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云南会泽县小江铅锌矿矿体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赋存于断层构造破碎带中,构造控矿明显,矿体围岩均为灯影组(Z_2dn)白云岩矿床成因为热液交代-充填型原铅锌矿床。断裂构造加上硅化、黄铁矿化、萤石化、斑马状白云岩化、重晶石化、等矿化蚀变是主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
《四川地质学报》2022,(Z2):37-40
荥经县四人同铅锌矿位于上扬子台坳(Ⅱ)峨眉山断拱(Ⅲ)荥经断凹。矿区出露地层为震旦系下统苏雄组、奥陶系下统红石崖组及澄江期钾长花岗岩;构造发育,以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向断层为主。矿体产于花岗岩体断层破碎带及围岩接触带内,矿体规模较小,呈星点状、细脉状产出;矿石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半自形它形晶粒结构,星点状、细脉状构造。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硅化、辉绿岩化等矿化蚀变较强。矿床成因与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向的两组断层破碎带及围岩裂隙密切相关,矿体为中低温热液成矿作用有关的构造岩浆岩型矿床。断层破碎带及围岩接触带、矿化蚀变及围岩蚀变、隐爆角砾岩出露区域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3.
云南蒙自市母鸡白铅锌银矿为隐伏矿体矿体呈似层状,沿F_3剥离断层破碎带"顺层"产出,构造控矿明显。近矿围岩主要为中寒武统田蓬组(∈_2t)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灰岩、白云岩等。区内田蓬组中的层间构造破碎带及黄铁矿、硅化、碳酸盐化和矽卡岩化等矿化蚀变是明显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
运用成矿构造学分析、构造蚀变带填图和构造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对产于滇中中生代红层地区的大团包铜矿区进行了综合方法找矿研究,并取得了以下认识:矿区成矿构造具有多期活动性,北东、北西断裂均为矿区有利的控矿构造,二者交汇部位是成矿有利的部位.4号勘探线是矿区的矿化中心,北东向构造矿化具明显的不均一性,以往仅局限于北东向构造找矿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围岩硅化和褪色化是一种特征的找矿标志,构造蚀变带填图应用于中生代红层地区经济快捷,富有成效.成矿构造分析着眼于成矿的空间问题和驱动力,构造蚀变带填图着眼于成矿过程中矿物岩石成分的变化,构造地球化学着眼于成矿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三者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相互印证.根据综合方法找矿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三个可供工程验证的找矿靶区,即:4号勘探线的深部;F5断层及其与长冲菁断层(F2)的交汇部位;F1断层及其与长冲菁断层(F2)的交汇部位.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万庄金矿控矿构造类型及控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北京万庄金矿有3种类型控矿构造:(1)层间虚脱构造控矿,矿化往往发育在中元古界厚层碳酸盐岩层之间,碳酸盐岩为有利的容矿围岩,成矿具有明显的层控性;其控制的矿体规模大,矿体延深明显大于延长,为矿区内最主要的控矿构造;(2)层间破碎带构造控矿,矿化不受围岩性质限制,为矿区内分布最广泛的控矿构造,一般矿化规模较小;(3)穿层断裂构造控矿,矿体品位和厚度变化大,安山岩为围岩时矿脉窄而富金,碳酸盐岩为围岩时矿脉宽相对贫金.NE走向F3断裂中生代强烈活动控制了三百山岩体的形成及区内金矿化.另外,查明了成矿后破矿的F18断裂为一正断层而非前人认为的右旋平移断层.该断裂性质的确定为矿区内F18南侧找矿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广南县老寨湾金矿位于滇、黔、桂“金三角”重要成矿区带上,金矿体矿体呈似层状赋存于断层构造破碎带或层间构造破碎带中,构造控矿明显。矿体围岩均为下泥盆统坡松冲组第一段(D1ps1)硅化石英砂岩;矿床成因属中-低温热液叠加改造型金矿床,断层构造、硅化等矿化蚀变及地球化学异常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
云南保山市椅子山铅锌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产于断层构造破碎带中,矿体围岩为寒武系上统沙河厂组(∈_3sh)灰岩、粉砂岩、砂岩。矿体受断层构造、层间裂隙及岩浆岩控制明显;沿断裂带重叠一起的矽卡岩化、褐铁矿化、硅化是重要的找矿标志,矿床成因类型为受构造控制的热液(交代)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8.
云南建水县苏租铅锌矿,矿体呈脉状、似层状主要沿断层构造破碎带分布,破碎带的发育程度直接控制了矿化规模及富集程度,构造控矿特征明显。矿体围岩均为泥盆系中统曲靖组第二段(D)_2q~2的白云岩,矿床类型属于中低温热液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重力异常显示该地区深部可能存在隐伏岩体,特殊的地质构造条件和广泛分布的Pb、Zn、Ag地化异常显示了该矿区中深部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
湖南桃源县马家坡金矿矿体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赋存于断层(F_4、F_7)构造破碎带中,矿体围岩主要为元古界板溪群马底驿组(Ptbnm)条带状绢云母板岩及粉砂质板岩;近东西向的断层破碎带是主要的导矿及控矿的构造,该矿床成因为断层构造控制的中~低温变质热液型金矿床。分布于在板溪群马底驿组(Ptbnm)中的断层构造,且伴有明显的硅化、黄铁矿(褐铁矿)化,是该矿区直接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
云南漾濞县公岩子金矿矿体、矿化体呈似层状、脉状断层构造破碎带中,矿体顶、底板围岩分别为上三叠统挖鲁八组(T3wl)及上三叠统三合洞组(T3s),该金矿为断层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型矿床。从本矿区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以及强烈的Au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显示了本矿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1.
西昆仑喀依孜钼矿EH4物探特征及成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喀依孜钼矿位于秦祁昆成矿域的西昆仑北部,矿区围岩蚀变发育,明显分为钾化带、绢云母化带、褐铁矿化带,矿体主要为褐铁矿化辉钼矿.本文选取喀依孜钼矿成矿有利部位进行EH4连续电导率剖面测量,结合成矿地质背景及控矿构造因素,对其深部进行成矿潜力预测.解译剖面显示矿化受断层控制,低阻异常与地表矿化带分布情况吻合,结合地质-物探解译剖面,推测串珠状低阻体为矿致异常,揭示深部找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南涧县拥翠金矿,矿体呈透镜状、脉状赋存于逆冲断层构造破碎带中,近矿围岩为上三叠统麦初箐组(T_3m)板岩、千枚岩及变质砂岩。该金矿属断层构造控制的热液型脉状矿床,沿断层破碎带形成的金等地球化学异常及硅化、含锰质褐铁矿化、孔雀石化均是直接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桑木场地区铅锌矿地质特征研究,区内矿床(点)受NE向构造控制明显,次级正逆断层都显示出了明显的容、控矿特征。构造复杂段内的低序次张性断裂或扭张性断层、断层交汇处往往形成陡矿体,而褶皱构造的倒转翼、倾伏端等处的层间剥离、层间破碎带常赋存缓矿体。围岩蚀变以白云石化和重晶石化为主。根据该区铅锌矿独特的矿床地质特征,建立找矿模式。  相似文献   

14.
宋楠  李爽 《云南地质》2020,(1):37-40
云南澜沧县南现铜铅矿矿体呈似层状、脉状主要赋存于断层破碎带中,矿体近矿围岩为中侏罗统花开左组(J2h)碎屑岩系。及其。矿床成因属断裂构造控制的热液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具矿化蚀变的构造破碎带及地球化探异常高值区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5.
会泽超大型富锗银铅锌矿床是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区滇东北矿集区的典型代表。基于大量的地表调研和坑道精细编录,通过赋矿白云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与矿化蚀变分带规律、构造对矿化-蚀变带控制作用的研究,认为赋矿粗晶白云岩是成矿过程中白云石化的产物,具有典型的热液蚀变成因,与沉积-成岩成因的摆佐组细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明显不同;根据矿石和蚀变围岩中铅锌矿物组成与矿化、蚀变程度及其分布特征,该矿床矿化-蚀变分带规律:从矿体到围岩依次为铅锌矿石—铅锌矿化黄铁矿带→铅锌矿化/黄铁矿化粗晶白云岩带→灰白色粗晶白云岩带、米黄色粗晶白云岩带、肉红色粗晶白云岩带、网脉状白云石化灰岩带(蚀变残留体)、弱白云石化灰岩带。矿化-蚀变带明显受冲断褶皱构造(矿山厂、麒麟厂、银厂坡斜冲断层及其派生褶皱)上盘的层间断裂带控制,形成了典型的"成矿构造-蚀变白云岩-铅锌矿体"的矿化结构。该认识不仅丰富了会泽型(HZT)铅锌矿床成矿理论,而且对指导滇东北铅锌矿集区,乃至川滇黔成矿区的资源危机矿山的综合地质研究与找矿勘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云南会泽县老鹰箐铅锌矿之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断层构造破碎带中,构造控矿明显,矿体围岩为中元古界昆阳群黄草岭组(Pt2h)板岩,为构造破碎带控制的充填-交代型脉状铅锌矿床.构造破碎带、硅化、碳酸盐化以及地球化学异常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7.
云南施甸县摆田铅锌矿,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南北向断层构造破碎带中,断裂构造控矿明显。矿体含矿岩性为碳酸盐岩类,矿体顶板围岩为中三叠统河湾街组(T_2h)砂质白云岩、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矿体底板围岩为上三叠统牛喝塘组(T_3nh)凝灰岩、凝灰质泥岩。断层构造、围岩蚀变和PbZn地球化学异常是直接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8.
黔西南泥堡金矿围岩与矿石的对比及其成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堡金矿的矿体主要赋存在构造蚀变体及逆冲断层破碎带中,受地层和断裂的双重控制。本文在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应用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XRD)结合电子探针分析(EMPA)确定和量化了围岩和矿石的蚀变矿物及载金砷黄铁矿,对比了围岩和矿石的特点,并利用主微量元素分析矿化过程中围岩与矿石之间的元素带入带出通量,探讨了泥堡金矿蚀变矿物与成矿的关系及成矿机制问题。分析结果表明,黄铁矿(主要的载金矿物)与石英呈负相关,与伊利石呈正相关;矿石发生了去碳酸盐化作用,矿石中的黄铁矿大多具有环带结构,部分围岩也发生了去碳酸盐化作用,而围岩中的黄铁矿一般不具有环带结构;Au明显加入到构造蚀变体的矿石中,而CaO、MgO、S、Ba、Be等从其围岩中带出;Au、Sc、As和Fe_2O_3明显加入到逆冲断层破碎的矿石中,SiO_2、CaO、Sr、W、Be等则显示从其围岩中带出。综合分析认为,去碳酸盐化和硫化作用是泥堡金矿的主要成矿机制。在矿化前,去碳酸盐化作用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在成矿过程中,矿化通过硫化作用形成了黄铁矿的载金含砷边缘。  相似文献   

19.
北山中南带分布着众多受韧-脆性构造蚀变带控制的金矿床(点),此类矿化的显著特征是石英微细脉或构造蚀变岩含矿且富,而围岩几乎不含矿,短距离内金品位变化剧烈,传统方法很难发现微矿化线索。运用成矿构造学分析、构造蚀变带填图和构造地球化学测量对产于北山中南带东段的疙瘩井金矿区进行了综合方法找矿研究,取得以下认识:全区可划分为4个构造蚀变分区,北西西向主干断层上盘为有利控矿构造,其韧-脆性构造带内的构造突变或应力转换位置是矿体潜在地段。绢云母化、钠长石化是一种特征的蚀变找矿标志。构造地球化学测量显示,Au是该区最主要的成矿元素,各元素异常空间分布与划分的4个构造蚀变分区配套,其中成矿元素异常呈北西向带状分布在北西西向主干断层上盘-成矿热液蚀变带。成矿构造分析着眼于矿区构造格架和控矿构造,构造蚀变分析着眼于地质过程中矿物岩石发生的变化及找矿标志,构造地球化学分析着眼于地质过程中流体化学成分的变化和找矿对象,三者互为补充、相互印证,是成矿时间-物理-化学空间的直观反映。根据本次工作,认为在北山地区通过构造-蚀变-地球化学综合方法寻找金微矿化线索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陈坡  李城茂  周海  田驰  杨柱  麻杰磊 《贵州地质》2017,34(4):231-236
雄武背斜地区金矿床(点)有较好的找矿标志;物探测量显示二叠系中统四大寨组(P_2sd)及其之下存在隐伏断裂构造,经钻探验证发育于P_2sd的内断层破碎带硅化角砾岩中,见金矿化、雄雌黄化、锑矿化;用黔西南金矿的两层楼成矿模式找矿,是今后雄武背斜地区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