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滇南地区近期水位趋势上升异常机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小静  付虹  李琼 《地震学报》2018,40(5):620-631
2014年以来,滇南地区高大、开远和易门3口井的井水位出现趋势上升现象。通过开展井孔周边地下水开采情况的调查、降水影响的定量排除、井孔含水层系统应力状态的定量计算、周边区域构造活动的分析以及井孔水体化学组分的分析等工作,认为易门井的水位年动态主要受控于降水,2003年以来的趋势下降和2014年的趋势转折上升与大椿树工业园区的深井开挖抽水密切相关;高大井和开远井的井水位自2014年以来的趋势转折上升现象不完全受控于降水,但与周边地下水的开采亦无直接联系,可能与近几年该区域南北向强挤压为主的构造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2.
缪阿丽  叶碧文  张艺  瞿旻  高力 《中国地震》2018,34(2):350-363
归纳总结了安庆M_S4.8地震、高邮-宝应M_S4.9地震前出现的地下流体异常,并对其形成机理作了初步讨论。结果显示,这2次地震前地下流体异常特征比较相似。在时间进程上,都表现出中期趋势背景异常与短临异常的配套性特征。在空间分布上,中期趋势背景阶段,水位异常均表现为震中附近流体井水位呈趋势性转折上升,而震中外围流体井水位呈趋势性转折下降的特点。且转折上升的流体井在空间上的分布方位与地震的发震断层走向一致。在短临阶段,异常均表现为先向外迁移继而向震中靠拢的特点。水位在空间上的规律性分布可能受区域应力场作用以及区域构造格局所控制。  相似文献   

3.
昌黎井水温具有较规律性的年变化动态趋势,同时具有比较明显的震前、震时和震后异常。通过整理分析昌黎井水温资料,根据昌黎井水温变化机理,重点分析昌黎井水温对应2012年唐山5·28地震前兆异常暨长趋势异常,发掘昌黎井水温所包含的地震短临前兆信息,为今后更好地利用昌黎井水温资料进行分析预报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在永年北杜井250 m深度安装的ZKGD3000-NT型地下水数据监测系统水温仪和SZW-1型数字式温度计进行对比观测与井水温梯度测量。结果表明,随着深度的增加,井水温度逐渐升高,水温与深度呈正相关,温度梯度没有明显的梯度异常井段。但两者温度动态差异较大,SZW-1温度计观测结果动态稳定性高,可以判定温度22.58℃是永年井250 m深度的井水温度,基本保持稳定上升趋势,上升速率稳定;而同孔、同深度安装的ZKGD3000-NT水温仪测值波动性较大,变化速率亦大,呈现下降趋势或下降速率增大。  相似文献   

5.
同井安装的ZKGD3000-NT型地下水数据监测系统水温仪和SZW-1型数字式温度计在永年北杜井250 m深度进行对比观测与井水温梯度测量,结果表明,温度梯度都随着深度的增加,井水温度逐渐升高,水温与深度呈正相关,没有明显的梯度异常井段。但两者温度动态差异较大,SZW-1温度计观测结果动态稳定性高,可以判定温度22.58℃是永年井250 m深度的井水温度,基本保持稳定上升趋势,上升速率稳定;而同孔同深度安装的ZKGD3000-NT水温仪测值波动性较大,变化速率也大,呈现下降趋势或下降速率增大。  相似文献   

6.
新30井新、旧观测点井水温资料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清理温泉台新30号观测井水温度20多年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归纳出新30井新、旧观测点井水温动态的多年趋势和年、月、日动态类型,并对其特征进行分析。多年动态类型为下降—阶变型和下降型,年动态类型为平稳—下降型,月动态类型为平稳—下降型和平稳—上升型,日动态类型为随机起伏型。影响水温动态类型的因素有地表水的侧向补给、邻井地下水开采及观测井内的井水扰动等,此外仪器本身的不稳定性对动态类型也产生重要影响。排除各种干扰之后,仍发现井水温度有较好的映震效应。该井水温以同震或震后效应为主,对附近的中、小地震在震前也有一定的异常显示。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福州连江江南井水位、水温对多次大地震的同震响应资料,该井在多次大地震后同震形态表现为水位震荡-水温下降-水温上升或水位震荡-水温上升型。分析研究表明:该井水位的同震变化幅度随着震中距的增大而衰减,随着震级的增大而增大。并进一步探讨了震后该井呈现水位震荡-水温下降-水温上升和水位震荡-水温上升两种同震现象的机理,结合前人所提出的同震响应机理,分析认为,在地震波的作用下,井水位产生振动效应,可能导致地下水向下垂直运动速率增大,上层冷水快速混入观测含水层中,引起温度快速下降,同时,由于地震波激发了井深部较热的含水层中的热流体混入井孔中,导致水温上升,震后由于水位振动停止,较热的含水层混合通道闭合,井水温通过井壁及井水间的热传递而使水温逐渐恢复到背景水平。  相似文献   

8.
结合区域构造和地震活动讨论了万全井水位动态在大同6.1级地震前后的异常变化,并认为这种变化反映了区域构造活动的加强与减弱过程,而地震活动与该过程有关。大同6.1级地震是在1983年万全井水位上升异常背景下发生的。相应于异常背景,发生了几次中等强度的地震;到1985年7月,地震活动迁移到NEE向六棱山断裂带上,水位动态由连续三年上升于8月出现下降转折。此后,包括大同6.1级地震,六棱山断裂带上发生了一系列中强地震,水位动态虽然有时呈现突升变化,但动态趋势仍为下降。直到1991年3月26日大同5.8级地震后,下降速率明显减缓,异常过程逐渐趋向结束。  相似文献   

9.
在河北赤城井井下30 m、53 m、58 m处分别安装了3个温度传感器,进行水温微动态观测。通过对2004年12月以来全球发生的22次M_S≥8.0地震时赤城井不同深度水温观测数据的变化进行研究发现,井下30 m处水温均无明显同震变化;而7次大震时53 m、58 m处水温有明显的同震变化,53 m处水温同震初始变化形态均为上升,58 m处均为下降。同时,对水温变化机理进行探讨发现,井下30 m处水温日变幅度偏大是记录不到地震的主要原因;水温同震初始变化是由井孔水体对流引起的,53 m处水温同震初始变化形态均为上升是由于该处位于负温度梯度带,井孔中水体受震荡激发而加速对流与掺混是导致58 m处水温同震初始下降的主要原因,赤城井水温同震初始变化的后效恢复过程为热传导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北京塔院井数字化观测水温的同震效应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北京塔院井数字化水温观测资料,分析了远震引起的水温同震效应,注意到塔院井水温同震变化总是具有下降-上升-恢复的过程,不受地震方位和震源机制的影响;水温同震下降幅度随震级的增大而增大,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减小, 三者之间有较好的关系;震后水温后效恢复上升幅值受水位动态影响. 最后,对塔院井水温同震效应机理进行了探讨,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井孔中的水体受震荡激发而加速对流与掺混是导致水温先下降的主要原因:当井水受到地震波的作用时,对流加速,井内深部较热的水体上涌, 而浅部较冷的水体下沉,水温探头将先观测到温度下降现象; 震后水震波逐渐平息,探头附近井水温逐步恢复上升.   相似文献   

11.
衡水市问津街4号井1991年9月出现水温大幅度异常,经水质分析、井孔普查方法初步证明,水温大幅度升高与地震无关。进而通过水温热异常扩散范围调查、现场实验观测以及井下提水设备解剖,查清了水温升高的真正原因。该异常的剖析落实,稳定了生产生活秩序,产生良好社会效益,并对今后落实分析该类异常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计算云南下关井水位和水温资料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位和水温的趋势性变化总体具有好的相关性和同步性.但在某些时间段内两者的相关性会发生显著变化,且与下关及附近地区中强以上地震对应较好,可能是一种地震前兆异常.研究水位、水温相关性变化比单一分析水位或水温动态能够获得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3.
海南琼海加积井水温同震效应特征和机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海南加积井数字化水温2007年1月-2010年4月震中距小于8 000 km、Ms≥7.8大震的同震响应资料,系统分析水温年月日正常动态特征,发现远震引起的水温同震效应特征为上升脉冲,与以往的非自流井水温同震效应以下降为主的认识不一致;水温变化幅度与震中距、震级有一定关系,加积井水温同震效应成因,可用“层内混合”作...  相似文献   

14.
On the basis of digital records from Tayuan well,we study coseismic effects of water temperature caused by re-mote earthquakes.The records show that the water temperature changes are consistently following the process ofdrop-rise-recovery regardless of focal mechanism or epicentral directions.The step amplitude of water temperature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earthquake magnitude,and decreases with the decrease of epicentral distances.Theyhave rather well correlation.Water temperature rising after earthquake is influenced by water level variations.Fi-nally,the mechanisms of coseismic effects of water temperature have been discussed.Preliminary study shows thataccelerated convection and mixing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 water in virtue of seismic wave are the main causes ofwater temperature drops.Seismic wave accelerates water convection,which causes warm water to move up fromdeeper part of the well and cold water to go down from the upper part.Temperature probe will detect water tem-perature drops at early stage.After the occurrence of earthquake,as the fluctuation of water level gradually quietsdown,water temperature near the probe begins to rise.  相似文献   

15.
以荣昌华江井为观测对象,开展详细的水温梯度测试。分析不同深度段水温潮汐响应和同震响应,统计该井不同深度处井水温微动态特征,认为:荣昌华江井特定深度段的水温能记录到微弱潮汐响应,可能是因为井水温梯度较小,水位变化引起的温度变化较小,而高频噪声相对较大,影响该井记录潮汐现象;随着观测深度的增加,荣昌华江井水温记录同震响应的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6.
在地震前兆异常方面做了一些初步的分析,认为比起单口井观测单一层面上的水温更能捕捉地震引起的前兆信息。在有条件的井孔中,应该进行多点多层位的水温观测,这样能充分利用现有井孔资源更好的观测地震引起变化。  相似文献   

17.
以昌黎何家庄井、卢龙崔庄井的水位观测数据和中层水温观测数据为对象,针对日常观测中记录的场地环境干扰进行基础数据分析,发现昌黎何家庄井主要干扰源为同层水位超采,卢龙崔庄井主要干扰源为桃林口水库放水。通过同井观测的水位与中层水温相关性、水位日变幅在正常与非正常情况下的变化特征,可得不同井孔的变化特征,为今后此类干扰判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昌黎井数字化水温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昌黎井数字化水温具有比较规律的多年变化动态趋势,整理水温资料,分析水温前兆异常变化,得出水温变化机理和映震机理,为今后充分发掘地震前兆信息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