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西藏申扎地区下泥盆统达尔东组珊瑚化石新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描述了采自藏北申扎地区下泥盆统达尔东组的部分珊瑚类化石。其中,皱纹珊瑚7属5种(含1新种Hunanaxonia xizangensis sp.nov.)及2个未定种;床板珊瑚形珊瑚4属4种,含2个新种(Pachycanalicula sparcula sp.nov.,Paraheliolites zakangensis sp.nov.)。这些珊瑚化石的发现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本区早泥盆世珊瑚动物群的共生组合、演化以及珊瑚的古生物地理区系。  相似文献   

2.
贵州独山星朗地区早石炭世异珊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描述贵州独山星朗早石炭大塘期异珊瑚新属1个,新种18个。本区异珊瑚类不仅有对环境专属性较强的一些异珊瑚新属种,还有对环境专属性较小的一些广布性属种。它们与贵州威宁,广西隆林的异珊瑚化石相比,普遍外壁厚,隔壁显著加厚及横板密集,说明这些异珊瑚是在水动力条件较强的开阔台地生活。  相似文献   

3.
描述贵州独山星朗早石发世大塘期异珊瑚新属1个,新种18个。本区异珊瑚类不仅有对环境专属性较强的一些异珊瑚新属种。还方对环境专属性较小的一些广布性属种。它们与贵州威宁、广西隆林的异珊瑚化二相比.普遍外壁厚,隔壁显著加厚及横板密集,说明这些异珊瑚是在水动力条件较强的开阔台地生活。  相似文献   

4.
研究区位于华北板块的东北部 ,晚石炭世为海陆交互相沉积。海相灰岩层中产有大量珊瑚、竹蜓 、腕足类及双壳类化石。共描述皱纹珊瑚 7属 15种 ,其中新种 11个 ,1个未定种。珊瑚化石组合中 ,小型单体珊瑚、中大型单体珊瑚和群体珊瑚共同繁育 ,种属分异度高 ,且地方性种数量大 ,表现为热带 -亚热带生物区系的特点 ,说明华北板块晚石炭世古地理位置应位于古赤道附近的热带 -亚热带 ,为古特提斯洋中的古板块之一  相似文献   

5.
孙亚莉 《贵州地质》1998,15(3):214-217
本文描述异珊瑚标本采自贵州威宁老桥下石炭统上司组,包括2属7种,其中新种4个及3个未知种,新种有:Hexaphyllialaoqiaoensissp.nov.H.crassieptasp.nov.H.abnormissp.nov.h.weiningersissp.nov。  相似文献   

6.
珊瑚是一种海生腔肠动物,广泛生长在25~30℃左右的温暖洁净水域中。古生代以四射珊瑚为主,中生代出现六射珊瑚,新生代多见八射珊瑚。所渭八射珊瑚就是它有八床板、八个触手,珊瑚就是靠这些触手吸取海中食物、生长发育的。珊瑚在海中的生长速度极为缓慢,从珊瑚石化后显示出的生长纹和生长线来推测,1m高的珊瑚动物,大约需要生长1000年的时间,它的尸体逐渐为碳酸钙和氧化硅所替换,这个过程称为石化过程,其结果使得有机质的动物珊瑚变为无机质的石化珊瑚,若珊瑚与硅元素结合后,在一定的条件下珊瑚石会玉化。  相似文献   

7.
共描述皱纹珊瑚8属12种,其中新种7个.通过珊瑚化石组合分析,本区珊瑚群性质完全属于中国南方型的特点.区内缺失Cystophrentis带,泥盆系与石炭系在该区内为假整合接触关系.Yuanophyllum带在炎方区发育较好,但缺乏在华南区广泛分布的群体珊瑚类型,反映该区早石炭世的古环境为近岸浅海环境,不利于群体珊瑚的繁育.  相似文献   

8.
从6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陆续发表了异珊瑚的研究成果,建立13个属,描述160余种。所发现属种数量已大大超过国外学者所描述范围,并且在异珊瑚分类、骨骼微细构造及隔壁演变规律研究等方面都取得长足的进展。特别是发现具3个隔壁的异珊瑚,对异珊瑚的隔壁发育方式及各属间隔壁变异关系有了较清楚地揭示。在分类方面可将异珊瑚划分为具内沟和不具内沟的两个系列。异珊瑚在我国产出时代为泥盆纪早期至石炭纪晚期。我国的异珊瑚绝大多数产于早石炭世大塘期的海相地层内,常与Yuanophylum带的皱纹珊瑚共生,是划分早石炭世地层的重要化石  相似文献   

9.
广西恭城地区的额头村组珊瑚化石极为丰富,自上往下共有20余层之多,共建立了Cystophuentis、Caninia dorlodoti及Ceiphyllum elegantum3个珊瑚组合带,如此连续及完整的珊瑚组合带在广西同类地层中尚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0.
从6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陆续发表了异珊瑚的研究成果,建立13个属,描述160余种,所发现属种数量已大大超过国外学者所描述范围,并且在异珊瑚分类,骨骼微细构造及隔壁演变规律研究等方面都取得长足的进展,特别是发现具3个隔壁的异珊瑚,对异珊瑚的隔壁发育方式及各属间隔壁变异关系有了清楚地揭示,在分类方面可将异珊瑚分为具内沟和不具内沟的两个系列,异珊瑚在我国产出时代为泥盆纪早期至石炭纪晚期,我国的异珊瑚绝大  相似文献   

11.
行讨论和对比,初步认为可分上、下两个动物群。对阿里地区早二叠世珊瑚,前人未经过系统研究和描述,由于地质工作的大力开展,我院科考队和西藏地质二队科考队在1980年共同组队在该区进行工作并系统采集各门类化石,在古生物方面有不少新的发现。本文资料来源就是他们辛勤劳动采集的二叠纪珊瑚标本,经转交作者研究,现共描述四射珊瑚 8 属 7 新种和 1 新亚种;另外描述床板珊瑚 2 属 2 新种和 1 新亚种。 在研究过程中,部分标本蒙长春地院林英铴副教授审查并提出宝贵意见。文成以后,承王鸿祯教授审阅中、英文稿,我院科考队同志提出宝贵意见,我院北京研究生部磨片室、照相室同志代为磨片和照相,笔者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描述了产于吉林中部的皱纹珊瑚1新属2新种。这些珊瑚化石除具皱纹珊瑚的一般特征之外,还具有六射珊瑚的特点。它对研究六射珊瑚与皱纹珊瑚之间演化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西沙群岛西科1井珊瑚组合面貌及其生态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科1井0~748 m井段岩心中珊瑚化石欠丰富, 属种比较单调, 共鉴定6科16属及1个未定属.在井深216 m以上的地层中发现第四纪特有的Endopsammia(内脊沙珊瑚)和Heliopora(苍珊瑚)等, 表明含上述特征性珊瑚化石的地层应划归第四系.在216 m以下井段的岩心中Endopsammia和Heliopora已全部绝迹, 应划归比第四纪更老的地层.地层时代从老到新, 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生物的抗风浪能力逐渐加强.中新统可能属于泻湖相, 尔后又逐渐转变为内礁坪相, 到上新统演变为内、外礁坪相相互交替, 第四系则可能属于外礁坪相.   相似文献   

14.
新疆巴里坤地区早-中泥盆世四射珊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巴里坤地区泥盆纪地层发育齐全层序清楚,化石丰富.是研究泥盆纪地层的一个典型地区.下、中泥盆统盛产四射珊瑚,其中下统的四射瑚珊有Syringaxon zhifangense,Ba-arrndeophyllum multiseptatum,B.raritabulatum,B.graciliseptatum.Taralas-ma jungarensis,T.zhifangensis,Pedderolasma junggarensis,Schindewolfiaxinjiangensis,Enterolasma strictum,Orthopaterophyllum xinjiangense,Sinos-pongophyllum(?) sp.,Kyphophyllum(?)deronia,Altaja xinjiangensis,Iowaphyllumjunggarense,Atelophyllum sp.,Diplochone xinjiangensis;中统有Endophyllumnalivkini zhifangense E.zhifangense,Prismatophyllum xinjiangense,Billingsas-traea(?) magxima,Pseudochlamydophyllum zhifangense,Sinodisphyllum xinjian-gense.Sinospongophyllum barkoense,S.junggarense,keriophyllum sp.等.其中新种18个.与上述四射珊瑚共生的还有大量的床板珊瑚和腕足类.它们共同组成巴里坤地区早-中泥盆世独特的生物群落.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从四射珊瑚动物群的角度讨论了滇东曲靖地区志留系的地层划分及对比问题。并提出曲靖地区的中、晚志留世具有4个珊瑚化石组合。对部分四射珊瑚属种(其中包括9个新种,4个相似种和一个未定属种)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6.
新疆温泉及吉木乃地区早石炭世异珊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的异珊瑚化石是1983年在新疆温泉及吉木乃地区下石炭统上部采集的,有3属11种,其中包括1个新种.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个体很小,体径仅2—4mm.  相似文献   

17.
河南淅川位于秦岭东端南坡,早石炭世地层发育完好,为一套正常浅海碳酸盐沉积,厚度大于1000m。下石炭统下部和上部分别称为下集组和梁询组。下石炭统含有丰富的珊瑚化石,层位集中于梁沟组的上部,其珊瑚动物群性质基本上与华南地区一致,属于同一珊瑚动物区系。 本文共描述皱纹珊瑚8属9种,其中新种8个,异珊瑚1属1未定种。  相似文献   

18.
文中描述了来自竹溪组、宁强组链珊瑚类四属(其中-新亚属)六新种,对各属的地的史地理分布作了介绍,并根据各属的地史分布,讨论了竹溪组的时代,认为竹溪组应是文洛克期沉积。文中的泡沫链珊瑚在我国也是首次报导。  相似文献   

19.
新疆北部石炭纪单体珊瑚新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描述的10属10个新种单体珊瑚,全部是小型角锥状、弯锥状,具中轴者居多.系发育边缘厚结带,鳞板不发育的类型.其中Rylstonia,Fasciculiamplexus,Homalophy-llites.and Tetralasma等在新疆属首次发现,不仅丰富了本区石炭纪珊瑚的属种,而且为相关地区石炭纪地层的对比提供了新的依据.同时也证明当时的北极海与我国的北方海槽及华南海是相互沟通的.  相似文献   

20.
齐文同 《地球科学进展》2007,22(10):1094-1098
石珊瑚目是中新生代的重要造礁生物。直到中三叠世才大量出现多种石珊瑚化石,距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古生代皱壁珊瑚和床板珊瑚灭亡14 Ma之久。石珊瑚的起源和早期系统发育,成为生物大灭绝及复苏的一个难题。文章目的是综述多学科研究石珊瑚早期系统发育的进展,以及多家系统分类,展望前景。研究方法有骨骼构造与微细构造及软体的对比,时空分布分析,寻找早期珊瑚化石及分子生物学等。研究结果主要有石珊瑚可能起源于只有软体的海葵类,发现早期石珊瑚化石,以及石珊瑚在300 Ma之前已演化为两支,但还有不少空白和争议。结论是为了查明石珊瑚的早期系统演化和分类,需要加强古生物与今生物学者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努力寻找中间环节,填补研究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