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天气变化是影响人体的重要因素。随着季节的变化,人体也跟着变化。 1.冬天,人体内的新陈代谢系统放慢,以便储备精力度过寒冷的气候;同时,身体表面各细胞的毛细血管也都封闭了,减少了人们对疾病的抵抗力,人便容易生病。 2.夏季,如果处在40℃的高温之中,人体本身便无法散热,大脑很快就会受到永久性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张棉德 《气象》1977,3(9):12-12
冬半年在强冷空气影响后或稳定晴好天气下,人们往往预计未来仍是晴好天气。在这大家不大注意的时候,午后从西南方或南方地平面出现一种羽毛状卷云,  相似文献   

3.
人生于天地之间 ,自然要受到四季寒暑更替、风雨变换的影响。温度、气压、湿度、风等气象要素的变化 ,不仅影响人类生产生活 ,还影响人类身体健康。人类如果不能做到与自然气候相互协调 ,违背了“天人合一”的客观规律 ,就有可能患气象病。所谓气象病 ,是指由于天气气候剧烈变化而引起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和危害人体生理或心理正常状态的一类疾病。这类疾病轻则使人感到不舒适 ,重则使人处于病理状态甚至死亡。所以 ,日常生活中 ,人们不可忽视气象病。在一定时段内气象要素的剧烈变化是引发气象病的前提条件。气温突然降低 ,可导致垂体抗利尿激…  相似文献   

4.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天气和气候变化对人们身体健康的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很多专业气象台由此建立了各种气象医疗健康服务系统,有关气象对人体健康状态的影响,中医理论早有精辟的论述,《内经》就提出了人秉天地之气的"天人相应"学说[1]。  相似文献   

5.
按我国传统说法,春天是从立春这天算起,立夏结束.农历一月称初春、元春;二月称早春、仲春;三月称孟春、季春,按气象学规定,日平均温度在15℃时,才是春季的标准温度.而立春之日我国大部分地区却还很冷.这是因为我们感到气候的冷热,并不是直接随太阳的角度变化而变化的,而是随大地接受太阳光后,放出热量的多少而变化的.地球本身是一个热的容器.立春前后,太阳光向北移动之时,也是北半球热量散失最多之时,虽然太阳向适中移动了,北半球散失的热量还没补上,因而天气还很冷,使人感觉不到春天的气息.到了春分,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北半球接受的太阳光正好不多也不少,天气温和适中.所以,春分之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才真正到了明媚的春天.  相似文献   

6.
从人体舒适度看内蒙古地区夏季高温天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内蒙古地处中高纬度 ,平均海拔高度10 0 0 m左右 ,夏季较凉爽 ,高温炎热天气少 ,是人们夏季旅游避暑的好去处。近年来 ,各地高温天气增多 ,对人们带来一定影响 ,本文以高温天气较多的 1991、1997年夏季为例 ,利用人体舒适指标 ,计算各地人体舒适指数 ,分析本地区高温天气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1 生物气温指标——人体舒适度考虑人体舒适度时与气温有关的湿度、风速等作用的综合指标称作生物气温指标。人对温度高低的感觉称为体感温度(或体感气候 ) ,它表示人们对气温 t和相对湿度 r的综合感觉。实感温度是体感温度常用的表现法 ,它以 r=10 0…  相似文献   

7.
在北京气象塔上测量城市边界层辐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4年10~12月在北京325m气象铁塔上所测量的长波辐射和短波辐射垂直分层资料,分析了晴空、霾(烟、尘、轻雾)和浓雾天气条件下塔上两层的辐射特征。结果表明,城市边界层大气对短波总辐射有明显的衰减作用,2m处的总辐射280m处的总辐射。在晴好天气下,衰减比例为11.2%;在霾和雾天气下,衰减比例分别达到22.3%和36.6%。在塔上280m处测量的晴天城市地表反照率为0.12,而在霾和雾天气条件下分别为0.17和0.29。大气逆辐射(向下长波辐射)的日变化没有短波辐射的明显且有规律,晴好天气的辐射通量密度最小,霾天较大,雾天最大,2m处的大气逆辐射一般高于280m处的。向上长波辐射呈明显的日变化,且2m处的向上长波辐射日变化幅度280m处的。净辐射具有典型的日变化,晴天日变化幅度最大,霾和雾天的日变化幅度减小。晴天辐射加热最显著,278m厚气层的辐射加热达1.35℃.h-1,霾天为1.13℃.h-1,雾天为0.40℃.h-1。个例分析表明,在近地面气层内,霾中的气溶胶粒子和雾中的水滴对辐射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并影响到辐射平衡,进而影响不同高度气层的加热和冷却,导致边界层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和天气变化息息相关。早在2000多年前,人们对此就已有深刻的认识。中医典籍《黄帝内经》指出:“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西医之祖希波克拉底在《空气、水和地域)一书中,对医师提出忠告:“谁要掌握医学科学,必须懂得考虑一年四季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什么影响。”的确,人与天地相参,您之康健,性养乃至行为(情绪)某种程度上无不受制于天也!  相似文献   

9.
国际上有关医疗气象学的研究已有近40年的历史 ,已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研究天气气候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主要是为了预防。人们生活在大气环境中 ,随着天气气候的变化 ,人体机能每时每刻为了适应而进行着不自觉地调节。如果调节的节奏跟不上天气气候变化的进展 ,就容易引起各种对天气气候敏感的疾病。例如 ,气管炎、风湿病、感冒、心脏病等等。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生存质量 ,天气气候的变化也逐渐成为关注的重点 ,而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多见 ,考虑到医疗气象预报和服务的广阔前景 ,尝试着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 ,以期起到…  相似文献   

10.
医学气象学是一门研究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的边缘科学。构成大气环境的要素,除一般气象要素外,还包括空气离子,臭氧,二氧化碳和大气酸硷度等等,它们的变化,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的健康。大气环境对人体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通过对肺脏、皮肤、粘膜和感觉器官的刺激来实现。当天气变化时,人体的感受器官便受到刺激,引起植物神经,内分泌、丘脑和大脑皮层等一系列复杂的反应。当大气环境的变化超越了人体的生理适应范围,就会出现病理反应,引起和诱发某些疾病。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像一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天气几乎每天都会影响每个美国居民的生活。它影响人们穿衣的方式,甚至日常活动的安排。灾害性天气不仅对居民有重要影响,而且也影响国家的经济。美国每年记录到1,000个龙卷、5,000次洪水、10,000个强风暴,以及若干热带气旋,它们会使数百人丧生,会造成上百亿美元的财产损失。显然,对于保障每个美国人免受各种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国家天气局将发挥最重要的作用。国家天气局(NWS),从它的前身军队信号局于1870年建立起,已经历了不断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原因一是科学的进展,二是由于技术的迅速改善。现在的组织机构已有25年历史,并且广泛利用大强度人工劳动的  相似文献   

12.
有关青藏高原天气和环流研究工作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罗四维 《高原气象》1989,8(2):212-126
1.1959年以前的研究情况关于高原天气与环流的研究,我国早在50年代初期就已经有人作了不少的工作,叶笃正依据极少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大地形对东亚大气环流的影响,并提出了很好的看法,认为它的动力作用使东亚环流的季节变化在全球中具有特点。以后,随着资料的增多,气象学家们开始研究青藏高原的热力影响和高原及其周围的天气状况。  相似文献   

13.
我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春季回暖较早,是提早播种,争取扩大复种指数,躲过伏旱,夺取高产的有利条件。但春播期正处于过渡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天气很不稳定,逐年变化较大,有的年份有明显的倒春寒,常造成大量烂种烂秧。因此,我们决心认识长期天气变化规律,努力做好春播期天气预报。 首先,我们对历史情况作调查,将近50年的春播期天气可分为5个类型。 春暖型:从3月上旬中开始气温就稳定在120°C以上,在4月上旬以前虽有明显寒潮,但时间短,无连阴雨。 正常型:3月上旬气温略偏低,上旬末到中旬初气温上升到12°C以上,一般有7天以上晴好天气,适宜育秧,中旬和下旬气温正常到偏高,有寒潮无连阴  相似文献   

14.
郝望 《气象科技》1981,(6):11-12
一、前言我们能够而且已经有意地和无意地影响天气。愈来愈多的证据表明,一些地区的某些局地天气状况可以用细心控制的播云方法来明显地改变它。越来越多的证据也指出,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的改变造成了局地的和区域性尺度的天气的变化。不过,许多证据都是立足于统计学方法而未经必要的物理研究来解释和证实所提出的效果。所以,人工影响天气(包括有计划的和无意识的)这门学科主要地仍然是处于探索性研究和试验阶段。  相似文献   

15.
浅谈医疗气象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相应地对生活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常规的天气预报已不能满足老百姓的日常需求,更专业、更具体的专业预报才会受老百姓欢迎,因此,各种专业预报也就应运而生,医疗气象预报就是专业预报的一个分支,它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有可能预防天气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健康地享受生活。医疗气象预报的任务是预测自然大气和人工环境是否适合人类活动的气象条件。人生活在大气中,无时不受气象条件变化的影响,气象要素对人体的影响是通过皮肤、呼吸系统、感觉系统等神经感受器、下丘脑、植物神经…  相似文献   

16.
气象与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气是变化多端、人类难以驾驭的自然现象,各种天气及相应气象要素的变化,都会引起人体的生理反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如降温引发的风寒感冒、呼吸道感染、关节炎复发等,高温天气引起的中暑、肠炎等,气温、气压骤变诱发的高血压、心脏病以及因季节性气候变化引起的各类疾病。这些对人民生活质量都会造成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赤日炎炎似火烧”,是描写夏季的绝妙好词,寒来暑往是自然规律的体现。夏季气温高,人们感到天热不适。夏季温度对人体有什么影响呢?温度之于人,在古代就有研究,医学《内经》写道:“夏者,经满,气溢入孙络受血,皮肤充实。长夏者,经络皆盛,内溢肌中。”“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说明天热则气血畅通易行,脉管易开张,人体易出汗。现代的医学已证明:在高温环境,人体为了保持体内的热量平衡会使周围血管扩张,来加强散热,85~95%的水分经汗腺排出。随着汗液的排泄,大量的钠、钾、氨基酸、蛋白质将会丧失。因此夏季应多吃一些水果(苹果、桔子、香蕉、梨)、西瓜和蔬菜(黄瓜、茜红柿)等来补充体内各种成份的含量。由于夏季温度高,人体内的甲状腺、肾上腺等腺体功能减弱,影响肝中糖元转化和酶的生成,进而减弱了红细胞、白细胞、血  相似文献   

18.
1.引言对负责森林火险天气预报人员来说,查看一下简单的气象图表,并确定气象条件是否有利于星星之火发展到不可控制的大火那将是非常必要的。由于近地面天气状况是受制于高层天气过程的,而火灾又是一种三度空间现象,与大气的铅直剖面关系密切。风和温度随高度变化影响大气对流的强弱,也影响林火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人们一直在探讨这些因素对森林天然火灾的影响。 1954年,拜厄姆(Byram)提出了在“点燃”林火的上空是某些特殊的风廓线。其要点之一是在火场的上空,风力由近地面的最大值一直到大约2400米附近的高度,而后随高度递减。他认为这样有利于火场上空对流柱的发展,由此能增强在地面火势的强度。  相似文献   

19.
交通事故与天气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 1996年1月 1日至1999年5月 31日的气象资料对应白山市八道江辖区内发生的交通事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排除人、车、路的原因外,天气条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其中,在晴好天气下的交通事故占 44. 0%,雨天为 27. 8%。雪天为22. 9%,雾天为 5. 3%,究其原因,由于天气的变化,晴天车速快,造成确认距离差;雨天中车轮与路面“摩擦力”减少;雾天中动视力变化,视线不好,会车视距不良;雪天中刹车和有效刹车不准确,从而发生交通事故。由此可见,天气条件与交通事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丁国超 《气象》1984,10(7):26-26
在我们日常的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中,一些气象要素的变化并不完全象教课书中所描述的模式那样,而是千变万化的。尤其是云,更是千姿百态。在天空只有一种云状或较简单的天气情况下,云况一般可准确地进行判定;而当云在演变过程中或在复杂天气情况下,要想准确地反映天气状况、判定云状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下面仅就卷层云和透光高层云的判定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 卷层云和高层云既可互相演变,又有各自特征。卷层云属高云:云体结构由冰晶组成,是具有丝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