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根据珠江三角洲20个验潮站近几十年来的验潮资料,应用最平滤波器对月均验潮序列进行低通数字滤波,由低通序列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各站的水位变化趋势。应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对区域水位变化进行分解,由分解的特征函数来分析区域水位变化的时一空特征,据主要模态的时间特征函数,计算区域水位的平均变化趋势。EOF分解表明,珠江三角洲水位总体呈上升趋势,平均变化率为3.1mm·a-1。  相似文献   

2.
珠江三角洲网河区水位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珠江三角洲网河区29个验潮站的实测验潮记录,应用傅氏变换与最平滤波器串联的方法来消除月均序列的周期波动对确定水位变化趋势的影响,由低通序列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各站水位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周期波动对确定海平面变化趋势的影响是显著的.应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对网河区的水位变化场进行分解,由相互独立的时间函数和空间特征函数表征网河区区域的水位变化特征;应用时间特征函数计算区域水位的平均变化率为0.02mm/a.根据验潮站的水位变化趋势,探讨网河区水位变化与河床冲淤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珠江三角洲的水位变化趋势及其本征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清书 《海洋科学》1998,22(1):47-51
根据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正则方程计算了高频扰动对确定海平面变化趋势的确切影响。结果表明 ,在验潮记录较短的客观条件下 ,高频扰动对趋势项的影响是显著的 ,其中影响最显著的高频带是 f≥ 0 .0 2 0 8cpm ( circle per month) ,即对应的周期 T≤ 4 a的高频扰动。探讨用最平滤波器对月均验潮序列进行低通数字滤波预消除高频扰动的影响 ,由低通序列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来估算珠江三角洲各站近 30 a来的水位变化率。应用经验正交函数( EOF)分析珠江三角洲水位变化的时空特征及计算其区域水位变化趋势 ,EOF分解表明 ,珠江三角洲水位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 ,区域水位的平均变化率为 2 .3mm/ a。  相似文献   

4.
近几十年来韩江三角洲水位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韩江三角洲5个验潮站的潮位资料,应用高斯滤波器对月均验潮序列进行低通数字滤波,消除验潮序列中短周波动对确定海平面变化趋势的影响。由低通序列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海平面变化趋势,由本征函数分解的特征模态计算韩江三角洲区域的水位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近几十年来珠江三角洲网河水位时空变化及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珠江三角洲网河区25站的验潮序列,应用功率谱分析和正、反傅氏变换方法对网河区月均水位序列的周期变化和趋势变化进行研究,探讨大规模人类采砂活动对珠江三角洲网河区近几十年来水位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位序列中包含0.2~11.7 a多尺度的显著周期波动;应用正、反傅氏变换方法消除月均序列中的短周期波动(消除6 a以短的周期),由低通序列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水位变化率,变化率从-3.8到3.7 mm/a不等,珠江三角洲网河区水位总体呈上升趋势。从网河区上段到下段再到口门,水位变化趋势由下降转为上升;变化率由负转正,并逐渐增大。网河区上段部分验潮站水位下降主要与西北江网河上段大规模无序采砂引起的河床大幅人为下切有关;大规模采砂导致局部水位下降,使不同时段的水位变化率发生波动,甚至造成部分验潮站的水位变化由缓慢上升转为大幅下降的"逆变"。  相似文献   

6.
应用数字滤波方法来消除验潮资料中的高频扰动而分离出海平面的趋势性变化,并设计了最平滤波器;对其幅频响应特性和相位特性的验证表明,最平滤波器的技术性能基本上是可靠的。应用最平滤波器对月平均验潮序列进行低通数字滤波,可以有效地消除验潮资料中的高频扰动,分离出低频变化。从数值计算过程、高频扰动机制及实测验潮资料的估算结果来看,低通数字滤波在确定海平面长期变化趋势中,对消除高频扰动的影响是非常重要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低能数字滤波在确定海平面变化趋势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正则方程出发,计算了高频扰动对确定海平面变化趋势的确切影响;探讨了采用数字滤波方法来消除高频扰动对确定海平面变化趋势的影响。并设计了技术性能可靠的高期滤波器,对月均验潮序列进行了低通数字滤波,由低通序列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来确定平面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广东沿海相对海平面变化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特固  杨清书 《热带海洋》1997,16(1):95-100
根据广东省沿海及珠江三角洲口门区17个验潮站资料,分析近40a(1955-1994)平均相对海平面变化特点,表明RSL存在振幅20-40cm的准同步变化和1.5-2.0mm.a^-1上升率。广东沿海的RSL长期变化存在30-40a,振幅2-3cm的气候周期,珠江三角洲口门区的RSL变化深受珠江径流量变化的影响。径流量变化1000亿m^3,各分流口门的年平均水位相应变化4-6cm。  相似文献   

9.
选取4组不同的潮汐分潮,包括8分潮和13分潮,基于动态抗差模型对南海北部海域周边北海、海口等8个长期验潮站20年以上的日均水位序列进行分析,求取各验潮站的多年平均海面和海平面变化。结果表明,选取不同的分潮对于应用此模型求解多年平均海面和海平面变化,最大互差分别为6.1mm和0.15mm/a,差值变化在毫米级,即选取20年以上的周期序列应用动态抗差模型分析海平面时,采用8分潮模型即可满足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0.
利用COADS资料,首先计算了1949-1979年逐月北太平洋洋面的潜热通量与感热通量之和,并进行EOF分解,然后分析它们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北太平洋,季平均热通值的季节变化具有两种形式,而且主要决定于风速值的季节变化,尤以东亚季风的效应为最明显。2、暖池区全年平均的多年月平均热通量及其标准差都居北太平洋诸洋流区之首。3、北太平洋异常热通量场具有最重要的两种类型。1月异常热通量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11.
王冬  张墨起  张媛  刘雷 《海洋测绘》2013,33(1):46-48
基于余水位的配置模型,通过潮汐调和分析,利用已知长期验潮站余水位结合临近短期验潮站天文潮位来恢复短期站的实际水位,并对其进行误差分析,证明基于余水位进行推算未知验潮站潮位的可行性与实用性。为了保证验潮仪采集数据的精确度,基于日(月)平均海面在较大的空间尺度内有较强的相关性这一原理,对短期验潮站验潮仪零点漂移进行检测,并对其进行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12.
根据广东省沿海及珠江三角洲口门区17个验潮站资料,分析近40a(1955—1994年)平均相对海平面(RSL)变化特点,表明RSL存在振幅20—40cm的准同步变化和1.5—2.0mm·a-1上升率。广东沿海的RSL长期变化存在30—40a、振幅2—3cm的气候周期。珠江三角洲口门区的RSL变化深受珠江径流量变化的影响。径流量变化1000亿m3,各分流口门的年平均水位相应变化4—6cm。  相似文献   

13.
根据美国TOGA水位中心所提供的1975-1988年水位月平均资料,分析,讨论了热带西太平洋水位的年际变化特征,特别是与ENSO事件有关的低水位现象,此外,还重点叙述了1986-1987年ENSO事件中水位沿经向和赤道剖的变化,以及此有关的赤道流系的变化。文中还定性地计论了赤道开尔文波沿赤道剖面的传播特性。  相似文献   

14.
海平面不断上升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高精度的海平面预测对人类预防水文灾害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预测方法因验潮站数据为单一时间序列而难以进行高精度预测。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变分模态分解(VMD)和极度梯度提升算法(XGBoost)的变分模态分解-极度梯度提升预测模型,简称VMD-XGBoost模型。与XGBoost模型、卷积神经网络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混合模型(CNN-LSTM)、变分模态-卷积神经网络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混合模型(VMD-CNN-LSTM)对比,对荷兰沿岸海平面验潮站时间序列进行预测。验潮站预测结果分析表明:相较于XGBoost模型,VMD-XGBoost模型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平均降低65.43%,平均绝对误差平均降低63.79%,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平均降低63.44%,且相较于VMD-CNN-LSTM模型,VMD-XGBoost模型在验潮站海面高序列预测上具有更高预测精度,可实现高精度验潮站时间序列预测。  相似文献   

15.
河口区斜压梯度对余水位的累积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水位(即潮平均水位)是河口区径潮相互作用的典型结果,研究其形成演变机制对探讨河口区的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文基于不同径潮边界条件下的三维斜压水动力数值模拟及切比雪夫机制分解,初步探讨了概化地形条件下斜压梯度对余水位沿程变化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河口区余水位的沿程变化明显受径流量、潮波振幅、辐聚地形及斜压梯度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斜压梯度对余水位的影响是一种累积效应且影响区域集中在回水区,同时其影响强度具有明显的大小潮变化、洪枯季变化。利用数值模型提供的水位及流速场信息,通过切比雪夫分解非线性摩擦项分离出控制余水位变化的3个主要因素,即径流、潮流和径潮相互作用因子,并与斜压梯度产生的余水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回水区域余水位主要以径潮相互作用因子为主导;斜压梯度对余水位影响主要体现在小潮期间,有可能成为影响余水位变化的主控因子。  相似文献   

16.
山东半岛沿岸的大振幅假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山东半岛沿岸12个验潮站的水位资料曲线,摘取了各站的假潮参数,并对该区域沿岸大振幅假潮变化做了统计分析,给出了假潮的基本特征-发生频率,月出现率,振动周期,延时和峰值出现的时刻,分析了假潮周期的谱型,最后还讨论了大振幅假潮形成的初步原因。  相似文献   

17.
基于余水位配置的海洋潮汐推算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基于余水位的配置模型,利用长期验潮站实测水位结合临近短期验潮站天文潮位来恢复短期站的实际水位,并对其进行误差分析,证明基于余水位配置的海洋潮汐推算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深度基准面是海图水深的起算面,其精度直接影响着真实水深的精度.《海道测量规范》中对深度基准的求解方法进行了规定,但是未对其求解精度进行要求.因此本文采用我国10个验潮站19a间水位观测数据,分析了各站点不同水位观测时长求解的平均海面精度和深度基准精度,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港航区域重要长期验潮站,海图深度基准的设定应该采用基于多年平均海面的深度基准结果:对于短期验潮站来说,基于多年平均海面、年平均海面和转测邻近长期站平均海面三者得到的月深度基准精度大概在5-20cm,且三者之间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9.
应用验潮记录研究由气象因素所引起的海洋水位变化时,必须考虑天文潮的预报精度。目前,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潮汐预报,多采用电子计算机来实现,其中大都采用一百多个分潮进行预报。正如Munk和Cartwright(1966))所指出的,在调和分析方法中,  相似文献   

20.
针对在海洋水深测量或海底地形测量中,部分距岸较远测量区域的水位改正问题,提出一种基于GNSS测高的近海单站水位改正方法,通过对船载GNSS测高数据进行波浪滤波及吃水改正,计算得到反映水位变化的大地高,然后采用最小二乘拟合法,计算测区大地高水位与单验潮站水位的基准面偏差,统一GNSS大地高水位与岸边验潮站基准,从而对测区水深数据进行水位改正。实验表明,该方法可达到厘米级的水位改正精度,满足相关测量规范要求,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