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压汞是研究孔隙结构的有效岩石物理学方法,毛管压力曲线能为我们提供多孔介质孔隙结构的大量信息。本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低渗储层的20个样品进行了压汞测试。主要从毛管压力曲线形态特征、孔喉分布特征、孔隙结构分形特征三个方面对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逐步回归法分析了孔喉参数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大渗透率贡献半径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分选系数、孔喉均值和歪度也是影响储层渗透率的重要因素。并且发现,对于同一岩样,由双曲线顶点确定的半径值总是接近于但略小于对渗透率贡献最大的半径值。最后,讨论了运用逐步回归法优选出的四个孔喉参数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并对其它可能影响渗透率的因素作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2.
对火成岩储层的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和实验室压汞资料进行对比,采用插值法建立地层孔隙流体的横向弛豫时间T_2与压汞曲线的压力P_C之间的关系,发现它们之间满足对数关系,并用T_2谱构造毛管压力曲线。分别利用线性方法和对数方法构造毛管压力曲线,对数方法构造的毛管压力曲线与实验测量的毛管压力曲线更接近。将研究结果应用于辽河油田东部凹陷火成岩储层孔隙结构的评价中,发现分选系数小、孔喉歪度大、最大进汞饱和度高和平均孔喉半径大的毛管应力曲线对应的孔隙结构较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压压汞实验对新疆油田吉木萨尔凹陷致密油孔隙结构进行研究,并基于该实验数据,运用K-均值聚类分析法对孔隙结构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储层高压压汞毛管压力曲线呈平台型,孔隙结构属高排驱压力-微纳孔喉结构,储集能力较好而渗流能力较差。孔喉分布复杂,多呈单峰或双峰分布,半径为0.005~9.19μm;Ⅰ类孔喉为0.02~0.57μm,Ⅱ类孔喉为0.01~0.04μm,Ⅲ类孔喉为0.005~0.02μm。利用SPSS软件计算研究区储层不同结构孔隙类型参数分布特征发现:具Ⅰ类孔隙结构特征的储层为致密油优势储层。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15,(5)
钳二区为富县采油厂新区块,长7、长8储层为该区主力产油层,为了提高研究区长7、长8储层测井解释精度,通过现场岩心观察和室内分析化验对储层四性关系及参数下限进行研究。长7、长8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物性结果显示研究区为典型的低孔、特低渗储层。储层岩性、物性、电性和含油性呈正相关,一般岩性越好,储层物性好,录井显示含油级别越高,同时,储层对应的电性也越高。最终确定长7有效储层下限标准:孔隙度≥7.5%,渗透率≥0.1×10-3μm2,含油饱和度≥32%,电阻率≥29Ωm,声波时差≥220μs/m。长8有效储层下限标准:孔隙度≥8.0%,渗透率≥0.1×10-3μm2,含油饱和度≥30%,电阻率≥25Ωm,声波时差≥222μs/m。  相似文献   

5.
在测井解释、试气数据、储层物性、单井分析化验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统计学原理和低渗透气藏流体渗流原理,首先进行研究区储层四性关系解释,进而采用试气法进行有效厚度电性下限确定,采用测试法、毛管压力曲线法、经验统计法进行有效厚度物性下限确定。分析结果显示,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石盒子组盒8段电性下限为声波时差≥210μs/m,深侧向电阻率≥30Ω·m,泥质含量≤21%,密度≤2.50 g/cm3,含水饱和度≤55%;物性下限渗透率为0.08 m D,孔隙度为5%。  相似文献   

6.
东濮凹陷杜寨地区沙三中-下段致密砂岩储层具有典型的低孔、低渗特征,但其储层物性下限尚不明确。为此,基于岩心实测孔隙度、渗透率和压汞资料等,综合采用经验统计法、孔隙度-渗透率交会法、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水膜厚度法、Purcell法、Wall法)及压汞曲线法等多种方法,确定了杜寨地区沙三中-下段致密砂岩气藏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结果表明,不同方法确定的物性下限值存在一定差异,杜寨地区沙三中-下段致密砂岩气藏有效储层的孔隙度下限值介于3.92%~5.306%之间,平均值为4.264%;渗透率下限值范围为0.032×10~(-3)~0.059×10~(-3)μm~2,平均值为0.038 7×10~(-3)μm~2。总体上,经验统计法确定的物性下限值较低,而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和压汞曲线法确定的物性下限值较高,特别是Purcell法计算所得的物性下限值明显高于其他方法,可能与其更能表征大孔喉的贡献有关。在此基础上采用算术平均法,综合确定杜寨地区沙三中-下段有效储层的孔隙度下限值为4.264%,渗透率下限值为0.038 7×10~(-3)μm~2。  相似文献   

7.
采用低场核磁共振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石盒子组3段岩芯样品的核磁共振弛豫时间T2分布与由压汞毛管压力曲线所获得的孔喉半径分布之间的对应关系和转换方法,建立了T2几何平均值与毛管压力曲线孔喉结构参数之间的统计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致密砂岩储层的核磁共振T2分布与由毛管压力曲线所获得的孔径分布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二者都反映了岩石的孔隙结构,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来评价致密砂岩储层的孔喉结构是有效的,同时也为利用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开展致密砂岩储层评价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特低渗砂岩储层微观孔喉特征的定量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特低渗砂岩储层样品的恒速压汞实验结果为基础,对该类储层的微观孔喉特征进行了定量表征。结果表明,样品喉道差异较大,当渗透率小于1×10-3μm2时,喉道峰值半径、平均喉道半径均小于1μm,主流喉道半径变化幅度较小;当渗透率大于1×10-3μm2时,平均喉道半径大于1μm,喉道峰值半径、主流喉道半径变化幅度明显增大,大喉道所占比例及其对渗透率的贡献增大。样品的孔隙差别不大,主要分布于100~200μm范围内;孔喉半径比分布范围大,介于10~1 000之间。样品渗透率越大,有效孔隙、喉道发育程度越好。渗透率不同,孔隙、喉道毛细管曲线对总体毛细管压力曲线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9.
克拉苏冲断带深层碎屑岩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车坳陷克拉苏冲断带深层白垩系碎屑岩储层为研究区内一套优质储层和主要产层,埋深2 300~7 900 m,取心偏少,有效储层分布预测难度大.综合运用岩心、储层实验分析和测井、压汞、试油等资料,分别利用分布函数曲线法、含水饱和度上限值法、最小有效孔喉半径法及排驱压力法,求取了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储层不同深度下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并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求取了物性下限与深度之间的函数方程,实现了物性下限与深度的动态拟合.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取2.63%,有效储层埋深下限预测达8 320 m;而理论上,克拉苏冲断带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可达1.69%,埋深下限可达9 860 m,勘探前景非常广阔.本文在物性下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岩性特征、埋深、地层压力及成岩作用特征探讨了深层有效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储层质量差异主要受控于储层的埋深、溶蚀作用及构造破裂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孔隙度和渗透率是储层评价的两个重要参数.岩石毛管压力曲线和核磁共振T2谱图是描述储层微观结构特征的重要参数.通过测量不同压力条件下岩心样品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得到了孔隙度和渗透率随压力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孔隙度和渗透率随着压力的增加而降低,并且与压力服从对数函数变化规律.不同孔隙度渗透率区间的砂岩样品,孔隙度和渗透率随着压力变化的趋势不同.通过测量不同粒级砂岩样品的毛管压力曲线和核磁共振T2谱图,证实了孔隙结构对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微观孔隙结构是决定渗透性好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四川天然气化探异常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四川盆地两个天然气藏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指标间的组合关系 ,建立了“环中顶”和“面状”化探异常模式。经川西地区油气化探生产实践 ,表明两种异常模式对寻找天然气藏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桃江式”锰矿系指赋存于湘中地区奥陶系中统磨刀溪组下部页岩中的优质碳酸锰矿。该区奥陶系地层发育,碳酸锰矿体仅赋存于局部奥陶系地层中,其空间分布范围、形态、规模等与构造有关。古构造控制了成锰盆地,同生断裂控制了锰矿体分布形态及规模,成矿后构造又使矿体空间分布发生改变,研究“桃江式”锰矿地质构造特征对在该区开展优质锰矿找矿勘查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开挖引起的位移场的模拟实验中, 是否考虑自重体积力对模型材料固化时的作用及其力学性质的影响, 所得到的模拟结果会有很大的本质的不同。本文通过两种对比实验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4.
"长·株·潭"地区"红层"工程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湖南长沙、株洲、湘潭地区广泛分布着一种红色、褐红色陆相沉积的砂岩、砂质泥岩、泥质砂岩、泥岩,地质学上称为第三系、白垩系陆相沉积的"红层".文章通过采用物理、化学等试验研究方法,对"红层"岩石的成份、结构、力学性质、化学性质、地质结构等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国板块构造概况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杨巍然  王豪 《地球科学》1991,16(5):505-513
  相似文献   

16.
辽宁“红透山式”铜矿构造变形特点及其控矿作用属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辽宁抚顺“红透山式”铜矿产在浑北太古宙绿岩带内,宏观上受控于太古宙红透山岩组绿岩建造.红透山铜矿所处的浑北太古宙绿岩区,活动历史漫长,演化过程复杂,经受太古宙3幕韧性变形过程,形成多样式变形形迹组合.鞍山期韧性变形阶段的多期褶皱及其相伴形成的韧性断层对红透山式铜矿具有控、容矿作用.红透山式铜矿受构造的叠加、改造和控制特征明显,其构造控矿属性可以作为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7.
起伏地形对近矿围岩充电法影响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华  李金铭 《物探与化探》1999,23(3):202-210215
以山脊、山谷地形为例,通过点源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给出了起伏地形条件下近矿围岩充电法一次电场和激发极化二次电场的剖面曲线,研究了地形对电场的影响,总结了起伏地形情况下的异常分布规律,并用比值法对其进行了地形校正,校正后的结果表明效果是比较好的.  相似文献   

18.
论底苏铅锌矿床的“双源”沉积改造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底苏铅锌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该矿床具“双源”沉积改造特征。同生沉积成岩成矿阶段同时存在海底热水和正常海水沉积作用,形成热水沉积矿石及矿源层。大气降水热液改造成矿阶段,大气降水沿岩石裂隙下渗被加热并淋滤早期沉积矿石及矿源层中的Pb、Zn,使之以[PbCl02]、[ZnCl02]迁移,当含矿热液运移至有利构造部位时,Pb、Zn络合物交代地层中的黄铁矿或被有机质还原而再沉淀成矿。本文在矿床地球化学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底苏铅锌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9.
低电压偶极子供电方式下的"偶极CHIM"应用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HIM法自提出以来,一直在进行着不断的改进,但依然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设备笨重、操作复杂、成本高、工作效率低,且大多数情况下只提取阳离子态的金属元素.在新的成晕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在已知矿区进行低电压(9V干电池)偶极子供电方式下的阴极提取实验,证实其方法有效性的基础上,考虑到阴离子和阳离子都可以提供找矿有用信息的条件下,首次提出了低电压(9V干电池)偶极子供电方式下的"偶极"提取法,并在山东招远尹格庄金矿和新疆210金矿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已知矿体上方阴离子态元素异常也很发育,将阴离子异常与阳离子异常累加,可清晰地反映深部隐伏矿体的赋存位置.该改进的方法轻便、成本较低,可同时提取阴离子和阳离子态的金属元素,所获信息量大、提取率高,在野外工作方式灵活,适合于野外地质勘查和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20.
"数字国土"在"数字地球"中的地位及其模型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数字国土”是“数字地球”计划在国土资源领域的个体体现,借鉴点源信息系统的研究成果和“多”技术集成化研究基础,阐明“多S”技术集成的点源信息系统技术是“数字国土”的支撑技术,并构建了“数字国土”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