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常规KL变换叠后去噪仅能加强水平方向同相轴,对倾斜或弯曲同相轴处理效果较差,对能量较强的相干噪声去除效果不佳,且在处理大量数据时计算成本很高,在实际生产中难以广泛应用。本文针对常规KL变换的缺陷分别进行了三点改进:使用倾角扫描叠加KL变换,可在有效压制地震剖面噪声的同时,较好保持倾斜同相轴和弯曲同相轴;使用本文提出的时空变-倾角KL变换能去除能量较强的相干噪声;使用数据分块技术可减少运算量。模型测试和实际资料处理效果表明:改进后的KL变换适应性强,去噪效果大大改善。   相似文献   

2.
消除叠后地震记录相干噪声的时-空变倾角KL变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付燕  赵荣椿 《物探与化探》2002,26(2):143-147
对常规KL变换和倾角扫描叠加KL变换用于去除地震剖面中相干噪声的情况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它们的适用情况及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去除叠后地震记录中相干噪声的新方法———时空变倾角KL变换。使用该方法既能有效去除强相干噪声,又能较好保持有效信号同相轴的连续性。最后用合成剖面和实际剖面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Seislet变换是一种类小波变换方法, 主要根据小波基沿地震同相轴的局部倾角方向来分析数据, 其中, 局部地震倾角的表征是该方法的核心。局部倾角的求取方法有很多种, 但是往往在低信噪比的条件下存在着一些局限。根据共中心点道集中基于时距关系的地震倾角定义, 提出一种适应于低信噪比条件下的倾角求取方法。对比基于时距关系与平面波分解滤波器计算出的局部地震倾角, 结果证明, 该方法能更加准确地表征低信噪比条件下同相轴的倾角信息。将基于时距关系的局部地震倾角用于Seislet框架, 建立表征低信噪比数据的新型Seislet变换方法。在地震数据处理中, 引入语音信号中改进的阈值方法。结合新型Seislet变换, 提出阈值去噪方法, 此方法不但适于地震数据, 而且在提高信噪比方面也优于传统的阈值去噪方法。实际数据处理的结果验证了新型Seislet变换与改进阈值去噪方法的组合能够有效地解决低信噪比条件下的信号提取任务。  相似文献   

4.
蒋立  蒋宏  朱明  谭佳 《新疆地质》2011,29(3):348-351
速度分析和静校正精度高低影响地震数据叠加效果.常规速度分析是建立在时距曲线符合双曲线假设基础上,实际反射波旅行时并不总是满足双曲线规律,存在静校正误差,特别是中短波长静校正量会扭曲反射波双曲线,不准确正常时差无法使动校后CMP道集上地震道反射同相轴在叠前对齐.本文介绍高精度三维迭代叠加方法,是利用双方向倾角扫描方法建立三维模型道,利用CMP道集与模型道相关求取并消除剩余时差,经保振幅叠加后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运用常规的基于曲波变换和全变差的联合去噪技术,可以有效地衰减随机噪声,较好地克服使用曲波变换带来的强能量团以及在同相轴边缘产生的不光滑现象,但是这种常规的联合去噪方法对有效信号有一定的损害。笔者采用一种多尺度多方向改进的Donoho阈值去噪思想,较好地克服了常规的联合去噪方法的缺陷,保护了有效信号。该方法在应用曲波变换去噪时,对每一个尺度的每一个方向都选取一个合适的阈值因子,而不是常规的方法对整个曲波系数矩阵只选取一个固定比例的阈值因子。理论模型与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技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地震数据的有效信号,在地震资料处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KL变换与小波变换联合去噪新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常规KL变换对于具有强随机噪声的地震信号处理效果不佳,本文提出一种将小波变换和KL变换结合使用的去噪处理新方法。经合成剖面和实际剖面证明,该方法能有效去除强随机噪声,提高地震剖面信噪比   相似文献   

7.
彭军 《地质与勘探》2016,52(3):537-542
由于条件与经费的限制,在实际地震资料采集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获得的地震资料较稀疏或不规则,导致空间假频、采样不规则的问题,影响地震资料的成像效果。可利用地震道空间插值来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地震数据处理结果品质。曲波变换的基函数是具有倾角、频率、时间三方面同时局部化的函数,它可以对空间信号做稀疏表达,适合地震资料的插值处理。本文采用该方法对理论模型数据和实际VSP数据作插值处理,解决不规则采样、空间假频问题。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精度高,插值准确,处理结果的振幅和同相轴连续性好。  相似文献   

8.
在小波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脊波变换方法,能更好地处理含线状变化特征的信号。针对地震资料中的同相轴信息,尝试利用脊波变换方法对其进行处理,提高剖面信噪比,突出同相轴信息。在对某工区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中发现,处理后的地震剖面同相轴品质及连续性有了明显改善,信噪比增强,分辨率相应提高,体现了该方法相对常规小波分析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地震剖面的信噪比和分辨率,使反射同相轴容易被识别和追踪,这里提出了一种应用小波算法及C3相干算法检测地震反射同相轴的新方法。利用小波算法提高地震剖面分辨率,减少大部分随机噪声,再运用C3相关算法和倾角扫描法检测地震剖面同相轴。应用该方法对模型数据进行了试算,证明了可行性,然后检测实际地震剖面同相轴,处理后的地震剖面同相轴品质及连续性都有了明显改善,信噪比增强,分辨率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10.
叠前CMP道集中,走时为双曲线的地震反射同相轴经过部分动校正(NMO)之后变为近似抛物线,当道集中缺失某些地震道时,可利用抛物线Radon变换通过迭代计算进行地震道的重建和恢复。笔者基于抛物线Radon变换的基本原理,利用加权抛物线Radon变换的计算方法,进行叠前地震道的恢复和重建,并且在数据域对其加权系数进行改进和优化,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的试算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计算方法即使在较强的随机噪声下依然可以稳建同相轴,且避免了常规方法在重建过程中产生虚假同相轴的缺点,与原始的加权抛物线Radon变换的计算方法相比,新方法具有压制随机噪声的优点,即具有较好的抗噪性,计算精度也有所提高,且算法稳健、高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在地震资料信噪比较低、叠加次数较低的情况下,常规处理效果不好,可以采用分频处理。根据频谱分析及能量扫描,把地震记录分成几个频带,分别进行自动剩余静校正、互相关静校正、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反Q滤波、消除噪音、自适应倾斜面元等处理。然后再将各频带的地震反射波能量加起来做最终修饰,获得最终叠加剖面。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各个频带的反射波能量,提高处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动校正速度的求取是三维转换波数据处理的重要环节,其精度高低对转换波的叠加成像质量影响很大。理论上转换波的速度求取受包括界面倾角在内的多种因素影响,但实际应用时这些因素往往被忽略。为证明倾角对动校速度的影响程度,依据前人的研究成果,模拟倾斜地层计算了不同倾角条件下二维测线CCP道集、三维全方位CCP道集PS波动校正速度,并对由不同倾角引起的计算精度差异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二维转换波CCP道集,界面倾角不同,动校拉平的速度会差别较大,即使如此也总能实现很大倾角范围内的CCP道集的同相叠加,获得较好的成像质量;对于三维全方位CCP道集,当界面倾角超过一定范围,无论怎样进行精细扫描,得到的都只能是适合特定方位的速度,无法得到适合任意方位的动校扫描速度,随着界面倾角的减小,利用速度扫描的办法可以在一定的偏移距范围内将来自不同方位的记录较平,界面倾角越小,可以校平的偏移距越大;另外由于道集内的地震记录依赖视倾角的动校正速度,在反射界面倾斜的情况下,方位不同,动校正速度不同,致使二维反射PS波资料往往比三维反射PS波资料容易叠加成像。  相似文献   

13.
在地震记录中,随机噪声严重影响了有效信号的提取,为此必须进行消噪处理。这里首先使用小波包变换对不同频段的信号进行精细分离,有效信号和噪声经小波包分解后,其小波包系数将表现出不同特性,然后根据这种不同特性进行去噪处理,对小波包分析法处理后的剩余地震信号再进行KL(Karhunen-Loeve)变换,提取相关有效信号,最后对提取的有效信号进行中值滤波处理,进一步去除剩余噪声。经合成地震剖面和实际地震剖面处理实验证明,小波包分析、KL变换和中值滤波联合去噪方法,能有效地消除较强的随机噪声,提高地震剖面信噪比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14.
采区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是近两年用于煤矿达产采区,查清细微地质构造的新技术。数据处理是该项技术能否成功运用的重要环节。其技术关键是DMO叠加代替常规共中心点叠加、叠前部分偏移加上叠后偏移代替叠前偏移、精细静校正与两步法子波反褶积、叠后高频补偿。结果表明:运用以上技术是获得高分辨率、高信噪比、高保真度三维数据体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 Astackofrecordedseismicdatabecomesoneof themainstepsinmoderndataprocessingwhenmulti foldacquisitionsystemsaretheleadingmethodof collectingseismicdata.Inthestackprocedure,the crucialoperationistimecorrection.Anaccurateand reliabletraveltimemoveoutcorrectionformulaisnec essaryinordertodostackproperly(Gelchinskyet al.,1999a).Themostfamousmoveoutexpressionis thenormalanddipmoveout(NMO/DMO)designed todescribethetraveltimeofprimaryreflectionsof common midpoint(CMP)data.Beingdes…  相似文献   

16.
τ-p变换是一种经典的函数投影变换方法,在地震数据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根据地震数据射线参数的差异,实现信噪分离、地震道插值、平面波分解等。但是,由于τ-p变换的精度和分辨率受到相应数学反问题的限制,在保证较高变换精度的前提下,τ-p变换计算速度的加快,以及相应滤波算子的设计等都值得研究。本文提出了基于径向道变换的τ-p变换方法和基于斜率分解的τ-p变换方法,阐明了两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并与常规τ-p变换方法进行对比。基于径向道变换的τ-p变换方法利用快速Fourier变换和径向道变换,能有效减少τ-p变换的耗时;基于斜率分解的τ-p变换方法运用斜率分解算法,能进行高分辨率τ-p变换,并且提供冗余变换维度(τ-x-p域),使滤波器算子的设计更灵活。数值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实现方法分别在计算速度和重构精度上优于传统τ-p变换算法。通过面波噪声压制的实际数据处理和比较,证明本文提出的两种τ-p变换实现方法可以为实际处理提供更加有效和灵活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