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架上钨钼普查区位于赣东北地区,区域上具有良好的钨钼矿成矿地质条件。为了分析矿区成矿地质及地球化学条件,根据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结果,运用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显示W、Mo、Bi、Cu、Ag元素相对富集成矿的可能性较高,通过迭代方法,计算10种元素的背景值和异常下限值,共圈定单元素异常219个,其中Au异常12个,Ag异常30个,Mo异常12个,Cu异常25个,Pb异常35个,Zn异常23个,W异常20个,Sn异常20个,Bi异常22个,As异常20个。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及各元素异常特征,圈出找矿靶区2处,其中Ⅰ级靶区1处(Ⅰ甲),Ⅱ级靶区1处(Ⅱ甲)。  相似文献   

2.
对虎山-永甸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资料处理结果显示:元素富集程度较高,Au、As、Bi变异系数较大.根据各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圈定了Au、Ag、Cu、Pb、Zn、Mo、As、Sb、Bi等单元素异常及7处多元素综合异常,揭示了区内异常的分布特征,评价了异常的找矿意义.进一步依据综合异常特征和地质信息划分出最佳成矿预测区4处,即太平湾-长甸河口预测区、古楼子-金坑预测区、车道岭-南碑沟预测区和长甸-李家沟预测区.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双王金矿床角砾岩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分析,认为双王金矿具有不同的矿源深度及剥蚀深度。值得指出的是,Sb、As的变化可作为直接指标,即受剥蚀者Sb表现明显,未受剥蚀者As表现明显;在勘探中Au、Bi、As、Ag、Sb、Mo、Ba、Pb、Zn、Cu、Hg、Mn等可作为双王金矿找矿的指示元素,其中Au、Bi、As、Ag为主成矿元素,Sb、Pb、Zn、Cu为剥蚀深度指示元素,Ba、Hg、Mn、Mo为矿区围岩及地层元素。  相似文献   

4.
藏东达翁金矿区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东段,其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为研究该矿区找矿潜力,利用SPSS软件对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获得的Au、Ag、Cu、Pb、Zn、As、Sb、Mo、W、Bi等10种元素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运用元素异常NAP值累加方法和组合元素NAP值异常评序方法分别对各元素的成矿潜力及综合异常的找矿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区内矿化与中酸性岩浆热液有关,Pb、As、Sb、Ag、Bi是矿化体前缘晕指示元素,Au是主成矿元素,W是近矿指示元素,Cu、Mo是矿化体尾晕指示元素;Au的成矿潜力最大,Bi、Mo成矿潜力较大,Sb、Ag有一定的成矿潜力;区内共圈定土壤地球化学综合异常5个,其中HS-1综合异常找矿潜力最大,其次是HS-4综合异常。结合成矿地质特征和异常查证结果认为,区内具有寻找隐爆角砾岩型金矿、斑岩型钼金矿的巨大潜力及热液型银锑铋多金属矿的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木兰县六块地南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岩浆弧,成矿区带为伊春-延寿多金属成矿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为查明该区各成矿元素和矿(化)体的分布特征,实现找矿突破,开展了1:2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及成矿预测工作。利用12种成矿元素进行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单元素异常分析和组合元素异常分析,圈定了元素异常区,优选了找矿靶区。结果表明,区内Au、As、Sb、Mo元素变异系数值高,成矿潜力较强;As、Sb元素的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为0.73,R型聚类分析将成矿元素分为4类,因子分析将分析元素分为4组;结合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和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共圈出单元素异常113处,组合异常3处;测区主攻矿种为Au和Zn, Au元素主要找矿靶区为Au-5和Au-7异常区,Zn元素主要找矿靶区为Zn-6异常区,As、Sb、Mo找矿前景非常好,可作为第一找矿目标元素。  相似文献   

6.
翁水地区位于滇西北义敦岛弧南段,属于香格里拉弧斑岩型Cu-Mo-W成矿带,区内已发现大型休瓦促Mo-W矿床及多处金属矿床(点),具寻找Mo、 W、 Pb和Zn等多金属矿前景。1∶50 000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成果显示,翁水地区Cu、 W、 Pb、 Zn、 Sn、 As、 Sb、 Bi、 Co和Ni等元素丰度显著高于西南三江成矿带水系沉积物背景值;元素异常明显受控于构造和岩性,Au元素主要富集在喇嘛亚组三段(T_3lm~3);W、Mo和Bi元素主要富集在二长花岗岩;Pb, Zn元素主要富集在图姆沟组二段(T_3t~2)。综合研究区元素异常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及异常查证结果,圈定29处地球化学综合异常,优选2处找矿预测区,即休瓦促Mo-W A级找矿预测区和磨莫亚Pb-Zn-Ag B级找矿预测区,为进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勘查方向和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综合物化探方法在哈拉河铅锌矿区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波  乔宝成  李海东 《物探与化探》2014,(2):261-267,277
在内蒙古扎兰屯市哈拉河铅锌多金属矿区进行普查,对矿床进行了物化探异常特征及评价标志综合研究。根据勘查区物化探异常特征,结合异常所处的地质环境,判断勘查区主成矿元素为Pb、Zn、Ag、Cu,并存在As、Sb、Ag、Pb、Zn、Au、Cu、Mo、Bi多元素叠加异常,含矿安山岩体分布及深度与相对高的极化率、低视电阻率异常特征有关。根据已知矿和非矿异常特征、元素组合及分带特征等,建立了矿床的物化探综合找矿评价标志。  相似文献   

8.
贾伟  田茂生  金川  刘戈 《吉林地质》2010,29(4):92-94,102
在黑龙江某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基础上,对测区内可能富集成矿的Bi、Cu、Hg、W、As、Au、Mo、Zn、Sb、Ag、Pb等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阐述,其中极有可能成矿的元素是Bi、Hg、Cu、Zn、W、Mo。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甘肃礼县那家坝一带为研究区,通过传统统计学方法与C—A法对Au、Ag、Cu、Pb、Zn、As、Sb、Hg、Bi、Mo十种元素进行异常下限求取,圈出单元素异常图,并探讨两种方法对研究区元素异常圈定的应用效果,验证其优缺性;通过元素共生组合关系及单元素异常分布特征,确定了Au、As、Sb、Hg为此次研究的综合异常分析元素,进一步地对Au、Sb两种元素进行了成矿预测,共圈出Ⅰ、Ⅱ、Ⅲ、Ⅳ四个成矿远景区,其中Ⅰ、Ⅱ成矿远景区成矿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0.
赵家庄地区位于南秦岭加里东—印支褶皱带南缘,文县—康县—略阳断裂带北侧,属迭部—武都成矿带东段。笔者从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区地质特征入手,重点分析了赵家庄地区的水系沉积物金异常晕,表明该区水系沉积物晕分布与构造展布方向一致,金异常晕对地层的选择性明显;通过对水系沉积物测量中Au、Ag、As、Cu、Zn、Mo、Pb、W、Sb、Bi、Hg等11种元素指标进行R型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得出Au和As的相关性最好,Mo与Zn、Bi与Pb相关性密切,Sb、Cu、Ag、相关性较好;而Hg与其它元素相关性不显著。区内可选用Au,As,Mo,Zn 4种元素做为代表性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沙锡拉特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多金属成矿带中段,为明确找矿方向,对研究区进行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采用单元素异常、组合异常与因子分析对研究区土壤地球化学数据进行评价。单元素异常显示,Ag、Pb、Zn与Sn元素的异常规模大、强度高。组合异常圈定4个异常,分为Ag—Au—As—Sb与Bi—W—Pb—Zn—Sn两类。因子分析将所分析元素分为五组,其中F1因子由Ag—Au—As—Sb元素组成,F2因子由Pb—Zn—Sn元素组成。根据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与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在本区圈定2个找矿靶区,BQ—1为Pb—Zn—Sn找矿靶区,BQ—2为Ag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以山东招远大尹格庄金矿床中微量元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矿床围岩、矿石等微量元素的研究,表明大尹格庄金矿围岩中微量元素以富含 Bi,Au,Pb,W,Ag,Sn 为特点,矿体和矿化体中元素组合为 Au,Ag,As,Sb,Hg,B, Cu,Zn,Bi,Mo,Mn,Co,Ni,W。在5个成矿阶段中,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微量元素的富集程度较明显,表现为 Au, Ag,As,Co,Bi,Cu,Pb,Zn 等的富集,成矿元素可分为2个分带序列,主成矿元素为 Au Ag Cu Pb Zn Bi 组合、头晕元素 As Sb Hg 组合和尾晕元素 Co Ni 组合。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大石磨东预查区位于蒙古—兴安造山带东段的额尔古纳地块中部,区域具有良好的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成矿潜力。为了分析预查区成矿地质及地球化学条件,采用200m×20m的网度对预查区进行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根据测试结果,运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显示Au、Ag、Cu、Pb、Zn元素相对富集成矿的可能性较高;并通过计算各元素背景值和异常下限值,共圈定单元素异常70处,其中Ag异常6处,Cu异常10处,Zn异常10处,Pb异常6处。结合地质条件及元素异常特征,初步划分出找矿靶区5处,其中Ⅰ级靶区3处和Ⅱ级靶区2处。  相似文献   

14.
广西大黎地区位于钦杭成矿带西南端大瑶山金多金属成矿带上。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表明该区Au、Ag、As、Hg、Sb、Pb、Cu、Sn、Mo、Bi等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全国水系沉积物元素含量水平,Au、Ag、As、Pb、Cu、Sn、Bi、Mo等元素高于广西区背景含量;异常元素主要沿凭祥-大黎深大断裂和苍梧-大黎隐伏基底断裂呈近E-W和NW向带状展布,主要异常区均分布在凭祥-大黎深大断裂与近S-N向断裂交汇处。大黎矿区具铜、钼、银、金、铅、锌等多种矿化类型,由岩体往外,次生晕异常在平面上具Mo-Cu-Au、Ag、Pb、Zn、As分带特征。通过对化探异常进行综合评价,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化富集规律,提出了六岑、大黎和陈塘~桃花3个Ⅰ级找矿远景区,马练和六练顶2个Ⅱ级找矿远景区及同和1个Ⅲ级找矿远景区,作为下一步矿产勘查工作的靶区。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巴彦宝力道金矿区物化探综合找矿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忠  李峰  刘萍 《物探与化探》2004,28(3):224-227,232
巴彦宝力道金矿区位于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区内发育与金矿化有关的破碎蚀变带和糜棱岩化带。通过研究地质及物化探工作成果,建立本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成矿模式,采用相关分析和"格氏法"等方法,确定了矿床元素轴向分带序列为:As Sb Hg Bi Li Sr Ba Ag Pb Au Cu Zn Sn V Co Cr Ni Ti Mo W,前缘晕元素为As、Sb、Hg、Bi,主成矿元素为Au、Cu、Zn,尾晕元素为Ti、Mo、W。据轴向分带特征,确定金矿体剥蚀程度的判别指标为w(As)×w(Sb)×w(Bi)/w(Ti)×w(Mo)×w(W)。建立了找矿标志,为下一步地质找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铜金矿的成矿与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有关,并至少受3个玢岩岩枝控制。主成矿元素为Cu,伴生元素为Au、Ag、Zn、Pb,其他微量元素Mo、As、Ba、Bi、Cd、Co、Mn、Ni、Sb含量较高。元素在垂向上具有分带特征,即从矿体中心向外可依次划分为Cu、Au、Ag、As、Sb、(Bi)→Co、Ni→Mo→Mn→Ba→Pb、Zn、Cd、Bi、(Sb),上述元素的异常和组合是寻找和评价该类矿床的重要地球化学标志。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早期Cu—Au—Ag成矿和晚期Zn—Pb—Cu—Au—Ag成矿两个阶段:早期成矿阶段形成了Cu—Au—Ag主矿体,晚期叠加Zn—Pb—Cu—Au—Ag矿化。Cu与Au、Ag呈显著的正相关,Cu主要呈独立矿物黄铜矿产出,Au、Ag主要赋存于黄铜矿中。矿石的K/Na值为6.9、Rb/Sr值为0.8,显示出矿床矿富K、Sr和贫Na、Rb的成矿环境;而Au(平均品位0.6×10-6)0.4×10-6、Au(0.6×10-6)/Cu(0.4%)1和n(Cu)/n(Au)(为20678)40000以及Mo(19.7×10-6),说明该矿床富金而贫钼。矿床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成矿与偏中性的斑岩有关,元素组合特征,异常元素在垂向上的分带特征,主成矿阶段的Cu—Au—Ag矿化和晚期叠加的Zn—Pb—Cu—Au—Ag矿化,富Cu、Au、Ag和贫Mo的成矿元素组合及富K、Sr和贫Na、Rb的成矿环境,均表明矿床具有产于岛弧或类似岛弧环境的斑岩型铜金矿床的特征且叠加斑岩成矿系统晚期呈脉状产出的浅成低温热液型Zn—Pb—Cu—Au—Ag矿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红石山地区1∶2.5万水系沉积物资料处理,圈定了W、Sn、Bi、Au、As、Sb、Cu、Pb、Zn等异常,揭示了区内异常的分布特征,评价异常的找矿意义,划分了元素组合。结合地质成矿背景,依据化探综合异常及元素组合特征,确定钨、金、铜多金属的3个找矿远景区,其中优选1号综合异常为最佳钨、金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额济纳旗道噶地区矿化类型为石英脉型,见含Au石英脉出露。通过对该地区进行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在统计研究区各地层Cu、Ag、Au、Pb、Zn、Sb、Mo、Ni、Co、W、As、Sb等微量元素含量基础上,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元素间相关关系。在研究区圈定出61处单元素异常区,其中Au元素异常8处。根据地球化学异常分类规范,综合考虑地球化学异常的规模、形态、异常的强度、分带性、异常元素的组合及异常区成矿地质条件和地球化学条件,在单元素异常的基础上圈定出乙类综合异常区2个(Ⅰ号、Ⅱ号综合异常区),丙类综合异常区1个(Ⅲ号综合异常区)。在对研究区地质特征及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圈定出3个找矿靶区,并进行地表工程验证,为进一步找矿工作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9.
河南铁炉坪银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铁炉坪银矿床成矿溶液具有一低温,低盐度特征,可能来自于岩浆期的热液。成矿作用受太古界太华群,燕山期岩浆活动和构造活动三要素控制,太华群和燕山期岩浆岩可能提供了矿源。矿床原生地球化学异常具Ag,Pb,Cu,Zn,Au,Sb,As和Hg多元素组合特征,异常分带序列自下而上为Bi,Mo,Cu,Au→Ag,Pb,Zn→Hg,As,Sb。  相似文献   

20.
河南萑香洼金矿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和深部找矿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河南熊耳山地区是豫西重要的金矿化集中区,萑香洼金矿是该成矿带近几年新发现的金矿床.通过运用地球化学成矿指数、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的理论与方法,解析了萑香洼金矿的地球化学场,得出如下主要研究成果:①金矿床F985矿脉呈现以Au、Ag为主,伴有Pb、Zn、Cu、Bi、As、Sb等多元素的综合原生晕;②厘定金矿床的地球化学原生晕的轴向分带、横向分带和纵向分带;③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头晕元素组合为As、Sb、Ba,主成矿晕元素组合为Au、Ag、Pb、Zn、Cu、Mo,尾晕元素组合为Co、Ni、Bi;④依据综合原生晕异常套合的特征,优选了4个找矿靶区,对深部隐伏矿体进行定位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