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关家沟泥石流沟位于文县县城北部,具有极为丰富的物源条件。通过调查从泥石流的岩土体类型及特征、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新构造运动及地震等方面,对物源条件的地质环境背景进行了总结。其松散固体物质主要有滑坡堆积物、崩塌堆积物、滑塌—坍塌堆积物、沟道冲洪积堆积物及面状堆积物等。固体物质总储量为11 570.1×104m3,转化为泥石流组成部分的主要方式包括滑坡、崩塌、滑塌—坍塌直接堆积或堵塞沟道,被水流冲蚀、搬运;滑坡体、崩塌体表层松散物质及沟坡上的面状堆积物在降水面蚀作用下,细粒物质流入沟道,补给泥石流增加了泥石流的黏度;沟道内早期的冲洪积物被泥石流直接搬运、冲蚀,构成泥石流固体松散物质等。通过对物源条件分析,提出了治理工程措施,以期为关家沟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赵玉红 《地下水》2012,(1):132-134
马槽沟是甘肃陇南山区一条典型的暴雨泥石流沟,该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受"5.12汶川"地震影响,沟内岩土体结构松散,沟岸崩滑体发育,泥石流物源丰富,按成因有构造破碎基岩、风化破碎泥岩、结构松散黄土及重力侵蚀堆积物。上述松散物质对泥石流的补给主要表现为降雨坡面冲刷、滑坡崩塌和流体冲刷,其中又以滑坡、崩塌为主。  相似文献   

3.
《四川地质学报》2022,(3):448-452
堆龙德庆区比西沟于2019年7月10日暴发泥石流,造成沟口某部队、驾校和公路等被损毁。通过调查发现比西沟具有沟域面积大,主沟纵坡降大的有利地形条件和极端降雨条件;沟域内物源丰富,包括滑塌堆积物源、沟道堆积物源、坡面侵蚀物源,松散物静储量约152.52×104m4m3,可参与泥石流运动的动储量为11.64×103,可参与泥石流运动的动储量为11.64×104m4m3。比西沟再一次爆发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大,建议尽快采取工程治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堆龙德庆区德庆镇邱桑寺泥石流在2019年7月2日暴发,造成寺庙围墙垮塌、已有稳拦工程被冲毁、公路被掩埋。通过调查发现邱桑寺泥石流沟域面积不大,主沟纵坡降大,沟域物源丰富,包括滑塌堆积物源、沟道堆积物源、坡面侵蚀物源和人工弃渣物源,松散物静储量约57.66×104m4m3,动储量约10.51×103,动储量约10.51×104m4m3。近年暴雨天气多发,邱桑寺泥石流再一次暴发可能性较大,建议采取工程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舟曲三眼峪沟流域固体松散物质的调查勘测,阐述该沟"8.8"特大泥石流形成过程中松散物质的补给特征,对沟内固体松散物质的稳定性及可转化数量进行分析评价。分析认为,三眼峪沟泥石流的形成具有以主沟冲蚀再搬运为主的显著特点,以崩塌及沟床松散物质补给为主。沟内极不稳定易转化为泥石流的固体松散物质540×104m3,不稳定的松散物质1 730×104m3,较不稳定的423×104m3,稳定而难以转化的松散物质1 450×104m3。泥石流的主要补给沟段集中于大眼峪沟的竹塔沟—罐子坪沟段、大峪口段,小眼峪沟的滴水崖—峪支沟沟段、小峪口段,控制了上述沟段固体松散物质,将有效控制该沟泥石流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南峪沟地处特殊的构造部位,特定的地层经长期的内外营力共同作用,形成泥石流松散固体物源。物源类型有重力堆积物和沟床中下游段松散堆积物,其分布相对较集中,对泥石流补给方式表现为坡面冲刷、崩塌、滑坍和流体冲刷;沟域面积和沟道长度与物源量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决定泥石流补给量的主要因素是沟谷形态和山体岩石类型。  相似文献   

7.
堆龙德庆区比西沟于2019年7月10日暴发泥石流,造成沟口某部队、驾校和公路等被损毁。通过调查发现比西沟具有沟域面积大,主沟纵坡降大的有利地形条件和极端降雨条件;沟域内物源丰富,包括滑塌堆积物源、沟道堆积物源、坡面侵蚀物源,松散物静储量约152.52×10~4m~3,可参与泥石流运动的动储量为11.64×10~4m~3。比西沟再一次爆发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大,建议尽快采取工程治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堆龙德庆区德庆镇邱桑寺泥石流在2019年7月2日暴发,造成寺庙围墙垮塌、已有稳拦工程被冲毁、公路被掩埋。通过调查发现邱桑寺泥石流沟域面积不大,主沟纵坡降大,沟域物源丰富,包括滑塌堆积物源、沟道堆积物源、坡面侵蚀物源和人工弃渣物源,松散物静储量约57.66×10~4m~3,动储量约10.51×10~4m~3。近年暴雨天气多发,邱桑寺泥石流再一次暴发可能性较大,建议采取工程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四川地质学报》2022,(4):622-625
柳梧乡卡龙孔沟于2018年7月29日暴发泥石流,造成沟口农户1间房屋被损毁,目前威胁7户36人及房屋、公路等。通过调查发现卡龙孔沟具有沟域面积不大,但相对高差大、主沟纵坡降大的有利水动力条件。沟域内物源较丰富,包括沟道堆积物源、滑坡物源、坡面侵蚀物源,松散物静储量约23.04×104m4m3,可参与泥石流运动的动储量为2.66×103,可参与泥石流运动的动储量为2.66×104m4m3。近年来强降雨天气频发,卡龙孔沟再次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大,建议尽快采取工程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小流域内松散碎屑物质的稳定性及储量可以作为泥石流沟判别的依据。本文以康定县子耳沟为例,通过对滑塌面积率、不良地质体长度比、流域内暴发泥石流的碎屑物量最低标准三个指数的计算,判定子耳沟流域内松散碎屑物质物源丰富且不稳定,泥石流暴发可能性大。这种方法的应用,可以指导泥石流的预报预警和防灾减灾工作,判别山区小流域暴发泥石流的易发程度及规模。  相似文献   

11.
三眼峪特大泥石流形成的物源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舟曲县"8.8"特大山洪泥石流三眼峪沟进行现场调查,从泥石流的岩土体类型及特征、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新构造运动及地震等方面,对物源条件的地质环境背景进行了总结.调查结果表明:①三眼峪沟泥石流的松散固体物质主要包括崩塌堆积物、滑坡堆积物、残坡积物和冲洪积物.②三眼峪沟松散固体物质总量4079.42×104m3,流域...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冰川消融加剧,冰舌后退,冰川泥石流加剧。扎墨公路是目前通往西藏墨脱的唯一公路,公路必经的嘎龙曲发育藏东南地区典型的海洋性冰川泥石流,针对嘎龙曲冰川泥石流的物源特征,经现场调查得出,嘎龙曲冰川泥石流物源类型有冰碛物物源、崩塌型物源以及沟道堆积型物源三类,总结分析了三种物源类型的分布特征和启动模式。通过建立物源计算模型,定量计算嘎龙曲沟域内可参与泥石流活动的松散固体物源动储量为366.28×104 m3,其中冰碛物物源为主要的动储量物源,物源补给特征在藏东南海洋性冰川发育区域具有一定代表性。嘎龙曲沟域内水动力分布的不均一特性决定了物源启动参与泥石流活动的不均一性,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下水动力条件的增强,嘎龙曲冰川泥石流对扎墨公路的危害会愈加严重。   相似文献   

13.
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调查等手段,查明了布竜沟泥石流地质环境背景;总结了泥石流地形条件、物源条件及水动力条件;归纳了泥石流形成过程,即洪水下切、揭底、侧蚀老泥石流堆积物,并裹挟松散物质形成泥石流;将布竜沟泥石流成灾机理归纳为"沟岸洪积物-坍塌-泥石流型",为泥石流减灾防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祝恩珍  韩帅  孙萍  王刚 《现代地质》2019,33(1):227-234
以天水地区渭河南岸大砂沟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以及历史资料的统计,初步了解该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松散物源的补给条件、活动历史;详细研究了该泥石流的运动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结果表明:该泥石流沟上游三面不稳定斜坡体上的堆积物和大砂沟沟道内的松散堆积物为该泥石流的主要物源;通过统计分析,在极端降雨天气条件下计算得到洪峰流量为355. 26 m3/s。该泥石流沟仍存在暴发大规模泥石流的可能性,一旦泥石流发生,将对下游甘谷县城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研究成果可为天水地区泥石流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强震使大量松散堆积物堆积于高山峡谷内,由于持续降雨的作用,导致泥石流在汶川灾区频繁发生。降雨强度和物源与泥石流的起动有着密切联系,分析雨强和物源与泥石流起动的相关关系,可得不同雨强下,不同物源区泥石流起动的特征。通过对典型泥石流沟(映秀镇烧火坪侧沟,牛莲花心沟)进行野外样品采集,将两条泥石流沟进行对比室内试验。控制起动坡度,降雨强度与颗粒级配得出不同坡度下泥石流起动的表面流形成流量,起动流量。同时,与非强震区(西昌市琅环乡)的泥石流简单对比,得到强震区泥石流起动的临界条件及雨强,为泥石流的预测和治理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通过大量的试验结果,泥石流起动首先会形成表面流,然后形成冲沟,随着物源区雨强的增加,最终形成大面积松散堆积物失稳,整体起动。泥石流起动与汇水区面积成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西南某水电站库区五里沟、咱里沟、浑水沟等多条泥石流冲沟发育,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大规模的泥石流。沟内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及人工堆积物丰富,在暴雨,地震等自然因素的触发下,时有较大规模的泥石流发生的可能,将对该水电站运行安全带来不利影响。根据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结合区内泥石流的具体特征,重点以五里沟为主,分析研究了五里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其运动特征,包括泥石流的流速、流量、冲击力。这一研究为评价库区泥石流对水电站的建设和安全运行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北京山区泥石流灾害临界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北京山区泥石流灾害的临界雨量研究方法主要是基于统计资料的临界雨量阈值判别法,该方法没有包含泥石流形成地区的地质背景条件与形成机理的信息,因此在推广上存在难度。本文从松散物质失稳引发泥石流的机理出发,推导了松散物质失稳时的雨量计算公式,该公式可用于计算不同流域内泥石流沟道的松散物质起动的临界雨量。将该公式与常规的临界雨量阈值判别公式相结合,能够提高北京地区泥石流灾害预报预警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8.
干河沟为一老泥石流沟,曾于1996年8月暴发较大规模泥石流冲毁沟口红灯桥及木材厂。"5.12"地震后流域内新增大量松散物源,以崩滑体为主,主要集中于3~#沟,物源丰富,动储量约26×10~4m^3。该沟泥石流一次冲出固体物质量较大,大于2万m^2,规模大型。结合该沟泥石流的发育特征,提出了相关的防治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格布沟泥石流位于拉萨市城关区蔡公堂乡者郎沟东岸格布沟内,流域面积2.8 km2,主沟道长2.4 km,纵坡降208.33‰.格布沟流域属沟谷堆积特征明显的泥石流,其物源类型主要包括滑坡堆积物源、沟道堆积物源、坡面侵蚀物源3类.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调查等手段,查明了格布沟泥石流基本特征、形成条件,计算了泥石流的重度、流速、...  相似文献   

20.
2019年6月20日晚九寨沟普降大到暴雨,导致九寨沟景区内卓追沟、下季节海子沟、则查洼沟等多处发生泥石流。3条泥石流沟分别冲出固体物质2.79×104m3、3.7×104m3,2.67×104m3,造成多处停淤挡墙及拦砂坝损坏,并淤埋了景区内的部分道路,造成了交通的短时间中断。根据灾后地面调查和遥感解译,初步查明了本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和致灾过程机制。灾害成因:地震引发的崩塌滑坡产生大量的新增松散固体物源与原有的沟坡堆积物(包括老泥石流堆积物)在强降水的作用下形成泥石流,因此本次泥石流是地震和降雨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泥石流发生前后各流域沟道纵剖面和典型横断面调查分析,发现泥石流致灾过程机制主要包括:(1)泥石流冲刷沟道使老泥石流堆积物参与泥石流运动、同时诱发沟岸失稳崩塌,因而增强泥石流规模和冲击力等动力学参数;(2)沟道卡口和崩滑体滑入沟道后导致泥石流堵塞,在后续泥石流的作用下发生级联溃决,进而增大泥石流峰值流量和冲击力等动力学参数。在两种机制的共同作用下,泥石流规模和冲击力等参数可能超出防治工程规划设计指标,进而导致防治工程损毁并淤埋道路。因此,建议充分考虑地震与强降雨复合作用下九寨沟景区泥石流风险评估、防治工程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等关键问题,以保障景区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