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东海带鱼食性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带鱼摄食生态及东海食物网现状。根据2002年12月~2003年11月收集到的带鱼胃含物样品,对其摄食习性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带鱼全年摄食的饵料种类数共有60余种,鱼类和甲壳类为其主要饵料类群。带鱼的食物组成存在季节差异,春季以细条天竺鲷、磷虾和带鱼为主要食物;夏季以带鱼、磷虾、糠虾和刺鲳为主要食物;秋季以口足类幼体、七星底灯鱼和竹荚鱼为主要食物;冬季以带鱼、七星底灯鱼、小带鱼和糠虾为主要食物。摄食强度的季节变化并不明显(P>0.05),秋季最高,夏季最低;各个季节的主要饵料类群组成存在差异,鱼类饵料的重量百分比均最高;饵料多样性指数季节差异并不显著(P>0.05),秋季最高,冬季和夏季较低。通过与历史资料进行比较发现,东海带鱼的食物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已由过去以磷虾为主转变为以鱼类为主,同时表现出明显的同类相食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金秉福 《海洋科学》1998,22(5):70-71
1 山东省海洋空间资源概况1 .1 渔场数量、面积及主要鱼类主要渔场有莱州湾、烟威、石岛、青海、海州湾、连青石等 ,总面积 5 0 0 0 0 n mile2。渔区分两个 :一个是渤海湾渔业区域 ,面积约 2 70 0 0 km2 ,各种鱼类约 10 0种 ,主要经济种类有小黄鱼、黄姑、鲅鱼、鲐鱼、带鱼、鲆鲽鱼、鱼是鱼等。另一个是黄海渔业区域 ,10~ 14m以内等深线海域面积 1400 0 0 km2 ,鱼类 2 0 0余种 ,主要经济种类有小黄鱼、大黄鱼、带鱼、叫姑、真鲷、鳗鱼、青鱼等。近岸渔场是山东省渔业生产的主要作业区。包括 :( 1)黄河口附近渔场 ,主捕小黄鱼、鳓鱼等 ;( …  相似文献   

3.
张辉  线薇微 《海洋科学》2015,39(4):135-137
<正>长江口内接长江,外连东海,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半咸水水系,其复杂多变的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构成了一个结构复杂、功能独特的河口区生态系统[1]。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生产力高,饵料丰富,是小黄鱼、带鱼和银鲳等经济种类的重要产卵场和育幼场,也是夏、秋季银鲳、刀鲚、凤鲚、带鱼等鱼  相似文献   

4.
东海带鱼个体生殖力及其变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李城华 《海洋与湖沼》1983,14(3):220-239
对于东海带鱼Trichiurus haumela(Forskl)生殖力的研究曾有过专题报道和零星记载,上述报道是以雌鱼在一个生殖季节中仅产一次卵为依据的,年龄鉴定谴存在问题。根据近年研究证明,带鱼在一个生殖季节中不止产卵一次。本文就东海带鱼生殖力及其变动特点作了分析和讨论,试图说明带鱼生殖力变动的主要特点以及环境条件变化时,生殖力变化的某些特点。对多次产卵鱼类生殖力研究的某些方法仅是探讨,还很不成熟,尚有待深入研究。本文所用材料系取自1976年5—6月底拖网渔轮在东海海礁产卵场的渔获物,共观察了360余尾雌鱼标本,卵巢成熟度分别为Ⅳ,Ⅵ期(已部分排过卵,相当于通常所说的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及其渔业效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统计调查数据及研究文献为依据,对山东省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现状及其渔业效益进行了分析,指出山东省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成效显著,但亟需加强基础研究,特别是探寻放流量和产量在外界条件下波动的耦合关系,以及加强放流前期的基础调查、放流过程的规范化研究和放流效果的定量评估等,以进一步提高增殖放流效益,增强放流管理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今年上半年,江苏省启东市海洋捕捞出现了罕见的增产欠收现象。全市海洋捕捞量9.61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60%,但海洋捕捞产值仅1.9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4%。 水产品的总量增加而价格一路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低值鱼产量增加了,占了捕捞总量的70%,而大量的低值鱼在过去只是作为肥料鱼,是换不了大价钱的。由于多年的滥捕,吕四渔场的经济鱼类已岌岌可危,如今大黄鱼、小黄鱼、乌贼、带鱼“四大鱼产”几乎只剩下带鱼了。而带  相似文献   

7.
分布于黄、渤海、东海和南海的带鱼Trichiurus haumela (Forsk(?)),是我国海产鱼类中很重要的捕捞对象之一。为了探索带鱼种群数量变动,开展带鱼生殖力的研究,阐明与补充群体关系至为密切的环节,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意义,而且可供渔业现代化管理的参考。关于带鱼生殖力的研究,国内外虽有一些报道,但我国南方带鱼种群生殖力的研究却很少,仅在综合调查报告中有些零星的记载。因此,作者对台湾海峡西部海区带鱼生殖力指标及其变动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简讯     
牙鲆鱼苗放流攻关课题已超额完成有关指标 “胶州湾牙鲆鱼增养殖技术研究”是国家“七五”攻关项目,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承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协助进行。国内首次人工培育种苗和在胶州湾标志放流牙鲆鱼苗,最近已通过了由  相似文献   

9.
带鱼[Triciurus haumela(Forsk?l)]是我国海洋鱼类首要的捕捞对象,因而受到了我国和邻国渔业生物学研究者的极大重视。近20年来,已发表了相当一批论文报告。尽管如此,至今对中国近海带鱼的分类仍众说纷纭。以往从形态和生态角度进行的研究多认为,中国近海带鱼在同一种内有不同的种群;且分别认为存在三、四和五个种群。  相似文献   

10.
浙江沿岸和近海渔场渔业资源结构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浙江沿岸、近海渔场渔业资源组成的历史演变,渔业资源主要种类的生态特征,指出本渔场渔业资源结构从50、60年代以小黄鱼、大黄鱼、带鱼、乌贼为主体的原始结构型,至70年代中期以后演变为以带鱼、马面鲀、鲐鲹鱼、虾蟹类及小型鱼类为主体的次生类型,并讨论了恢复资源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梅永炼 《海洋科学》1983,7(5):37-40
带鱼(Trichiurrs haumela)在东海的渔获量占全国带鱼渔获量的90%,因而搞清东海区带鱼年渔获量的变化规律,对合理利用东海区的带鱼资源和指导当前该海区近海捕捞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根据近几年来的生产实践和有关资料,试对东海区近海带鱼年渔获量的变化与该海区的水文关系,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东海区带鱼年渔获量变动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东海区28a带鱼渔获量资料,采用参数模型法计算了东海区带鱼年渔获量变动规律,得出7a为一个变动周期的结论,井预测,若不采取有力措施保护资源,16a后资源将有枯竭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渤、黄、东海水温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7-1989年渤,黄,东海水温周日连续观测资料,分析了水温日变化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就平均状况而言,不温日变幅以渤海为最大,北黄海次之,南黄海和东海最小;在1a中,夏季最大,秋季最小,研究海域水温日变化大致可分为太阳辐射,潮流和内振动3种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14.
带鱼(Trichiurusjaponicus)是广泛分布于东亚大陆架海域的暖温性近底层经济鱼类,也是东海区最重要的海洋渔业捕捞对象。然而,目前的研究报道对东海近岸带鱼群体遗传变异特性认识不足,不利于其种群的遗传资源保护和管理。本研究利用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对东海近岸带鱼6个群体191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和历史动态进行分析。在577 bp长的控制区序列中共检测到70个多态位点,定义了121个单倍型。群体总的单倍型多样性较高(0.9911),但总的核苷酸多样性较低(0.0092),群体间遗传多样性水平差异较小。单倍型遗传学关系、Fst值和分子方差分析结果均表明群体间的遗传分化不显著,存在广泛的基因交流。历史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东海近岸带鱼群体在更新世中晚期可能经历了瓶颈效应和随后的群体快速扩张,这是导致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的主要原因。带鱼较强的扩散能力、洄游行为、海洋环流以及近期的群体扩张可能是造成东海近岸带鱼缺乏显著的系统地理种群结构的原因。研究结果提示,在线粒体DNA水平上,东海近岸带鱼群体是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在遗传资源管理上可作为一个单元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5.
黑潮与邻近东海生源要素的交换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金明  袁华茂 《海洋与湖沼》2017,48(6):1169-1177
黑潮与东海生源要素的交换对东海的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交换主要是经台湾东北部海域输送至东海陆架和通过日本九州西南海域由东海陆架向外海的黑潮输出两个通道。中国科学院海洋先导专项对黑潮与邻近东海生源要素的交换特征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研究,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1)在台湾东北部区域,碳主要以表层水-次表层水为载体输入,秋季的输入量高于夏季;黑潮溶解态营养盐的输入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且以黑潮次表层热带水-中层水的输入为主,输入通量春季高于夏、秋季,可为东海春季水华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但输入到东海的黑潮水其氮磷比与Redfield比值(16:1)接近,这些"正常水"——黑潮的输入显然对调和东海异常高的氮磷比有重要的作用,从而对东海的生态环境起到"稳定和缓冲"作用。所以,黑潮水对东海的输入不仅维持补充了东海生态系统运转所需的生源要素,更为重要的是缓冲了受人为影响强烈的东海海水的高氮磷比,使东海本已失常的营养盐结构向合适的氮磷比方向转变。因此,黑潮与东海生源要素的输入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稳定和缓和东海生态环境的作用。(2)通过构建的海水Ba-盐度新指标体系,定量细致刻画了黑潮对东海生源物质在台湾东北部区域的输入范围和程度,黑潮次表层水从台湾东北陆架坡折处沿底部向北偏西方向入侵东海,其近岸分支可以入侵到浙江近岸,其黑潮次表层水占比仍可达到65%左右。垂直方向上,陆架外侧站位受黑潮次表层水的影响范围更大,黑潮水占50%比例位置可延伸至外侧TW0-1站位(122.59°E,25.49°N)表层,而内侧靠近大陆的站位则只限于陆架中部位置底层。  相似文献   

16.
东海北部黑潮区的浮游桡足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7年夏季、冬季和1989年春季、秋季采自东海北部黑潮区的浮游生物样品,鉴定出浮游桡足类227种,其中1种为我国海区新记录,21种为东海区新记录.文中还描述了浮游桡足类的总个体密度和主要优势种的分布,并对其与海洋环境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台湾海峡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台湾海峡盆地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将其纳入东海和南海盆地形成的框架内考虑,研究其区域演化阶段和盆地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以台湾海峡盆地为中心的包括南海北部陆缘和东海在内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在古新世—始新世期间处于统一的边缘海盆构造背景之下,而自晚始新世起,南海北部大陆边缘与其北部的台湾海峡地区、东海逐渐走上了不同的演化道路,前者向非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演变,而后者则继续其自古新世—始新世以来的演化进程,形成了自古新世至晚中新世间的4个有序分布的裂陷盆地群和相应的盆间弧体系。台湾海峡盆地有两次独特的前陆盆地经历,分别发生于晚渐新世—早中新世和晚中新世末至今,并且以第二次前陆最为强烈。  相似文献   

18.
黄、东海陆架海域温度垂直结构类型划分与温跃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黄、东海陆架海域1997—1999年4个季节调查的CTD资料,采用拟阶梯函数逼近法对温度垂直剖面拟合逼近,然后按拟合均方差和跃层强度对黄、东海陆架区的温度垂直结构进行类型划分,共划分为6个类型:三层结构型(T型)、主跃层上位型(U型)、主跃层下位型(L型)、多阶梯状结构型(M型)、异常结构型(A型)和垂直均匀型(H型)。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垂直结构类型在黄海区域为:春季呈L型;夏季呈U型;秋季呈T型;冬季呈H型。东海北部春季基本呈T型;夏季西部呈T型,东部呈U型;秋、冬季演变为H型;东海南部春、夏季主要呈L型;秋、冬季除近岸出现逆温类型外,大部分区域呈H型。利用风和潮的混合卷挟模式阐述了各种温度垂直结构的形成机制,最后给出了黄、东海陆架海域的主温跃层特征值的区域分布和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9.
根据最新单道地震剖面及解释成果,分析了东海陆架盆地北部新构造运动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新构造期差异升降运动明显,从中新世到第四纪,沉降中心自西向东迁移;研究区活动断裂以NE—NNE和近EW向为主,新构造期的活动性自西向东逐渐变新;研究区新构造期岩浆活动频繁,多沿断裂分布,大致可划分为3期,平面上自西向东逐渐变新,且侵入活动逐渐减弱,喷发活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