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云南东川昆阳古裂谷型铜矿的成矿模式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国泰  包昌良 《矿产与地质》2003,17(Z1):342-344
从东川铜矿区域地质背景、成矿环境、富集规律和控矿因素的角度入手,对东川昆阳古裂谷演变的整个过程作了简要的说明.形成和建立了一整套东川矿区铜矿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式;确定了东川铜矿区以寻找稀矿山式、东川式、桃园式和滥泥坪式铜矿为主要目标.同时根据东川矿区各类型铜矿的分布特点,预测了东川铜矿区新一轮找矿的方向及靶区位置,为东川铜矿区的找矿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希绩 《云南地质》1991,10(3):323-355
本文回顾了滇中地区前震旦纪铜铁矿找矿过程中的失败和成功实例,总结了找矿取得进展的关键在于领悟到它们的层控性并对各赋矿层在区域地层柱中的位置及控矿构造有所了解。以东川式铜矿床为重点,探讨了区内铜矿成矿时代由老到新的继承、发展过程,强调了昆阳群底部因民组红层作为古砂岩铜矿的矿源层、赋矿层及其逆断一底辟构造中控矿在找矿中的重要性。对东川矿区可能存在超大型铜矿床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找矿工作方法的探讨。本文对区内铁矿的分布规律和找矿前景也作了概略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孟宪民将赋存于东川元古代昆阳群落雪白云岩中的层状铜矿命名为“东川式铜矿”。该类矿床广泛分布于康滇地轴昆阳群(会理群)落雪组地层中(图1),并严格受一定的岩性地层组合控制,基本上是沉积变质的或火山沉积变质的成层矿床。简而言之,就是一定层位的矿床。据此,笔者将这类矿床更名为“东川式层控铜矿”。此类矿床在成岩阶段就已基本形成,尔后经受各种地质作用(区域变质、地壳运动、次火山一岩浆  相似文献   

4.
中国中元古代裂谷作用及其对层控铜矿床的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中国几个重要的层控铜矿为例,并以东川式铜矿及其成矿构造背景——昆阳拗拉谷为重点,分析了它们的大地构造背景和其它地质特征,指出它们均受裂谷—拗拉谷或类似的拉张-裂陷构造所控制,并归纳了这类矿床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东川式层控铜矿的岩石反射光谱信息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研究东川式层控铜矿床岩石和矿石的400—2500nm室内反射光谱特征后发现含铜碳酸盐岩石具有独特的光谱信息,这就为寻找该类矿床的遥感探测器工作波段的选择、遥感资料的地质判释和岩石物质成分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陈刚  肖晓牛 《江苏地质》2014,38(1):117-121
以云南东川金江小石将军铜矿床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小石将军铜矿床区域地质、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控矿因素、矿体特征、围岩蚀变等地质特征认真、详细观察、分析,结合东川知名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对比研究,将矿床成因类型初步厘定为沉积变质叠加热液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7.
研究区域位于世界最大的铜矿成矿带之一的赞比亚—刚果(金)铜矿带上。通过研究已知铜矿体的地质特征,论述了矿区地层、构造与矿体的关系,认为铜矿体是经多次构造作用、热液叠加改造及变质改造作用的影响而形成的层控型铜矿床。通过综合研究地质成果,总结了成矿规律,分析了找矿标志,同时评价了该区良好的找矿远景,对于区域上寻找同类型铜矿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镜铁山桦树沟铜矿床地质特征,成因及形成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镜铁山式铜矿床的地质特征,分析了其成因,并对其形成过程进行理论推导。认为该矿床为火山作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改造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9.
我国主要类型铜矿成矿和分布的某些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解放前,中国被认为是一个贫铜的国家。新中国诞生后,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铜矿地质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发现了许多矿产地和一些重要类型。铜矿床的地质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对“东川式”铜矿成因有了新的认识,扩大了远景;较深入地探讨了中生代红色盆地中砂岩型铜矿床的成矿条件和远景;特别是对矽卡岩型铜矿床的形成条件、成矿规律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并用以指导找矿,使这类铜矿储量迅猛增长,成为我国主要的类型。近年来,斑岩铜矿发展甚快。目前已知斑岩铜矿探明储量之多、矿床规模之大、分布之广以及其发展前景均已跃居各类铜矿之首。  相似文献   

10.
西范坪式斑岩型铜矿与喜山期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关系十分密切。根据斑岩铜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探讨该铜矿的控矿条件、成矿机制。在总结成矿规律的基础上,进行资源预测,估算了资源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研究中国前寒武纪层控铜矿矿石组构特征的初步总结。所研究的层控铜矿床既有早前寒武纪的,也有属于晚前寒武纪的。虽然早、晚前寒武纪层控铜矿床在地质特征方面有显著的区别(张秋生,1981),但是这些矿床的矿石组构特征往往有许多相似之处。早、晚雨寒武纪层控铜矿床的对比研究有利于查明矿石组构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东川铜矿成矿系列,矿床类型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何毅特 《云南地质》1996,15(4):319-329
东川铜矿是全国著名的元古宙层控铜矿床。对于该矿床的成因,存在岩浆成矿、同生沉积成矿、沉积—改造成矿等多种观点。笔者涉于研究课题,在分析大量实际材料的基础上,强调海底火山—喷气及海底喷流热卤水在成矿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东川铜矿的成矿系列、矿床类型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3.
陶俊 《矿产与地质》2003,17(Z1):328-330
通过对汤丹矿区及汤丹铜矿床构造形迹和构造特征的分析和研究,揭示了汤丹铜矿的分布规律,特别是裂隙矿的分布规律和找矿方向.研究认为汤丹铜矿床是东川式铜矿床的基础,形成以后遭受了多期不同方向构造应力的作用和影响及变质作用和火山热液活动,这些热液活动对既成的层状矿加以改造和破坏.一方面沿节理裂隙贫化或加富了层状矿,另一方面沿断裂在有利的岩层和构造部位形成新的脉状富矿体.  相似文献   

14.
赞比亚铜带省的主要铜矿床为层控型,铜矿体赋存于加丹加(Katanga)超群下罗恩亚群岩层中。在了解层控型铜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在该地区3个已知典型层控型铜矿床上进行了激电中梯和EH-4高频大地电磁系统的试验,通过已知矿体和物探异常的对比研究,总结了该区域含矿岩石和主要围岩的电性异常规律,并建立了主要围岩和矿体的地球物理电性示意模型,为寻找同类型的矿床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由省地质学会前寒武纪专业委员会,东川市地质学会和东川矿务局联合召开的“东川矿区深入找矿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2月20—25日在东川市汤丹召开。到会代表共98名,有12位专家,学者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尤其是过去曾在东川工作的第一冶金地质勘探公司的王可南副总工程师,四川省地矿局胡正纲副总工程师、吴景天高级工程师以及省地质学会理事长李希勣高级工程师等的报告,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此次会议是继1973年“东川铁铜矿床座谈会”后的又一次盛会。1973年会议的成攻标志是解脱了“岩浆热液成矿”的束缚,初步总结了“沉积——成岩成矿”在指导找矿、科研方面取得的新经验、新成果。十一年后举行的这次会议,除了肯定上次会议所取得的成绩之外,着重指出:“沉积——成岩”成矿说,尚不能全面合理解释东川式层控铜矿的某些地质  相似文献   

16.
通过遥感地质构造特征解译,结合地质分析,对两会地区火山-沉积变质型铜矿的成矿争件,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进行了研究,将矿床类型细分为火山沉积变质型(拉拉式)、沉积变质型(大箐式,相当于东川式)、火山沉积热液改造型(小青山式)三种亚型,分别提出了各亚型铜矿的遥感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7.
东川矿区几个关键构造问题与铜矿远景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初步提出了东川大型推覆体的几何结构、烂泥坪黑矿尖子控制特高品位裂隙富矿的层控脉型脆-韧性剪切带及白锡膜矿段的构造推覆模型。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著者们认为:东川地区具有发展成超大型铜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因而生产矿山仍有地质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8.
汤丹铜矿是东川矿区探明的大型铜矿床之一,已探明铜储量超过129万t。矿床位于东川矿区东南部,是典型的东川式铜矿床。铜矿体主要赋存于落雪组白云岩中,少量矿体赋存于黑山组碳质板岩中。矿石类型按产状主要分为2种:一种为产在白云岩中的层状铜矿石,矿石矿物以斑铜矿、黄铜矿、辉铜矿为主;另一种为与菱铁矿和石英共生的脉状富矿石,矿石矿物主要为斑铜  相似文献   

19.
论“东川式铜矿”的成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龚琳  王承尧 《地质科学》1981,(3):203-211
云南东川地区,元古界昆阳群落雪白云岩中规模巨大的层状铜矿,1941年由谢家荣命名为“东川式铜矿”[1],用以代表与闪长岩有关的岩浆热液矿床。李洪谟、王尚文(1941年)、孟宪民等(1948年)[3]对这一成因观点都有详细的论述。1960年后,孟宪民指出,东川铜矿可能为沉积成因。笔者在东川白锡腊、因民、落雪、汤丹等地,发现铜矿床中保留了很多沉积成岩的标志,同时根据脉状铜矿是变质脉、岩浆岩的同位素年龄小于层状铜矿等特征,从而提出了沉积变质的成因认识。1975年,桂林冶金地质研究所提出此类矿床应更名为火山—沉积—浅变质矿床[4]。近年来,通过对含矿层的岩相和岩石学的研究、铜矿与藻类叠层石关系的研究,笔者认为,“东川式铜矿”的成因不是单一的,是沉积成岩、蒸发成岩、变质改造等多成因、多阶段形成的一种复合矿床,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矿床地质特征总结和成矿要素的分析研究, 提出了与云南东川昆阳群大营盘地层有关的“观音山式”铜矿新类型, 刷新东川地区铜矿成矿系列及矿床类型。认为东川老矿区新类型铜矿有广阔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