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城市化、上业化是现代化建设不可逾越的阶段。征地拆迁和补偿安置工作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容易引发社会矛盾。近年来,我们坚持重心前移、预防为主,狠抓源头冶理,“跳出信访抓信访”,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有效化解了矛盾纠纷,我区连续6年没有发生因土地问题越级剑省进京上访,实现了发展和稳定的“双赢”。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2.
正为努力提高信访工作效率和质量,兰考县国土资源局以强化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国土资源"小信访"纳入到全县"大信访"格局,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为群众排忧解难。截至2015年12月底,该局累计接待信访群众39批140人次,办结信访案件21件,结案率100%。为切实维护群众权益,兰考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土地纠纷信访案件处理工作的意见》规定,明确了各乡镇镇长为土地纠纷化解信访案件处理第一责任人,将土地纠纷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郑州市国土资源局为有效化解信访矛盾纠纷,持续深入开展积案化解活动,坚持"民情掌握在一线、矛盾发现在一线、包案化解在一线、感情融合在一线",积极深入基层走访、排查,化解信访矛盾纠纷,切实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坚持民情掌握在一线。该局建立了信访疑难案件会审、领导干部接访包案、信访督查督办等工作制度,规范了信访  相似文献   

4.
正2011年以来,我省国土资源信访工作在省厅党组领导下,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平安建设与信访稳定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以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为中心,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资源中心工作,不断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及时就地解决信访问题,畅通信访渠道和规范信访秩序,积极探索建立健全保障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方面取得了新的明显成效,维护  相似文献   

5.
正为切实做好当前信访维稳工作,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广西贵港市国土资源局采取4项举措,努力做好信访维稳工作。一是加强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逐一排查易产生激化矛盾隐患和可能出现隐患苗头的重点信访案件、重点信访人,建立信访台帐,每月定期报告,及时掌握信访动态,力争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6.
梁山县国土资源局坚持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切实解决群众信访问题,四措并举强化土地信访工作,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一是畅通渠道,健全信访网络。梁山县国土资源局把畅通信访渠道作为做好信访工作的关键,每个科室、基层国土资源所明确了1名信访责任人,从每个行政村聘请了1名信访信息员,建立了县、乡、村三级信访网络,健全了信息沟通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7.
莒县国土资源局干部职工通过走进基层、走进群众中间,摸排国土资源信访矛盾,查找信访苗头线索,及时制定应对方案,筑牢接访三道防线,努力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信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8.
做好国土资源信访工作,既要把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作为工作的第一任务,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又要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真正把做好信访工作的过程变成为群众排忧解难、疏导群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的过程,变成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该文重点针对莱芜市国土资源信访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就如何处理信访事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省国土资源厅印发《2017年河南省国土资源平安建设暨信访工作要点》《关于印发河南省国土资源信访基础业务规范年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部署开展"信访基础业务规范年"活动要求,要求建立完善机制,创新方式方法,聚焦控增减存,深入推进"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着力维护信访群众合法权益,促进信访矛盾纠纷就地化解。推进"阳光信访"建设。立足保护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  相似文献   

10.
<正>国土资源工作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土地工作是最重要的群众工作之一。当前因土地矿产问题引发社会矛盾积累较多,国土资源信访稳定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日益凸显。如何做好信访稳定工作是当前信访工作关注的焦点,研究信访稳定工作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信访稳定工作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近年来,土地矿产问题引发社会矛盾的事件大多集中在征地补偿、权属争议、土地矿产违法案件等方面。由于这些社会矛盾涉及群体性利益,诉求的形式往往表现为群体性和  相似文献   

11.
东营区是东营市的市中区,是市委、市政府和胜利石油管理局、中国石油大学所在地,辖区面积1156km^2,总人口58万人,其中城市人口42万人,城市化程度高,经济发展步伐快。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中村失地农民的生活安置成为东营区面临的突出问题。东营区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安置失地农民的途径,合理调整利益关系,探索出了一条有效解决城中村失地农民安置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2.
东营区是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一东营市的中心区,我国第二大油田一胜利油田所在地.近年来,东营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不断增多,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压力很大.为确保全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东营区创新机制,规范管理,积极探索增加耕地的有效途径,取得了显著成效.1999年以来,全区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551.6 hm2,而同期增加有效耕地3 660.22 hm2,实现了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3.
东营市东营区实施土地开发整理的措施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东营区针对全区土地资源“一少一多”的实际(即:耕地总量少,总面积29588.15hm2,占土地总面积的25.6%,人均耕地仅有0.12hm2,而且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量的55.5%;耕地后备资源多,宜农土地面积8540hm2),精心组织土地开发整理,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03年,东营区在福建漳州召开的全国土地开发整理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2006年10月,非洲十国考察团到东营区考察学习土地开发整理经验做法;2007年被评为全省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先进单位,才利民副省长到牛庄镇1133.33hm2(1.7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现场进行调研,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4.
随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对土地管理特别是与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形势相适应的土地开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东营区作为东营市"四区一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高效生态的发展方向推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该文论述了东营区土地管理的现状及主要做法,立足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提出了推动东营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高速城市化过程中,受土地产权限制及拆迁补偿等因素的影响,原农村居民点开发成本提高,急于扩展的城市首先倾向于开发成本较低的周边地块,使原农村居民点逐渐成为都市海洋中的“孤岛”。东营区是东营市的中心区,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和中国石油大学驻地,总面积1153.6km^2,辖4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58万,中心城规划区内村居41个,人口4.78万,城中村居布局分散,土地利用粗放。为节约利用土地,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条件,近年来,东营区通过政策拉动,典型带动,依法运作,扎实开展村居改造工作,节约集约用地,城市面貌大有改观,城中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2008年以来,东营区国土资源分局党组在认真分析当前农村政策和土地管理形式的基础上,将村庄整理复垦、“空心村”整治和宅基地管理列入工作重心,及时组织了全区农村“空心村”调查和宅基地管理的调研,建立健全了农村宅基地管理目标机制,并将其作为镇、街道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东营地区在构造位置上位于东营凹陷内,为了对该区域进行地震安全评价,利用浅层人工地震探测资料,并结合油田勘探地层资料,综合分析了东营凹陷的主要断裂活动性。结果表明,胜北断裂为第四纪早期断裂,陈南等断裂为第四纪以来不活动断裂,都不是一般工程建设需要避让的断裂。  相似文献   

18.
东营凹陷是一个中、新生代断落凹陷区,发育了巨厚的新生代地层。凹陷内岩盐主要发育在沙河街组四段中下部,通过对沉积盆地演化阶段、岩盐赋存层位及蒸发岩系序列结构的分析,指出岩盐是在陆相环境中沉积的,属海源陆相沉积矿床。  相似文献   

19.
该文在东营市海洋地质调查获得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开展近海海域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反映近海海域地质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选取海岸侵蚀与淤积、活动断裂与地震、灾害地貌与滑坡、浅层气、底辟、埋藏古河道(古湖泊)、表层沉积物质量、海水质量、软土、砂土液化10项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对东营市近海海域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大部分区域地质环境质量为优等和良好级别,面积8875km~2,占总面积的86.58%;中等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北部、东南部和东营港近岸区,面积1200km~2,占总面积的11.71%;较差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北部及黄河口外围海域,面积175km~2,占总面积的1.71%。  相似文献   

20.
东营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由于该地区沉积时间短,工程地质条件较差,不良工程地质条件严重地制约了港口的发展。该文查明了东营港地区工程地质问题,以区域地壳、地面和地基稳定性评价为基础,采用综合评价法进行工程地质环境适宜性分析,分别针对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高层重型建筑,划分出基本适宜区和较不适宜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