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8 毫秒
1.
一、慨况金口镇,古称涂口镇,因位于金水河(古名涂川)入长江之口而得名。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江夏郡沙羡县治涂口,已有2000多年历史,清同治八年(1869年)始设金口镇,现为武汉市江夏区所辖。金口镇是武汉上游重要港埠,有良好的深水岸线11km,因其沿江靠港和近城的区位优势,历代商贾云集,街市鳞次,享有“黄金口岸”和“小汉口”之美誉c1995年被国家建设部确定为全国500个试点建设小城镇之一c“九五”期间国家拟建的“京珠”此京一珠海)、“沪蓉”吐海一成都)两条高速公路将从此地跨江交汇,并与武汉市外环线合一。公路大桥…  相似文献   

2.
以武汉市为研究对象,基于武汉多时相航摄影像数据,借助GIS技术和空间分析方法,以城市用地扩展速度和强度指数、分形维数、紧凑度为城市形态指标,实证分析1986~2008年间武汉城市建成区外部形状的变化过程,期望为武汉规划决策的制定以及相关调控措施的研究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数字城市”理念的发展 ,在城市设计中出现了一种新的设计和规划手段 ,即“数字化设计”。它是基于虚拟现实技术、3S技术、数据库技术及三维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将真实世界再现的设计。涉及到城市规划、建筑、机械、电力、水利、交通等工程设计领域 ,许多学科的传统设计理论和理念将因此而更新。为了提高我国现代城市设计的水平 ,经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中国图像图形学会虚拟现实专业委员会及中国测绘学会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共同商定将于 2 0 0 3年 10月举办“AsiaGIS 2 0 0 3Conference暨全国数字城市学术会议”。会议由武汉…  相似文献   

4.
《中国测绘》2006,(6):84-84
武汉市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隶属于武汉市勘测设计研究院,是武汉市基础地理信息基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各方面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服务,成立于1986年。围绕构建“数字武汉”空间数据基础框架这一目标,致力于基础地理数据的采集、加工、分法、维护更新方法研究以及基础地理数据的开发应用等。中心目前人才荟萃,有高级工程师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4人,平均年龄31岁,  相似文献   

5.
仙桃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腹地,属湖北省政府直管市,是“1+8”武汉城市圈重要成员和武汉城市圈规划建设中的五个大城市之一及六大物流综合枢纽之一,属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省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市之一,是省委、省政府着力重点建设的武汉城市圈西翼中心城市。近年来,仙桃市国土资源局为保障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按照“便民、高效、廉洁、规范”的要求,紧紧围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部、省、市、县四级联创齐争、打造群众满意窗口为契机,创新市镇整体联动模式,健全完善行政服务窗口功能,拓展服务内容,探索服务新模式,提升服务效率,建立“审批一站式、服务一条龙”的行政审批工作新机制,提高了服务能力和群众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地图》1989,(4)
随着经济的开放和物质生活的逐步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愈来愈迫切。我国各地兴起了一股“体育运动热”和“旅游热”浪潮,针对这一形势,由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与鄂州市城市建设局合作,设计了从武汉市到鄂州市或从鄂州市到武汉市的  相似文献   

7.
科技新闻     
武汉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启动  作为“数字武汉”的基础项目———武汉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于近日研制成功 ,并已在武汉正式投入使用。武汉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是为满足各级部门对地籍信息管理的需求而开发的 ,其目的是实现地籍信息的计算机管理 ,以便于查询、统计、分析 ,实现地籍信息的动态跟踪管理。该系统以数据库技术和GIS技术为基础 ,利用计算机海量存储、高速计算和方便查询的能力来管理大量的图形和属性数据 ,建立地籍管理系统和覆盖武汉市范围的多尺度、多数据源的基础地理信息、城市规划设计信息等数据库系统 ,并且与办公自动化…  相似文献   

8.
龙凤镇位于湖北省恩施市北郊,距市中心10公里.与太阳河乡、白杨坪乡、重庆市奉节县接壤,素有“川鄂咽喉”之称,“318、209”国道从集镇中心交汇而过,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公路贯穿全境.该镇辖1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48个村民小组20174户68663人,镇域面积达27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达5.6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9.
针对如何识别城市功能布局与分析及其分布特征等问题,该文借助大数据技术,对武汉市中心城区的城市功能与分布特征进行了识别和分析。使用POI数据作为城市功能点并进行重分类,并选取公众认知度和一般面积作为影响因子,通过权重赋值与核密度分析的方法,进行点与面的拓扑分析,最终得到武汉中心城区的城市功能分区与城市功能分布。通过与武汉市城市规划图和高精度遥感图像以及现有地图的对比和部分实地调查后发现,使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城市功能分区的正确率达83%,是一种较为准确地进行城市功能分区与研究城市功能分布的办法。通过对武汉市功能分布特征的研究,我们发现:武汉呈现多中心发展模式;住宅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分布十分广泛;武汉各种城市功能在空间上有着较大的重叠。  相似文献   

10.
立足武汉现状,从城市风貌、城市建设、城市生活等方面用地图和文字进行描述,通过面、线、点将武汉的十年变化在空间上进行定位和说明,以“数字武汉”的形式勾绘出武汉的每一个发展步伐,见证“魅力武汉”的实质和内涵,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示了武汉的十年变迁。  相似文献   

11.
根据湖北省的意见,国家测绘总局地方测绘指导处于九月二日上午,在汉口召集了湖北省各厅、局及中央驻汉各测量单位,座谈了建立湖北省测绘管理机构的问题。到会的有湖北省水利厅、林业厅、燃料工业厅地质局、基建处、湖北省地质局、武汉市勘测公司、武汉市房管局、武汉水电设计院、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冶金部武汉勘测公司、建筑工程中南综合勘测院、武汉煤矿设计院共十三个单位。  相似文献   

12.
1999年 1 1月 2 9日 ,刘淇市长在“数字地球”国际会议上 ,正式提出启动“数字北京”工程。“数字北京”十五期间的行动规划归结为 42 861工程 ,其中北京空间信息工程的行动规划是 3 3 44 0工程。以数字北京网站、数字绿化带、电子政务、数字西城区、数字中关村、数字奥运、4D及城市基础空间数据为例介绍了数字北京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高分五号高光谱遥感影像的城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武汉市江北核心区域7个行政区为例,以"高分五号"(GF-5)高光谱遥感影像为实验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空—谱结合高光谱影像分类算法(SSUN)的改进算法SSUN-CRF,通过全连接条件随机场(FC-CRF)对SSUN分类结果进行细化,并结合选取的7个景观格局指数分别从类型斑块水平以及景观水平分析7个行政区景观格局特点及武汉市城市化趋势。结果表明:(1) SSUN-CRF算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提取城市用地类型,总体精度可达0.9048,Kappa系数可达0.8807;(2)从斑块类型水平上分析:根据各行政区不同类别景观类型百分比(PLAND)可以看出,武汉市主城区以居住用地为主,汉阳区3类居住用地PLAND指数高于其他主城区,表明汉阳存在较大"城中村"现象;江汉区商业用地斑块密度(PD)高且聚合度(AI)低,即商业用地多且分布均匀,表明江汉区是武汉的重要商贸区;(3)从景观层次水平上分析:根据香农多样性(SHDI)、香农均匀度(SHEI)指数分析可以看出,武汉市江北区域各用地类型总体分布均衡,景观生态多样性和稳定性较好;从斑块密度(PD)和香农多样性(SHDI)空间布局分析可知武汉市的城市扩张呈现以主城区为核心向外蔓延趋势,且沿主城区东南、西南方向扩张趋势明显。本文研究成果对武汉市总体发展规划、优化土地利用及可持续发展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进一步可为发展长江经济带、"长江主轴"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城市如同一个生命有机体,有其内在的演化进程。地图是在主观认识基础上的城市形态符号化表达,展示城市形态演化和生命发展历程,并影响着城市治理者和市民对城市的认识理解以及规划构建。以《武汉市地图集》为例,从时间演化、空间变迁、文化构筑、经济发展、功能转换等角度诠释了地图与城市演化进程的互融机制。  相似文献   

15.
基于MAPGIS下的武汉市地名管理系统的研制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琪 《测绘工程》2003,12(2):20-22
地名管理系统是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市地名管理系统是基于MAPGIS平台开发的应用系统,包括武汉地名的按类查询显示、属性管理、图层管理、数据的处理及数据输出几个部分。该系统给武汉市地名管理带来极大方便。  相似文献   

16.
刘耀林  刘艳芳 《地图》1994,(1):24-27
《武汉市抗震防灾规划》系列条件图的设计编制刘耀林,刘艳芳(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地图制图系430070)城市人口稠密,建筑密集,易燃、易爆、溢毒等次生灾源分布广,一旦遭到地震、洪水和火灾等灾害的袭击,必定是重灾区。因此,城市的灾害防御是减灾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武汉市洪山区综合发展战略规划中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为例,阐述城市系统的复杂性、地域性和动态性,航空遥感在城市系统调查中的作用和优越性,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系统诊断、分析、评价、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本研究侧重于以系统工程为基础的地域性规划,强调城市系统用地布局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测绘》2008,(6):86-86
武汉市城市规划信息中心(原武汉市规划土地管理信息中心)成立于1999年.是隶属武汉市规划局专门从事城市规划信息化和”数字城市”建设的专职机构。  相似文献   

19.
以武汉市为研究区域,运用密度分析和空间自相关探索武汉市体育场馆空间分布的聚集性;利用空间二元相关性定量地分析体育场馆空间分布与经济要素、社会要素以及道路网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武汉市体育场馆在中心城区呈聚集并向外围扩散;人口密度、生产总值以及道路网密度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体育场馆的空间布局。武汉市体育场馆的空间分布受经济和交通情况的影响比较大。通过多元回归模型,预测随着武汉城市中心及以外地区经济的发展、道路的完善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乡村郊区的体育场馆数量将不断增多,武汉市体育馆将向着中心城区密集一乡村郊区普及的分布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20.
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影响城市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使用格网法、核密度分析以及空间句法的轴线模型,将POI大数据与交通路网数据相结合,基于格网尺度对可达性与POI密度进行交叉对比分析,进而得到双重约束下的武汉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特征类型与空间分区方案。结果表明:1)武汉市中心城区POI密度呈“一心独大”的非均衡式分布,可达性则呈现“一核两翼”的空间结构;2)在双重约束下武汉市中心城区可划分为三类空间,总体呈“两带多区”的空间结构形态。该研究基于网格尺度构建了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新思路,可为城市规划布局及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提供方法参考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