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概括以往的花岗岩成因研究的指导思想,都以“求同”思维为出发点,本文则试图在“求异”中,对花岗岩的岩石演化系列、主导岩性、演化度、成矿阶段以及形成环境动力学进行论述。 1.岩石系列与主导岩性:华南花岗岩多以复式岩体产出,并存在规律性的演化。王联魁等曾将其划为华南浅源成因(系列Ⅰ)与深源成因(系列Ⅱ)两个岩石系列。但是,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岩体中,出现的岩石系列完整程度是不相同的,并且其主导岩性也不同。如同属  相似文献   

2.
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和区域地质事件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泥盆纪林南林场超单元、583高地单元、窟窿山河单元、阿里河单元均由I型和S型花岗岩组成,以S型花岗岩为主导,无论I型还是S型花岗岩均由地壳熔融所形成。583高地单元、窟窿山河单元形成于大陆弧构造环境;阿里河单元形成于际-陆碰掸构造环境。阿南超单元花岗岩类岩浆演化提供了谝我晚古生代板块从腐冲到碰掸的构造动力学信息。  相似文献   

3.
伏牛山区花岗岩地质特征和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书炜 《河南地质》1995,13(3):183-190
伏牛山地区存在着两种构造类型的花岗岩,一类呈块状构造,一类呈片麻状构造,块状构造花岗岩具有性和结构上的双重演化趋势,不同岩性、不同结构的花岗岩类侵入体相对集中分布,构成至少8个复式深成岩体,片麻状花岗岩岩性相对单调,它以岩席楔入式侵入太华群围岩,是岩浆型而非混合型花岗岩。两类花岗岩在岩性变化范围、副矿物、岩石化学及微量元素等各方面都不相同,不存在任何演化关系,更不是后期构造作用异化而成的。它们是两  相似文献   

4.
根据花岗岩系列和类型编图,华南地区浅源南岭系列(系列I)花岗岩多产于中部和西部,深源长江系列(系列Ⅱ)花岗岩主要分布在东部。诸广山型(I1型)、大容山型(I2型)和关帝庙型(I3型)花岗岩的重点分布区,分别在中心腹地、西部和西北部湖南境内;宁芜型(Ⅱ1型)、德兴型(Ⅱ2型)和闽浙沿海型(Ⅱ3型)花岗岩的重点分布区,分别在长江中下游、中西与中东部深断裂带、东南沿海地区。花岗岩系列、类型的趋势面分析和莫霍面深度变化与上述花岗岩系列、类型分布特点对应得非常好,它们的等值线变化趋势几乎重合,相互间吻合一致,可以认为花岗岩的形成与地幔莫霍面的隆起与坳陷密切相关,地幔隆起区产出深源系列Ⅱ花岗岩,其中Ⅱ1、Ⅱ3型花岗岩尤为典型;地幔坳陷区发育浅源系列I花岗岩,以I2、I3型花岗岩很显著。  相似文献   

5.
系统论述了冀东燕山期花岗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及岩浆演化等特征,并将本区燕山期花岗岩分为钙碱性花岗岩系列和深部地壳重熔型花岗岩,它们与金矿是同源产物。  相似文献   

6.
冀东燕山期花岗若成因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论述了冀东燕山期花岗石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及岩浆演化等特征并将本区燕山期花岗岩分为钙碱性花岗岩系列和深部地壳重熔型花岗岩,它们与金矿是同源产物。  相似文献   

7.
南岭西段金鸡岭复式花岗岩基地质及岩浆动力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对南岭西段金鸡岭复式花岩岩基进行的Rb-Sr同位素定年研究,确定Ⅰ阶段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等时线年龄为169.5MaⅡ、Ⅲ阶段黑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为150.7Ma,其ISr值分别为0.7163和0.7206,表明该复式岩基属燕山早期。金鸡岭复式花岗岩基岩石属钙碱性系列,从Ⅰ阶段到Ⅱ、Ⅲ阶段表现出有规律的演化特征:岩石由准铝质(Ⅰ),演化为过铝质(Ⅱ)和强过铝质(Ⅲ);钾长石有序度由0.33(Ⅰ),增高到0.69(Ⅱ)和0.80(Ⅲ);斜长石油An37(Ⅰ)降低到An26(Ⅱ)和An7(Ⅲ);黑云母由铁质黑云母(Ⅰ)向铁叶云母(Ⅱ)和铁白云母(Ⅲ)方向演化;氧化物(SiO2,Al2O3,TFeO,MgO,TiO2,CaO)-DI图解上呈良好的线性演化关系;成岩温度逐阶段降低,由745℃(Ⅰ)降低到673℃(Ⅱ)至505℃(Ⅲ)。采用地质地球化学方法估算出金鸡岭岩基的侵位深度约为6.3km,成岩压力为180MPa,具中深成相特征,属S型花岗岩并形成于华南板块内部的碰撞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8.
何文举 《云南地质》2004,23(2):164-178
矿集区分布在NW向川塘-长山华力西断皱带南西缘,系多陆块拼接缝合构造环境。印支-燕山期-喜马拉雅期花岗岩类岩浆活动及其相关的成矿作用,通过高效率浓集机制,形成一串锡、铁、铜、金等矽卡岩型、斑岩型和热液型矿床,组成矿床系列,包括多个超大型、大型矿床。这些成因上密切相关的矿床,成矿时间显然相近,却处在不同岩浆活动阶段和不同地质环境中,矿化特征有明显差异,矿种和矿化类型在时空分布上具有规律:印支-燕山期的花岗岩侵入阶段形成矽卡岩型富磁铁矿矿床;在花岗岩浆分异演化浅成相侵入阶段,形成矽卡岩型及岩浆晚期、自交代产生的斑岩型;而最后形成岩浆期后热液型铁-金、铜、金矿床。文章侧重讨论铁、铜、金矿床系列的成矿构造环境、岩浆作用、物质来源及高效率浓集机制,对云南“三江”地区找金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湘南地区燕山期成矿花岗岩的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可划分为3种类型,不同成矿花岗岩形成的岩浆演化机理有明显差异:(1)成矿花岗岩的K_2O/Na_2O比值较高,均显示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特征。(2)MC型与CM型早期次单元花岗岩相对贫硅、碱.富钙、镁、铁,铝质指数(A/KNC)较低,碱度指数(KN/A)都不高,属镁质-铁质准铝质的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类,总体显示出I型花岗岩的特征。C型和CM型晚期次单元花岗岩相对富硅碱、贫镁钙,属铁质弱过铝质-过铝质钾玄岩系列-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类:岩石的FeO~T/MgO值明显高于一般I型和M型花岗岩.较高的FeO~T值又与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相区别,总体显示出S型花岗岩的特征。(3)成矿花岗岩的F或Cl含量高.岩浆向过铝质方向或过碱性方向演化,晚期岩浆中的高场强元素浓度增大,导致MC型与CM型的花岗岩的早期次单元多有Cu、Pb、Zn、Sb等多金属化,C型和CM型的晚期次单元花岗岩则常有大型Sn、W、Pb、Zn、Nb、Ta和稀土等矿化。(4)成矿花岗岩的形成与壳幔岩浆混合作用有关.形成MC型和CM型早期次单元花岗岩的岩浆演化主要是岩浆混合作用.而CM型花岗岩晚期次的花岗岩类和C型花岗岩类的岩浆演化可能还存在分离结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澜沧江构造带南段中的黑云花岗闪长岩体及黑云二长花岗岩体上。分别获得这两种岩性锆石LA-ICP-MSU-Pb定年结果为234.7±4.9Ma和248.6±2.8Ma,表明该地区在早中三叠世发生了大规模酸性岩浆活动,其中,黑云二长花岗岩侵位时间稍早于黑云花岗闪长岩。黑云花岗闪长岩和黑云二长花岗岩均表现为高钾钙碱性,过铝质S型花岗岩的特征,两者可能属于同源岩浆演化系列,均形成于同碰撞-碰撞晚期的构造环境转化阶段,是在地壳强烈挤压后逐步伸展减压的环境下部分熔融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对20世纪90年代国外花岗岩类研究几个方面的进展情况进行了评述:I型/S型花岗岩成因的新模式、磁铁矿系列、钛铁矿毓花岗岩成因、从ISAM到以综合标志为基础的新的花岗岩地球动力学分类、从以大陆边缘板块俯冲带为主扩大到大陆内部碰撞造山带的花岗岩研究地域及太古宙TTG成因,并力图阐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及着手研究的途径。这些内容表明花岗岩研究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从以个别岩体、央套为主的研究发展到对全球不同构造背景下的花岗岩进行地球动力学研究。作为地壳重要组成的花岗岩物质可以作为地球动力学环境的标志及其演化的示踪剂,反演出不同地球动力学环境下大陆地壳的形成和再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12.
根据华北陆块南缘小秦岭—外方山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将其形成过程划分为160~155 Ma(Ⅰ)、150~125 Ma(Ⅱ)、120~110 Ma(Ⅲ)3个期次,与中国北方大规模岩浆活动期次并不完全一致。这3期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元素演化较为特殊,Ⅰ期花岗岩(南泥湖、上房沟等岩体)与Ⅲ期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较为相似,均以异常高的K含量、明显的负Eu异常及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弱或不分馏为主要特征,为A型花岗岩。Ⅱ期花岗岩为偏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富集Rb、Th、U和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和Ta等高场强元素,P2O5含量随SiO2含量增加呈递减趋势,为I型花岗岩,大部分样品Sr>300.00×10-6,Y<19.00×10-6,Yb<1.90×10-6,具有埃达克岩的属性。时代由老至新,Ⅰ、Ⅱ、Ⅲ花岗岩呈现出A型—I型—A型的演化规律。Ⅰ期花岗岩形成于挤压构造背景下的局部伸展环境;Ⅱ期花岗岩则形成于华北陆块南缘构造体制转换阶段,是地壳加厚导致的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Ⅲ期花岗岩则是扬子与华北陆块拼合后,板块逐渐稳定,岩石圈发生伸展,下地壳岩石减压熔融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国外花岗岩类研究的某些重大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对 2 0世纪 90年代国外花岗岩类研究几个方面的进展情况进行了评述 :I型 /S型花岗岩成因的新模式、磁铁矿系列 /钛铁矿系列花岗岩成因、从ISAM到以综合标志为基础的新的花岗岩地球动力学分类、从以大陆边缘板块俯冲带为主扩大到大陆内部碰撞造山带的花岗岩研究地域及太古宙TTG成因 ,并力图阐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及着手研究的途径。这些内容表明花岗岩研究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即从以个别岩体、岩套为主的研究发展到对全球不同构造背景下的花岗岩进行地球动力学研究。作为地壳重要组成的花岗岩物质可以作为地球动力学环境的标志及其演化的示踪剂 ,反演出不同地球动力学环境下大陆地壳的形成和再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14.
湘东北燕山晚期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湘东北中生代多期陆内花岗岩浆活动中,燕山晚期花岗岩占有重要地位,燕山晚期大规模花岗岩侵入代表一种特殊的构造环境。本文通过湘东北主要燕山晚期花岗岩的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来判别成岩构造环境,认为该期花岗岩属于富碱质的钙碱性花岗岩,为陆内拉张环境下的产物,进一步进行构造环境分类,判别其属于后造山PA型花岗岩,形成于造山作用后期的拉张环境,与陆内裂谷长期拉张的构造环境明显不同。在区域构造演化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湘东北燕山晚期花岗岩形成于印支-燕山早期陆内挤压-走滑剪切造山作用后期的构造松弛阶段拉张环境,燕山晚期PA型花岗岩的出现标志着陆内活化由挤压向拉张的构造转折,同时也反映湘东北的陆内活化至少经历了陆内挤压和陆内拉张两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5.
大陆花岗岩的地球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陆花岗岩的地球动力学意义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笔者认为,花岗岩可分为大洋和大陆两个系列,产于洋盆内及其边缘的花岗岩属于大洋系列,产于大陆内(不包括造山带)的花岗岩属于大陆系列。大洋系列花岗岩最重要的地球动力学意义是判断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大陆系列花岗岩最重要的地球动力学意义是判断地壳状况,包括花岗岩形成时的地壳厚度和温度状况。花岗岩按照Sr-Yb含量可分为埃达克型、喜马拉雅型、浙闽型、广西型和南岭型5类。产于大陆内的不同类型的花岗岩与其形成的深度有关:埃达克型花岗岩富Sr贫Yb,与榴辉岩相处于平衡,产于加厚的地壳;喜马拉雅型花岗岩贫Sr和Yb,与麻粒岩相处于平衡,产于较厚的地壳;浙闽型(贫Sr富Yb)和广西型(富Sr和Yb)花岗岩与角闪岩相处于平衡,产于正常或较薄的地壳;南岭型花岗岩也与角闪岩相处于平衡,地壳厚度最薄。喜马拉雅型花岗岩属于低温系列,浙闽型花岗岩为中或高温系列,广西型和南岭型花岗岩属于高温系列。埃达克型花岗岩则可以出现在各个温度系列。应用花岗岩分类可以恢复古代地壳厚度和下地壳底部温度状况,还可以追踪某些地区随时间变化地壳厚度和温度变化的情况和趋势。  相似文献   

16.
在内蒙古二连-贺根山缝合带新发现西乌旗阿尔塔拉A型花岗岩岩性为二长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显示,该二长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242.9±1.5Ma,形成时代为中三叠世。阿尔塔拉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较高的SiO_2(75.89%~76.79%)、K_2O(4.18%~4.30%)和Na_2O+K_2O(8.23%~8.57%),贫CaO、MgO、Sr、Ba、Eu、Ti和P相对富集Ga、Rb和Th。该岩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海鸥式具有显著的负Eu异常(δEu=0.11~0.14)。在地球化学判别图解上,阿尔塔拉A型花岗岩显示A_2型后造山花岗岩特征,其形成于后造山伸展环境。结合二连-贺根山缝合带蛇绿岩、岛弧型-后造山型岩浆岩的时空演化关系,古亚洲洋二连-贺根山洋盆可能在二叠纪晚期闭合并在三叠纪进入后造山伸展构造演化时期。  相似文献   

17.
东秦岭两类花岗岩与两个金矿系列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卢欣祥 《地质论评》1994,40(5):418-428
本文根据东秦岭地区花岗岩金矿的特征,全面地探讨了花岗岩与金矿化的关系,将东秦岭地区与花岩有关的金矿床分为深源浅成型花岗岩金矿系列和浅源深成型花岗岩金矿系列。不同成因系列的花岗岩与金矿的关系完全不同。文中还简要地阐述了与两个系列金矿有关的花岗岩的地花岗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演化。  相似文献   

18.
龙首山成矿带查明有两个重要的铀成矿系列:与中条期混合岩化、岩浆作用有关的多阶段、多来源、复成因铀成矿系列,及与加里东晚期花岗岩浆演化有关的铀成矿系列。前者产出伟晶白岗岩型铀矿床,后者产出钠交代型和硅质脉型铀矿床。它们是该区地壳发展演化特定阶段的产物,成矿作用与花岗岩浆、热液演化及围岩条件关系密切,矿化在空间上受不同级别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19.
岫岩地区晚侏罗世侵入岩属钙碱性钾质系列过铝的岩石类型,根据岩性和接触关系分为二期。岩石类型由早期的中细粒黑云母(角闪石)二长花岗岩向晚期的细粒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演化;黑云母成分由早期铁叶云母向晚期铁质黑云母演化。斜长石排号逐渐减小。副矿物组合均为锆石-鳞灰石型。  相似文献   

20.
松嫩地块北缘新元古代花岗岩类构造环境的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岗岩类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松嫩地块北缘新元古代花岗岩类具有典型的板块会聚边缘型岩石组合和正序列岩浆演化系列。其中科洛岩体形成于活动陆缘环境,属Ⅰ型花岗岩;双合岩体形成于板块碰撞同期,属S型花岗岩;而九头山单元和柳屯单元则分别形成于造山期后和大陆造陆上升阶段。这一构造-岩浆作用暗示着松嫩地块北缘在新元古代板块构造体制就开始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