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安徽省庐江县朱岗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庐江县朱岗铅锌矿床位于庐枞盆地北东部边缘,是近年实施安徽省地勘基金项目新发现的矿床,为一大型规模主要为铅锌矿共生少量铜矿的隐伏矿床,属火山、次火山气—液作用形成的斑岩型铅锌矿床。本文阐述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分析了控矿条件及矿床成因,提出了找矿标志及找矿方向,不仅丰富了该区矿产勘查资料,也为今后寻找类似矿产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南盘江—右江盆地具独特的盆地构造演化历史和背景,是西南低温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发育有Au-As-Sb-Hg-Tl等低温热液矿床,金锑成矿作用与盆地构造演化密切相关。本文系统总结南盘江—右江盆地构造演化过程和历史,分析盆地演化对沉积地层、沉积相带分布、古地理变迁等的控制作用。盆地内金锑矿床受构造和有利岩性组合控矿明显,结合南盘江—右江盆地内Cu-W-Sn-Pb-Zn-Au-Sb-Hg等矿床空间分布特征及规律,探讨盆地构造演化与金锑成矿作用和成矿效应的关系。类比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型多金属矿床最新研究成果,建立南盘江—右江盆地以陆内斑岩型铜矿床为中心,上部或边部矽卡岩型铜矿床、脉状钨-锡-银-铅-锌矿床和远端低温热液金-银-锑-汞矿床的找矿预测模型,模型对南盘江—右江成矿区深部斑岩型矿床或与斑岩体有关的矽卡岩型矿床的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广东莲花山断裂带南西段整装勘查区矿床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整装勘查区内典型矿床成因类型为基础,通过对揭西金坑铜锡铅锌多金属矿床、海丰长埔锡矿床、淘锡湖锡矿床、梅陇铅锌矿床、葫芦埔—塘尾铜锡多金属矿床5个典型矿床的“三位一体”成矿地质特征进行对比,确定区内主要矿床类型有热液型、斑岩型2种。对区内47个矿床类型进行初步划分,确定了不同类型矿床所具有的矿物组合,并构建了找矿预测模型,开展找矿预测研究,为整装勘查区提供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4.
林兵  雷振东 《物探与化探》1988,12(3):169-181
本文研究了甘肃省成县李家沟层控铅锌矿床的原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标志。根据矿区各种岩石中化学元素的分布和分配,相关性和组合特征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无机和有机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找矿标志。为了研究矿床剥蚀程度的判断标志,文中探讨了化学元素的含量、比值、相关性和组合特征在矿体不同部位上的变化。对成晕元素的共生组合和原生晕在空间上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并且根据分带指数的计算确定了矿床原生晕指示元素的垂向和水平分带序列,这些研究将有助于这一类型矿床的找矿和评价工作。最后,本文还探讨了层控矿床和典型热液矿床原生异常的一些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阿龙山钼多金属矿处于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的吉拉林—满归铜多金属成矿亚带内,铅(锌、银)矿(化)体主要产在构造蚀变岩中,钼矿(化)体主要产在花岗闪长岩及花岗斑岩内。本文通过对其地质特征、控矿因素进行总结,概括了矿床找矿标志,初步认为矿床成因类型属于斑岩型钼矿床,找矿上要以斑岩型钼矿为主攻矿种,构造蚀变岩型铅(锌、银)矿为辅的战略,对进一步探矿工作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马厂箐斑岩型金矿产出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床特征、控矿条件论述,指出斑岩型金矿床成因和主要找矿标志,并提出沿金沙江-哀牢山深断裂分布的斑岩体群是找斑岩型金矿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西藏冈底斯火山—岩浆弧带是我国重要的铜多金属成矿远景区.矿床多与该区中酸性侵入岩有密切的联系,正确评价和圈定与岩体有关的航磁异常对进一步找矿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以研究区的航磁数据为基础,利用三维成像技术对南冈底斯甲玛、驱龙两个典型矿床的控矿岩体进行了反演研究.结合前人资料,确定了这类矿床控矿岩体的两个共同航磁特征.在这个基础上,通过边缘检测和霍夫变换,结合冈底斯斑岩型矿床分布的特点,对南冈底斯斑岩型矿床进行了预测,圈定了18个找矿远景区,对进一步找矿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马厂箐斑岩型金矿产出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床特征,控矿条件论述,指出斑岩型金矿床成因和主要找矿标志,并提出沿金沙江-哀牢山深断裂分布的斑岩体群是找斑岩型金矿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一 概述 1980年以来,我们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湘南粤北铅锌矿(包括多金属矿,下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了铅锌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和找矿评价标志,並结合其成矿作用及物质来源等因素将铅锌矿床划分为岩控型、层控型和复控型(或称过渡型,下同)(表1)。 不同成因类型铅锌矿床均有其自己的特征,特别是层控型和岩控型铅锌矿床在时空分布、围岩蚀变、矿石组分与矿物共生组合、矿石组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矿物包裹体及稳定同位素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而复控型矿床特征则比较复杂,有的相似于层控型矿床,而另一些又十分接近于岩控型矿床,显示出过渡类型特征。本文就三大类型矿床所表现  相似文献   

10.
冈底斯成矿带东段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唐菊兴  王立强  郑文宝  钟康惠 《地质学报》2014,88(12):2545-2555
根据全国重要矿产潜力评价项目成矿规律研究之成果,开展综合分析,将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划分为驱龙-甲玛铜多金属矿集区等13个矿集区,确定了主要矿集区中重要矿床的矿床类型,总结了矿床时空分布和矿床组合等方面成矿规律,完善了矿床成矿系列、亚系列和矿床谱系,建立了中新世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的控岩控矿模式.提出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冈底斯中部中酸性岩浆岩接触带似IOCG型铁铜金矿、早中侏罗世—中新世斑岩型铜矿外围的浅成低温热液金矿、与剪切带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等是冈底斯成矿带东段下一步找矿的重要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11.
Laurani矿床是玻利维亚Altiplano盆地内典型的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发现和开采历史悠久,但研究程度低,控矿因素和找矿潜力不清。通过矿床地质特征精细解剖,文章查明了该矿床控矿因素,分析了深部找矿潜力。研究表明,构造-岩浆作用为其主导性控矿因素。火山穹窿构造与环状断裂约束了矿床的定位,侵入接触构造、爆破角砾岩筒和NE向断裂裂隙控制了矿体(脉)的形成和展布。岩浆岩为二长花岗斑岩、英安岩/英安斑岩和凝灰岩组合,属于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具有较一致的锆石U-Pb年龄(约7.5 Ma),反映它们为晚中新世同期岩浆活动的产物。该矿床发育斑岩型Au-Cu、爆破角砾岩型Au-Cu、接触带型Cu-Au-Ag和热液脉型Au-Ag-Cu-Pb-Zn四类不同产出特征的矿(化)体。成矿元素组合分带显著,平面上Huari Humana断裂上盘为Au-Ag-Cu-Pb-Zn组合,下盘为Ag-Pb-Zn组合;垂向上深部为Au-Cu元素组合,浅部为Au-Ag-Cu-Pb-Zn元素组合。热液蚀变强且分带明显,平面上以英安斑岩为中心,从内至外依次为黄铁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碳酸盐化带,泥化带不同程度地叠加在黄铁绢英岩化带和青磐岩化带内,石英-明矾石化-重晶石化主要沿热液脉型矿体及其旁侧分布;垂向上从深至浅依次为黄铁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泥化带;钾硅酸盐化带目前尚未揭露,可能产在深部。成矿后弱构造作用使矿床得以较好保存,结合钻孔揭露深部存在斑岩型、爆破角砾岩型矿化,笔者认为Laurani矿床深部具有寻找斑岩型矿体的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12.
骆驼峰铜钼矿床是祁漫塔格成矿带新发现的斑岩型铜钼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缘,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古元古界金水口岩群片麻岩类;岩浆岩以印支期花岗闪长岩类为主,花岗闪长岩为区内主要含矿岩性;构造以北东向张性断裂为主,为区内主要的控矿构造。区内地表及外围矿体以热液脉型铜多金属矿为主,深部矿体以斑岩型钼矿为主,总体形成以含钼斑岩体为中心的斑岩型钼矿,外围为热液脉型铜多金属矿的岩浆热液成矿系列,从地表向深部总体具绿泥石化—钾化—硅化+绢英岩化的矿化蚀变分带特征,初步建立了“上铜下钼”的成矿模式,今后的找矿思路是加强对斑岩体时空分布、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对比的研究,进一步建立找矿模型,为祁漫塔格地区乃至东昆仑地区铜钼多金属矿床的找矿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切特未斯铜(银)矿的地质特征、围岩蚀变特征、矿床成因基础上,通过与典型角砾岩型矿床和典型斑岩型矿床矿化特征、蚀变特征进行对比,认为该矿床成因类型为斑岩型。根据此类型矿床找矿标志和控制因素,结合区域地质条件研究对比,初步分析了找矿方向,圈定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4.
卡而却卡铁铜多金属矿床是东昆仑成矿带西段典型矿床,矿床成矿作用复杂,但以往对矿床成矿模式与找矿模型研究薄弱,制约了进一步找矿突破。笔者通过研究卡而却卡矿床成矿特征、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成矿机制和矿床成因等,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式及找矿模型。研究认为矿床成矿时代为中三叠世;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围岩和深部花岗斑岩;矿床成因属接触交代型和热液脉型-斑岩型-隐爆角砾岩型,分属2个不同的成矿系统,即与花岗岩有关的矽卡岩成矿系统和与花岗斑岩有关的热液脉型-斑岩型-隐爆角砾岩型成矿系统。1∶1万详细地质填图+水系沉积物测量+磁法测量、激电、重力剖面测量是寻找该类型矿床的最佳找矿方法组合。  相似文献   

15.
印度尼西亚加鲁特地区位于火山岛弧带上已发现2处有一定规模的破碎带高硫石英脉型金矿床。通过对已知矿床地质特征、地质构造演化历史、控矿地质条件分析,对矿床成因、找矿远景及找矿潜力进行了初步探索,得出该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寻找浅成低温热液低硫型Au-Ag矿床、高硫型Cu-Au矿床和斑岩型Cu-Au矿床的条件,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6.
张剑  杨言辰  尹成伟 《吉林地质》2013,(1):63-66,76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吉林省舒兰市长安堡大型斑岩铜钼矿床的地质特征、找矿标志及找矿方法 ,对在吉林地区北部舒兰—蛟河一带分布的印支—燕山期花岗岩区寻找大、中型斑岩型铜钼矿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福安赤路—周宁咸格地区位于宁德寿山火山盆地东北边缘,区内金属矿产丰富,已发现有钼、钨、铁、铜、铅锌矿等矿床(点),通过总结分析这些矿床(点)的地质特征,认为区内存在斑岩型、矽卡岩型、岩浆热液型、火山-次火山热液型4种成因类型矿床,不同成因类型矿床的控矿因素不同。综合区内的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征、矿床(点)地质特征,认为该区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并提出具体找矿方向建议。  相似文献   

18.
龚鹏  胡小梅  李娟  仇一凡 《地质通报》2013,32(10):1601-1612
区域地球化学定量预测是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的组成部分之一。为了提高其预测结果的可信度,科学合理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是关键,也是地球化学找矿预测区圈定和资源量估算过程中相似类比的“标准样本”。在中国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历史沿革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建立的基本思路、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通过收集、整理、归纳西藏冈底斯成矿带甲玛“三位一体”(夕卡岩型-角岩型-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最新资料,构建了甲玛典型铜多金属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该模型由区域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地质-地球化学特征、重要控矿因素6个方面组成。  相似文献   

19.
豫西金银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及其共生组合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豫西地区金银铅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包括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爆破角砾岩型、层间破碎岩型、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床。成矿系列各类型金银铅多金属矿床为同源、同期、不同阶段、不同成矿空间的矿床产出组合。并从成矿时间、空间、产出型式和成因上论述了其成矿的共生性、分带性、过渡性、互补性、连续性和重叠性等共生组合规律,举出实例阐明研究金银铅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大平山铜矿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围岩蚀变及矿床成因、成矿控矿条件的分析研究,大平山铜矿系"广义"的斑岩型矿床,论述了该矿区外围成矿地质条件,指出了矿区外围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