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王发曾  邱磊 《地理科学》2015,35(5):583-592
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系统具有生态调控、经济社会与文化景观等3项功能,可通过评价功能强度、测度满意程度与优化系统功能等分别实现学者、市民与政府对绿色开放空间系统功能的认知。三类认知构成了研究绿色开放空间系统功能的独特知识体系,为该系统的功能优化提供了执行线索,进而对加强生态城市建设、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以连云港市区绿色开放空间系统为例,在评价功能强度、测度满意程度并对比分析二者异同的基础上,充分吸取学者与市民的意见,提出优化系统功能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以区域水文地质信息化与空间分析为目标,以GIS软件ARC/INFO为平台,开发了以水文地质空间数据库为基础,以应用模型体系为支撑的水文地质空间信息系统。以中国西部典型区域的水文地质实际勘查资料为基础,对系统的功能及稳定性进行应用与验证。结果表明:系统具有速度快、准确性与自动化程度高、动态性与可重复性强和可视化程度高等优点,可极大提高水文地质空间分析的有效性、可靠性以及水文地质工作效率,实现基于GIS环境下的地下水预测、模拟、分析与评价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农村用水量预测是农村饮水工程规划的基础.而农村用水历史数据缺乏,人口流动大,农户饲养畜禽的种类和数量年际变化大等因素为建立农村用水量预测模型带来了困难.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根据生活用水量、畜禽饲养用水量、企业用水量、管网漏失和未预见水量4项指标建立农村用水量预测综合模型,并在软件ARCGIS9.0中实现此模型,分析了镇平县农村需水量和缺水严重程度的空间差异及其原因.研究发现,镇平县农村需水量南多北少,中南部缺水比较严重.最后,根据镇平县农村缺水严重程度确定了23个农村重点饮水工程规划村,从而为农村饮水工程规划提供了较为准确的空间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研究区,基于PSR模型构建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在GIS空间分析方法中嵌入综合评价指数模型,对2000-2014年研究区生态安全空间状况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集成RBF神经网络和克里格插值法,提出一种生态安全空间变化预测方法,对2015-2028年研究区生态安全空间变化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00-2014年,研究区生态安全状况呈现恶化态势,整个区域主要处于风险、敏感、良好3种生态安全状态,大部分区域生态安全水平较低;2015-2028年,敏感安全水平以下区域占比多年均值上升至62.45%,区域生态安全严峻形势不会得到根本转变,良好生态安全高等级区和风险生态安全低等级区将大幅缩减,绝大部分地区将处于敏感生态安全状态,未能摆脱生态安全威胁困境。RBF神经网络生态安全综合指数预测平均绝对误差和误差均方根多年均值小于0.05,较好地实现了研究区生态安全变化预测。  相似文献   

5.
深圳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与预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为实现对深圳城市生态安全的评价、预测与科学管理调控,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构建了度量深圳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综合方法对各指标赋权,通过模糊综合法并借助SPsS软件,对深圳城市1997-2006年生态安全水平动态变化进行计算、分析、评价.然后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构建评价预测模型,以实现对深圳生态安全的前景预测与完成2006年的生态安全级别特征值的验证.结果表明:1997-2006年深圳城市理想安全和较安全隶属度逐渐变大.极不安全隶属度逐渐变小.显示深圳生态安全的限制因子在不断减少.生态系统发展潜力较大;1997-2005年生态安全水平呈现从临界安全向较安全逼近的态势,2006年达到较安全状态;经模型检验,评价预测模型具有显著的统计意义,2006年预测与研究成果的生态安全级别特征值高度吻合,2022年深圳生态可达理想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6.
樊风雷  王云鹏 《热带地理》2004,24(2):155-159
从研究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模式和普及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开发地理信息系统的几种成功模式,在此基础上利用Map Objects控件和VB高级编程语言开发了中国矿情地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不仅实现了图像叠加、空间分析、地图打印等基本的GIS功能,而且还实现了矿产资源的评价分析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旨在为研究中国的矿产资源提供必要的分析和评价手段,同时在中国铜矿的地质分布、成矿条件、成矿机理、时空分布等方面的实践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长江口滨岸湿地环境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长江口滨岸湿地环境信息系统 (Yangtze Estuary Tidal Wetland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YETWEIS)是一个适用于长江口滨岸湿地环境管理与决策的软件系统。该系统基于MapObjects组件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和数学建模方法,以Visual Basic为开发平台,功能包括对长江口滨岸湿地环境信息的显示、编辑、查询检索、信息统计、空间分析、专题地图编制和环境质量评价等。本文首先介绍了YETWEIS的体系结构、实现技术和主要功能,然后重点对专题地图编制模块和环境质量评价模块的实现思想进行了阐述,同时对水体、沉积物、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污染因子权重确定方法、基于熵值法的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利用YETWEIS分析了长江口滨岸湿地2002年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长江口滨岸湿地2003年环境质量进行了系统评价。  相似文献   

8.
王甫园  王开泳 《地理研究》2018,37(10):1899-1914
生态空间是维护城市化地区生态安全、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保障。现有城市化地区生态空间的研究侧重生态保护,存在不足和认知局限,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和实践需求。如何实现生态空间可持续利用,增加其社会与文化服务功能,成为社会经济转型时期人文与经济地理领域的紧迫课题。为推动城市化地区生态空间可持续利用的综合分析与系统研究,在界定城市化地区生态空间的基础上,阐述了其可持续利用的涵义,并建构了包括研究目标与指导理念、研究趋向与重点内容、研究尺度等在内的研究框架,指出:① 研究总体目标是注重可持续多元化利用,改善人居环境,增进人类福祉;② 城市化地区生态空间可持续利用模式、评价与调控机理、规划与治理方面的研究亟待加强;③ 需要加强生态空间可持续利用的区域分析、空间分析和综合集成分析;④ 不同空间尺度的城市化地区的生态空间可持续利用模式具有差异性,也具有不同的研究需求,需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通过对城市化地区生态空间可持续利用研究范式和重点的审视与思辨,为今后相关研究的拓展和深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探讨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我国饮水安全与北方缺水地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战略研究》及《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中的调查资料,统计分析了我国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总体分布特征及 不同类型的空间分布特点。按照中部、东部和西部划分,饮水不安全人口在数量上中部多东部少,中部为1.4 亿人,东部为0.7 亿人;在饮水不安全人口占农村总人口比例上,西部多东部少,西部为40%,东部为27%。饮用高氟、苦咸水、污染地表水、污染地下水以及水量缺乏等不同类型的饮水不安全人口分布特点各不相同,高氟水主要在华北地区,在天津饮用高 氟水人口占不安全人口的70%;饮用污染地表水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青海西藏以东大部分区域。进一步分析讨论了不同饮水安全问题(高氟、高砷、污染水、水量缺乏等) 的成因及影响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严格防治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加强水源地保护,加 强雨水集蓄利用以及制定应急机制和预案等一系列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保障饮水安全的 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基于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赣东北网络旅游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以ArcGIS9.0、ArcIMS9.0为开发平台,应用WebGIS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为基本的技术支撑,以及地图网络开发工具ArcIMS,设计了基于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赣东北网络旅游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与功能模块、数据库及建库流程、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及实现技术方案,并利用JSP进行动态网页界面开发,该系统可实现信息查询、景点三维显示、空间分析与操作、旅游分析评价与辅助决策等功能,同时也阐述了该系统的构建对赣东北的旅游管理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协同克里格的基准地价评估及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城市建设越发需要有章可循。城市土地的合理配置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其基础性工作之一--城市基准地价评估更是作用显著。在对传统地价评估方法和常规克里格方法进行总结及评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第二信息源的协同克里格方法,并对其预测结果和精度加以全面分析,最后详细解读了由该方法反映出的地价空间结构特征。实证研究表明:克里格方法与反距离加权法相比,在预测及校准误差方面有着明显的改善;协同克里格法在均方差精度指标上更显优越性。因此,协同克里格法更具实用性和科学性,可以广泛应用到各级城市地价评估工作中。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主成分神经网络的台风灾害经济损失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娄伟平  陈海燕  郑峰  吴睿 《地理研究》2009,28(5):1243-1254
本研究建立了浙江省台风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型。把浙江省台风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资料换算成直接经济损失指数,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表示致灾因子、孕灾环境与承灾体的评估因子进行数据处理,提取主成分作为BP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从而建立评估模型。模型历史拟合结果和实际一致。在2007年和2008年影响浙江省的5个台风的实际评估中,强台风"Vipa"灾后评估值比实际值偏大2.16,其余4个台风灾后评估值比实况偏大0.2~0.7,反映了人们对影响大的台风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和防灾减灾效果。根据台风开始影响时过程风雨预报值进行预评估,过程风雨预报值较准确的台风,预评估结果和灾后评估值一致;过程风雨预报值误差较大的台风,预评估效果较差。因此,该模型可用于实际台风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提高台风影响前风雨预报准确率是提高预评估准确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灰色系统在耕地预测中的应用——以芜湖市为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提高耕地动态变化预测精度是土地规划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建模思想。根据芜湖市耕地统计资料历史变化特点,分时段建立灰色系统模型来对比分析和筛选。并结合残差辩识来提高预测模型的精度。同时,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相比较,验证GM(1,1)模型在耕地变化预测中的精确性与可靠性,并提出运用对比分析与综合分析选择模型的思想来优化GM(1,1)模型,为科学精确地进行耕地预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近47 a来黑河流域的降水时空特征分析及预报评估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丁荣  王伏村  王静  梁俊宁 《中国沙漠》2009,29(2):335-341
 利用1960—2006年黑河流域13个气象站, 地面气温、降水等观测资料,对该流域降水的气候年代际特征及干旱变化的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流域降水量,由于受地形地貌、海拔高度和不同尺度大气环流的影响,流域内降水分配极不均匀,南北差异很大, 呈现为东南多西北少, 但降水日数的年月分布和流域的地理分布与降水量分布基本一致。总体上变化均呈波动性上升状态。同时,对2000年承担黑河流域分水的预报任务中研制的黑河流域降水预报服务系统输出的24~48 h降水量预报过程的准确率进行了TS评分检验。证明该系统对黑河流域的降水具有较强的预报能力,预报产品在气象服务工作中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也为今后的精细化预报业务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应用甘肃临夏州1955—2004年的常规气候资料,从地形、地貌、气候、环流特征等方面综合入手,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临夏州大风沙尘的天气过程,气候学成因,在此基础上,探索新的预报思路和方法,建立了临夏州春季(3—5月)大风沙尘天气短期实时预报系统。该系统优于常规预报工具,为了有效保护临夏大气环境,减轻当地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提供了较为科学的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张玉虎  向柳  孙庆  陈秋华 《地理科学》2016,36(9):1437-1444
根据季节径流量相关特性,利用标准径流指数(SRI),通过优选Copula函数和径流量分布函数,构建贝叶斯框架的Copula季节水文干旱预报模型,并对阿克苏河西大桥水文站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Gamma、Lognormal、Normal、Gumbel、Exponential 5种分布函数中,Gamma、Gumbel能较好拟合夏、秋季径流量; Gumbel-Hougaard、Clayton、Frank 3种Copula函数中,Clayton能较好联结夏、秋季径流量分布函数;构建模型预报表明,2001~2009年秋季发生干旱概率较低(24%~38%),以轻微、中度干旱为主,而2010年发生干旱的概率极高(95%),发生异常干旱的概率偏高(81%),与实际发生的干旱情况基本一致; 贝叶斯框架下构建的Copula模型能准确预报季节水文干旱发生,减少预报的不确定性,为特定区域干旱预报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河西走廊东部沙尘暴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0  
利用我国沙尘暴多发区, 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民勤、凉州区等五站近50a的气象资料, 详细分析了河西东部沙尘暴频繁发生的气象因素, 应用近20a的天气资料, 结合近50a的典型个例做出沙尘暴的长期、中期、短期和短时预报预警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长期预报取决于冬春季气温、降水量和大风日数; 中期依靠使用国内外数值预报产品; 短期与大气环流条件、分型指标有关; 短时临近预报与高空大风形势、地面上游有无大风沙尘暴天气有关。  相似文献   

18.
地貌灾害预测预报的基本问题——以泥石流预测预报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希林  莫多闻 《山地学报》2001,19(2):150-156
从地貌灾害的定义入手,阐述了地貌灾害预测预报需要解决的四个基本问题、解决这四个问题的二种途径,以及进行预测预报的四种方法。以泥石流为例,论述了泥石流预测预报的现状及其热点、难点和可能的突破点,以及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切人点和研究重点。综述了国内外对泥石流小尺度空间预测,规模预测,时间预测,包括重现期预测、降雨预测和危险度预测的一系列有实用价值的经验公式及其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灾害评价和预测预报在灾害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应用灰色聚类分析作降水趋势预报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次利用前期的预报因子进行计算,使灰色聚类分析具有了预报功能,其思路是把预报量和前期预报因子分为不同的等级,根据预报量计算等级与实际等级的历史拟合率达到最大的原则,在计算过程中,反复调整各因子的计算参数,最后得到历史拟合率最大时预报系统的等级分界值,并据此进行预报。其依据是相似的前期预报因子组合一航会出现相似的降水趋势,实例表明,其预报结果是比较好的。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国内已有空气质量预报系统在数值预报计算模式更新方面存在的弊端,提出基于Ja va RMI的数值预报计算模式的构建方法,该计算模式具有易变性.通过分析两类传统方法在计算模式更新上存在的弊端,指出Java RMI的远端对象调用机制在实现方法上的优越性.阐述基于Java RMI的新方法的实现,展示如何在集成该处理模块的新系统中保证预报内容的准 确性、及时性及其良好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