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扎西康铅锌锑银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藏南Sb、Au成矿带发现的首个大型多金属矿床,该矿床在硫盐矿物极为发育,在成矿元素组合上以Pb、Zn、Sb、Ag为主,与成矿带大多矿床存在差异(成矿元素以Sb、Au为主),暗示该矿床在成矿物质来源上很可能具有特殊性。元素地球化学和S、Pb同位素是探讨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对矿石、蚀变岩、围岩的元素地球化学和矿石硫化物S、Pb同位素组成的综合  相似文献   

2.
扎西康矿床是北喜马拉雅Sb-Au成矿带上一个较为特殊的大型-超大型锑硫盐多金属矿床,赋存于下侏罗统日当组。矿床容矿围岩以黑色含炭钙质板岩为主体,矿体严格受近南北向和北东向两组断裂控制,呈脉状、透镜状产出。矿石中金属矿物除闪锌矿、方铅矿、辉锑矿等常见硫化物之外,还大量发育硫锑铅矿、脆硫锑铅矿、黝铜矿、车轮矿等硫盐矿物;非金属矿物主要为菱锰矿、菱铁矿、石英和方解石,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中低温热液期和表生期。元素地球化学和硫、铅同位素研究表明,矿床中矿石和矿化岩石除富集Sb、Pb、Zn、Ag等主成矿元素外,还富含MnO、Cu、As、Cd、Au等矿化元素;容矿地层中Sb、As、Ag、Pb、Zn、Mn等成矿元素也较为富集,具备提供成矿物质的能力;矿石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与容矿地层接近,指示成矿流体在运移过程中萃取了容矿地层中的Sb、As、Ag和S等组分,日当组为硫的主要提供者;铅同位素具变质结晶岩系特征,指示变质结晶岩系及与之有亲缘关系的淡色花岗岩为成矿提供了Pb、Zn等金属组分。北喜马拉雅成矿带主要典型矿床在矿质来源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成矿带中部和北部的Sb和Sb-Au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容矿地层和矿区岩浆岩(包括中生代中基性岩和新生代闪长岩),而在成矿带南部的Sb(-Au)-Pb-Zn矿床中,除容矿地层和矿区岩浆岩提供Sb、As、S之外,变质结晶岩系(拉轨岗日岩群)及与之有亲缘关系的淡色花岗岩也为成矿提供了Pb、Zn等金属组分。  相似文献   

3.
吴胜华  孙冬阳  李军 《岩石学报》2020,36(1):245-256
华南包括两个世界级的W矿带,分别是南岭和江南造山带W成矿带。柿竹园W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地区,香炉山W矿床位于江南造山带东北部。两个矽卡岩W矿床都发育硫化物成矿阶段。但硫化物和成矿元素组成存在显著的差异。前者由含Pb、Zn、Ag硫化物和黝铜矿、银黝铜矿、含Ag斜方辉铅铋矿和铁硫锡铜矿硫盐组成;后者主要为磁黄铁矿。柿竹园远接触带Pb-Zn-Ag矿脉中硫化物(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和磁黄铁矿)较富集B、Mn、Cr、Sb、Sn和Hg,香炉山似层状矽卡岩和硫化物-白钨矿矿体中硫化物(磁黄铁矿、黄铜矿和闪锌矿)较富集W、Se和Bi。两个矿床中黄铜矿、闪锌矿和方铅矿较富集Ag,黄铜矿、闪锌矿富集In和Sn,闪锌矿还富集Cd。两个矿床中的硫化物微量元素分析表明与矽卡岩W矿成矿相关的硫化物可载有多种微量元素。这些元素参与到硫化物中程度由多种因素控制。具体如下,硫化物中B含量高低与成矿相关岩体中B含量相关;在相对高温和还原条件下,硫化物中W含量较高;闪锌矿中Mn和Cd与Zn发生取代作用; Cr可以一定程度进入到硫化物中,并受成矿流体中Cr含量影响; Se与S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取代进入硫化物,并受流体中它的含量控制; Bi在闪锌矿与黄铜矿易形成固溶体;硫化物中Sb含量受初始流体中它的含量影响,方铅矿中易包裹一定的辉锑矿(Sb_2S_3)或含Sb的硫盐矿物; Ag是否形成独立的矿物相和进入哪些硫化物中,取决于流体中Ag的初始含量和硫化物的沉淀次序;硫化物中Hg的含量受温度影响。  相似文献   

4.
青海东莫扎抓铅锌矿床硫化物特征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海东莫扎抓矿床是新探明的一个大型铅锌矿床。通过大量矿石光薄片观察、等离子质谱、电子探针分析,对其矿石矿物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矿石矿物发育一套中温热液矿物组合;围岩蚀变具有中温蚀变特点;硫化物的硫同位素具有MVT型块状硫化物的特征。综合研究认为,东莫扎抓铅锌矿至少可分为3期成矿:在海相白云岩沉积阶段存在闪锌矿、黄铁矿等金属硫化物的热液喷流沉积成矿;在弧后前陆盆地构造环境中发育有MVT型铅锌矿床成矿;在后期构造运动热液作用下,之前形成的铅锌矿可能会发生热液叠加改造。因此,东莫扎抓具有多期次多阶段叠加成矿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探讨楠木树铅锌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文章对矿床中的25件岩矿石样品进行了系统的微量元素分析,并对矿床中不同阶段的热液脉石矿物进行了包裹体测温和氢、氧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Pb、Zn等成矿元素在郭家坝组地层中明显富集,而基底变质岩中Pb、Zn元素的丰度明显低于地壳岩石圈丰度;与成矿元素密切相关的元素Ag、Cd、Ge、In在寒武系郭家坝组地层中富集,在基底岩石中亏损;矿石中Ag、Cd、Ge、In等元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未矿化的围岩。元素迁移分析表明流体运移过程中成矿热液萃取了Zn、Pb及其密切相关的Ag、Cd、Ge、In等组分,使Zn、Pb等成矿组分进一步富集。氢、氧同位素组成显示,与铅锌矿密切相关的石英样品落入变质水范围内,且靠近有机水范围,晚期方解石样品向雨水线漂移,表明早期成矿流体可能来自于深部的盆地卤水,在向上运移的过程中流经富含有机质的地层或有有机流体的加入,晚期有大气降水和海水的加入。  相似文献   

6.
西藏扎西康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银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扎西康锌多金属矿床位于西藏特提斯喜马拉雅板片的"金锑多金属"成矿带东段。研究显示,矿体主要呈脉状、透镜状产于近南北向的张性断裂中。热液成矿作用主要可划分为早、晚2个成矿阶段,7个成矿亚阶段,早期以铅锌矿化为主,晚期以锑(铅)矿化为主。岩矿石镜下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表明,扎西康矿床矿石种类繁多,矿物组合和成矿元素均呈现明显的分带现象,由深至浅(W→E)为含锡(铁)闪锌矿+铁锰碳酸盐+少量方铅矿+少量黄铜矿(深部)→(铁)闪锌矿+铁锰碳酸盐+少量方铅矿+黄铁矿+毒砂+少量银黝铜矿+少量石英(中深部)→方铅矿+闪锌矿+脆硫锑铅矿+铁锰碳酸盐+硫锑铅矿+少量银黝铜矿+石英(中部)→辉锑矿+方铅矿+少量闪锌矿+石英+少量铁锰碳酸盐(浅部),对应的元素分带为Zn(Pb+Ag+Cu+Sn)→Zn(Pb+Ag)→Zn+Pb(Sb+Ag)→Pb+Sb+Ag+Zn。矿区银矿化主要集中在Ⅴ号矿体ZK2703-ZK2302、ZK1502-ZK1105和ZK806三个区域,与铅锑矿化关系密切。矿石中银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存在,独立银矿物相对较少。其中,类质同象银主要赋存在方铅矿中,少量赋存在硫锑铅矿、脆硫锑铅矿、毒砂、黄铁矿等金属硫化物中;独立银矿物有少量的银黝铜矿、硫锑铅银矿、银(含银)硫铜锑矿。成矿流体中铅、锌、锑、银的运移和富集沉淀是受体系中温度、压力、浓度、pH值等多种因素综合控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大硐厂铅锌矿床 Sn、Ag、Bi、Cd、Ga、In、Tl、Se、Te 的赋存状态。研究表明,矿床中的 Sn 以矿物相形式存在;Bi 以类质同象代替 Pb 进入方铅矿中,不含方铅矿时形成 Bi 的独立矿物;分散元素 Cd、Ga、In、Tl 主要赋存于铁闪锌矿中;Se、Te 主要赋存于方铅矿中,不含方铅矿时形成 Te 的独立矿物;Ge 则分散于造岩矿物中。划分了两个成矿阶段,指出了元素地球化学演化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8.
冬瓜山铜金矿床是铜陵矿集区乃至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的一个重要矿床。矿床上部受石炭系层位控制,发育层状、似层状层控矽卡岩型矿体;下部受岩体及其接触带控制,在岩体及其接触带围岩中发育脉状、细脉浸染状矿体。上部层控矽卡岩型矿体中的矿石类型以含铜(金)石英硫化物为主,矿石硫化物矿物的硫同位素组成显示主要成矿阶段的硫同位素基本达到了平衡。矿石矿物中的硫化物和硫酸盐的硫同位素组成对比表明,冬瓜山矿床与斑岩型矿床相似,而与Sedex型和VHMS型矿床不同。结合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和矿石矿物共生组合关系,根据硫同位素储库效应,认为冬瓜山矿床硫化物阶段成矿热液中的含硫物种以H2S为主(XH2S0.99),硫化物的结晶沉淀对成矿热液的δ34S值影响不大。应用大本模式,高温岩浆来源的热液与熔体之间的硫同位素分馏Δ34S为0‰~+5‰,依据岩浆岩全岩硫同位素组成可以确定岩浆来源热液的硫同位素组成为+0.3‰~+12.0‰。在高温(600~350℃)硅酸盐阶段和氧化物阶段,硬石膏与成矿热液之间的硫同位素分馏Δ34S为+5.0‰~+19.0‰,而在高温(450~350℃)氧化物阶段后期及低温(350~200℃)硫化物阶段,黄铁矿与成矿热液之间的硫同位素分馏Δ34S分别为-1.0‰~0‰和0‰~+1.5‰。据此计算的含硫矿物硫同位素组成理论值与冬瓜山矿床实测值基本一致,显示成矿热液流体中的硫源为岩浆来源。综合前人对区域及冬瓜山矿床的研究,本文认为冬瓜山矿床为与燕山期岩浆作用密切相关的层控矽卡岩型铜金矿床。岩浆及其平衡热液中较高的总硫同位素组成暗示岩浆混染了区域沉积地层中广泛发育的膏盐成分。虽然硫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区域沉积岩成岩过程中经历了明显的海水沉积作用和细菌硫酸盐还原作用,但冬瓜山矿床矿石没有保存海西期沉积成矿的硫同位素证据。  相似文献   

9.
冲绳海槽Jade热液活动区热液沉积物主要以块状硫化物和硫酸盐矿物为主。与其它热液活动区相比,本区的热液沉积物以富含Pb和Ag等元素为特征。电子探针和中子活化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块状硫化物矿石中,Ag主要以分散态富集在粗粒硫化物和细粒硫化物集合体中,在热液活动的早期和晚期均有Ag的富集。在以硬石膏为主的块状矿石中,Ag主要在细粒硫化物集合体中富集,其富集成矿的时间为热液活动的中后期,富集成矿温度在150℃以上。在重晶石为主的块状矿石中,Ag主要以颗粒状自然银的形式在热液活动后期富集成矿,其成矿温度低于160℃。  相似文献   

10.
双尖子山Pb- Zn- Ag矿床位于黄岗- 甘珠尔庙多金属成矿带的东北段,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大的银矿床。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矿相学鉴定、电子探针背散射图像以及电子探针化学成分分析,对该矿床金属矿物的矿物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同时对金属矿物的化学式进行了计算,并对银的富集机理进行了探讨。银矿物主要以可见银(>50μm)的形式产出,包括独立银矿物:硫锑铜银矿、硫银锡矿、辉硒银矿、深红银矿、脆银矿、黝锑银矿、螺状硫银矿、金银矿和自然银等;不可见银含量少,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在方铅矿中。矿床成矿阶段细分为:①石英- 高Fe闪锌矿- 富Se和Bi的方铅矿- 富Se富Sb富Sn的银矿物阶段;②石英- 方铅矿- 富Fe闪锌矿- 毒砂- 富Sb富Sn少Se的银矿物阶段;③石英- 闪锌矿- 方铅矿- 银矿物阶段;④黄铁- 碳酸盐阶段。金属矿物沉淀顺序为:(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银的硫盐矿物→银的硫化物→自然银。矿床中的Fe+、Cu+、Zn+、Pb+、Ag+等金属离子在早期中温高硫逸度阶段主要以硫氢络合物形式搬运。随着成矿热液温度的降低,铅、锌等金属硫氢络合物开始分解,方铅矿、黄铜矿和闪锌矿等硫化物得以沉淀,此时部分银以显微和次显微包体银的形式被包裹于这些硫化物中,铅锌硫化物的大量沉淀引起成矿热液组成和性质的显著变化,最终导致银从硫氢络合物中彻底解体,并与Cu+、Sb3+等离子结合形成大量独立银矿物(如深红银矿、硫锑铜银矿等)。随着温度、盐度持续降低,硫逸度也逐渐降低,pH值升高,成矿流体中出现大量自由Ag+并逐渐达到饱和,银矿物开始大量沉淀,Ag+与H2S发生作用形成螺状硫银矿。自然银的大量出现标志着银的沉淀过程趋于结束。金属矿物沉淀顺序为:(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银的硫盐矿物→银的硫化物→银的自然金属。  相似文献   

11.
四道沟金矿床为辽东南地区一重要蚀变岩型矿床,其空间产出受构造、盖县组变质地层及区内岩浆活动的联合制约。矿化分3种类型、4个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早期流体为一中温、低盐度且富含CO2及CH4等挥发份的热液;矿区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为一中温高盐度类型热液。综合分析认为,四道沟金矿床是燕山晚期不同来源及性质的热液先后叠加成矿作用的产物,矿床属叠生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12.
陕川丁家林-太阳坪金矿地质特征与成矿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家林-太阳坪金矿床是在秦岭造山带中发现的又一大型金矿床。该矿处于扬子板块与摩天岭地体,阳平关与青川区域边界断裂之间,赋存于茂县群黄坪组浅变质,强变形陆源细碎屑岩中,所圈定的矿(化)体均由叠加于黄坪组有利容矿岩段韧-脆性剪切带控制,与金有关的矿化蚀变主要有黄铁矿化,硅化,铁白云石化,成矿可分5个阶段,以早-中期细粒浸染状黄铁矿化,中-晚期条痕,断续细脉状黄铁矿化和晚期含多种硫化物-石英矿化为主成矿阶段,初步研究表明,属于沉积-浅变质叠加韧-脆性剪切与热液改造的类卡林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
安徽青阳高家塝钨钼矿床成岩成矿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高家塝钨钼矿床赋存于皖南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北东缘接触带附近,是安徽省目前探明的规模最大的层控矽卡岩型白钨矿矿床。本文采用LA-ICP-MS方法对高家塝矿区花岗闪长岩和细粒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进行U-Pb同位素定年,得到年龄分别为144.9±1.2Ma和145±2.0Ma。通过辉钼矿Re-Os等时线定年方法,得到高家塝矿床成矿时代为146.1±4.8Ma。皖南地区燕山期发育两期钨钼成矿作用,分别为146~136Ma和134~128Ma,类似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分别形成于挤压向拉张转换区和岩石圈快速拆沉减薄的两种构造背景。通过与钦杭成矿带典型钨钼矿床的对比发现,皖南地区钨钼成矿事件集中于燕山期,而钦杭成矿带钨锡成矿事件具有多阶段性。皖南地区同样发育大量与钦杭成矿带相似的花岗岩类岩浆岩,然而到目前为止皖南地区发现的钨锡矿床主要与中酸性花岗闪长岩类密切相关,仅少数矿床与钦杭成矿带成矿岩浆岩(均为高分异的花岗岩类)相似,同时皖南地区锡矿床找矿的突破,表明了皖南地区具有寻找与花岗岩类相关的钨钼矿床和锡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徐明 《地质与勘探》2012,48(2):352-358
[摘 要] 铜坑 - 长坡锡石硫化物矿床是大厂矿田中规模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矿床,本文通过该矿床大量铅同位素资料的系统分析,运用全方位对比法和△β- △ч示踪法对矿床成矿物质来源进行了研究,不管是层状矿体、细脉带矿体还是大脉带矿体,其成矿物质主体具有统一来源,主要来自岩浆岩、泥盆系及基底物质,但也有少量的幔源物质参与。铜坑-长坡矿床的形成可能经历了两个阶段,即:早期的基性岩脉阶段和晚期的燕山期岩体阶段。  相似文献   

15.
聂凤军  蒋喆  李强峰  王丰翔 《地质通报》2015,34(6):999-1010
对北美地区规模最大的珀博铜-金-钼矿床的发现历史、产出环境、地质特征和形成作用进行了论述,对如何将该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技术方法运用于中国的找矿实践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和吉黑成矿省侏罗纪—白垩纪火山-沉积岩地层分布广泛,各类深大断裂纵横交错,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十分发育,物化探异常显著,是寻找大型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有利地段。采用指示性矿物法、水文和土壤地球化学法,结合系统的中大比列尺地质填图是在兴蒙造山带东北段寻找隐伏铜多金属矿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乌拉根铅锌矿床和萨热克铜矿床是西南天山中新生代盆地最有代表性的两个层控砂砾岩型矿床,乌拉根铅锌矿床产于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第五岩性段(K1kz5)的粗砂质细砾岩中,后期经历了弱的构造改造作用;萨热克铜矿床产于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上段(J3k2)杂砾岩中,其北矿段后期经历了强烈的构造改造作用,南矿段可见岩浆热液蚀变作用后的褪色化及叠加成矿作用。为了研究成矿流体和岩浆热液在岩石中的运移规律,分别对上述两个矿区以沉积作用、构造改造作用和岩浆作用为主的代表性岩石测定了孔隙度和渗透率。测试结果表明乌拉根矿区岩(矿)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总体比萨热克矿区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要小;乌拉根铅锌矿区和萨热克铜矿区北矿段矿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均小于下盘围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萨热克铜矿区南矿段经历了岩浆热液蚀变,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明显小于未受岩浆作用的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且辉绿岩脉下盘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明显小于上盘。同时通过岩(矿)石组构分析,上述岩(矿)石在成岩和成矿后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变化均与成矿流体或岩浆热液的作用密切相关。在西南天山中新生代层控型矿床中,当成矿流体沿切层断裂上升后会优先选择孔隙度和渗透率高的岩层进行渗滤、扩散、充填和交代作用。岩石中的砾石砾径越大,砾石间隙越大;岩石的硬度越大,其在后期构造变形中越容易形成构造裂隙,对成矿越有利,这也是造成萨热克铜矿北矿带中的金属硫化物颗粒明显大于乌拉根铅锌矿中金属硫化物的重要原因。上述结果表明沉积盆地中成矿流体或岩浆热液的成矿作用越强,岩石受其影响在成岩成矿后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越会变小,从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可间接反映成矿过程中成矿作用的强弱,为寻找富矿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The Hatu large gold deposit is located on the western margin of the Junggar basin, Xinjiang. Its mineraliz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auriferous quartz veins and Au-bearing altered fracturing zones. Studies on mineralogy, inclusions and decrepitation temperature indicate that the gold deposit was formed by overlapping of two kinds of fluid of different origins, instead of gradual evolution of a single fluid. The auriferous quartz veins are related to magmatism-originated fluid, but the Au-bearing altered fracturing zones to deep-derived fluid. Bonanzas in quartz veins were formed and localized at overlapping positions of two types of fluid under intensive compression.  相似文献   

18.
湘西渣滓溪钨锑矿床白钨矿的Sm-Nd和Sr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建堂 《地质学报》2008,82(11):1514-1521
渣滓溪钨锑矿床位于湘西雪峰山弧形构造带的中段,是我国典型的脉状充填型锑矿床。本文对渣滓溪矿区不同产状产出的白钨矿进行了Sm-Nd和Sr同位素研究。研究表明,渣滓溪矿区白钨矿Sm/Nd变化范围相对较宽(0.36~0.63),143Nd/144Nd为0.51211~0.51288;在147Sm/144Nd-143Nd/144Nd图解中,该矿白钨矿样品没有明显的线性分布趋势,无法厘定出该矿的准确成矿时间。该矿白钨矿的Nd(t)明显可分为两组(-10.2~-14.7和-3.79~+0.01),其成矿流体中的Nd主要有两个来源,一部分可能来自晚元古代地层或下伏陆壳基底的碎屑岩,另一部分很可能与冷家溪群的基性、超基性岩有关。与Nd同位素不同,渣滓溪成矿流体中Sr同位素组成均一化程度较高,该矿白钨矿87Sr/86Sr为0.7304~0.7329;该矿这种明显富放射成因87Sr的成矿热液,排除了成矿流体来自海水和赋矿围岩作为唯一矿源层的可能性,下伏陆壳的结晶基底很可能是这种高放射成因Sr的提供者。沃溪和渣滓溪矿区白钨矿Sr-Nd同位素组成的对比研究表明,两矿区的成矿物质来源有所不同,前者应来自一种更古老、更成熟、更富放射成因Sr的下伏陆壳基底。  相似文献   

19.
青海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肯德可克为上世纪60一70年代发现并评价的铁、金多金属矿床,本文对该矿进行较系统的矿床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肯德可克矿床赋矿围岩种类多样,化学组成变化很大;其中有一类岩石化学、稀土特征与肯德可克矿区外围一野马泉一带分布的印支一燕山期中酸性岩体相近,表明该矿床的赋存部位为中酸性岩脉的发育地带;铁矿石的稀土元素组成与赋矿围岩既有许多相似之处,也存在一些差异;其硫同位素组成明显有别于我国典型的砂岩型矿床,而与斑岩型和火山岩型相差不大,与矽卡岩型较为一致。因此作者认为肯德可克铁、金多金属矿为热水喷流沉积-岩浆热液叠加的叠生型矿床。  相似文献   

20.
方芳 《福建地质》2005,24(1):12-18
香炉坪银金矿是独立银(金)矿床,达中型规模。该矿床产在上侏罗统南园组火山岩中,矿区内已发现两个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受北北东向或近南北向断裂的控制。通过对矿体特征、矿石矿物及矿石组构的分析,认为该矿床属中一低温热液交代、充填型银金矿,成矿过程与构造活动密切相关,主要成矿物质来源于火山热液及火山期后热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