,一致性良好,450~1300 m高度范围内,对比效果最佳;(2)利用探空数据的温度廓线和测风激光雷达的雷达回波强度信号通过梯度法分别反演边界层高度,二者一致性很高,只是在边界层出现急流、云层和明显的污染等复杂情况时,探空数据反演的结果会明显大于测风激光雷达;(3)在出现降雨时,雷达探测高度明显降低,无法有效反演边界层高度。测风激光雷达不仅可以满足边界层内风场的精细化连续探测,也可以反演边界层高度。  相似文献   

14.
1.为测得地面到几百米高度之间的σ_θ值变化,我们试验了连续放测风气球的方法。例如定气球升速为150米/分,双经纬仪读数时间间隔20秒,每放一个气球读数3分钟即弃去,则在45分钟内可得到每一规定高度上的15次风向风速记录,用以求得400米高度内的σ_θ和平均风向风速廓线。观测所需达到的高度,可以通过调节气球升速等方式予以改变。由于用这种方法测风的平均时间是20秒,所以高频脉动被平滑。  相似文献   

15.
罗雄光  梁国锋  杨超 《气象科技》2015,43(6):1025-1029
根据广东阳江探空站L波段雷达系统观测的测风资料分析,测风记录用综合探测雷达测风方法与无斜距(或高度替代)测风方法计算的测风量得风层的结果,少数情况下会出现与理论值不相符的现象,两种测风方法计算的结果,有时会超出高空气象观测仪器总体测量准确度要求允许的误差范围。在雷达的仰角小于30°时,量得风层的风速小于3 m/s时,两种测风方法计算量得风层的风速基本相同(误差在允许范围内),但风向有的相差较大,超出测量准确度要求允许的误差范围。当雷达仰角小于15°,量得风层的风速大于30 m/s时,两种测风方法计算量得风层的风向比较接近,但量得风层的风速有的却相差较大,超出测量准确度要求允许的误差范围。  相似文献   

16.
风廓线雷达与L波段雷达探空测风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蕾  陈洪滨  康雪 《气象科技》2014,42(2):225-230
为了解风廓线雷达探测的准确性,对北京南郊大气探测试验基地2006-2008年3年的观测资料与常规高空探测资料即L波段雷达探空测风数据进行了对比,计算并分析了不同高度、不同时次、不同风速条件下的对比结果,进行了相关性分析,计算了平均差和标准差。结果表明,二者测风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半小时平均水平风u、v分量的标准差在2.3m/s左右,为风廓线雷达和L波段雷达探空共同的测量误差及不同采样空间和时间的水平风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6~2017年科尔沁边界层风廓线雷达每6min的风场资料评估雷达探测性能,主要针对风廓线雷达数据获取率、风廓线雷达与常规探空探测风的相关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风廓线雷达平均数据获取率随高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3000米以下平均数据获取率都在60%以上。雷达探测数据存在日出后数据缺测率高,午后缺测率低的变化趋势。各层数据获取率与气温和比湿的相关系数分别在0.45和0.35左右。对比风廓线与常规高空探测数据发现:二者v分量的相关系数大于u分量;各高度层中400米到1900米的u分量的相关系数在0.4以上,500米到3400米的v分量的相关系数都在0.6以上;风廓线雷达与常规探空数据u分量相关系数随风速的增大时而减小,从春季到冬季u、v分量相关系数都呈减小趋势。各个季节中风廓线雷达与常规探空数据风速平均偏差春季最小、冬季最大。  相似文献   

18.
基于球载式下投北斗探空仪测风观测试验,建立了针对下投式的测风试验评估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上升段北斗测风的准确度接近RS92探空仪的探测准确度要求,两者一致性较好;下降段RS92测风误差基本上与上升段的属于同一量级水平,下降初期测风数据在使用时需要做预处理或者有效控制;下降段BD探空仪测风误差与下降段RS92的基本相当,除了球炸初期外,基本上接近WMO的测量要求,此外初期的急速下降对导航定位测风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整体而言,球载式下投探空观测在时间上可以实现对原有的1次探空进行加密,在空间上可以增加1个区域的探测,并为对现有探空站网分布进行合理优化提供依据,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1 引言根据我国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现行的5 9- 70 1型探空测风系统将逐渐被70 7型雷达-电子探空系统和L波段雷达-电子探空系统所替换。70 7测风雷达于1992年通过鉴定,并在郑州探空站作了对比观测,从1996年起陆续在全国5个探空站配备。70 7测风雷达由国营784厂生产,TC - 2电子探空仪由中国气象科学院生产,终端设备(信号处理系统)由中国气象科学院研制提供。呼和浩特高空站从1998年8月1日开始使用C波段测风雷达,该系统是性能稳定可靠、灵敏度高、测量精度高、自动化程度也很高的常规高空气象观测系统。该雷达是一次测风雷达,测风和探空信号…  相似文献   

20.
L波段探测系统在我国各探空站已广泛使用,为台站提供了准确的气象资料,使得数据处理能全部自动化,但是系统在特殊规定层风过南过北的计算中,当上、下量得风层风向差180°(±3°)时,导致系统无法判别过南过北,将该规定层的风处理为缺测的情况,依据操作规范提出自己的计算方法及处理方法,供同仁们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