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兴凯湖翘嘴鲌(Culter albarnus)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经典的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和数理统计的方法 ,于 2 0 0 1— 2 0 0 2年在中俄界湖兴凯湖采集翘嘴 ,对其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翘嘴体长和体重的关系为W =0 .0 0 77L3.1 (r=0 .9881 ) ,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1 5 3.2 [1 -e- 0 .0 5(t+1 ) ];Wt=42 0 0 0 .3×[1 -e- 0 .0 6(t+1 ) ]3.1 ,体重生长拐点t=1 7.6龄 ,相应的体长为 95 .3cm ,体重为 1 2 70 6.6g。按生长指标值分析 ,阶段生长可划分为两个时期 ,即 1 7.6龄前的生长迅速期和 1 7.6龄后的生长减缓期。因此 ,为了保护翘嘴鱼类资源 ,天然渔业的捕捞个体规格应控制在 5 0 0 0g以上。  相似文献   

2.
对新引进的红拟石首鱼Sciaenopsocellatus进行咸水池养生长特性与饲养技术研究 ,结果表明 ,其生长旺盛期在 2龄。应用vonBertalanffy方程求得人工饲养条件下其体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t =656.2 72 2 [1 -e- 0 .5998(t 0 .0 82 3) ]和Wt =41 93.90 2 1 [1 -e- 0 .5998(t 0 .0 82 3) ]2 883 4。体重生长拐点于 1 7龄处。面积为 6 5hm2 池塘的单养 ,经 365d ,最高单产 1 860 0kg·hm- 2 ,净产 1 1 0 2 5kg·hm- 2 ;面积为 1 0 1 7hm2 池塘以拟石首鱼为主养对象的混养 ,经 540— 560d ,最高单产 1 8640kg·hm- 2 ,净产 1 82 2 5kg·hm- 2 。投入产出比 1∶1 2。  相似文献   

3.
黄海中部沿岸放流增殖对虾生长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海中部沿岸(北起成山高角,南至岚山头,亦称山东南部沿岸)放流增殖对虾的体长与体重关系式:W=6.0195×10-6L3.1258;其生长过程可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表达:Lt=200.43[1-e-0.15(t-2.50)],Wt=94.41[1-e-0.15(t-2.50)]3.1258;其体重生长拐点分布在8月21日前后,拐点前后两个旬为其生长最快阶段;雌雄对虾个体生长差异明显,雄虾生长较雌虾提前结束.雌虾生长方程为Lt=213.55[1-e-0.16(t-2.90)],Wt=113.43[1-e-0.16(t-2.90)]3.1041雄虾生长方程为Lt=178.31[1-e-0.15(t-1.80)],Wt=66.23(1-e-0.15(t-1.80)]3.2384;受放流增殖数量抑制,个体变小,生长减慢,拐点提前.生长参数L,W,k,kL和bkW均因放流数量的增加而减小;生长速度与放流数量间呈指数函数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关系式为kL=40.75×0.9588N.  相似文献   

4.
人工养殖条件下达氏鳇杂交种幼鱼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达氏鳇(Huso dauricus)杂交种(达氏鳇♂×天然杂交种♀(达氏鳇♀×史氏鲟♂) )的生长特性,在水温11~22 ℃时,对达氏鳇杂交种体长和体重的生长进行实验研究.应用计算机软件Excel和SPSS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全长为33.32 cm、平均体重为145.83 g的139日龄幼鱼经75 d的人工饲养长成平均全长为48.79 cm、平均体重为437.36 g的个体,全长与日龄之间呈线性关系L=3.292 7t 30.517,R2=0.959 4,其全长日均增长量为2.06 mm、平均瞬时增长率为 0.076 3,体重与日龄呈指数函数关系,Wgc=119.74e0.234 6t,R2=0.956;体重日均增长量为3.887 1 g、平均瞬时生长率为0.219 7;体重与全长的回归曲线为WwL=0.005 6L2.892 9,R2=0.998 2,幂指数接近于3,表明该鱼体重与全长的立方呈正相关系,属于等比生长类型.  相似文献   

5.
我国沿海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群体资源可依据其头胸甲形态分为两种不同形态变异类型。文章对室内养殖环境中日本囊对虾2种形态变异类型F1群体不同性别对虾的体长和体质量进行了跟踪测量,研究其生长特性及其规律。结果表明:日本囊对虾体长和体质量呈幂函数关系,两群体雌、雄虾的体长、头胸甲长与体重的拟合参数b值皆近似为3,呈等速生长。拟合其von Bertallanffy生长方程如下,形态变异类型Ⅰ(♀):Lt=15.932×[1–e–0.0067(t–26.5055)],Wt=48.798×[1–e–0.0067(t–26.5055)]2.973;形态变异类型Ⅰ(♂):Lt=13.642×[1–e–0.0091(t–35.0053)],Wt=30.437×[1–e–0.0091(t–35.0053)]2.969;形态变异类型Ⅱ(♀):Lt=13.865×[1–e–0.0077(t–22.8107)],Wt=31.449×[1–e–0.0077(t-22.8107)]3.103;形态变异类型Ⅱ(♂):Lt=12.094×[1–e–0.0102(t–32.6776)],Wt=21.470×[1–e–0.0102(t–32.6776)]3.120。进一步分析其极限生长年龄和生长拐点日龄结果表明,在同池饲养条件下,雌虾个体大于雄虾,形态变异类型Ⅰ的个体大于形态变异类型Ⅱ;前者临界最大体重高于后者,但性成熟时间晚于后者。研究结果为日本囊对虾生长性状相关群体选育提供了基础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9-2010年四个季度月用底栖生物抓斗式采样器捕获的文昌鱼样品,从其资源分布、年龄结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等方面对厦门国家级珍稀海洋物种自然保护区文昌鱼的种群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文昌鱼种群资源分布衰减趋势明显,只在黄厝—前埔海区、小嶝岛—角屿海区和南线—十八线海区3个核心区还有分布,但资源密度低,分布范围狭小,而在鳄鱼屿实验区未能发现.(2)文昌鱼体重与体长之间关系:W=6.6895×10-4L3.1818;体长与体质量生长方程分别为:厶=65.63[1-e-0.68(t+032)],Wt=404.62[1-e-0.68(t+032)]3.1818;夏季、冬季航次的优势体长组分别为25-35mm和35-45mm,优势体重组分别为25-50mg和50-100mg;秋季低龄鱼较多,而冬季高龄鱼比例较高.(3)采用ELEFAN Ⅰ技术分析了厦门文昌鱼的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K、L∞、总死亡系数Z、自然死亡系数M和开发率E,发现其生长参数K值较大,自然死亡系数较高,开发率较大(0.69).综之,厦门自然保护区内的文昌鱼种群健康状况整体不佳,应注意资源保护,加强保护文昌鱼栖息地的底质和水质以及防止过度捕捞以实现其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细鳞鯻年龄与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胸鳍覆盖处的鳞片作为细鳞(鱼剌)(Therapon jarbua(Forssk(a)l))的年龄鉴定材料,其年轮形成时期主要在2~4月.体长与鳞径呈线性关系.体长-体重关系为W=3.8891×10-2L2.8761.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适合描述其体长和体重的生长,生长参数为L∞=35.9cm,W∞=1153.7g,k=0.2376,t0=-0.2115.体重生长在4.41a具一拐点,此时体重生长速度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8.
依2450尾短吻舌鳎渔业生物学测定和耳石观测,数理分析得出,耳石轮径与鱼体全长呈线性相关,与纯体重呈显著幂函数关系。运用过程分析法确认年轮形成以年为周期,主要为4~5月。经二次线性拟合年间 Von Bcrtalanffy 生长方程:雌鱼L_t=350.8996[1—e~(-O.3965(t+0.7574)], W_t=269.1963[1—e~(-0.392(t+0.7165)]3.1175;雄鱼L_t=314.0091[1—e~(-0.3444(t+1.1236))],W_t=191.6984[1—e~(-0.3263(t+0.9666)]~2.8788胶州湾水域短吻舌鳎年龄构成0~Ⅷ龄,Ⅱ龄鱼占优势(34.06%)。  相似文献   

9.
渤海黄盖鲽的年龄与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田湘  任胜民 《海洋学报》1986,8(2):223-231
本文对渤海黄盖鲽的年龄与生长进行了探讨,材料取自于1982年4月—1983年5月渤海基础调查逐月的拖网渔获物。以耳石轮纹作为年龄鉴定的依据。耳石边缘宽、窄带出现频率和耳石边缘增长率I=R-rn/rn-rn-1的周年变化表明耳石轮纹的窄带主要形成于1—3月。分析了年轮形成与性成熟及水温的关系,求出黄盖鲽体重与体长的关系为:Wt=3.20×10-5Lt2.9048;耳石半径与体长的关系为:R=5.43×10-3+1.71×10-2L-1.20×10-5L2;其生长可用Von-Ber talanffy生长方程表示。Lt=L[1-e-k(t-t0)]Wt=W[1-e-k(t-t0)]2.9048其中L=418mm、W=1316g t0=-0.7475 k=0.252。拐点位置在t=3.48龄处。对生长速度、生长加速度、生长指标、相对增长率的计算反映了生长过程的变化。为了使逆算体长更符合理论值,计算了标准耳石半径和标准轮距,并据此逆算了各龄鱼的体长。  相似文献   

10.
两个凡纳滨对虾家系体重与体长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凡纳滨对虾Litopeneaus vannamei家系的培育是遗传选育种的基础,其生长特性包括生长速度、体重与体长的关系等,是家系的表型特征。报道了凡纳滨对虾2个家系的体长与体重的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凡纳滨对虾家系1体重(W)与体长(L)的关系为:W=0.0059L3.2809(R2=0.9931);家系2体重与体长的关系为:W=0.0059L3.2974(R2=0.9940),2个家系体重与体长的关系没有明显的变化,得出凡纳滨对虾体重与体长的关系为:W=0.0059L3.2895(R2=0.99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