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农村生活污水适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开始趋于集中且排放量增加,其处理和利用应受到高度重视,否则将对环境构成重大影响。论述了农村生活污水的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并对资源化利用的限制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资源化利用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终极目标和最佳选择,污水资源化利用首先应发展灌溉,因地制宜和适度处理是保证污水灌溉安全、减少污水处理成本的重要举措,对防治农村水污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在我国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59,自引:1,他引:58  
人工湿地有着独具特色的净污机理、功能,正在不断地受到全球的重视。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机理、类型.对其优势与不足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作者对我国研究、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阐述,认为我国发展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目前应当开展的工作提出了战略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针对医院污水排放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昆明西山区几大医院污水排放进行多年监测,分析了氯的杀菌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指出污水外排未经脱氯处理余氯含量高,污水处理工作管理不规范,造成外排污水中≥1h余氯含量相关3倍灭菌效果无显著差异污水处理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改进医院污水氯化消毒处理的有效方法,即污水外排前进行脱氯处理措施,控制氯化消毒剂投放量,把医院污水外排后对地面水体的污染降到最低程度,从而保护生态环境和减少对人体健康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 1 990年初南极长城站生活污水处理前和处理后 ,污水排海管道口水样粪大肠菌群和余氯含量的测定结果。结果表明 :在污水处理前 ,粪大肠菌群的数量较高 ,达 2 4 0 0 0 /1 0 0 0 ml,经处理后 ,菌量急剧地降低 ,低于有关水质规定的标准 ;菌量的降低与污水处理的加氯量有关 ,加氯越多 ,菌量下降也越多。余氯浓度过高 ,可能对近海生态造成影响 ,因此在对污水进行有效处理时 ,要尽量注意控制加氯量  相似文献   

5.
南充市人工湿地的规划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谌柯 《湿地科学》2004,2(4):314-319
通过对传统污水处理的生化二级处理系统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分析和比较,可以看出污水处理厂具有投资大、运行成本费高、并难以解决水质“富营养化”的缺点,而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具有投资少、运行成本低、出水质量好的优点。根据南充城市化进程的具体形势,提出在规划和建设生态城市方案中,建设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设想,并就人工湿地的规模、区位选择、活水公园设计、预期效益分析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和阐述。  相似文献   

6.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工构建湿地是在自然湿地净化污水基础上建立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介绍了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概念;分析了人工湿地按照水流特征可以分为表面流湿地、水平流湿地、垂直流及各种湿地类型的优缺点;阐述了污水在湿地中的净化机理主要分为基质滤过、水生植物净化和微生物降解等主要去除过程;最后介绍了当前中国的主要应用及其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的途径,并展望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公路网的建设与完善,高速公路已成为物流和客流的主要载体之一,对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河南省公路系统的实际情况,基于通行路径中时间消耗测度,利用非欧氏空间中最佳路径算法,对单位时间内河南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域覆盖范围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高速公路服务覆盖率差别较大,覆盖率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河南省中部,外围地区覆盖率相对较低,有4块总面积为29 596 km2的地区急需完善高速公路布局和修建高水平高速引线。  相似文献   

8.
某高速公路服务区B区建设用地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经方案优化比选,采用袖阀管注浆法加固地基,施工后经过地基承载力检测,证明袖阀管注浆处理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9.
采用垂直流人工湿地—超滤膜复合工艺,处理含油污水,测定复合工艺系统对含油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率。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流量为1.5 m3/d、聚偏氟乙烯超滤膜工作压力为0.2 MPa的条件下,复合工艺系统对含油污水具有较好的去污效果。复合工艺系统对污水中的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化学需氧量、总氮和石油类污染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5.42%、49.29%、68.81%、54.96%和55.36%。另外,夏季复合工艺系统对污水中化学需氧量的去除效果优于秋季,对其它污染物的去除率没有明显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0.
选择两块生长相对均匀的芦苇湿地样地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芦苇湿地对城市污水中生物需氧量(BOD)、总悬浮物(S-S)、总氮(T-N)、总磷(T-P)的去除效果以及芦苇湿地在城市污水中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芦苇湿地加污水处理剂对城市污水净化效果较好,BOD、S-S、T-N和T-P去除率分别可达95.2%、92.1%、69.8%和57.6%。通过显著性分析发现,芦苇湿地是否加污水处理剂与城市污水中BOD、S-S、T-N和T-P去除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芦苇湿地生态处理污水中的BOD和S-S的去除作用较强,对T-N和T-P的去除效果相对较弱。芦苇湿地处理城市污水,对芦苇生长无不良影响,而且污水为芦苇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肥源,使芦苇盖度比对照增加16.8%~18.3%,高度比对照增加20.0~24.1cm,生物量比对照增加315.0~411.2g。  相似文献   

11.
人工湿地具有高效、低能耗、低投入、绿色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其被广泛应用在污水处理工艺中。人工湿地中的基质和微生物是人工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人工湿地脱氮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从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角度,概述了人工湿地中生物炭、纳米零价铁、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等典型基质(填料)和氨氧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厌氧铁氨氧化微生物在脱氮中的作用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相关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人工湿地是一种新型的生态污水净化处理技术,因其具有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运营投资低、维护方便等特点,在水处理领域应用广泛。介绍了人工湿地的分类、去除机理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人工湿地在生活污水、有机废水、氨氮废水、高盐废水、重金属废水及放射性废水等水处理领域的技术进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随着工业的发展,水污染的加剧,同时淡水资源短缺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水环境保护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近年来,各种水处理污染的方法层出不穷,其中生态处理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由于其低投资,出水水质好,抗冲击力强,操作简单,建造和运行费用低(仅为传统二级污水处理厂的1/10~1/2),维护方便,氨氮去除率高,同时可使污水处理与环境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在处理污水的同时创造出城市生态景观,逐步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并广泛应用。人工湿地是指由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的湿地系统,利用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通…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应用于污水污泥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回顾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微生物应用于污水污泥处理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总结,主要对影响污水污泥处理的微生物种群、微生物修复污染水体的机理、微生物净化污水污泥的主要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概括.提出了微生物在污水污泥处理中的未来研究方向:寻求适当的细菌培养策略;借助交叉学科知识进一步在微观方面深入研究微生物的界面形态;通过同位素示踪微生物在水循环中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泉河是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一条重要的河流,工业点源、农业面源污染使得泉河污染,水质超标。为净化水质,建设了泉河河道走廊人工湿地工程,总长度23km,规模319.7hm2,总投资5170万元。主要采用河道滞留塘+表面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汶上县污水处理厂外排水、沿河周边农村生活污水及农田退水,污水处理规模2.0万m3/d。工程2010年10月开工,2011年6月建成并正常运行。通过1a多的运行结果表明,该人工湿地工程具有较高的污染负荷去除率,实现了河道的生态修复和沿河生态环境治理,泉河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基于景点空间可达性的中国旅游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区划对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与意义,基于景点地理位置与交通可达性进行旅游区划,实质是对客源地与目的地空间关系的研究。以中国A级旅游景点所在地理位置和交通可达性为依据,探讨基于可达性格局的旅游区划问题和基于GIS技术的旅游区划分方法。以可达性空间表达技术为基础,运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算法,计算所有A级旅游景点的空间可达性,并分别计算了各自的服务区范围。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时间阀值下服务区范围变化的判断,进行旅游景点腹地范围的空间合并,并对各旅游景点空间分布格局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最终将全国分为9个一级旅游区、22个二级旅游区和177个三级旅游区,形成了中国旅游区划等级体系。  相似文献   

17.
GPS技术作为一项先进的测量技术,其在地形、工程以及航空等领域的测量工作取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高速公路测绘中的应用发展非常快,已经能够实现在各种复杂环境下进行高速公路测量工作。本文在充分结合笔者对相关文献研究以及自己多年工作实践经验情况下,先从GPS技术的定义和特点入手,随后围绕其在高速公路测绘中的应用展开了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18.
模糊控制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模糊控制技术在三沟式氧化沟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对模糊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原理进行了详细的讨论。该系统已成功应用到上海闵行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中 ,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探讨自来水厂与污水处理厂的各级水处理工艺与水体中合成麝香含量之间的关系,对自来水厂与污水处理厂有效去除水体中的合成麝香具有重要意义。选择珠海市的2间自来水厂与1间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PME-GC/MS)技术对该3间厂各级水处理工艺流程水体中的3种合成麝香:佳乐麝香(HHCB)、吐纳麝香(AHTN)与酮麝香(MK)的浓度进行检测,分析合成麝香在各级水处理工艺中的浓度变化规律,并研究合成麝香的去除效果及其浓度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1)合成麝香已经存在于磨刀门水道中,在自来水厂A和B的水源水中MK的浓度最高,是主要的合成麝香;2)自来水厂的水处理工艺对合成麝香有一定的去除效果,自来水厂A和B对HHCB的去除率分别为53.98%和55.95%;对AHTN的去除率分别为57.84%和59.84%;对MK的去除率分别为85.12%和78.51%;3)这3种合成麝香在污水处理厂C中均有检出,且在该污水处理厂的整个水处理工艺流程中,HHCB浓度最高,表明该污水处理厂所收集的生活污水中的主要合成麝香为HHCB;4)污水处理厂C对HHCB、AHTN和MK的去除率分别为71.96%、73.68%和94.20%。因为合成麝香属于有机微污染物且有生物富集性等特点,研究其在自来水厂与污水处理厂中的去除规律,可以为水处理工艺有效去除水体中的合成麝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高速公路网的发展演化及区域效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基于国内研究进展的评述, 本文分析了我国高速公路网络的空间演化过程, 认为以1997 年为界存在缓慢发展和快速发展两个阶段, 并探讨了高速公路网络的组织模式; 作者深入考察了 高速公路发展的区域效应, 分析了高速公路对全国公路交通流格局的演化影响和高速公路建设 对城镇密集区的公路交通流格局和地域系统的影响, 并以省会城市为中心, 探讨了高速公路对 30 分钟和1 小时交通圈的空间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