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深水远端裂陷盆地演化是大陆边缘构造研究的热点.中沙海槽盆地位于西北次海盆和西南次海盆之间,是一个临近洋盆的裂陷盆地.根据最新的地球物理资料,揭示了该盆地的沉积层序和构造演化.中沙海槽盆地裂开后期地层厚度约为200~1500 m,可划分为6个地震层序.古近系分布局限,仅限于中沙海槽盆地和中沙南盆地的深凹部位;新近系一般厚...  相似文献   

2.
刘青  朱琨 《华北地质》2007,30(2):115-120
八里张石膏矿位于合肥盆地北缘,赋存于古近系定远组含盐岩系。古近系定远组是安徽重要的陆相含盐建造。文中结合矿区地质背景,着重从沉积相特征的角度,通过对定远组含盐岩系的岩相特征、沉积规律、形成条件以及河湖相沉积特征规律的分析,对矿区的矿床成因也做了初步分析。认为矿区含盐岩系由河湖相沉积组成,属陆相盐湖沉积,同时在盐湖的形成过程中,盐盆受断裂控制。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陇县地区含煤有利区构造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沉积-构造演化的角度,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区内侏罗系、白垩系及古近系等地层岩相、地层原始沉积厚度、残留厚度的对比与分析,揭示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陇县地区在南北方向上具“翘翘板”式的沉积-构造演化规律。通过构造控煤作用分析,预测出该区存在南北两个含煤有利区,并得到地震勘探验证。   相似文献   

4.
周武 《陕西地质》2015,(1):90-92
潼关地热为新近系、古近系孔隙裂隙热储层及构造断裂裂隙热储,其热储埋藏较深,地热井口水温55~75℃,取水位置900~2300 m,属盆地沉积埋藏型。  相似文献   

5.
渭河盆地新生代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渭河盆地位于鄂尔多斯地块南缘与秦岭造山带的交接部位,为一新生代盆地,古近系和新近系沉积厚度几千米,沉积类型多样,通过钻井及大量野外剖面的详细观察及实测,开展了地层、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学的研究。对渭河盆地新生代地层单位进行了重新厘定,并根据沉积特征划分为冲积扇沉积、河流沉积、湖泊沉积、三角洲沉积及风成沉积5种沉积类型。研究认为:整个沉积过程,盆地边断、边陷、边充填,纵向上极不对称,沉积中心偏南,平面上西窄东宽,盆地边部以冲积扇沉积为主,向中心由三角洲沉积逐渐过渡为湖相沉积。盆地从始新世开始沉积,渐新世后期抬升并存在沉积间断,中新世冷水沟期接着开始沉积,水体逐渐扩大,寇家村期湖泊广泛发育,至灞河期沉积范围达到最大,上新世游河期盆地存在西安、固市两大沉积凹陷区,边部开始出现风成沉积,第四纪西部隆起,湖泊沉积范围开始缩小,中更新世至全新世,盆地内湖泊萎缩成区域上的小型洼地。  相似文献   

6.
在深入研究古近系定远组烃源岩有机地化特征、分布规律及沉积环境的基础上,通过与相似盆地对比,认为古近系烃源岩主要为咸水湖相沉积,受控于盆内近EW向的次级断层,尢以南部保存较好,具有低碳、高"A"、高S1的特点,与我国的江汉、柴达木等古近系含盐盆地具有相似的有机地化特征,其成烃转化率高,热演化程度适中,资源潜力较大.古近系是区内油气勘探突破的重要目的层系.  相似文献   

7.
河套盆地沉积环境演化的研究程度较低,尤其是针对具有重要油气勘探潜力的临河坳陷白垩系和古近系。通过对地震和钻井资料的详细分析,对河套盆地临河坳陷白垩系和古近系沉积演化开展系统研究,并探讨其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 (1)白垩纪和古近纪,河套盆地临河坳陷处于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沉积水体整体富氧但局部贫氧—厌氧,并且淡水和半咸水环境交替出现。(2)坳陷内的白垩系和古近系共发育5类沉积相,包括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及湖泊相,又进一步划分为12类沉积亚相及22类沉积微相。坳陷西北侧断控构造活动较强,地形高差较大,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东南侧构造活动弱,地形较缓,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各期沉积格局整体相似,仅表现在盆缘扇体和盆内湖相沉积规模的此消彼长。(3)坳陷内的白垩系和古近系沉积作用表现为“弱幕式构造主控下的干旱浅水双物源沉积”特征。在盆地发育的初期,构造活动较强,但盆地规模较小且水体较浅,两侧碎屑物质快速向盆内推进,并在盆地中心汇合,形成“满盆砂”的沉积格局。随着构造活动减弱和水平面快速上升,碎屑物质供应不足,湖泊的沉积和改造作用占据主导,从而形成以湖泊相占优势的沉积格局。(4)坳陷内的沉积相带控制着砂体的宏观发育规模、叠置关系和垂向演变,进一步决定了有效储集层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沉积相带和断裂作用双重主控因素下,坳陷内的白垩系和古近系有利储集层多分布于以滨—浅湖和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并且断层发育的中央断垒带。  相似文献   

8.
河套盆地沉积环境演化的研究程度较低,尤其是针对具有重要油气勘探潜力的临河坳陷白垩系和古近系。通过对地震和钻井资料的详细分析,对河套盆地临河坳陷白垩系和古近系沉积演化开展系统研究,并探讨其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 (1)白垩纪和古近纪,河套盆地临河坳陷处于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沉积水体整体富氧但局部贫氧-厌氧,并且淡水和半咸水环境交替出现。(2)坳陷内的白垩系和古近系共发育5类沉积相,包括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及湖泊相,又进一步划分为12类沉积亚相及22类沉积微相。坳陷西北侧断控构造活动较强,地形高差较大,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东南侧构造活动弱,地形较缓,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各期沉积格局整体相似,仅表现在盆缘扇体和盆内湖相沉积规模的此消彼长。(3)坳陷内的白垩系和古近系沉积作用表现为“弱幕式构造主控下的干旱浅水双物源沉积”特征。在盆地发育的初期,构造活动较强,但盆地规模较小且水体较浅,两侧碎屑物质快速向盆内推进,并在盆地中心汇合,形成“满盆砂”的沉积格局。随着构造活动减弱和水平面快速上升,碎屑物质供应不足,湖泊的沉积和改造作用占据主导,从而形成以湖泊相占优势的沉积格局。(4)坳陷内的沉积相带控制着砂体的宏观发育规模、叠置关系和垂向演变,进一步决定了有效储集层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沉积相带和断裂作用双重主控因素下,坳陷内的白垩系和古近系有利储集层多分布于以滨-浅湖和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并且断层发育的中央断垒带。  相似文献   

9.
兴凯湖盆地是与敦密断裂构造活动密切相关的含煤盆地,发育古近系虎林组和新近系富锦组含煤地层。利用实测剖面、钻孔岩心及测井曲线资料,对该盆地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层序地层及聚煤特征进行研究,在研究区识别出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根据研究区内的岩性岩相变化,将区内含煤地层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1和Sq2,其中层序Sq1相当于古近系虎林组,发育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层序Sq2相当于新近系富锦组,发育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古近纪主要聚煤环境为高位体系域的三角洲平原沼泽,新近纪聚煤环境为低位和湖侵体系域的滨浅湖淤浅沼泽和高位体系域的三角洲平原沼泽。  相似文献   

10.
渤海湾盆地惠民凹陷临商断层特征及其活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商断层为济阳坳陷惠民凹陷内部NE向展布的控洼断层之一,详细地分析这些断层的活动性对于深入了解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开始沉积以来惠民凹陷的差异分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详细解剖临商断层的几何学特征,不同时期、位置的断层活动性,并结合新生代以来渤海湾盆地的构造演化,得出以下认识:①临商断层的雏形为一右旋走滑正断层。②断层的主枝由西往东活动速率逐渐增强,而分枝断层则表现为中间强、两侧弱。③时间上的差异性表现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沉积期—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二段沉积期断层的活动性较强,在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二段沉积期达到最高值,而后逐渐减弱,古近系东营组沉积期出现小规模的增强,新近系馆陶组沉积期断层活动性达到最低值,新近系明化镇组沉积期断层活动性开始增强。④空间上断层活动的差异主要是由于该断层走滑过程中形成的同向走滑断层的位置造成的,而时间上的差异性与渤海湾盆地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库车坳陷大北—克深地区古近系原型沉积盆地地层沉积相精细研究结果,将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划分为5个岩性段,苏维依组划分为3个岩性段。研究认为库姆格列木群砂砾岩段为扇三角洲沉积,膏泥岩段为局限泻湖沉积,白云岩段为局限泻湖—潮坪沉积,膏盐岩段为半局限泻湖—强蒸发膏盐湖沉积,泥岩段为滨浅湖沉积;按照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和五级层序划分方案对库车坳陷中东部古近系原型沉积盆地进行研究并建立了层序发育演化实体模型,研究认为该原型沉积盆地可以划分为两个二级超层序和3个三级层序,古近纪海侵是从大北—克深地区的河流下切谷开始的,3个三级层序均为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旋回组合层序,海侵—高位体系域之间的转换界面发育最大或次级海泛面。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重点探井的岩心观测、重矿物分析、测井数据及地震资料的分析,研究了冷湖构造带古近系沉积体系及演化特征和不同时期沉积微相及砂体的展布规律.结果认为,冷湖构造带古近系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物源来自北东方向的小赛什腾山和赛什腾山附近.古近系路乐河组(E1+2)沉积期,主要发育辫状河以及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仅在靠近山前发育少量冲积扇沉积;至下干柴沟组(E3)沉积时期,主要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及滨-浅湖沉积.古近纪时期冷湖构造带表现为一次较大规模的水进过程,纵向沉积继承性明显,很好地记录了这一沉积演化过程.这一沉积体系及演化过程有利于粗碎屑和细碎屑交互沉积,形成较好的储盖组合,为柴达木盆地冷湖构造带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衡阳盆地砂岩型铀矿赋存于白垩系上统至古近系古新统浅色层内。下白垩统神皇山组及东井组为棕红色碎屑沉积,与上白垩统及古近系高岭组构成1个大的沉积旋回,而产铀的戴家坪组、车江组、枣市组、茶山坳组以岩层的颜色、粒度变化构成多个沉积韵律。文章通过对该盆地中的砂岩型铀矿床的产出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研究,探讨矿床的成因、成矿模式及找矿模型,期望为深入的找矿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北部古近系挤压推覆构造与沉积耦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师志龙 《新疆地质》2002,20(2):115-117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北部古近系沉积充填特征及古近纪-新近纪挤压推覆构造的分析,初步确定了准噶尔盆地北缘同沉积挤压推覆作用下构造与沉积的联系,讨论了的挤压背景下后生轴成矿的问题,并试图确定古近系沉积和准噶尔盆地北缘逆冲挤压断裂带的时空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云南兰坪盆地古近系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就是将岩相古地理的研究和编图与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盆地构造发展演化紧密结合,利用层序界面和其他关键界面为相对等时界面,按相关界面划分体系域,并以体系域为成图单元,采用体系域压缩法编制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图。以云南兰坪盆地古近系为例,进行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分析研究并编制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图,进而揭示该区古近纪构造运动对沉积特征与湖平面变化的关系,更进一步阐明该区盆地沉积充填的时空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东尼日尔Termit盆地是中西非裂谷系中典型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在充分应用钻井和地震解释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构造、沉积充填及主要区域性不整合面的特征,分析了该盆地的演化过程。盆地内主要发育两类断层,第一类断层形成于早白垩世,于古近纪发生继承性活动,第二类断层为形成于古近纪的新生断层。全盆地普遍存在4个主要区域性不整合面,分别位于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底部。下白垩统和古近系沉积特征受断层活动控制明显,上白垩统和新近系沉积中心位于盆地中部,在其沉积时构造活动较弱。构造和沉积充填特征表明,Termit盆地经历了白垩纪和古近纪—第四纪两期裂谷旋回叠置的演化过程。下白垩统和古近系沉积于同裂谷期,沉积充填受断层活动控制;上白垩统和新近系—第四系沉积于后裂谷期,以热沉降拗陷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7.
塔西南地区位于新特提斯洋北缘,与中亚地区的阿莱盆地、费尔干纳盆地和塔吉克盆地连通。本文综合前人构造研究成果及塔西南地区最新钻井、野外露头资料,发现塔西南地区白垩系—古近系经历了陆相-海相-陆相的沉积演化过程。下白垩统及始新统上部—渐新统发育陆相沉积,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上白垩统—始新统下部发育海相沉积,识别出蒸发台地、开阔台地、局限台地和有障壁海岸等沉积相。中亚地区白垩系—古近系受新特提斯洋海侵-海退过程的影响,整体与塔西南地区同步,也经历了陆相-海相-陆相的沉积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利用镜质体反射率资料及其定量恢复的合肥盆地的古地温结合伊利石结晶度测定系统研究了盆地石炭-二叠系以来的热演化史,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石炭-二叠系、下侏罗系、中上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的烃源岩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及热演化史,结果表明合肥盆地C-P系呈现为高成熟阶段,并在下侏罗统沉积之后开始进入生油门限,在上侏罗统沉积后地温曾达245℃,而在白垩纪中期(朱巷组沉积后)最大古地温度达到过305℃指示进入了过成熟阶段。下侏罗统防虎山组Ro值和伊利石结晶度也显示了较高的热演化程度,在中侏罗统沉积后开始进入生油门限,在早白垩世朱巷组沉积后达到了最高的热演化程度,最大古地温达260℃。中-上侏罗统随着下白垩统朱巷组的沉积而进入生油门限,在下白垩统沉积之后达到了最大的古地温度,分别为225℃、230℃,指示开始进入过成熟阶段,朱巷组最大埋藏温度出现在早白垩世末,达到了110~120℃,指示进入了成熟期。在上覆古近系沉积后曾达到最大古地温(110~160℃),显示进入了成熟阶段。古近系定远组未进入成熟阶段,最大古地温出现在定远组沉积之后,但小于50℃。  相似文献   

19.
<正>1地质概况潮水盆地位于华北板块阿拉善地块西南缘,为中新生代大型沉积盆地,其南缘龙首山铀成矿带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铀成矿带之一。盆地沉积—演化经历了早中侏罗世伸展断陷、晚侏罗世挤压抬升、早白垩世伸展断陷、晚白垩世挤压抬升、中新世全面沉降及上新世以来的强烈挤压断隆共六个沉积演化阶段,可将潮水盆地划分为"四坳四隆"八个一级构造单元(李雄,2010)。盆地盖层为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玉门油田石油地质编写组,1987)。大红山矿床地处潮水盆地西部,位于近东西向  相似文献   

20.
冀中坳陷深县凹陷在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沉积时期处于填平补齐阶段,地层厚度变化大,在200~1200 m之间,沉积相研究及其分布规律长期制约着勘探工作.为此,在系统的岩心观察与精细描述的基础上,通过测井资料的分析,并结合粒度分析资料对盆地水动力环境和沉积相类型进行了探讨,共识别出3种沉积相类型: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湖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