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滔滔沅水数百滩,其中以清浪滩最负盛名,逆清浪滩而上十公里有一山名碣滩山。 碣滩,因“滩中礁石竖立如碑”而名;碣滩茶,又因产于沅水北岸碣滩山坡而名。  相似文献   

2.
滩坝砂岩是我国陆相盆地重要储集类型之一,由于其厚度较薄,储层分布预测的难度较大。对车镇凹陷沙二段滩坝砂体进行了解剖性研究,总结了“滩”和“坝”的识别标志,指出二者在分布特征、沉积厚度、粒度与几何形态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运用以基准面为参照面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划分了滩坝层系的等时地层单元,分析了“滩”“坝”砂的分布规律。探讨了湖盆结构、古地貌、物源供给、水动力等条件对滩坝砂体形成与分布的控制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沙二段滩坝砂体成因模式,为滩坝砂体储层油气勘探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津洼陷沙四上亚段滩坝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岩心观察、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运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理论,将利津洼陷沙四上亚段分为1个层序3个体系域(LST、TST、HST),并细分为7个准层序组。研究了滩坝砂岩的沉积特征和在准层序组内的平面展布,以准层序组1、2滨浅湖滩坝最发育,准层序组3、4风暴滩坝最发育,准层序组6、7砂质滩坝发育差但发育碳酸盐滩坝。对滩坝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首次提出了“气(气候)-源(物源)-盆(盆地)”系统控滩坝的分析思路,是对传统“源控论”的完善与补充,可更合理解释滩坝的成因和分布,增加预测性。  相似文献   

4.
东昆仑西段阿达滩盆地早新生代陆相碎屑岩沉积建造,原先被笼统认为属“下第三系”。1:25万库郎米其提幅区调中,在该碎屑岩建造中首次发现淡水腹足类化石:假菊石型南方圆螺黄河亚种Australorbis pseudoammonius huanghoensis Yu,实椎螺(未定种)Lymneasp.根据含化石地层的岩相特征及腹足类化石生存时代,阿达滩盆地的下第三纪应属古近纪渐新世的干柴沟组下部,据该套地层的存在及不整合覆盖于其上的早更新世七个泉组分析,推断阿达滩盆地在渐新世末存在一次较强规模的隆起。  相似文献   

5.
冯相明  许珂艳 《水文》1997,(4):56-59
“揭河底”是黄河干支流上伴随高含沙水流所发生的河床强烈冲刷现象。据实测资料统计,分析,龙门站较大洪水的洪峰和洪量多由顺堡以上来水为主组成,但以吴堡以下来水为主的高含沙洪水发生“揭河底”现象的机率更高。“揭河底”可使主槽产生冲刷,滩槽高差加大,从而增大了主槽过洪能力。  相似文献   

6.
《河南地质》2012,(7):45-45
目前网上售价在1000元以上的粽子礼盒绝大多数指向同一个品牌——御茶膳房。据称,御茶膳房公司“经故宫博物院特许经营创办,且授予‘故宫督造’印章”。对此,故宫博物院公共关系科表示,故宫博物院并未授予御茶膳房公司“故宫督造”印章,正确的表述应该是:御茶膳房公司开发、研制、制作的故宫督造系列食品,经故宫博物院确认产品,使用“故宫督造”字样。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区域地质调查剖面资料和钻井资料的研究,结合对部分野外剖面与钻井岩心的系统观察和取样分析,发现四川盆地及邻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的颗粒滩主要由颗粒石灰岩(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构成;颗粒滩以未暴露浅滩为主,发育向上变浅和向上变深2类垂向序列。川中古隆起和黔中古隆起北部地区的颗粒滩的横向规模大、层位稳定性和连续性最好,其余地区颗粒滩多表现为点滩且规模较小。研究区龙王庙期总体上为西浅东深,西南缘、西北缘和北缘为古陆环抱,盆内呈“一隆两坳”的古地理格局。颗粒岩在古地貌高地具有广覆式“五线一带”的平面分布样式。川中古隆起、黔中古隆起北部地区是颗粒滩发育最有利的地区,东北部和东南部的水下岛链区是优质颗粒滩带发育的潜在区。古隆起发育演化对颗粒滩和有利储集相带具有明显的控制效应,次一级海平面升降变化影响滩体的垂向叠置样式和横向连续性。  相似文献   

8.
峡东震旦系层型剖面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峡东震旦系为缓坡型台地碳酸盐岩沉积序列。陡山沱组从下至上发育内缓坡相的潮上带-潮间带含膏盐塞卜哈、环潮坪碳酸盐岩和陆源碎屑岩混积以及中外缓坡相潮间带-潮下带和盆地相沉积。灯影组发育内缓坡相带内的各种沉积亚微相序列,沉积亚微相型复杂多样,为碳酸盐海滩沉积,垂向序列上发育“对偶砂滩坝”微相,即下部蛤蟆井段为潮间下-潮下碳酸盐鲕滩,中下部石板滩段为向上变浅、变细的滩后潮间泻湖沉积,中上部白马坨段为滨岸带碳酸盐砂滩坝与环潮坪沉积。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Mn/Sr比值比浅滩相(2.0到0.1-0.5),内缓坡塞卜哈(1.0)至滩后(0.4-0.8)和中外缓坡(0.1-0.5)具有双峰式分布特点。δ^18O、δ^13C和稀土元素组成分析表明,白云岩以准同生成因为主。潮间带以下的微相稀土总量最为丰富,近岸的浅滩、潮汐流域滩和滩后泻湖等最低,变浅、暴露以及干燥蒸发微相中普遍表现Eu的亏损,随着环境由深到浅的微旋回变化表现着δCe的明显减少和δEu的相对减低。  相似文献   

9.
在大力开展民品工作中,652队对青海省湟中县的药水滩矿泉水(被当地人称为“圣水”)进行了钻探评价。1986年青海新能源研究所做出了“湟水县药水滩地热资源综合调查报告”和“部分矿泉水的饮用性”评价。1989年652队实验室在前人资料基础上又补做了一些工作。按国家规定,锂、锶、锌、碘、偏硅酸、硒、游离CO_2、矿化度等9项界限指标,凡符合指  相似文献   

10.
扬子台地西缘由于构造的逆冲推覆与平移走滑而受到严重破坏,因此,对其古地理重建就不能简单地依据现今露头岩相分布原封不动地来拟定古地理格架。为此,本文尝试采用“构造岩块分析法”,对这些位移了的岩块(断块)进行构造复位后,再编制早、中三叠世古地理复原图,重建其古地理演化格架。扬子台地西部边缘在早三叠世发育了进积的碳酸盐鲕粒浅滩,滩后为海湾或局限台地,滩前为碳酸盐缓坡;中三叠世时,边缘的南、北段有差异,北段滩前由缓坡(早世)演化成末端变陡的碳酸盐缓坡,而南段则发展成镶边陆架。  相似文献   

11.
潮间带周期性淹水区域水深、流速的变化过程是潮滩水动力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潮流与泥沙相互作用的基础。通过2002年4月至2003年1月4个季节的野外实测,获得了平静天气条件下,崇明东滩滩面潮流水深、流速与流向的变化过程数据。结果表明,崇明东滩盐沼和邻近光滩处涨潮历时均小于落潮历时,水深过程变化呈现出“陡涨缓落”的特点。光滩与盐沼交界处光滩一侧流速过程呈“双峰型”特征,涨落潮均出现流速峰值;盐沼(植物生长期)流速过程具有“单峰型”特点,仅在涨潮初出现峰值。研究区潮流不对称性明显,主要表现为涨潮优势,且由光滩向盐沼上部不断增强,潮沼植物和地形变化是加强盐沼区涨潮优势的主要原因。流速变化过程的差异和潮流不对称性使盐沼区域发生稳定的泥沙淤积,盐沼前缘光滩则会出现较频繁的冲淤变化,平静天气条件下,它们是控制崇明东滩泥沙输移和潮滩动力地貌过程的动力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岩屑薄片为基础,结合侧井曲线分析资料,按Exxon公司经典层序地层模式,对建南构造南、北高点代表井建45井、建42井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共划分4个沉积层序,均为Ⅱ型层序,层序级别相当于四级。并对南北高点进行了层序地层对比,南高点的鲕滩主要发育在层序1、2、3的高位期,北高点的鲕滩主要发育于层序4的海侵期。研究认为:南、北高点鲕滩储层存在差异,南高点的鲕滩可定义为“高位滩”,而北高点的鲕滩定义为“海侵滩”,后者因缺乏表生溶蚀作用而储集性能差;北高点可形成层状白云岩储层,层状白云岩储层发育于层序3的高位晚期,层位上处于北高点鲕粒滩与泥晶灰岩之间。针对南、北高点的储层分布规律,提出南高点应以滚动扩边,打斜井提高产能为主,北高点应以寻找优质白云岩储层为主。  相似文献   

13.
黄骅坳陷王徐庄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下部厚40-50m,由碳酸盐岩与泥页岩互层组成,为湖泊中的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台地沉积。碳酸盐岩主要为石灰岩,其中包括亮晶颗粒石灰岩、泥晶颗粒石灰岩和泥晶石灰岩。颗粒主要为腹足类,也有鲕粒和内碎屑。根据沉积特征,混积台地可进一步划分为亮晶颗粒石灰岩滩、泥晶颗粒石灰岩滩和滩间等三种相。亮晶颗粒石灰岩滩为高能持续动荡环境,水深在正常浪基面之上,以亮晶颗粒石灰岩沉积为主;泥晶颗粒石灰岩滩为间歇动荡环境,水深在正常浪基面附近,以泥晶颗粒石灰岩沉积为主;滩间为安静低能环境,水深在正常浪基面之下,以泥晶石灰岩和页岩沉积为主。滩主要分布在台地边缘。同生断层的活动控制了台地的形成及滩的展布。亮晶颗粒滩是最好的储集相带,泥晶颗粒滩次之,滩间最差。油气分布主要受沉积相控制,高产井并不是位于构造高部位的滩间,而是位于低部位的亮晶颗粒石灰岩滩。  相似文献   

14.
对四川盆地飞仙关组台缘带鲕滩分布规律的认识不清,极大地制约着该区鲕滩气藏的勘探开发成效.以四川东北部飞仙关组为例,分析台缘带鲕滩的发育特征, 探索其分布规律.研究发现区内飞仙关组鲕滩沿台地边缘呈NW向展布,并在NE、NW两组基底正断裂交叉处向台地内部呈指状延伸,其延伸方向与台地边缘近于垂直.讨论认为基底断裂同沉积活动形成的古地理格局、沉积古地貌与相对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共同控制了该区飞仙关组台缘带鲕滩的纵、横分布规律.指出NW向基底断裂的同沉积张裂活动形成了台坳分异的沉积格局,控制了台缘带及台缘带鲕滩相带展布;NE向基底断裂的同沉积正断活动加剧了台地边缘带的沉积地貌分异,台缘带鲕滩发育于NE-SW向基底断裂“断隆”地貌高地,并向台地内部延展,形成“北西控带、北东修饰”的断控型台缘鲕滩指状窄相带分布规律.考虑相对海平面升降变化对鲕滩沉积厚度及沉积范围的叠加影响,总结了台缘鲕滩的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5.
黄继祥  张高信 《沉积学报》1995,13(A01):109-117
四川盆地川东地区三叠系嘉陵江组第二段滩微相的发育,受海平面相对升降的控制,提出了浅海滩和变浅暴露滩的新分类,分析了滩微相的古地理和层位分布规律,建立了滩的组成模型,总结了滩发育的三种相序模式。变浅暴露滩有有利的生、储和盖组合,发育的孔隙层段,早期形成的沉积-成岩圈闭;控制了各种圈闭中裂缝-孔隙型气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对复式河道大尺度漫滩洪水的快速模拟,结合洪水在滩槽行洪特点和河道一维、二维水动力学模型研究成果,在主槽与滩地分别划分为矩形和三角形网格,以左右滩唇为分界实现两网格系统嵌套;建立主槽一维水动力学数学模型,内插大断面间网格处的水力因子,在滩地采用简化的二维水动力学模型模拟滩槽间、滩地网格间水量交换,实现主槽一维与滩地二维模型侧向耦合。利用黄河下游“96·8”大洪水实测资料,对花园口至夹河滩河段洪水演进过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模拟精度较高,能够利用该模型模拟复式河道大漫滩洪水过程。  相似文献   

17.
重庆城口锰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其成因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尧  戴永定 《地质科学》1999,34(4):451-462
城口锰矿是成岩作用的产物,除叠层石外其它如鲕粒、豆粒、球粒等主要源自碳酸盐台地,由合适的海流搬运而来,后被原地生长的微生物韵律性包覆而构成稳定的“滩”。Mn2+主要来源于下部富含有机质、形成于深水还原环境之泥岩的粒间水,其极有利于来自陆地和海底喷发的锰质的富集和保存,在成岩作用时受上覆重荷影响使富含Mn2+的酸性粒间水被排驱,向压力较小的孔隙度大、渗秀性好的“滩”内转移,使“滩”相弱碱性碳酸盐层的Ca2+、Mg2+被Mn2+交代而成矿。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中下游港口建设地质环境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沿江两岸河漫滩的分布特征、漫滩地貌、漫滩结构、漫滩基底结构、漫滩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了分析。同时,漫滩地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包括典型的漫滩土层和非典型的漫滩土层,根据不同出露地点进行了剖析、对比,从而对长江中下游港口建设的环境工程地质条件从地貌特征、地层特性以及不主地质现象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合理利用有利条件和避开、治理不利条件的方法,为长江中下游港口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介绍了哈尔滨段松花江漫滩的地层结构、岩性特点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据此,笔者对“哈尔滨市新闻中心”这一高层建筑基础形式的选择进行了讨论,通过对各种基础形式的计算和比较,最后认定在漫滩地区高层建筑物的基础形式宜采用高压旋喷注浆法桩基础。  相似文献   

20.
陈南宇 《湖南地质》2011,(11):74-75
集体土地制度的根本变革已经势在必行,其优点也勿庸讳言。但若只加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加强“土地承包管理”等,并不会触及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