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股流花岗岩呈椭圆形出露在前震旦系结晶基底中。岩体中捕虏体甚多,接触交代作用不明显。花岗质岩石具似斑状结构,钾长石斑晶分布极不均匀。副矿物类型为榍石型。岩体的氧化系数小。岩石化学成分Al_2O_3/(Na_2O+K_2O+CaO′)为1.01,A.R.为2.51,(Na_2O+K_2O)/Al_2O_3为0.51,为钙碱性花岗岩。据岩体的岩石化学,矿物特征,以及岩体与岩石的稀土配分、锶同位素~(87)Sr/~(86)Sr初始值、δ~(34)S组成范围应属重熔型花岗岩。在岩体周边形成的金矿和金矿化点,显然其成矿与三股流岩体有关。  相似文献   

2.
北秦岭东部及华北板块南缘由多条断裂以及韧性剪切带分割成不同块体,这些块体中分布着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花岗岩。在前人关于该区花岗岩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归纳和分析了研究区古生代以来花岗岩体的时空分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属性。研究表明这些花岗岩可分为3个时期: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加里东期花岗岩为准铝质到弱过铝质的钙碱性系列,具大陆弧花岗岩特征;印支期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地球化学特征与后碰撞阶段花岗岩较为相似;燕山期花岗岩表现为从早到晚由高Sr低Y型埃达克质岩向A型花岗岩转变为特征。本区花岗岩的这种时空分布特征暗示了该区构造演化经历了加里东期俯冲造山、印支期碰撞造山以及燕山期陆内构造等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3.
《广西花岗岩类岩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是广西区调队承担的专题。本文是在上述专题研究成果基础上,阐述广西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类型花岗岩及岩浆演化与稀土元素丰度关系,轻重稀土比值、铕亏损的变化,以及稀土元素分布图式(或稀土模式)特征。因笔者水平有限,如有错误请批评指正。 广西花岗岩类按侵入时代可划分为四堡期、雪峰期、加里东期、海西—印支期、燕山  相似文献   

4.
养马甸子韧性剪切带发育在花岗岩房胜沟超单元,麻计沟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单元内,为一韧性平移剪切带,呈右行。据韧性剪切带中岩石矿物的应变特征,计算出该韧性剪切带剪应变值为1.24—2.32,形成深度为13—20km,温度为450—650℃,围压为325—550MPa,最大剪应力为σ=113—141MPa,差异应力为31—35MPa。■棱岩富SiO_,贫Al_2O_3、Na_2O和K_2O,各种矿物显微旋转应力结构发育,具铜矿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稀土化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等资料,系统综述了河南省各金矿集中区分布的中酸性岩体的稀土地球化学演化特征,进而根据这些特征及特征参数认为:稀土总量不随SiO_2含量的增长而变化(与哈斯金及R.埃默曼、L.戴瓦等的认识有所不同),而是与K_2O、Na_2O的含量及其比值大小有一定关系。一般K_2O>Na_2O、且比值大,稀土总量相对就高,若K_2O近乎等于Na_2O,稀土总量为中等。相反K_2O相似文献   

6.
苗儿山花岗岩复式岩基位于湘桂两省交界处,是华南地区规模较大的多期多阶段花岗岩复式岩基。其岩浆活动可分为四期: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和燕山期。加里东期花岗岩是该岩体的主体岩石。作者对该复式岩基进行了Sr、O、Nd、Pb多元同位素体系的示踪研究,有关参数如下:各期花岗岩的(~(87)Sr/~(86)Sr)Ⅰ值范围为0.7168—0.7265,δ~(18)O为9.39—10.73,∈xd=-7.1,∈Sr=177-209,长石的铅同位素组成为~(206)Pb/~(204)Pb=18.759—18.833,~(207)Pb/~(204)Pb=15.669—15.747,全岩的铅同位素比值为:~(206)Pb/~(204)Pb=18.512—19.269,~(207)Pb/~(204)Pb=15.559—15.729。锆石的u—Pb不一致线与一致性曲线的上交点年龄为1126Ma,T_(DM)=1553Ma。上述各项同位素参数表明苗儿山岩体的成岩物质源自上部地壳,可能为中晚元古代的基底物质重熔而成。  相似文献   

7.
分布在方城县维摩寺、南召云阳鹿呜山、崔庄一带的变质碱性火山岩呈北西、南东向带状展布,长约80公里,宽3—7公里.前人将它定为磁铁花岗斑岩,笔者于1978年进行野外检查,确定其为变质碱性火山岩。该变质碱性火山岩与元古代白云质大理岩呈整合接触关系,夹多层石墨云母片岩、大理岩,并夹有同质火山碎屑岩。主要熔岩岩性为石英粗面岩,粗面岩、熔岩虽经区域变质作用改造,但流状、杏仁状构造、柱粒、粗面霏细、斑状等原生结构仍不同程度地保存下来,主要矿物成分:徽斜长石40—60%,石英10—15%,白云母5—20%,钠长石少量—20%。岩石化学成分:SiO_2:63.43—71.52%,K_2O Na_2O:8.50—13.21%,AI_2O_3:10.73—16.14%,SiO_2高Al_2O_3低者系硅化所致,K_2O/Na_2O由1.6—33.7,岩石中Nb含量较高由100—500PPm。变质碱性火山岩的厘定,对进一步解决该地区以及西延栾川地区的地层对比、构造性质、矿产普查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中生代玻璃质火山岩类有玻璃熔岩(珍珠岩、松脂岩)和玻璃质火山碎屑岩(熔结角砾岩、熔结凝灰岩和晶屑凝灰岩等)两大类。玻璃熔岩和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熔岩角砾岩属钙碱性岩系列,K_2O/Na_2O<1,Na_2O>K_2O,δ<3.3,DI为72.79—90.86。石英碱性(长石)粗面质、石英粗面质、石英安粗质、安粗质的玻璃质火山碎屑岩屑碱性岩系列,K_2O/Na_2O>1,Na_2O相似文献   

9.
研究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及秦岭地槽东段,属秦岭纬向构造带一部分。区内地层以元古界为主,太古界为基底,古生界以及中新生界分布零星。区内构造以纬向及新华夏为主体,基本控制了区内岩浆岩及其有关矿产的形成和分布,其中以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为本文讨论对象。多年来,通过实地工作,收集整理了九十个中酸性小岩体岩石化学样,经计算、图表对比:岩石属钙碱性富硅高钾贫铁镁低钙钠的过铝质岩石,演化系列是: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钾长花岗斑岩—石英斑岩,中间三个组合是主要成矿母岩,成岩时间上东秦岭略早于大别山区,根据岩石成分、成岩年龄、矿化类型等特征证明;洛南—栾川成矿带,岩浆演化显示由中间向东西两边推移;大别山地区由东向西演变的规律。在岩石化学成分上,从钼到铜多金属,SiO_2和K_2O是递减的,而Al_2O_3、FeO MgO、CaO、Na_2O是递增的,且K_2O与Na_2O之和及其比值,基本控制了不同规模、不同矿种的矿化特点;几个主要岩化参数亦显示了含矿岩石类型及生成环境。  相似文献   

10.
根据花岗岩单元&超单元新理论将苗儿山岩体划分为13个单元,归并为两个超单元、两个独立单元.不同单元、超单元的地质特征揭示了不同构造期古老岩石重熔的岩浆,沿北东向基底断裂上侵在隆起核部冷凝成岩的演化规律.雪峰期形成猫儿界单元浅成相裂隙喷溢型火山岩;加里东期以NE向基底断裂的中心式扩展定位形成中深成相黄金超单元主体,自中心往外,岩体由新至老分布;印支&燕山期延续了加里东期岩浆活动特征;因环状裂隙影响,印支期光旺岭单元各侵入体总体呈NE向展布,且以加里东期岩浆侵位中心呈半环状排列;燕山期八角亭超单元3个NE向带,是岩浆呈岩墙式扩张定位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1.
某活化区为我国东部陆缘活化带的一部分。地壳演化经历了前泥盆纪地槽、晚古生代地台、中新生代地台活化三大发展阶段。从前寒武纪四堡期起,一直到晚白垩世燕山晚期止,都有花岗岩的活动。但与铀矿相关的主要是陆壳改造型的燕山期花岗岩和雪峰期花岗岩。在海西—印支期的花岗岩内也有小规模成矿。本文根据已知资料和笔者野外观察所及,对该区花岗岩  相似文献   

12.
华南产铀花岗岩以燕山期为主,加里东期次之,海西及印支期少见,其同位素地质年龄在414—138百万年之间。然而,近年来对M岩体的研究表明:它是华南已知最老的产铀岩体,同位素地质年龄760百万年,Sr~(87)/Sr~(86)初始值0.735,是属前寒武纪雪峰期陆壳改造型的黑云母花岗岩,沥青铀矿化年龄为47—64百万年(喜山期).然而,产铀岩体形成之后,直到铀元素富集成矿之时这段漫长的地质时期,古气候和构造地貌是怎样变化的?它们和铀成矿之间又有何  相似文献   

13.
东昆仑中段灶火沟花岗岩为一套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岩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的岩石组合。岩石具有连续的地球化学成分变化特征,SiO_2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60.94%~74.14%,Al_2O_3含量为12.73%~16.22%,Na_2O+K_2O值为4.51%~7.61%,属中—高钾钙碱性的准铝质至弱过铝质I型花岗岩。岩石稀土元素总含量((106.62~182.76)×10~(-6))较低,平均值为144.25×10~(-6),总体表现出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的特征,同时具有Ta、Nb、Ti负异常。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分析表明,该套花岗岩形成于262~260 Ma,属中二叠世晚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灶火沟花岗岩形成于大陆弧环境。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可知,中二叠世晚期古特提斯洋已开始向北俯冲。岩石成因研究表明,幔源岩浆的底侵作用导致下地壳部分熔融,随后壳源熔体与幔源熔体发生不同程度的混合作用形成母岩浆,而后经历了一定程度的结晶分异作用,最终固结成岩。  相似文献   

14.
喀英迪铁铜矿床的形成与晚泥盘世呼斯特大型复式侵入岩体相关,由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花岗闪长斑岩等组成。岩石SiO_2含量为65.88%~76.26%、K_2O+Na_2O含量为5.76%~8.20%、K_2O含量为2.28%~4.99%,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总量149.88~214.32,平均185.45,总体偏低,LREE/HREE=8.59~10.59,均远大于1,属轻稀土相对富集,δEu值为0.29~0.63,具有中等-较强的铕负异常。通过R_1-R_2构造判别分析,呼斯特花岗岩的形成主要经历板块碰撞前、同碰撞期及后碰撞3个阶段,与板块构造碰撞造山有着密切关系,结合Fw%-Mw%和Nb-Y构造判别进一步分析,其侵入岩构造背景应为板块汇聚阶段的岛弧造山带。  相似文献   

15.
豫西堆积了第四纪不同时期的风积黄土和冲洪积黄土。前者形成了黄土台塬、黄土丘陵等地貌类型;后者则多分布于河谷阶地及洪积扇之中。冲洪积黄土物源多来自风成黄土,所以其粒度组成、物质成分具有相似性。豫西黄土具粉砂孔隙或粉砂孔隙—斑状结构,平均粒径约5.5—6.Oφ;标准偏差1.4—1.9φ;偏倚系数0.1—O.5;峰凸系数O.6—1.0;中位数O.03—0.04毫米;分选系数1.3—1.6。其岩性属粉质亚粘土、亚砂土,具有离散度较大,平均粒径对称较差、多为正偏倚、低峰态的粒度分布特征。豫西黄土轻矿物约占重量的85—95%,由长石、石英、云母及碳酸盐组成;重矿物占5—15%,主要为角闪石、帘石类、金属矿物、锆石、电气石、磷灰石;粘土矿物有伊利石,蒙脱石及高岭石。其化学成分以SiO_2和Al_2O_3为主,其次为CaO、Fe_2O_3、K_2O、MgO、Na_2O,FeO、TiO_2、MnO。豫西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具有渗透的各向异性和湿陷性。与西北黄土相比较,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干容重大、孔隙比小、湿陷性弱、压缩性低、凝聚力大等特征,因而其工程地质性质更好。  相似文献   

16.
湘南石牛寨矿区位于彭公庙岩体中,控矿构造为炎陵—宜章断裂带(F47)的平行次级断裂,两侧围岩为加里东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较好的脉石英矿成矿条件.该矿区(南矿段)矿石质量好,SiO2质量分数为95.76%~96.90%,平均质量分数为96.36%;Al2O3质量分数为1.79%~2.50%,平均质量分数为2.03%;...  相似文献   

17.
埃达克岩与Gu、Au等金属元素的富集关系密切,并对深部造山构造作用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受到碰撞造山作用,在西藏地区发育了一条成矿潜力巨大的斑岩铜矿带,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就位于该铜矿带的东段。对甲玛矿床中酸性侵入岩进行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结果显示:SiO_2(≥56%)、高Al_2O_3(≥15%)、低MgO(3%),Na_2O含量大于2.3%,K_2O含量大于2.1%,K_2O/Na_2O为0.6~1.2;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结果显示高Sr(400×10~(-6)),低Yb(1.9×10-6)、低Y(15×10~(-6)),LREE富集,HREE亏损,无负Eu异常,具有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属于C型埃达克岩,为加厚下地壳或上地幔物质部分熔融所形成。  相似文献   

18.
正巴隆地区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出露面积约250km~2,岩性为花岗闪长岩(γδ)和二长花岗岩(ηγ),测年结果显示年龄值分布为229±10Ma(锆石U-Pb),为印支期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具有高碱、高钾、高铝的特征;岩石的二氧化硅含量w(SiO_2)=53.51%~68.90%,全碱含量w(Na_2O+K_2O)=5.91%~7.07%,里特曼指数σ=1.74~3.59,A/CNK=0.68~1.04,为过铝质—偏铝质花岗岩。岩石的轻重稀土元素比值LREE/HREE=7.60~16.67,轻稀土元素具强烈富集。δEu=0.65~0.87,具较强负铕异常,La_N/Yb_N=7.81~28.09,稀土配分曲线具右斜;微量元素Rb、Th、Ce、Sm明显富集,Ba、Nb、Ti亏损,显示出壳源型花岗岩特点;每组稀土数据都重合度较高,说明岩浆冷凝时处于相对稳定的环境;各样品中Th、Zr等微量元素含量变化较大,说明岩浆冷凝过程中发生了结晶分异作用。通过综合分析认为,侵入岩来源于为俯冲造山过程中,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火山弧类侵入体,部分处于构造线的侵入体经历了碰撞抬升和造山晚期的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江南造山带东北缘唐舍复式岩体成岩序列、岩石成因和找矿前景,采用区域地质填图、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全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野外地质接触关系厘定唐舍复式岩体的成岩序列为中粒二长花岗岩、中粗粒正长花岗岩、粗中粒斑状正长花岗岩和细粒正长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显示成岩时代分别为(140.4±3.3)、(131.7±3.2)、(132.2±1.6)和(125.0±2.0)Ma。各类岩石均具有高Si、富碱、低P、低Ti的特征,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系列的I型花岗岩;岩石的轻、重稀土元素分异程度较强,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右倾,富集Rb、Th、U、K等,亏损Ba、Nb、Ta、Sr、P、Ti等,呈中等—强负Eu异常。总体上,唐舍复式岩体从早到晚岩浆演化具有SiO_2含量、K_2O含量、K_2O/Na_2O值、A/CNK值逐渐增高,TiO_2、Al_2O_3、TFeO、MgO、CaO、P_2O_5含量逐渐降低,负Eu异常逐渐增强,分异程度逐渐增高的趋势,为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碰撞造山后陆内拉张环境下的下地壳物质重融,经结晶分异作用沿唐舍背斜构造侵位的产物。唐舍复式岩体侵入接触带由内向外矿化类型及矿种具有钨→银铅锌→锑/萤石的分带性,形成了一个矽卡岩型-热液脉型矿化系统,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0.
湖南猫儿界雪峰期花岗斑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猫儿界花岗斑岩具“S”型花岗岩成因特征,构造环境为板缘火山岛弧,侵位于雪峰晚期造陆运动后的拉张性断裂构造带中。该花岗斑岩属偏酸性—酸性铝过饱和型,K2O!Na2O,A/NCK"1.1,副矿物属钛铁矿 独居石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右倾“V”型,Eu亏损较明显,Ce分馏不明显,Rb/Sr值为3.6#18.8,87Sr/86Sr初始值为0.7153,年龄834$856Ma。它的发现,基本可确定湖南雪峰期地壳俯冲消减带位于猫儿界以东,发育成对火山—岩浆岩带;雪峰弧形构造带南段的东部边界也相应东移;桃江—城步深断裂带为雪峰弧形褶断带中的一个构造带,最早形成于雪峰期,属拉张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