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翔  董欣 《辽宁地质》2014,(5):33-33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辽宁省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现场会上了解到,今年,辽宁将稳步推进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工作。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是将历史遗留的工矿废弃地以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废弃地加以复垦,在治理改善矿山环境基础上,与县(市)区的工矿发展、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等用地相挂钩,使废弃建设用地得到盘活和合理调整利用,在确保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的前提下,既提供了建设用地发展空间,又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改善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高翔  郝洋  张序  董欣 《辽宁地质》2014,(5):34-34
抚顺煤炭开发历史悠久。近年来,受采煤沉陷等因素影响,遗留了大量废弃土地,不仅占用了宝贵的空间资源,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给矿区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调查显示,抚顺市工矿废弃地总规模4180公顷。大量闲置工矿废弃地,带来一系列的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转型和社会经济发展。2012年9月,抚顺市东洲区被国土资源部列为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试点区。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破解土地供需矛盾,威海市国土资源局临港区分局采取四项措施强化管理,力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工作。一是宣传汇报到位。多次就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工作向区领导进行专题汇报,引起区领导高度重视,区项目推进办将实施进展纳入重点工作对各镇办进行考核。二是鼓励优惠政策到位。  相似文献   

4.
崔伟 《辽宁地质》2012,(7):40-41
为落实节约优先战略,促进耕地保护和矿山环境治理恢复,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辽宁省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之一。开展试点工作给辽宁省调整和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对全省土地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浙江地质》2012,(6):27-28
日前,吉林省国土资源厅按照国土资源部有关要求,全面部署省、市、县三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土地整治规划将统筹安排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各项土地整治活动,合理布局土地整治重点区域、重大工程、示范项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和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某硅石矿土地复垦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矿产资源开发留下了大量废弃地,未得到及时复垦利用,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为有效的保护耕地,矿区土地复垦已势在必行。露天矿山采矿废弃地土地复垦,自《土地复垦规定》发布10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方案以四川省某硅石矿土地复垦方案为例详细介绍了露采矿山的废弃地土地复垦从编制依据到项目实施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郏县把保护耕地作为确保粮食安全和保护农民利益首要任务,采取规范管理、加强农田建设、开展“三项整治”(整治“空心村”、砖瓦窑、工矿废弃地)、土地开发复垦、加强土地市场监管等措施,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基本农田面积连续8年稳定在4.018万公顷以上。  相似文献   

8.
李海英  顾尚义  吴志强 《贵州地质》2006,23(4):302-306,318
省矿业废弃地破坏和侵占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其生态恢复成为当前世界尤其是中国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废弃地的研究现状以及我国矿区废弃地复垦的紧迫性,同时总结了矿区废弃地的复垦技术以及复垦后的效果影响。  相似文献   

9.
《广西地质》2012,(3):50-50
近年来,山东省沂南县积极组织开展废弃工矿用地复垦工作,切实将废弃工矿用地复垦工作作为惠民生、促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2011年全县通过省厅验收的废弃工矿用地复垦项目共8处,投入资金1025万元,新增耕地412亩。此外,目前尚有废弃工矿用地630余亩复垦已完成,正准备迎接验收。一是深化组织领导,严把责任关口。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县国土资源局主要领导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并从各有关部  相似文献   

10.
昌乐县创新地政矿政一体化管理模式,规划开展工矿废弃地综合整治利用,大力拓展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用地空间。2011年以来,该县为消除废弃矿区地灾隐患,改善生态环境,向荒山荒坡要地,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组织专业队伍,对全县0.23万hm2矿区、裸岩地和3万亩荒草地进行了摸底调查,建立了地类、权属、面积等调查台帐,并对164个废弃矿坑实地拍照录像,制作了专题片。根据矿区分布和实地调查情况,完成了4个片区的分类区划,以县政府文件向省国土资源厅提报了《关于昌乐县废弃矿区修复利用实施方案的请示》,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对工矿废弃地进行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了淮安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理论潜力,并采用定性分析方法估算了该市农村工矿废弃地整理的理论潜力。利用研究所得到的理论潜力实现系数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从而测算出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期内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现实潜力。结果表明,淮安市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现实潜力2015年和2020年分别为24564.53hm2和28436.64hm2。测算结果可为规划和实施未来淮安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和农村工矿废弃地等农村建设用地的整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山东地质》2012,(8):64-64
近年来,日照市国土资源局规范开展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共报省政府批复试点项目区(含工矿复垦)135个,面积1633.33公顷,现已验收110个项目区,验收耕地面积813.33公顷。  相似文献   

13.
张江华  王葵颖  徐友宁  陈华清  乔冈 《地质通报》2018,37(12):2260-2263
矿业废弃地的复垦已成为中国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之一。针对青藏高原植物生长期短,矿渣的砾质性、松散性和土壤贫瘠性植被生长的自然环境的约束瓶颈,通过研究生态脆弱区矿业废弃地的修复治理进程,总结提出了青藏高原典型矿山废弃土地的生态修复和植被重建的治理模式,凝练筛选出关键技术,为高寒高海拔矿区的地质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蒋波  安守林  黄敬军 《江苏地质》2019,43(1):155-160
通过对徐州众多矿业废弃地治理示范工程的总结,提出不同矿业废弃地的典型治理模式。采空塌陷型矿业废弃地的治理模式有湿地公园建设、光伏发电基地建设、富硒耕地开发和土地复垦整治;开山采石型矿业废弃地的治理模式有遗址公园建设、地质公园建设、文化遗迹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模式可为徐州矿业废弃地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并对我国众多处于转型建设时期的矿业城市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地区3种基质类型矿山废弃地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粉煤灰场地、煤矸石山、选煤厂尾矿及煤泥水沉积区3种基质类型的工矿废弃地土壤进行分层采样和理化性质指标分析,对比研究了矿区不同类型工矿废弃地不同基质的自然修复能力以及在进行植被重建时需要修复的土壤理化性质指标。结果显示:以煤矸石为主的场地自然修复能力高于粉煤灰基质和选煤厂尾矿及煤泥水沉积区基质类型。Helmstedt粉煤灰场地周边生长着一些芦苇;煤矸石场地Ibbenbueren和Piesberg山区自然生长着一些灌木;煤泥水沉积区因选煤厂仍在生产,沉积区无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浚县国土资源局把土地综合整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立足农村面积大、农业基础条件薄、农民人口多的基本县情,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有效挖掘农村土地潜力,科学合理配置城乡土地资源,全县耕地资源得到切实保护,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截至目前,浚县实施土地整治(整理)项目10余个,已争取土地整治项目资金近3亿元,开发整理各类土地20余万亩,新增耕地近1万亩;正在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7个,涉及村庄44个,申请到位建新区基础设施补助资金2407万元。开展空心村、砖瓦窑、工矿废弃地复垦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为城市建设、产业区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重点项目落地置换土地指标近万亩。  相似文献   

17.
张一修  王济  张浩 《中国岩溶》2010,29(2):128-133
分析贵州喀斯特矿区及矿山废弃地的分布、开发与利用现状,得出矿区废弃土地生态 环境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重金属污染严重。研究发现赫章等地土壤中锌含量达到162.23 ~ 877.88 mg/kg,铅为37.24~305.56 mg/kg,镉为0.50~16.43 mg/kg,大大超过当地土壤的背景值;(2)生境干旱;(3)水土流失加剧。据调查,贵州矿山土壤的平均侵蚀模数一般都高达5 00 0~15 000 t/(km2?a);(4)生物多样性差。进而介绍矿区污染土壤的修复和复垦现状, 并提出贵州喀斯特矿区废弃地土壤环境治理的关键问题及相关研究技术:喀斯特矿山土壤改良机制研究;植物—微生物综合治理手段研究;循环利用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8.
据估算,我国因各种生产建设项目而历史遗留废弃地达2亿亩。一些新建的生产建设项目还在继续毁损土地。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已成为确保18亿亩耕地的主要潜力之一,成为解决失地农民就业、缓解工农矛盾、实现城乡用地增减挂钩、发展现代农业最重要的保障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孙廷仁 《探矿工程》2018,45(10):109-114
土地资源禀赋有限、土地供给紧张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引发了多种社会问题;废弃地生态系统结构被破坏,存在地质灾害隐患,亟待治理;废弃地分布零散、资源配置不合理,在利用过程中存在过多不必要的损耗,需要集约规划。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对废弃石灰岩矿破损山体排险修复工程设计及建设光伏电站场地改造方式进行探讨,意在提出合理、实用的解决方案,为类似废弃地潜在利用价值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魏平  谢红彬  罗琳 《江苏地质》2023,47(1):73-83
资源型城市的粗放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城市绿色发展的要求,矿业废弃地严重阻碍了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进程,如何对矿业废弃地进行合理再利用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我国262个资源型城市为案例地,筛选出117个矿业废弃地改造项目。根据矿区的内源性因素,划分出地表形态、分布区位、矿产类型3大类别,并剖析各个类别的特点;基于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视角,归纳出7类再利用模式和10种改造方向;综合考虑战略任务、发展需求及再利用目标3方面的因素,提出矿业废弃地综合再利用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