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胀水成像对胰胆道系统病变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MR水成像在胆道系统病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重T2加权MR水成像技术对66例患者行MRCP检查,图像经三维最大信号强度投影及三维表面遮蔽显示技术后处理。结果水成像定位诊断率达100%,定位诊断率为86.6%,此技术可清楚显示胰胆管的形态,显示各种胆道疾病的异常改变,诊断正确性高。结论MRCP对胆石症、恶性胆管梗阻及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等胆系疾病的诊断价值高于其他影像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在肝内外胆管梗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49例磁共振水成像在胆胰管成像临床中的应用.使用GE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软件aw4.2,利用重T2使胰胆管显影并结合常规MR检查.结果:MRCP结合常规MR扫描,共49例.定位准确率100%,定性准确率91.8%.结论:MRCP结合常规MR扫描,能更好地显示腔内及腔外病变,更准确地定位、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和常规MRI对胆囊增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腹腔镜或外科手术证实的29例胆囊增大病人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对每一例患者在术前行MRCP和常规轴面T1WI与T2WI联合检查,将影像诊断与手术所见及病理诊断结果对照,评价术前MRCP和MRI对胆囊增大病因的诊断正确率。结果:①本组增大胆囊的长径范围为8.01~18.13cm(平均11.93cm±3.20),横径范围为4.12~7.05cm(平均4.59cm±0.91);②29例胆囊增大的病因诊断如下:与胆道结石相关的良性病变17例(胆总管结石7例、急性与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4例、胆囊腺肌瘤病和Mirizzi综合征各3例),低张力胆囊1例,MRCP和MRI的诊断敏感度为83.33%(15/18),特异度为72.22%(13/18);由肿瘤性病变引起的胆囊增大11例(胆囊癌1例、肝门胆管癌1例、胆总管癌5例及壶腹周围癌4例),MRCP和MRI的诊断敏感度为90.90%(10/11),特异度为81.81%(9/11)。结论:胆囊增大可由良、恶性胆囊疾病与肝外胆管梗阻性病变引起,MRCP和常规MRI联合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比剂增强三维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显示下肢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对43例有症状患者进行盆腔和全下肢动脉3DCE-MRA检查,再利用后处理软件对原始图像进行减影、最大信号强度投影重组和三段对接,获得不同角度的全下肢血管树结构。结果:42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和后处理编辑,动脉血管显示清晰,图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检查成功率98%。1例因病情较重,不能坚持平卧和静止不动,未能完成检查。结论:三维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全下肢动脉血管成像可为临床诊断和处置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提供有用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5.
磁敏感加权成像是一种近年发展的MRI新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了广大临床大夫的认可,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拓展前景。SWI作为常规MRI检查的重要补充序列,采用3D梯度回波扫描,完全速度补偿,射频脉冲扰相等技术,具有三维、高分辨率、高信噪比的特点,可以更好地分析软组织血管瘤的结构成分,鉴别活动性出血、机化血栓、钙化及铁沉积等。而且SWI相位图能够清楚显示瘤体内部新生血管、瘤体周围静脉血管位置和形态改变,更有利于准确评估病变范围及程度,为血管瘤定位及定性诊断可以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对于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预后评估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超声普查发现肾输尿管不明原因积水扩张后,经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检查后找到积水原因,得出影像诊断分析结论。方法:超声筛查均无尿路结石,但肾输尿管不明原因积水扩张,所有病例行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成像技术诊断分析,15例经手术证实。结果: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成像技术诊断,60例小儿主要为先天性肾输尿管发育异常致肾输尿管积水扩张及一侧肾缺如、异位。分析CT表现,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对泌尿系发育异常的诊断正确率为98.3%(59/60),优于传统静脉肾盂造影及超声检查(p0.05)。结论:超声检查应作为一种泌尿系统先天性疾病的筛查手段,而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作为泌尿系统先天性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具有快速、无创、分辨率高等优点,结合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能直观、立体显示泌尿系的全过程,是诊断泌尿系先天发育异常的理想方法,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是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中心型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6例肺栓塞病人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结合三维成像技术进行图像分析。结果:6例病人的肺动脉病变以及主肺动脉扩张、肺梗死表现均较好显示,肺动脉病变主要表现为完全性或部分性充盈缺损。结论:多层螺旋CT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性诊断中心型肺动脉栓塞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包括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检查及其各种强化参数对肺内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在2007年10月至2010年12期间行MR扫描且临床资料完整的孤立性肺结节病例55例,所有患者MRI检查包括常规MRI、DCE-MR。DCE-MR检查的主要测量参数包括,SIep、SImax...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脉尿路造影(IVP)联合多层螺旋CT(MsCT)平扫在输尿管梗阻病变中检查的价值。方法:将临床疑诊为输尿管疾病患者首先行IVP检查,从IVP检查中选出输尿管梗阻患者40例再行MSCT平扫为研究对象,将原始资料传至AW4.2工作站,分别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对比单纯IVP及IVP+MSCT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在输尿管梗阻检查中的定位、定性准确性。结果:IVP+MSCT确诊38例,诊断率95%(38/40);单纯IVP确诊27例,诊断率67.5%(27/40),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IVP与IVP+MSCT在输尿管梗阻定位诊断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IVP+MSCT平扫对输尿管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更准确,并且明显降低了辐射剂量及对比剂剂量,既省时省力,又节约检查费用。  相似文献   

10.
超急性期脑梗塞的CT诊断价值与MR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常规CT对超急性期脑梗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比研究28例超急性脑梗塞的CT征象和MR及DWI表现.结果常规CT平扫28位患者显示豆状核密度降低24例;局限性脑肿胀11例;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6例.MR T1WI显示脑肿胀18例;全部病例DWI均显示信号异常.结论常规CT平扫所示的豆状核密度降低,灰白质分界模糊和局部脑肿胀等征象对超急性梗塞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