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陈明  傅抱璞 《地理学报》1996,51(6):527-534
本文建立了一个三维原始方程数值模式,模拟山地背风坡的环流系统。模拟结果表明,在较强层结条件下,山地背风坡上地形性中尺度斜压性大大加强,引起背风坡上的反向环流和涡旋偶极子,非粘性动力强迫效应是流场分离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大气、湖泊的边界层是大气边界层和湖泊边界层两部分组成的,它们之间通过湍流交换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整体系统。经过分界面的动量通量是连续的,热量是守恒的。基于此,本文在近几年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大气边界层与水动力学模式的耦合模型,并对日本琵琶湖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一些比正压和均匀风场模式更符合观测实际的结论:(1)无论夏季(SSW)和冬季(NNE)作用下,湖面均可形成正的风涡度场;(2)夏季时,风的正涡度场对形成琵琶湖中观测到的环流特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还构造出与环流相匹配的深水区低、浅水区高的温度场;(3)夏季时,初始温度场的水平分布特征对模式结果的影响很小;(4)冬季时,湖中无明显水平环流生成。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z坐标下的三维斜压海洋动力学数值模式为基本模式原型,在整理渤海基本数据并诊断计算风生环流和热盐环流作为背景环流场基础上,初步建立了渤海海域动力环境数值模式。模式采用了经校正的Bagnold型方程来计算渤海底移质沉积物输运,悬移质计算则是取二维深度平均悬移质输运方程和河床变形方程,计算含沙量分布以及由悬移物引起的冲淤厚度。利用这种方法建立的沉积物输运模式,定量模拟了渤海沿岸和海底的沉积物输运方向和冲淤分布。模拟结果与通过多年实测水深估算获得的渤海海底沉积物的冲淤变化分布相比较,两者之间在基本结论上是比较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z坐标下的三维斜压海洋动力学数值模式为基本模式原型 ,在整理渤海基本数据并诊断计算风生环流和热盐环流作为背景环流场基础上 ,初步建立了渤海海域动力环境数值模式。模式采用了经校正的Bagnold型方程来计算渤海底移质沉积物输运 ,悬移质计算则是取二维深度平均悬移质输运方程和河床变形方程 ,计算含沙量分布以及由悬移物引起的冲淤厚度。利用这种方法建立的沉积物输运模式 ,定量模拟了渤海沿岸和海底的沉积物输运方向和冲淤分布。模拟结果与通过多年实测水深估算获得的渤海海底沉积物的冲淤变化分布相比较 ,两者之间在基本结论上是比较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张利民  濮培民 《地理学报》1996,51(2):147-154
大气、湖泊的边界层是大气边界层和湖泊边界层两部分组成的,它们之间通过湍流交换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整体系统。经过分界面的动量通量是连续的,热量是守恒的。基于此,本文在近几年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大气边界层与水动力学模型的耦合模型,并对日本琵琶湖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一些比正压和均匀风场模式更符合观测实际的结论:(1)无论夏季(SSW)和冬季(NNE)作用下,湖面均可形成正的风涡度场;(2)夏季时,风的正  相似文献   

6.
太源风生流三维数值模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逄勇  濮培民 《地理学报》1996,51(4):322-328
本文建立一个适合太源的三维水动力学模式,考虑太源局地风场的影响,模拟了太源的风生流,模拟结果和二维模式的计算结果相比,流速值较符合实际,另外,研究了太湖地形因子对太源环流的影响,指出洞庭西山和洞庭东山间狭长的过道区是产生太源大范围环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逄勇 《地理研究》1996,15(1):105-105
建立了一个适合太湖流域,考虑复杂地形,水陆、山地共同作用的三维非定常大气边界层数值模式,用于讨论湖陆风、山谷风共同作用下的局地小气候。利用模式进行了两方面数值实验:(1)取理想地形对模式描述能力进行检验;(2)考虑太湖流域实际地形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和实测资料进行对比。建立了太湖的二维、三维以及套网格水动力学模式,通过和大气边界层三维数学模式的耦联,对太湖湖流场以及散度场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根据观测资料对太湖风浪、定振波、水平扩散系统、水底摩擦系统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和计算。在上述工作及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适合太湖的富营养化生态学模型。模型主要考虑:(1)藻类、营养盐之间的动力转换项;(2)湖流、平流、扩散作用对浓度的影响项;(3)湖中点源(如入湖河道)、及面源(如降水)的作用对浓度的影响项。  相似文献   

8.
南极地区冰雪消失对全球大气环流和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修群  谢倩 《地理学报》1993,48(5):394-402
本文利用全球大气环流模式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北半球夏季南极地区冰雪覆盖的消失对大气环流和全球气候影响的过程。结果表明南极冰雪消失不仅影响南半球大气环流异常,而且通过引起热带环流异常如增强东亚季风环流和减弱Walker环流等引起北半球大气环流和我国夏季气候的异常。南极冰雪覆盖的消失将给全球气候带来严重后果。文中也对南极冰雪气候效应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孙启振  杨清华  张林 《极地研究》2011,23(2):128-137
多个业务化的全球预报模式和有限区域预报模式应用于南极地区,已经成为南极天气预报和南极气候诊断研究的主要工具.现今南极地区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在模拟南极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方面性能不够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南极天气气候的特殊性(包括边界层的参数化、中尺度气旋等)、模式对南极复杂地形的描述不够充分、由于缺乏观测资料而使得模式的...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珠江口海域三维悬浮泥沙的非饱和输沙数学模型,并与珠江口三维水动力斜压模型耦合,对悬沙迁移分布进行了模拟。模型由4个点的逐时实测含沙量过程进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