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龚永俭  陈嵩  程立康  李越  马丽丽 《地震研究》2012,(3):406-409,442
对观测室环境和观测时间改变对水汞观测数据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分析,详细介绍了一次水汞测值异常的核实过程,得出以下结论:(1)观测环境及观测时间的改变不会对水汞观测结果产生明显影响;(2)由于观测室内会残存汞蒸汽,应将观测室随时保持通风状态以降低观测室残存汞蒸气对水汞测值的影响;(3)要加强对试剂、观测室空气中汞含量的监测,避免外界条件变化对水汞观测结果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云南洱源地震台水汞于1990年1月1日正式观测.我们在地震台从事水汞观测多年,应用洱源水汞资料异常,较好预报了2003年7月21日云南大姚62级地震,2004申报得到中国地震局“三结合”课题资助,系统研究了洱源水汞自1990年观测以来15年的观测资料,分析总结了洱源水汞异常特征与中强地震的关系,洱源水汞在地震前有以下短临异常特征: 洱源水汞短临异常形态有单点突跳和多点突跳两种类型,以多点突跳为主,异常持续时间数十天.  相似文献   

3.
怀来4井水汞前兆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1998年张北6.2级地震前水汞的异常变化;多点突跳、变化幅度大和持续时间长是震前水汞异常的特点。同时还根据以往水汞的多次震例,归纳出怀来4井水汞具有形态的多样性,对应距离为90~280km,异常出现后15~47天内发震等特点。从而加深了对该井水汞异常与地震关系的认识,有助于今后水汞预测地震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比观测实验,对水汞观测中出现的大幅度高值异常变化原因进行分析,认为汞标准源长时间置于观测室,造成室内汞污染;捕汞管、取样瓶、还原器等长时间不清洗受到污染等是造成水汞高值的主要原因。对观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利于提高水汞观测质量及在地震分析预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试验方法改变日常水汞观测中涉及的化学试剂用量,来分析水汞观测的干扰因素,实验数据表明:硫酸试剂是影响水汞观测结果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试剂量与观测结果(汞含量)成正相关关系;而高锰酸钾、氯化亚锡试剂对观测结果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热水井数字化气汞观测影响因素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汞是地下流体预报地震的灵敏组分之一,高温承压自流井、温泉区自流井的水汞更是携带大量的地下信息,特别是水汞异常在地震之前的表现有目共睹。2001年首都圈范围内的一些水汞观测实现了数字自动记录。由于汞本身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观测仪器的使用条件所限,经过近3年的观测发现,对于热水井的气汞数字化自动记录,捕汞管、供电系统、脱气装置、气路的冷却与除湿是保证气汞测项连续稳定,提高记录地下信息灵敏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杨杰英 《高原地震》2002,14(4):36-41
对2000年1月15日姚安6.5级地震前后云南水汞异常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9个观测台站中,地震前有1个观测台站的水汞出现中期趋势异常,1个台站的水汞出现远震异常,4个台站的水汞出现短期异常,1个台站的水汞出现临震异常。地震前3个月内,水汞短期异常有活跃,平静的过程,在平静中(仅1个台站出现临震异常)发生姚安6.5级地震。姚安地震发生在距出现远震异常的水汞观测台站70km的地方。出现远震异常的水汞观测台站附近,可能是未来强震的发震地区。  相似文献   

8.
进行每天一次定点、定时、定量人工取样观测的下关温泉水汞进行24小时整点人工加密取样观测实验,研究并讨论人工取样水汞24小时日变化与日测值的关系,为汞量异常时的人工加密观测提供预研究依据,以期更好、更充分地捕获水汞前兆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9.
天津王4井水汞有震异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王4井的地质构造情况,根据其1995~2004年的水汞观测资料,分析了近十年来华北北部中等及以上地震与水汞异常变化的关系,结果显示,水汞异常与地震活动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且基本属于短期异常。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山西奇村水汞与空白样测值同步的原因,对水化热水井与空白样、水化热水井与制作空白样的冷水井、制作空白样的冷水井与空白样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忻定盆地南部近1 000 km2不同深度、不同水温的21眼井进行了水汞测量.研究表明,测区各井具有水汞含量一致、动态变化同步的基本特征,提出水汞动态可能反映了来自大构造及深层的变化信息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利用恒温水浴仪可以控制水氡样品的温度保持恒定,在恒温条件下进行脱气观测,可以保证水氡测值的稳定性。为验证该方法是否适用于漳州龙师井(水温年均值97℃)水氡观测,将同一水样,利用恒温水浴仪,将水温分别控制在20.0℃、22.5℃、25.0℃、27.5℃、30.0℃,进行一系列比测实验,结果表明:在25.0℃-27.5℃的恒温条件下,氡浓度测值更为稳定,变化更小,可进一步提高水氡观测的质量和稳定性,说明在龙师井采用恒温脱气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水氡观测作为地震活动的一种前兆观测项目,由于受地下水动力条件的影响,会出现不稳定的因素。通过对潜水不完整井氡值变化规律的研究,运用地下水动力学原理,得出潜水不完整井在达到动态平衡状态时取样,可保持氡含量的相对稳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模拟水氡仪与数字化水氡仪对比观测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相同观测条件下,选用平凉地震台北山2号泉水样作为实验目标,用 FD-125型模拟水氡仪与 SD-3B 型数字水氡仪进行对比观测实验;搜集全国用相同方法观测的5个地震台的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FD-125型模拟水氡仪性能明显优于 SD-3B 型数字水氡仪。  相似文献   

14.
对P2000与FD-125测氡仪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同步观测对比,并对P2000测氡仪该装置是否适用于地震氡观测及氡气标定器的刻度校正进行测试实验,根据观测的数据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表明,P2000测氡仪稳定性较好,操作使用简单,一次性充电可以连续使用十几个小时,较适用于野外观测.缺点是该测氡1次只能测1个水样,如果要测两平行样要六七个小时,时间相对较长.对观测的数据对比分析,发现虽然P2000测氡仪测值低于FD-125氡钍分析器的测值,但整体形态和趋势变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在内蒙古古城进行的同层抽水对水位、水温(地热)、气氡、气汞、水氡与水汞影响的观测试验及其结果。结果表明,抽水对井水位影响最大,影响距离可达近1 km;对水温影响较为明显;对气氡、气汞的影响不明显;水氡与水汞的动态可能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16.
洪云良 《地震研究》1990,13(2):189-195
下关塘子铺温泉自1970年开展水氡观测以来,水氡的前兆异常特征较为明显,对应过多次强烈地震,也成功的预报过一些地震。通过18年的观测实践,证明下关塘子铺温泉是地震观测工作中的一个灵敏点。 为探讨其灵敏原因,近年来围绕温泉、沿西洱河断层普查了一批水点,其中有4个温泉、2个冷泉、地表水两处。测定了水氡、水温、常规水质及溶解气体。企图从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入手,初步探讨温泉水氡的机理,并进而探讨水氡前兆灵敏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利用KJD-2000R测氡仪观测下关温泉水中氡含量,与传统水氡观测仪器FD-125型室内氡钍分析器进行平行对比,对影响其观测结果的可能因素进行分析,取得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贾平  谢智 《山西地震》1994,(3):36-38
通过对河南省陕县温2泉1980~1993年水氡资料及对其周围多次震例总结分析,认为该台水氡对其周围200km内的地震震前有一定异常显示,陕县台水氡观测可以做为晋、陕、豫交界地区的一个应力活动窗口。  相似文献   

19.
在四川开展水氡前兆观测的初期,部分水氡点的水氡测值突跳异常很好地对应了其可预测范围内的中强以上地震。水氡测值突跳异常曾作为松潘—平武和盐源—宁蒗等地震预报的重要依据。但在水氡观测至今的完整时间段内,水氡突跳异常总体表现出对应率低,漏报率高的现象。多次预报攻关研究结果显示,水氡观测的异常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水氡测值突跳异常只是其中的表现之一。在今后四川及邻区的中强以上地震预报实践中,水氡测值突跳异常仍可作为地震短临预报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喜龙  王海燕  付聪  王松阳  杨振鹏 《地震》2019,39(4):158-171
讨论了锦州沈家台水氡活度浓度出现的高幅度波动异常变化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沈家台水氡测项自2004年开始观测以来, 数据变化稳定, 氡活度浓度一般在4~5 Bq/L范围波动, 且具有很好的年周期变化规律。 但在2016年11月20日开始出现高幅度异常变化, 较正常波动范围平均高出约5 Bq/L。 针对此次出现的异常变化, 在排除外界干扰的基础上, 应用临界慢化方法进行高频异常识别分析。 结果表明, 提取的水氡高频信息成分和方差均存在异常变化, 且高频异常与原始数据异常出现时间具有同步性变化特征。 综合测点映震效能、 区域地震活动性、 井水地球化学分析及水氡异常形成机理等分析结果, 认为这次沈家台水氡出现的异常变化与辽西及环渤海地区应力场调整关系密切, 该区应力增强及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制约是造成水氡出现高值波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