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山东盐田数种杜氏藻(Dunaliella spp.)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从山东羊口,堤口盐场分离的数种杜氏藻的形态与分类。根据Butcher(1959)的分类标准其中MACC/A1及MACC/A5被定为多型杜氏藻(D.polymorpha).MACC/A2为Dunaliella sp.MACC/A1 40为盐生杜氏藻(D.salina)。这些均为我国首次记录,本文并对分类学上的问题做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描述了从山东羊口、堤口盐场分离的数种杜氏藻的形态与分类。根据Butcher(1959)的分类标准其中MACC/AI及MACC/A5被定为多型杜氏藻(D.polymorpha),MACC/A2为Dunaliella sp.MACC/A140为盐生杜氏藻(D.salina)。这些均为我国首次记录,本文并对分类学上的问题做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3.
以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为实验材料,研究在不同盐度(5,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下处理不同时间后(12、24和48h),该藻的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盐生杜氏藻生长和进行光合作用的最适盐度为100,适宜盐度范围为20~110。在盐度过低(20)和过高(110)的胁迫条件下,盐生杜氏藻PSII的荧光指标(Fv/Fm、ΦPSII、Fv/Fo和rETR)显著降低。该藻的细胞密度和叶绿素含量均在盐度100时达到最大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盐生杜氏藻的荧光指标(Fv/Fm、ΦPSII、Fv/Fo和rETR)与细胞密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因此可通过PSII荧光指标的变化来反映该藻对盐胁迫的耐受性。本文还对盐胁迫下盐生杜氏藻的响应机制和叶绿素荧光技术在筛选耐盐微藻品种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盐藻分子生物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氏藻(Dunaliella sp.)又称盐藻,是一类极端耐盐的单细胞真核绿藻,属于真绿藻纲、杜氏藻目、杜氏藻科、杜氏藻属.有些杜氏藻能够耐受环境中NaCl浓度在0.05%~39.4%之间的变化,可以在pH5.5~9.5的范围内生存。杜氏藻细胞体内能储存大量的甘油和胡萝卜素等有机化合物。可通过大量培养杜氏藻来提取β-胡萝卜素。天然甘油是良好的化妆品基质。而β-胡萝卜素是食品添加剂和着色剂。且具有医疗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5.
7种(13株)杜氏藻的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昱  刘广发  周韬 《台湾海峡》2007,26(4):516-521
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7种(13株)杜氏藻(Dunaliella),在生长的平衡期收获.分别采用索氏提取法和气相色谱法进行了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测定.它们的总脂含量在6.64%~16.18%(m/m,干重,下同)之间,其中7株的总脂含量超过10%.杜氏藻的16碳和18碳脂肪酸含量丰富,有着较高的C16∶0、C18∶1(n-12)、C18∶2(n-6)和C18∶3(n-3)脂肪酸,其中8株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总脂肪酸的50%.杜氏藻的EPA和DHA的含量较低,但是有5株超过总脂肪酸的10%.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海水中溶油对骨条藻、角毛藻,三角褐指藻、金藻、甲藻、杜氏盐藻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杜氏盐藻、三角褐指藻、甲藻等在含油海水中9天左右达到最高含量,且在17天左右仍维持最高含量,表明这些藻的耐油性较好。这些耐油藻使海水中石油含量下降3—6倍,表明它们对海水中溶油有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已报道的FeSOD保守区域,设计简并引物,通过简并PCR的方法获得了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FeSOD(HpFeSOD)cDNA的部分序列,然后采用RACE方法分别克隆到5′端和3′端。拼接后得到HpFeSOD cDNA全长,该基因全长为1 138 bp,ORF为684 bp,编码227个氨基酸。把已经得到的HpFeSOD序列推导成氨基酸序列与一些已知物种的FeSOD氨基酸序列相比较,雨生红球藻FeSOD与杜氏藻、衣藻、团藻、石莼、颤藻的同源性为89%、83%、78%、70%和63%。分子系统学分析表明,雨生红球藻FeSOD与杜氏藻FeSOD聚在一起,介于真菌与高等植物之间并且真核微藻FeSOD与高等植物的同源性更高,推测其在进化上与高等植物的亲源关系更近。  相似文献   

8.
大气中CO_2浓度升高导致的海水酸化改变了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化学环境,将对其生长、繁殖和代谢产生深远影响。本研究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以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和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为研究对象,探究在海水酸化条件下两种微藻种群增长和种间竞争关系的变化。结果发现:(1)在单培养体系中,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米氏凯伦藻的环境负载能力(K)升高,而对其生长率进入拐点的时间(T_p)、内禀增长率(r)、进入指数增长期(T_(Ep))和静止期的时间(T_(Sp))均无显著性影响;对盐生杜氏藻而言,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显著降低了盐生杜氏藻的T_p和r值,而对其K、T_(Ep)、T_(Sp)均无显著性影响;(2)在共培养体系中,两种微藻的K值均受到显著抑制,与单培养体系相比差异显著(P0.05);二氧化碳升高改变了两种微藻的竞争关系,微藻之间的竞争表现为向有利于米氏凯伦藻的方向发展。(3)米氏凯伦藻去藻过滤液对盐生杜氏藻产生抑制作用,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加剧了这种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杜氏藻的RF-RAPD分子系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氏藻(Dunaliella)是绿藻门、绿藻纲、团藻目、多毛藻科中的一个属(也有单独归为杜氏藻目、杜氏藻科、杜氏藻属[1]).因可以在高盐的极端环境中生存,也称之为盐藻.盐藻富含各种类胡萝卜素和甘油,其中β-胡萝卜素累积可达细胞干重的14%,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另外盐藻无细胞壁,仅有一层糖蛋白和神经氨酸组成的外膜包裹,类似天然的原生质体,是真核细胞基因工程首选的受体之一.盐藻主要用来生产β-胡萝卜素,生产中发现β-胡萝卜素产量不稳定,推测种质差异因素与此有密切关系,因此分析不同种及种内品系及其与β-胡萝卜素含量相关性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大气中CO_2浓度不断升高导致的海水酸化,已经引起了广泛的环境、生态和气候问题。本实验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以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CO_2加富的条件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研究表明,CO_2加富对盐生杜氏藻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额(Fv/Fm)和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无显著影响(P0.05),显著促进了光系统Ⅱ实际光合效率(P0.05)和光能利用效率(α)(P0.05),并且降低了饱和光强(Ek)(P0.05)。然而,CO_2升高增加了盐生杜氏藻的光抑制参数(β)(P0.05)和非光化学淬灭(NPQ)(P0.05),这说明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CO_2加富会对盐生杜氏藻产生负面效应,使其更容易受到光抑制。  相似文献   

11.
王玥  苏洁  明红霞  石岩  赵莎  关道明  樊景凤 《海洋学报》2015,37(12):123-128
为了解海水浴场中大肠杆菌耐药性状况及其耐药基因分布,以大连星海浴场近岸海水样品为研究对象,分离鉴定得到41株大肠杆菌,采用K-B药敏纸片法检测其对9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并对耐药菌株中的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41株受试大肠杆菌菌株对四环素的耐药率最高(46%),而对氨曲南的耐药率最低(5%),大肠杆菌的多重耐药率达到34%。采用PCR方法对41株分离菌株进行四环素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仅四环素耐药基因tetA和tetB被检出,其他4种类型四环素耐药基因未被检出。大肠杆菌基因组与质粒DNA中tetA的检出率分别为34%和29%;tetB的检出率分别为2%和12%。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肠杆菌的四环素耐药表型与四环素耐药基因的阳性检出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13.
人/鲑降钙素嵌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串联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合成人/鲑降钙素嵌合基因,用同尾酶法构建多拷贝串联基因表达质粒pLEX-nCT(n=1,2,3,4,5)(单个降钙素基因之间用一段编码柔性连接肽的DNA连接),并在大肠杆菌GI724中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串联多肽具有人源降钙素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14.
皱纹盘鲍经诱导后血淋巴中一些因子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41  
于1995年11月在山东荣城大鱼岛鲍养养殖厂采集皱纹盘鲍,以大肠杆菌,弧菌为诱导物,将鲍分为三组分别进行注射,在注射后的5,18,32,50h分别取鲍血淋巴,测定其抗菌,溶菌,酚氧化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并研究注射组各项活力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适当的刺激可增加皱纹盘鲍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抗菌药物在水产养殖中用量的增加及混合使用现象的出现,水产病原菌表现出更强的耐药性甚至是多重耐药性,大大增加了水产养殖中细菌性病害防治的难度。细菌耐药性最常见的传递方式是耐药质粒的转移。本研究通过对多个水产致病弧菌质粒上新霉素及卡那霉素的耐药基因aph3'')-IIa进行检测分析,并利用电穿孔法将筛选得到的3个受试菌株上的质粒分别转入大肠杆菌中,结果从3个转化子中检测到目的基因。进一步的药敏测试结果显示,3个转化子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以及最小杀菌浓度(MBC值)均明显上升。可见,在特定条件下,水生致病性弧菌对氨基糖苷类(新霉素和卡那霉素)的耐药质粒可转移至大肠杆菌并参与介导其耐药性,大大降低了受体菌对新霉素和卡那霉素的敏感性。本研究将为环境弧菌与临床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抗性传递研究提供数据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乳糖诱导重组别藻蓝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凡  秦松 《海洋科学》2005,29(11):22-27
以重组别藻蓝蛋白表达工程菌JM109(DE3)/pET28-APC作为研究对象,对于JM109(DE3)菌株在乳糖诱导下表达重组蛋白的规律进行了研究。比较分析了不同生长阶段进行诱导,最佳乳糖浓度、诱导持续时间和诱导温度等参数对重组蛋白表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JM109(DE3)为宿主菌,经过条件优化,乳糖诱导重组蛋白的表达量可以达到IPTG诱导的水平;较低的诱导培养温度能有效提高可溶性重组蛋白的表达。最后在摇瓶发酵结果的基础上,实现了乳糖诱导工程菌的5L全自动发酵罐培养。研究结果为在大肠杆菌大规模发酵中,运用廉价、无毒的乳糖作为诱导剂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肌肉生长抑制素抑制动物肌肉的生长发育.根据本实验室克隆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基因编码序列设计引物,用RT-PCR扩增目的片段,构建MSTN-pET-28 a重组表达质粒,将其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上并用1.0 mmol/dm3IPTG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检测该目的蛋白大小约为44 kDa,与理论值大小符合.用0.25 mol/dm3KCl染色后从凝胶中切取该蛋白且回收.该回收蛋白与弗氏佐剂等量混合后注射ICR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并用Westernblot检测该抗体.免疫印迹结果在44 kDa的位置上出现棕色条带,表明大黄鱼肌肉生长抑制素的多克隆抗体制备成功.这为今后对肌肉生长抑制素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胞内限制性内切酶降解外源DNA,是钝顶螺旋藻/节旋藻(Spirulina/Arthrospira platensis)遗传转化的难点之一。通过用EDTA螯合Mg2 抑制限制性内切酶活性的方法,对外源质粒进行了甲基化修饰。结果表明,修饰后的外源质粒可抵抗限制性内切酶3h的降解,有利于钝顶螺旋藻的遗传转化。  相似文献   

19.
1Introduction p23, the 23-kDa protein originally identified asa component of the complex of heat shock protein 90(Hsp90) with the progesterone receptor (Johnson etal., 1994), is a ubiquitous and highly conservedprotein from yeast to humans (Garcia -Ranea …  相似文献   

20.
从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滋养体/包囊前体c DNA文库中筛选出了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Ci GAPDH),定点诱变Ci GAPDH基因开放阅读框内的非通用密码子后,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p GEX-4T-3/Ci GAPDH,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用异丙基硫式-B-D-半乳糖苷诱导表达,结果大肠杆菌成功表达了r Ci GAPDH蛋白。用抗r Ci GAPDH蛋白的鼠血清进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抗血清能够识别刺激隐核虫各期虫体的天然Ci GAPDH蛋白,其表观分子质量为37.3 ku,与根据氨基酸序列推算的理论值相符;实验表明r Ci GAPDH蛋白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而且Ci GAPDH在生活史的各阶段均有表达,符合持家基因的特征。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实验(IFAT)检测天然Ci GAPDH蛋白在刺激隐核虫幼虫上的定位,结果表明天然Ci GAPDH蛋白主要分布在幼虫的细胞质内,且在胞口位置分布最多。对Ci GAPDH的进一步研究可能为刺激隐核虫感染的药物靶点的寻找多条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