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清华 《福建地质》2012,31(2):191-195
隧道工程质量影响着铁道运营,大量的铁道隧道病害表明,钢筋、钢架的缺失是导致隧道病害发生的重要原因。为了严格控制隧道工程的钢筋、钢架施工质量,运用高效率、高分辨率和图像直观的地质雷达无损检测成为了隧道质量检测的重要内容。在简述相关理论的基础之上,分析了地质雷达检测铁路隧道钢筋、钢架的几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2.
隧道衬砌质量地质雷达检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地质雷达检测的方法可以对隧道衬砌混凝土的厚度,密实性,脱空,钢格栅数量等进行快速检测,这种检测方法不仅克服了目测不准确及打孔抽查检测不全面的缺点,而且以其高分辨率,高准确性,探测快速及无损检测的优,点,在隧道衬砌质量检测中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地质雷达在隧道检测中所暴露的技术问题也亟待解决。本文介绍了地质雷达在隧道衬砌质量检测中的实际应用,研究了在不同的隧道衬砌设计条件下的雷达探测方式,雷达天线频率的选择、参数选择和检测成果。  相似文献   

3.
地质雷达方法检测隧道衬砌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铁路、公路和电站等项目的建设中,隧道隐蔽工程所占比例较大。为了严格控制隧道的施工质量,检测方法由传统的破检向无损检测转变,并对无损检测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探地雷达技术具有高效率、高分辨率和异常图像直观等突出优点,因此,该方法广泛应用于隧道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测中。这里从地质雷达方法原理出发,从理论上研究了电磁波在隧道衬砌内的传播规律、反射能力和基本雷达图像特征,并结合工程实例,总结了正确判识各类雷达异常的经验,提出了常用的反演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检测项目,结合探地雷达检测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列举了不同地质情况下,隧道衬砌检测、衬砌背后回填密实程度检测、钢筋检测、钢架检测的典型雷达图像特征。  相似文献   

5.
文章简要介绍了应用地质雷达检测隧道衬砌质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对一些典型的隧道衬砌检测的地质雷达图像作出了解释,这些图象直观反映出隧道衬砌厚度、空洞及破碎带的分布特征等,在隧道检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浅析地质雷达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引进地质雷达技术,到现在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了。地质雷达技术以其高分辨率、无损性、高效率,以及操作简单、抗干扰能力强等优越性,迅速广泛地应用于路基路面质量检测,城市基础设施探测,隧道工程及地质调查等领域,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地球物理勘探手段。这里在总结大量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地质雷达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作一个简单的回顾,并分析了地质雷达技术现阶段在我国的应用情况,最后指出了地质雷达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铁路、公路和水电站等项目的建设中,隧道、地下洞室工程通常是最为重要的工程.探地雷达作为一种快速、高效、高分辨率的无损探测技术,已在隧道衬砌厚度检测中得到推广和应用.这里介绍了探地雷达检测方法的工作原理,应用于隧道衬砌厚度检测时的测线布置,以及反射信号的形成过程,并讨论了应该如何结合地质、设计、施工资料对隧道衬砌结构层位进行划分.  相似文献   

8.
探地雷达在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要叙述铁路隧道二次衬砌背后脱空危害机理的基础上,着重介绍探地雷达高精度检测某铁路隧道二次衬砌厚度和缺陷类型的良好效果,论述了实测中的误差来源,总结出防止二次衬砌背后脱空的质量保证措施,充分说明应用探地雷达检测铁路隧道衬砌质量的必要性、先进性。  相似文献   

9.
探地雷达在隧道和涵洞工程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交通与水利建设中,隧道及涵洞施工地质条件复杂,工程事故多种多样。本文结合现场实测资料,讨论了探地雷达技术在公路隧道、引水涵洞衬砌质量及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铺设质量,进行检测方面的应用效果。实例表明,探地雷达技术在查明衬砌层中的缺陷与隐患的位置,确定混凝土衬砌层中钢筋的分布情况,对隧道中潜在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评估等方面具有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0.
地质雷达探测工程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中明  丁强 《地质找矿论丛》2006,21(Z1):182-184
地质雷达(GPR)探测技术在浅层地质勘探领域广泛应用,并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文章针对消除干扰的方法、关于防空洞探测、关于公路路面检测和隧道衬砌质量检测、地下岩溶探测等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是否准确,高信噪比的地质雷达信号是关键。在进行地质雷达探测时,由于受到周围复杂环境的影响,采集的雷达数据中含有各种干扰信号,降低了信号质量,直接影响到解译人员对地质条件的解读,影响了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精确度。因此,本工作提出利用一种优化过的阈值方法对信号进行去噪,提高信噪比。优化主要是从优化阈值选取方式和优化阈值函数的选取两个方面对软阈值方法进行优化,并且通过仿真实验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信噪比的提升和均方差的减小幅度上以及去噪效果三方面对比,实验证明改进方法更优于软硬阈值方法,改进方法可适用于实际雷达数据干扰信号的处理,能提高信号信噪比,更好的还原信号。  相似文献   

12.
这里基于某铁路隧道仰拱400MHz天线探地雷达的实际采集数据,采用Radan7软件处理方法所检测的缺陷结果,与施工单位及相关质量控制单位所组织的破检验证完全相符。通过对检测缺陷展开全面分析与解释,为隧道缺陷检测提供了依据和方法,将其应用于该工区后续隧道施工和隧道缺陷的检测处理与解释,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徐坤  王志杰  孟祥磊  孙长升 《岩土力学》2013,34(Z2):464-470
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已被工程界广泛认同和接受,如何准确快速地探测松动圈深度更好的为工程服务,成为大家所关注的问题。以新建兰新铁路大梁隧道现场试验为依托,对测试断面围岩松动圈深度采用单孔声波测试法、地质雷达法进行探测,结合现场地应力及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实测结果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可知,以单孔声波测试法结果为基准,地质雷达测试结果与声波法测试结果基本一致,在围岩含水区域测试结果存在一定偏差,地质雷达发出的电磁波对含水区域比较敏感,发射和接收干扰较大,但地质雷达作为一种快速、无损的检测方法应该得到大力推广应用。由于数值计算时没有考虑爆破对围岩松动圈的影响,其计算结果与声波法探测结果相比偏小,但是两者的变化趋势基本上是一致的。数值计算应以现场地应力及岩体物理力学参数测试结果为依据,使计算结果更加真实,更好地为工程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14.
应用基于时间域有限差分法模拟软件GPRMax2D,对高铁隧道衬砌典型的不良情况,如厚度不足、空洞和钢筋布置不合理等进行了正演模拟,得到了隧道衬砌典型不良情况的正演模拟雷达图像。结合某高铁隧道工程实际检测得到的雷达图像,对两者图像作了对比分析,总结得到了隧道衬砌不良情况雷达图像的特征规律,完善了探地雷达图像资料特征解释库,提高了识别高铁隧道衬砌典型不良情况雷达图像的可信度,为高速铁路隧道的无损检测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探地雷达单道信号处理的岩溶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成禹  余世为 《岩土力学》2016,37(12):3618-3626
探地雷达(GPR)作为岩溶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主要手段广泛运用于隧道岩溶探测,但GPR自带分析软件所得时间剖面图只能进行岩溶定性分析,无法较准确地确定岩溶的位置、大小和形状。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GPR原始数据的单道信号计算岩溶位置和大小的方法。具体做法主要包括:先用地质雷达自带分析软件确定岩溶位于哪几道信号上,再将这几道信号的数据利用自编程序提取并作Hilbert函数变换,绘出信号的瞬时振幅、相位和频率图(三瞬图),根据每道三瞬图图像突变的位置确定岩溶的起、终点,最后联合各道计算结果确定岩溶的位置、大小和形状。上述方法在赣龙铁路中复隧道DK189+135、DK189+75断面岩溶探测中得到了成功运用。实践证明,该方法能较准确地确定岩溶的位置、大小和形状,是基于探地雷达探测岩溶分析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高温热害是川藏铁路面临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折多山一带地处地热资源丰富的康定地热田,隧道热害问题突出。由于高原山区的交通和施工条件恶劣,在部分区域钻探或其他物探手段难以施展。为了更加精确地预测隧道沿线围岩温度场分布特征,弥补在困难地区勘察工作的不足,基于现场调查获取的地质资料,考虑断层、岩性、地温、地下水等因素,结合稳态法地热研究理论,建立折多山区域地热场模拟数值模型,揭示A隧道方案沿线围岩温度场分布特征;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隧道沿线热害危险性进行了分区评价,为隧道线路的选址、设计和施工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Summary The lining concept of the 15.4 km long one-track Furka railway tunnel is described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shotcrete application as a permanent support Altogether 70000 m3 dry aggregate/ cement mix and 115000 rock bolts have been applied. The tunnel was lined at a rate of approx. 400 tunnel metres per month using up to five shotcrete machines simultaneously. Systematic quality control throughout the construction work indicated an average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shotcrete of 40 N/mm2. The support requirements were grouped into 16 different classes and an additional special class accounting for extreme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some relatively short stretches.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诊断运营中隧道病害的程度,需要对隧道衬砌作出系统评价.本文结合工程实际,阐述了采用地质雷达对隧道衬砌进行检测的原理及方法,采取提高检测效果的方法和技术措施,并通过典型雷达图像分析了衬砌结构完整性和衬砌厚度识别判定特征,取得了较好的检测效果,为隧道整体健康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