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岭型铅—锌矿床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李健中  何典仁 《地质学报》1992,66(3):257-268
秦岭型铅-锌矿床是产于北秦岭华力西褶皱系泥盆纪地层中,由海相碳酸盐岩及细碎屑岩系容矿的热水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它可进一步划分为热水沉积矿床(厂坝式)及热水沉积改造矿床(毕家山-铅硐山式)两个亚类。与世界古生界著名铅-锌矿床对比,它包括了热水沉积矿床(Meggen型)和热水改造矿床(Mississippi Valley型)的一些特征,但又有别于它们成为一个独立类型。  相似文献   

2.
艾蒂克铜-金矿床位于瑞典北部的耶利瓦拉市,为欧洲年产量最大的露采铜-金矿床。铜-金矿体与中元古代斑状石英二长闪长岩体具有密切的时空分布关系。铜-金矿化主要在古元古代瑞(典)芬(兰)火山沉积岩系和侵入岩脉(墙或株)内呈脉状、网脉状及细脉浸染状产出,并构成似层状、透镜状、囊状矿体。初步研究表明,斑状石英二长闪长岩位于矿体下盘,为复式次火山岩侵入体,与铜-金-银(钼)矿化具有密切的时空联系,是区域上火山岛弧环境下产出的哈帕兰达侵入-火山岩套的一部分,具有典型斑岩型矿床的特征。此外,流体包裹体和矿床年代学研究表明,艾蒂克铜-金-银(钼)矿床是高盐度流体演化的产物,经历了多次铜-金-钼-磁铁矿等多金属矿化的叠加,矿化阶段跨越近160Ma,具有典型的IOCG型矿床特征。艾蒂克铜-金-银(钼)矿床兼具斑岩型和IOCG型铜-金矿床的部分特征,其成因类型尚待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3.
韩宁  江思宏  白大明  陈春良  刘源  康欢 《地质通报》2019,38(11):1920-1937
东欧南部阿普塞尼-巴纳特-蒂莫克-斯雷德诺戈里斯基(ABTS)成矿带位于特提斯巨型成矿域的西段,矿床类型主要包括斑岩型铜-金-钼矿床、矽卡岩型钼-铁-铅-锌矿床、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银矿床等,成矿作用主要与晚白垩世钙碱性岩浆活动有关。整个成矿带的矿床形成于20Ma,为短期构造成矿。空间上,斯雷德诺戈里斯基地区成岩成矿年龄有自北向南减小的趋势。目前,该矿带成矿模型主要为板块折返模型,在板块俯冲的过程中,受非洲和欧洲板块之间的远程作用力的影响,俯冲角度逐渐变陡,导致上地幔和软流圈物质上涌,并伴随上盘的伸展,熔体上升到浅部层位形成相关的岩体和矿床。伴随着板块折返,岩浆侵位轨迹南移,导致斯雷德诺戈里斯基和蒂莫克地区自北向南成岩成矿年龄逐渐降低。该成矿带与国内冈底斯成矿带具有相似的矿床类型和成岩年龄空间分布特征,在成矿时代、成矿构造环境上不同。  相似文献   

4.
区域地球化学填图成果表明,在中国西南川-滇-黔交界地区存在一个与产出规模巨大的峨眉山玄武岩分布范围相吻合的Pt,Pd地球化学巨省。作为地幔热柱成因的峨眉山玄武岩的铂族元素丰度虽略有偏高,但玄武岩中铂族元素很难形成可以利用的铂族矿物,故该异常是“非找矿异常”。在该区内寻找铂族元素矿床应在基性岩-超基性岩体出露较多的中岩区南段,注意沿循已知的矿床、矿化或较小型基性岩侵入体,将矿区(或岩体)的整体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与典型的岩浆型铂族元素矿床相比较,进而研究、预测本矿区或本岩体的铂族元素成矿的可能性及远景规模等,寻找岩浆型铂族元素矿床,而在岩浆型矿床的周边地质体内注意寻找热液型铂族元素矿床。  相似文献   

5.
城门山、武山铜矿床成因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黄恩邦  张通堂  罗钊生 《矿床地质》1990,9(4):291-300,308
城门山、武山铜矿床是由斑岩型-矽卡岩型-似层状硫化物型、矽卡岩型和似层状硫化物型组成的“多位一体”铜矿床。本文概括了成矿与岩浆侵入活动、断裂构造和围岩性质的关系;对三种类型矿石的空间分布、金属元素的分带、黄铁矿的特征元素、稳定同位素特征及成矿温度等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根据三类矿石的密切联系和相似性,提出了它们是在同一岩浆成矿作用下彤成的一组有内在联系的铜矿床。  相似文献   

6.
浙东南地区火山岩型铅锌(银)矿床可进一步分为两个亚类:火山-次火山热液型和火山喷发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其中以前一类型较重要。硫、铅同位素组成及微量元素等研究表明:成矿主要与中生代火山作用有关,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与上地幔和下地壳有关的火山岩和次火山岩;火山机构控制着矿床类型及规模。火山-次火山热液型矿床主要受火山穹隆控制,而火山喷发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主要产于火山洼地中  相似文献   

7.
该矿床分布于双井子—黑虎山向斜核部大理岩(下石炭统白山组)中,成矿与东西向断裂有关,矿体严格受大理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体接触带的控制,金-铜矿化与移卡岩化密切相关,矽卡岩化愈强烈矿化也愈强烈。矿石类型有3种:黄铜矿-闪锌矿矿石、含闪锌矿黄铜矿矿石及黄铜矿矿石。矿石有益组分有Au、Ag、Cu和Zn等。该矿床成矿过程可划分为3个成矿期和4个成矿阶段,即矽卡岩期,包括无矿阶段和氧化物阶段;石英—硫化物期,包括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阶段和石英-黄铜矿阶段;表生氧化期。从以上认为,该矿床属矽卡岩型金-铜矿床。本文还指出,现已发现的矿体多与激电异常值对应,因此在岩体超覆大理岩部位若发现激电异常高值时,应注意寻找隐伏的金-铜盲矿体。  相似文献   

8.
阿依托汉矿区位于阿尔泰山区南缘的阿舍勒Cu-Au-Pb-Zn矿带,共发现5条铜矿体,铜矿体主要赋存于下-中泥盆统阿舍勒组第一岩性段的大理岩和变质凝灰岩中,少量产于石英斑岩脉中;与成矿有关的中泥盆世英云闪长岩和晚期岩脉提供了成矿热源并形成与矿化相关的矽卡岩化、硅化、绢云母化、绿帘石化等围岩蚀变;玛尔卡库里大断裂的次级断裂(F5韧脆性断裂)控制了铜矿体的储矿空间;成矿主要经过了早-中泥盆世(火山-沉积作用)、中泥盆世(岩浆侵入作用)和中-晚泥盆世(铜矿的主矿化阶段)多个阶段,是多种地质因素的耦合导致最终成矿。矿床体现了"层控-岩控-构控-时控"四位一体控矿的特点,不宜用单一的成矿模型予以描述定位,矿床类型属于热液交代-充填型铜矿床。文章在总结找矿标志的基础上,对下一步的找矿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从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获悉,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国际矿床成因协会主办的第十四届国际矿床成因大会将于8月19日—8月22日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据主办方介绍,本届大会的主题为"矿产资源:发现与利用",会议议题将涵盖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作用,斑岩型铜金矿床成矿作用,矽卡岩型矿床和铁氧化物-铜-金(IOCG)型矿床、卡林型金矿、三稀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等当前全球矿床学研究领域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热点话题。大会除了开展4天的研讨之外,还将举行展览交流、学术展板介绍、会前学术研讨与培训以及会后野外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10.
南华砷铊矿床雄黄标型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雄黄是云南省南华砷铊矿床中最主要工业矿物。它不仅与铊矿物共生,而且本身含有较高的铊,可高达(n×10~n×100)×10-6。砷铊矿床雄黄与砷矿床雄黄相比较在产出条件,微量元素、硫同位素和晶面间距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差别。前者富铊,低氯、高氟和硼,富轻硫同位素,相对贫稀土元素;后春富氯,低铊,高碘,富重硫同位素,相对贫碱土族元素。这些标型特征不仅有助于南华砷铊矿床进一步开发,而且有助于含雄黄的热液矿床,特别是As、Hg、Tl、Sb、Au等矿床的找矿勘探。  相似文献   

11.
晋北火山岩型金银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兆龙  张连营  骆华宝 《地球学报》1994,15(Z1):145-151
晋北地区是浅成低温热液金银矿床重要分布区。金银矿床与火山岩岩体密切相关。与成矿有关的石英斑岩、石岗斑岩基 Rb-Sr等时线年龄为136-167Ma,为燕山早中期产物,(87Sr/86Sr)。为0.7058-0.7065,属幔壳混源型。铅同位素资料表明,支家地银矿和刁泉银、金、铜矿铅同位素组成与高于庄组白云岩及有关次山岩岩石铅组成相似,可能均属壳幔混合源。耿庄金矿铅同位素属异常铅。金银矿床的δ34S值分布范围为-0.8‰-+9.6‰,算术平均值为3.8‰,为岩浆热液型特征。成矿流体氢氧同位素及碳酸盐的碳氧同  相似文献   

12.
世界钴矿资源及其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丰成友  张德全 《地质论评》2002,48(6):627-633
本文概述了当前世界钴资源状况,钴矿床分类及国内外钴矿床勘查与研究的最新进展,全球钴资源丰富,但分布较为集中,沉积型砂岩容矿的铜钴矿床和含钴的岩浆岩型硫化铜镍矿床是两个最重要的钴矿床类型。尽管钴多数以铜-镍、铜、铁等矿床的伴生金属产出,国外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层控铜钴矿床之上,中国近几年却在华北地台北缘东段、西部 中央造山带、赣西地区等陆续发现了一些不同元素组合,不同成因类型且为独立的或以钴为主的钴矿床,钴矿床勘查的重大突破既对开拓钴矿床成矿学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也为弥补国内钴资源长期供应不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次火山岩型和斑岩型矿床地质对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内外资料表明,次火山岩型和斑岩型两类矿床在找矿标志和找矿方向上存在较大差别,在同时代的火山岩区,斑岩型铜矿化和次火山岩型铜矿化可以共存,但是,两者不是单一成矿阶段的产物,而是与同源多阶段侵入活动有关的不同成矿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西藏桑日县明则铜矿为斑岩型矿床,分为两个矿段.在侵入岩和侵入岩与地层接触带的夕卡岩中发生铜矿化,矿化受断裂构造的直接控制;与矿化有关的围岩蚀变有钾化、石英-绢云母化和高岭土化.矿区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扩大矿床规模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楚雄盆地砂岩型铜矿床构造-流体耦合成矿模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韩润生 《地质学报》2010,84(10):1438-1447
砂岩型铜矿床是楚雄陆相红层盆地的典型矿床类型。在构造-流体-成矿体系的动力学演化中,该类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沉积-成岩成矿作用、改造成矿作用及后期断裂作用的演化过程:燕山中晚期形成煤-铜-盐"三色建造"和盆地流体;喜马拉雅早期构造-热演化形成褶皱圈闭盆地流体,来自基底的富铜流体沿同生断裂(隐伏断裂)上升将一些亲铜元素从深部带入煤层而被吸附,形成富铜的还原性流体(H2O-SO2-CO2-CH4(C3H8-C2H6)-HSO4-HCO3-型),还原性流体沿次级断裂、隐伏断裂和层间断裂及轴面变形带上升,与大气降水深循环淋滤膏盐层形成高盐度的氧化性流体(H2O-SO2-CO2-N2-CO-HSO4-型)在砂(页)岩相遇时发生水-岩相互作用,并封闭于高孔渗的砂(页)岩储层,在褶皱翼部或核部的中细粒砂岩和层间断裂带中形成层状、似层状矿体;喜马拉雅中期由于构造改造,在更次级断裂带中形成脉状矿(化)体。所以,该类矿床是褶皱构造圈闭盆地流体-含矿岩相和构造裂隙封闭成矿流体定位成矿的产物,是铜矿源、构造与流体三者耦合作用的结果,更好地解释了矿床既沿褶皱分布又沿含矿层定位及矿物、元素分带的主要原因。故建立了该类矿床的构造-流体耦合成矿模型。  相似文献   

16.
新疆西南天山霍什布拉克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霍什布拉克铅锌矿是西南天山地区的典型矿床。矿床以晚古生代碳酸盐岩-碎屑岩为容矿岩石,矿体呈板状、层状、似层状产于上泥盆统坦盖塔尔组上岩性段灰岩层位中,宏观及微观现象均显示后生成矿特点,围岩蚀变较弱。矿石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少量黄铜矿,脉石矿物以黄铁矿、方解石、白云石、石英为主。黄铁矿Co/Ni比值<1,指示其成因与盆地流体相关,闪锌矿浅色、贫铁〔w(Fe) 0.652%~1.797%〕,反映中低温成矿。矿石中热液方解石、白云石δ13CV-PDB=-1.9‰~2.6‰,δ18OV-SMOW=22.41‰~24.67‰,流体包裹体δDV-SMOW=-102‰ ~ -77‰,平衡流体δ18OH2O V-SMOW=9.97‰~13.35‰,反映成矿流体主要为盆地中的封存水,而其中的碳主要来源于围岩碳酸盐岩。矿石中硫化物δ34S值多数集中于16‰~24‰,指示硫来源于海相硫酸盐的热化学还原。矿石铅同位素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变化范围分别为17.847~18.173、15.586~15.873、37.997~38.905,与围岩碳酸盐岩地层具有可比性,而明显不同于矿床附近二叠纪侵入岩体,指示围岩提供了成矿物质。铅同位素组成和相关参数指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上地壳。综合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作者认为霍什布拉克铅锌矿床是造山期逆冲推覆作用使盆地流体大规模活化、运移形成的MVT型矿床。  相似文献   

17.
大兴安岭南段主要金属矿物的成分标型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蒙古东部的黄岗-甘珠尔庙矿带是地处大兴安岭南段的锡乡金属矿带。矿带中各矿床的磁铁矿、锡石、方铅矿、闪锌矿的主元素和微量元素数据表明,这些矿床是属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矽卡岩型、热液型、斑岩型和云英岩型矿床;其成矿金属组分中的铁来源于区域晚古生代海相中-基性火山岩,部分铅锌来源于区域二叠纪地槽沉积物。研究还表明,与燕山期偏碱性花岗岩有关的锡钨矿床和与燕山期中酸性花岗岩类有关的铅锌矿床其方铅矿、闪锌矿的微量元素含量及比值存在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氧化性和还原性斑岩型矿床流体成矿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文刚  范宏瑞 《地学前缘》2011,18(5):103-120
目前已经广泛认同斑岩型Cu-Au(-Mo)矿床是在相对较高的氧化性含矿流体作用下形成的。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发现了一系列具备还原性特征的斑岩型矿床,这些矿床往往不发育表征高氧逸度的原生磁铁矿和硫酸盐矿物。文中对几种与斑岩型矿化相关的花岗岩分类进行了分析讨论,并采用氧化型和还原型花岗岩分类方案,将对应的斑岩型矿床划分为氧化性斑岩型矿床(OPD)和还原性斑岩型矿床(RPD)。结合相关资料,认为还原性流体中所含有的CH4可能来自邻近的S型花岗岩的混染作用,但是不排除是经地球排气作用从地幔进入到地壳的可能性。结合实际还原性斑岩型矿床研究,文中给出了一个化学模型,认为CH4和SO2属于岩浆系统自生成分,在特定物理化学阶段发生反应,形成H2S和CO2,从而抑制了硫酸盐矿物的形成。这两类矿化系统的成矿流体来源、金属溶解-运移-沉淀以及成矿物质富集-分散-贫化等特征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别。由于低氧逸度条件不利于成矿金属物质(Cu、Mo等)的迁移和富集,所以RPD矿化系统成矿潜力往往低于OPD矿化系统,但是可以发育次级斑岩型Au矿。结合实验分析结果,文中给出了OPD和RPD矿化系统流体成矿对比模式,认为如果原始岩浆中存在大量的成矿物质,RPD矿化系统可以形成"两端员矿化",即底部形成硫化物矿床,顶部形成次级斑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9.
葛兵  池月余 《安徽地质》2023,(3):211-214+223
安徽庐江鼓架山铜矿位于郯庐、黄破断裂带与矾山-铜陵断裂复合部位,庐枞火山盆地西北外缘,滁州-庐江构造岩浆带的西南部。矿区含铜岩体的来源具有壳-幔混染型特点,成矿流体主要由岩浆水组成,碳和硫同位素含量范围属于地幔范畴,充分说明成矿流体和物质具有地幔源区的特点。鼓架山斑岩型铜矿的主成矿温度为250~480℃,属于典型的中高温热液斑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20.
藏南松多地区板多铅锌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矿床产于松多岩组、花岗闪长岩与隐伏似斑状花岗岩的接触带及其附近,迄今共圈定3个矿体,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受北东向断裂控制。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与黄铜矿,其次为毒砂、黄铁矿、磁黄铁矿等;非金属矿物以石英、绢云母为主,其次为白云母与方解石。矿床可划分为3个成矿阶段:Ⅰ.石英-毒砂-黄铁矿-磁黄铁矿阶段;Ⅱ.石英-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阶段;Ⅲ.石英-方解石阶段。其中,第Ⅱ阶段为主成矿阶段。为查明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和成矿流体特征,选取主要成矿阶段的石英开展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研究。结果表明,石英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并含有少量纯液相与纯气相包裹体;成矿流体属中温、低盐度、低密度的Na Cl-H2O体系;成矿早期存在沸腾现象,之后,流体的减压降温应是铅锌富集成矿的主要因素。综合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及流体包裹体研究,初步认为,板多铅锌矿属中温热液脉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