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利用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的流星雷达进行人为空间碎片监测的可能性.详细计算了到达接收机的回波的信噪比S/N依赖于目标散射横截面。和高度距离R的关系。理论计算表明,利用陕西天文台的流星雷达完全有可能监测在200km至1200km的高度范围内,半径大于0.5m的人为空间碎片.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流星雷达测距误差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提高流星雷达测距精度的新方法,即提高采样速率,用相关分析确定回波脉冲参考点的方法。该方法使流星雷达的测距精度提高一个数量级,测距误差降到±14m,使流星雷达不仅可以用来观测研究流星,还可用于监测飞机、火箭的飞行等,扩大流星雷达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流星光学监测网是定位陨石和观测火流星的基础科研设施. 流星光学监测系统利用光学相机高速采集天空图像, 使用嵌入式系统实时处理数据, 能够快速识别流星并获取流星位置和陨石落点信息, 是构成流星监测网的关键仪器. 为提高流星光学监测系统获取信息的实时性及准确性, 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式人工智能设备的流星光学监测系统. 该系统由软件及硬件部分组成: 硬件部分包括观测设备(商用高空抛物摄像头)以及数据处理设备(嵌入式人工智能设备); 软件部分运行于数据处理设备内, 主要包括控制界面模块、流星监测模块、数据管理模块. 实际工作时, 摄像头采集天空视频信息, 流星监测模块从视频流中实时监测流星并存储包含流星视频的数据, 数据管理模块将流星位置信息实时传回数据中心用于预警. 观测结束后, 将原始观测数据同步至数据中心用于后续科学研究. 在整个系统中, 流星监测模块决定了整个监测系统的实时性及准确性. 该系统采用嵌入式人工智能设备与人工智能算法结合的方法构建流星监测模块. 通过使用实测数据对搭载监测模块性能进行测试, 结果表明: 流星监测模块能够达到0.28%的低误检率以及100%的召回率, 且数据处理速度达到了Mobilenetv2的8倍. 进一步将包含监测模块的整个流星光学监测系统部署于太原理工大学-张壁古堡远程天文台, 通过实测表明流星光学监测系统实用中能达到100%的召回率和较低的误检率.  相似文献   

4.
吴光节  张周生 《天文学报》2004,45(2):186-194
近20年来,随着CCD和像增强器的发展,小巧灵活的流星视频观测系统在世界上逐渐多了起来.并且,最终将可能逐步取代流星的目视观测和普通照相观测.介绍云南天文台I号流星彗星视频照相系统的研制及其初步观测结果.这一系统由容易转换的5组件构成.用于流星观测的大视场相机的视场约36度,单帧图像可观测到约6等恒星.实测的恒星星等测量精度可达约0.2等.还讨论了视频照相机比传统的感光胶卷照相的长处,以及视频照相系统的改进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叙述了以PC(XT/AT)机为主要构成的多功能自动测量控制系统的硬件接口和软件设计思想,并简单介绍了它在高精密时间传输测量、流星雷达控制器、双时差混频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吴光节  张周生 《天文学报》2003,44(2):156-165
中国古代有着大量的对于流星和流星雨的观测记录,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以前。在这些珍贵的记录中,不仅有对于流星的一般描述,而且还有一些至今不能完全理解的特殊流星现象的记录。基于现代对电声变换流星声、流星体的螺旋线形运动、流星的颜色变化和流星的分裂等等的研究,列出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可以查找到的有关记录。这些记录,不仅是世界文化宝库的一部分,而且对于今天的研究仍有实用价值。对电声变换流星声的报道,只是近20年来,才确立了的并非是观测者的臆想。流星的现代彩色照相观测,更真实地记录和展现了其他的特殊流星现象和它们的发生与演变。这些古代记录与现代的流星观测的对比,可以起到相互印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2001年狮子座流星雨,是几百年来难得有机会在中国观测到的一场流星暴。在我们收集到的照相观测资料中,发现了一些特殊的、还未引起广泛注意的流星现象。"蛇行"的流星以及螺旋形并带有辐条结构的流星余迹,早在我国古代记录中就可以找到印证。现代的照相技术,不仅直观地显示了文字难以描述的颜色、形态和变化,而且提供了可永久性进行测量的记录。其中包括罕见的对流星余迹的双站观测资料。用常规的"高空风作用"难以解释这些观测现象。它们可能反映了流星带电体与地球磁场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流星雨来临之前宣传和组织全国《2 0 0 1狮子座流星雨摄影赛》 ,征集到总计 348幅参赛照片 ,获得大量优质的流星实测研究资料 ,从中发现了一些特殊的、还未引起广泛注意的流星现象 ,如流星“蛇行”和流星余迹的螺旋形结构等。它们可能反映了流星带电体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 ,在洛伦兹力作用下产生旋转 ,并由于原有的直线运动而最终形成螺旋线的物理过程。此外 ,这次摄影赛为各地天文普及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流星监测网是小尺寸近地小天体撞击监测、判断陨石落点的主要工具.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站布局的全天视频相机组网监测系统, 并在江苏及周边构建了一个区域级原型系统, 实现了火流星监测组网控制、视频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流星体定轨的完整流程. 通过1yr的实测运行表明, 该系统可观测流星极限视星等为-1.0等, 可以实现绝对星等-2.5等流星的完备检测; 根据监测数据得到火流星通量为2.68×10-7km-2 ·h-1;群流星和偶发流星占比分别为46%和54%,偶发流星中类小行星轨道和类彗星轨道比例分别为27.1%和72.9,统计结果与国际主要流星监测网相接近,验证了监测网系统在实际组网使用中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空间碎片地基雷达探测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介绍了国外有代表性的地基雷达工作概况,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描述空间碎片的轨道参量和物理参量,并对空间碎片地基雷达探测所需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吴光节 《天文学进展》2003,21(2):113-121
对有关电声响(Electrophonic sounds)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做一综述。早在公元前,我国就有关于流星声音的记录。近20年来,对流星电声响的报道与研究有了很大进展,电声响被定义为由电磁辐射直接转换成的可听见的声音。据报道,大的流星火球、非常明亮的北极光、附近的强闪电、地震以及核爆炸等,都可能产生电声响。但是,由于这些事件的罕见性、偶发性以及物理过程的特殊性,电声响无论在观测上,还是在理论研究方面都有很大的难度和许多至今仍未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前两期的流星漫谈,我们谈到了流星观测方法和相关的学术资料。这一期我们将继续谈谈流星摄影的一些初步的规划方法,并向大家简单介绍用标准镜头做流星摄影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说明 1990年底,我们编印了《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科研论文目录》,收集了本单位(原陕西天文台)1990年底以前的科研论文。1993年在《陕西天文台台刊》第1期(P74~84)作了1991~1993年论文目录的续编。此后,又在1999年《陕西天文台台刊》第22卷第1期作了  相似文献   

14.
在业余天文观测中,监测流星是很多资深天文爱好者的观测项目之一。近年来,国内也相继组建了流星监测网,如最早实现流星网络监测的"广东流星监测网",以及目前国内最大的流星监测网络——中国流星监测网。根据不同地点的监测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未燃烧完的火流星坠落的大致范围,为寻找陨石提供支持,同时还可以发现新的流星群。  相似文献   

15.
在前面的七篇文章中,我们具体探讨了流星原理、拍摄方法,并介绍了IMO这个重要的组织和流星光谱的概念。按说流星应当是普及最广的天文现象,但上面谈到的仍属于有些冷门的领域。然而笔者相信,越是人们不熟识的地方,越隐藏着更绚丽的精彩。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蒙特卡罗光谱合成方法,对1993年由哈勃空间望远镜和里克天文台同时得到的超新星1993J的紫外及光学波段的光谱,进行研究并将拟合的结果与别人的模型进行了比较。假设太阳丰度及幂律为20左右的大气密度结构,模型可以与观测较好地符合。通过计算得到光球速度为9500kms-1左右,光谱的黑体温度为7990K。对于强线如Hα及HeIλ5876的特殊谱线轮廓,我们发现大气结构需要是双幂律的,即光球外陡降的内层大气外面,密度变化相当平缓。内外大气的幂律近似为20和3,交界点在13000kms-1左右。外层平缓的大气同时起到了使远紫外光谱变得像观测到的那样平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BPM短波授时台新的时频监控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陕西天文台BPM短波授时台搬迁后 ,其时频控制与监测工作从原BPM发播钟房转为由监控室监控钟房承担。介绍了新的控制系统原理与方法 ,并对发播的BPM时号精度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利用国产GPS定时型接收机,按照国际共视规程,陕西天文台建立了GPS共视法时间比对.研究了影响比对精度的因素,实现了微机控制的数据自动采集和处理,实现了国际间的全面共视比对.1991年3月起,BIPM已正式用于国际原子时TAI的计算中。  相似文献   

19.
空间碎片观测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别用内符合精度和外符合精度两种精度指标对云南天文台SBG望远镜的观测数据进行判定,确定了其观测精度。得到高轨空间碎片的观测精度约为2″,和低轨空间碎片的观测精度约为7″,并对观测误差的来源作了一些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便携式人卫光电望远镜的主要性能特点,探讨了将其应用于狮子座流星暴观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