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6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陆续发表了异珊瑚的研究成果,建立13个属,描述160余种,所发现属种数量已大大超过国外学者所描述范围,并且在异珊瑚分类,骨骼微细构造及隔壁演变规律研究等方面都取得长足的进展,特别是发现具3个隔壁的异珊瑚,对异珊瑚的隔壁发育方式及各属间隔壁变异关系有了清楚地揭示,在分类方面可将异珊瑚分为具内沟和不具内沟的两个系列,异珊瑚在我国产出时代为泥盆纪早期至石炭纪晚期,我国的异珊瑚绝大  相似文献   

2.
珊瑚是一种海生腔肠动物,广泛生长在25~30℃左右的温暖洁净水域中。古生代以四射珊瑚为主,中生代出现六射珊瑚,新生代多见八射珊瑚。所渭八射珊瑚就是它有八床板、八个触手,珊瑚就是靠这些触手吸取海中食物、生长发育的。珊瑚在海中的生长速度极为缓慢,从珊瑚石化后显示出的生长纹和生长线来推测,1m高的珊瑚动物,大约需要生长1000年的时间,它的尸体逐渐为碳酸钙和氧化硅所替换,这个过程称为石化过程,其结果使得有机质的动物珊瑚变为无机质的石化珊瑚,若珊瑚与硅元素结合后,在一定的条件下珊瑚石会玉化。  相似文献   

3.
4.
5.
6.
自发现具有3个隔壁的异珊瑚新类型之后,对异珊瑚各属之间的隔壁变异关系有了清楚的揭示。按照后生隔壁发育的方式,可分为具内沟的异珊瑚,即由3个隔壁的Triphyllia,5个隔壁的Pentaphyllia,直至多隔壁的Fossaphyllia系列和不具内沟的异珊瑚系列,即由4个隔壁的Quadratiphyllia,6个隔壁的Hexaphyllia,直至多隔壁的H。此外,还可出现具有轴管结构的Crepi  相似文献   

7.
8.
孙亚莉 《贵州地质》1998,15(3):214-217
本文描述异珊瑚标本采自贵州威宁老桥下石炭统上司组,包括2属7种,其中新种4个及3个未知种,新种有:Hexaphyllialaoqiaoensissp.nov.H.crassieptasp.nov.H.abnormissp.nov.h.weiningersissp.nov。  相似文献   

9.
广西贵港蒙公下泥盆统郁江组珊瑚层状礁是广西早泥盆世塘丁期生物礁的代表。通过野外剖面的测制及详细的室内镜下薄片研究以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认为该区发育由单个层状礁在垂向上反复出现形成较大规模的礁复合体。主要造礁生物为床板珊瑚、四射珊瑚,含量为70%~80%,附礁生物主要有单体珊瑚、腕足、腹足等。生物礁的生长发育与C、O同位素值呈现正相关关系。礁下部混积陆棚相泥岩是良好的烃源岩,导致了后期同层砂岩裂缝内烃类物质充注。  相似文献   

10.
广西恭城地区的额头村组珊瑚化石极为丰富,自上往下共有20余层之多,共建立了Cystophuentis、Caninia dorlodoti及Ceiphyllum elegantum3个珊瑚组合带,如此连续及完整的珊瑚组合带在广西同类地层中尚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1.
从6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陆续发表了异珊瑚的研究成果,建立13个属,描述160余种。所发现属种数量已大大超过国外学者所描述范围,并且在异珊瑚分类、骨骼微细构造及隔壁演变规律研究等方面都取得长足的进展。特别是发现具3个隔壁的异珊瑚,对异珊瑚的隔壁发育方式及各属间隔壁变异关系有了较清楚地揭示。在分类方面可将异珊瑚划分为具内沟和不具内沟的两个系列。异珊瑚在我国产出时代为泥盆纪早期至石炭纪晚期。我国的异珊瑚绝大多数产于早石炭世大塘期的海相地层内,常与Yuanophylum带的皱纹珊瑚共生,是划分早石炭世地层的重要化石  相似文献   

12.
中国泥盆纪珊瑚的生物地理区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廖卫华 《地层学杂志》1993,17(4):277-280
<正> 古生物地理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化石的地理分布及其变化的一门学科。古生物地理区系是判断古板块位置、重建古地理最有力的证据,因此它与古地磁学和古气候学是构成现代古地理学的三大支柱。  相似文献   

13.
描述了由施恩全等于1987年采自新疆且末县昆其布拉克地区上奥陶统孔其布拉克组中上部的晚奥陶世床板珊瑚,日射珊瑚化石,计有8属,13种(其中新种6个):AgetolitesaltunensisWang,A.KingqiensisWang(Sp.nov.),Cateniporaaqiangensiswang(sp.nov.),Taeniolitescf.zhejiangensisLinetChow,Proheliolitessp.,Priporacf.multispinosaLinetChow,PlasmoporellaqiemoensisWang(sp.nov.),Pl.altunensiWang(sp.nov.),Pl.of.columellaBondarenko,Pl.com-plexawang(sp.nov),Pl.sp,Sibiriolitescf.sibiricusmongolicusBond.etMin.,Diploeporaaltune-sisWnagsp.nov。笔者将其归入Agetolites—Plasmoporella组合。这些化石首次被发现,对于研究阿尔金山地区上奥陶统生物群和地层对比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描述了产于吉林中部的皱纹珊瑚1新属2新种。这些珊瑚化石除具皱纹珊瑚的一般特征之外,还具有六射珊瑚的特点。它对研究六射珊瑚与皱纹珊瑚之间演化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中描述了来自竹溪组、宁强组链珊瑚类四属(其中-新亚属)六新种,对各属的地的史地理分布作了介绍,并根据各属的地史分布,讨论了竹溪组的时代,认为竹溪组应是文洛克期沉积。文中的泡沫链珊瑚在我国也是首次报导。  相似文献   

16.
东沙岛周围海区发育众多深水(200~2 000 m)海丘,其中一些显示了明显的泥火山活动特征。近年的取样调查在多个底质差异明显的海丘都发现了非常丰富的深水珊瑚。为什么这些海丘上深水珊瑚兴盛尚不清楚。根据样品形态分析,初步识别的珊瑚既有以基座紧密固着于碳酸盐岩结核硬底的Madrepora oculate(多眼筛孔珊瑚)、Lochmaeotrochus(灌丛珊瑚)、Enallopsammia(突出海沙珊瑚)、Solenosmilia variabilisDendrophyllia(树珊瑚)、 Bamboo Coral (竹节珊瑚)、Golden Gorgonians (金柳珊瑚),还新发现有以鸭蹼状凹凸不平形底壳贴附于海底砂泥级生物碎屑的Desmophyllum dianthus(葵珊瑚)和尖底浅植于碎屑沉积中的Flabellum(扇珊瑚)、Crispatotrochus(卷轮珊瑚)、Balanophyllia(栎珊瑚),还有饼形、杯形能在软质海底缓慢自由移动的Fungiacyathus(蕈杯珊瑚)、Deltocyathusi(角杯珊瑚),指示在底质硬度及海流强度迥异的东沙海丘环境中有多种属珊瑚生长。大量具有机动性的深水珊瑚栖居于弱水动力海底,应更多依赖于栖居地本地而非海流带来的丰富食物,意味着东沙海区的泥火山活动泄漏的烃类流体可能是深水珊瑚食物的主要来源。泥火山的流体活动与珊瑚的兴盛可能具有相互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研究区志留纪床板珊瑚、日射珊瑚集中见于中晚志留世 ,其属种繁多 ,数量庞大。根据属群分异特征及发育状况 ,可将其归入古亚洲域 ,并细分为 3个生物省、6个生物亚省。综观志留纪珊瑚的分布 ,推测古亚洲域珊瑚的分布与古纬度关系密切 ,其分布范围为现今北纬 2 0°~ 80°,古赤道位置相当于现今北纬 50°左右 ,由于古构造格局的影响 ,各生物省之间均有地块或深海沟阻隔 ,加上火山活动影响 ,致使各生物省和亚省之间特征各异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物地层学的研究,详细描述了内蒙古西乌旗地区早二叠世的皱纹珊瑚,建立了7个新种,划分了2个珊瑚组合:Lytvolasma-Cyathocarinia组合和Lytvolasma-Caninophyllum-Pseudopolythecalis组合。前一组合主要为小型单体,无鳞板,隔壁加厚,外壁厚,一些分子具典型中柱的珊瑚类型;后一珊瑚化石组合表现为群体珊瑚和单体珊瑚混生融合。本区珊瑚动物群在早二叠世阿木山期混生类型为超覆型,在早二叠世包特格期混生类型为混合型。这种混生现象与石炭纪末一二叠纪初全球气候变冷事件相吻合,并反映了古气候暖-冷-暖的变化。同时也佐证了古亚洲洋洋壳的性质在稍早的时期已经发生了本质变化。此时海盆性状应该是岛弧浅海,而不是大洋。  相似文献   

19.
珊瑚土作为新兴的热带地区岛礁与港口工程的首选土工材料,宽级配是其结构组成的主要特征。由于相关工程面临较高的地震风险,珊瑚土的抗液化能力正逐渐引起重视。为探究含细粒珊瑚土的抗液化能力,以东太平洋某热带港口工程的实际珊瑚土场地为背景,通过大粒径循环三轴液化试验测试了设计相对密实度为0.4~0.8的3组代表性级配试样及剔除细粒的两组试样的饱和不排水动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幂函数可以模拟含细粒珊瑚土的循环应力比与液化所需振次关系;细粒的存在与相对密实度的提高不会显著提高珊瑚土抗液化能力;珊瑚土液化过程的超静孔压发展模式与砂土相近,两参数或三参数的反正弦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含细粒珊瑚土的液化超孔压发展过程。研究表明,含细粒珊瑚土仍然属于可液化土类。以背景工程为例,同类型工程在设计施工及使用阶段都需要考虑对地震液化灾害的设防,该研究为珊瑚土液化防治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西藏申扎地区下泥盆统达尔东组珊瑚化石新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描述了采自藏北申扎地区下泥盆统达尔东组的部分珊瑚类化石。其中,皱纹珊瑚7属5种(含1新种Hunanaxonia xizangensis sp.nov.)及2个未定种;床板珊瑚形珊瑚4属4种,含2个新种(Pachycanalicula sparcula sp.nov.,Paraheliolites zakangensis sp.nov.)。这些珊瑚化石的发现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本区早泥盆世珊瑚动物群的共生组合、演化以及珊瑚的古生物地理区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