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西湖凹陷是我国东海盆地的一个次级凹陷,在凹陷断陷期的末期阶段发育的平湖组是一套含煤岩系,同时也是西湖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在对西湖凹陷地震、钻测井及岩心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在平湖组中识别出3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其中发育了10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平湖组发育煤层的主要沉积环境有潮汐影响的三角洲平原、潮汐影响的三角洲前缘的分流间湾和潮上带及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分流间湾。平湖组发育的3个层序是煤层发育的主要部位,其中长期基准面旋回LSC2是煤层最发育的层段。可容纳空间的大小控制着煤层在西湖凹陷平湖组短期基准面旋回中的发育位置:在高的可容纳空间背景下,煤层主要发育于短期基准面下降半旋回的中上部;在低的可容纳空间背景下,煤层主要发育于短期基准面旋回的最大可容纳空间处。  相似文献   

2.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陆架盆地东部坳陷带,是中国近海海域最大的凹陷之一。平湖组发育的多层薄煤层和富含有机质的泥岩被认为是西湖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利用碎屑锆石U-Pb定年分析技术和地震剖面精细刻画手段,重建了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平湖组的源-汇系统,揭示了源区特征、运输通道、汇聚区展布,对平湖组岩心的自然伽马数据进行了旋回地层学分析,建立了该组的相对天文年代标尺,并分析了沉积速率的变化。研究表明,平湖组沉积时期具有北部、西部和东部三大源区。平湖斜坡带靠近西部源区,东部物源供给影响明显减弱。砂体从西部源区通过下切谷搬运至平湖斜坡带三大主要汇聚区。平湖组沉积持续时间约为4.64 Ma,整段平均沉积速率约为15.4 cm/ka,其垂向演化具有周期性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西湖凹陷是东海陆架盆地重要的含油气凹陷,其中平湖组是该凹陷内重要的勘探目的层段。目前平湖组油气发现多集中于凹陷西部斜坡带,由于其他地区钻井资料较少,对于西湖凹陷平湖组砂体展布以及物源区一直存在争议,严重制约了西湖凹陷平湖组的油气勘探。主要通过碎屑锆石U-Pb定年,同时结合重矿物组合特征、重矿物ZTR指数分析和碎屑矿物成分成熟度特征,对平湖组沉积物源区进行追踪,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锆石年龄分布相对分散且跨度大,包括中生代、古生代和前寒武纪3个年龄段,且以前寒武纪为主。平湖组主要发育3个物源区,其中北部虎皮礁隆起为主要物源区,西部海礁隆起与东部钓鱼岛隆褶带为次要物源区。对平湖组物源体系的研究为西湖凹陷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祁鹏  郭刚  任亚平  崔敏  王欣 《现代地质》2021,35(4):1098-1105
针对西湖凹陷始新世平湖运动认识不深入的问题,以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和综合地质分析为基础,系统总结了西湖凹陷平湖运动的地质表征。研究表明,平湖运动是西湖凹陷一次重大的构造事件,控制了始新世伸展应力场从前平湖组沉积时期的北西-南东向转为平湖组沉积时期的北西西-南东东向。在平湖运动过程中,西湖凹陷构造变形和沉积充填发生了巨大变化,早期强烈活动的北东向断层逐渐弱化,而北北东向断层开始兴盛,控制着沉降中心从凹陷北部迁移至中部,岩浆活动从凹陷周缘向内部集中。平湖运动作为对西太平洋构造域在始新世一次重大运动学调整事件的响应,影响了西湖凹陷平湖组煤系地层的展布,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勘探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湖凹陷砂岩储层具有砂体厚度薄、砂泥互层发育以及横向变化快的特点,传统的地球物理方法很难精细地刻画砂体空间分布。将层序地层学与地质统计学反演相结合,在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的基础上,构建相应的地球物理模型,在正确的沉积学理论指导下,对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平湖组砂岩储层开展砂体的时空分布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平湖组可划分出3个三级层序,下部砂体单层厚度较大,横向连续性好,平面连片发育;中部以泥岩为主,砂体孤立发育,连续性差;上部砂体增多,单层厚度较薄,横向连续性好。结合钻井实际资料分析表明,砂体预测结果垂向分辨率可以达到1~2 m。地质统计学反演有效解决了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薄层砂体识别的难题,可为研究区有利储层预测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6.
吴嘉鹏 《沉积学报》2016,34(5):924-929
西湖凹陷平湖组受潮汐影响作用明显,但前人研究鲜有提及潮汐砂脊这种典型的潮汐作用下的沉积体。综合运用地震、测井、岩芯及分析化验资料,在西湖凹陷平湖组发现潮汐砂脊沉积体系。潮汐砂脊在地震振幅属性图上,呈条带状特殊地貌特征;岩芯上为典型的反旋回,旋回上部发育板状交错层理、冲刷面等反映强水动力的沉积构造,旋回下部细粒沉积中则发育潮汐层理、生物扰动等沉积构造;测井曲线上,砂脊底部表现为突变界面,并且砂脊发育区重矿物相对富集。潮汐砂脊砂质纯、物性好,并多发育于泥质背景中,与周围泥岩储盖配置好,可构成良好的岩性油气藏勘探目标。另外,砂脊的发育情况可以反映不同时期西湖凹陷与南部广海的沟通情况,因此对于研究西湖凹陷的古地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西湖凹陷是东海陆架盆地重要的富生烃凹陷之一,平湖组是主要烃源岩和油气富集层系。为了探讨平湖组沉积期构造背景、源区性质及古环境,本文对平湖组泥质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平湖组沉积期同时具有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平湖组泥质岩的物源区母岩主要由上地壳岩石演化而来,并通过对比周围隆起区母岩特征,认为西侧的海礁隆起为西湖凹陷西部斜坡区平湖组沉积期的主要物源区,母岩主要以上地壳的长英质火成岩为主,并受到少量来自幔源岩浆和上地壳古生界变质岩系的影响,母岩类型主要为花岗闪长岩和英安质凝灰岩,少量安山岩和变质岩。泥质岩CIA分析表明,平湖组泥质岩的母岩经历了中等—强烈的风化作用,结合Sr/Cu值分析,推断西湖凹陷在平湖组沉积期古气候较为温暖湿润。微量元素和古盐度分析结果以及对盆地古地貌特征分析表明,西湖凹陷平湖组沉积期自北向南沉积背景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北部(A- 1)沉积水体为淡水,主要发育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而中部(A- 2)和南部(B- 1)表现为淡水和半咸水交替演化的特征,主要发育受潮汐影响三角洲沉积体系。平湖组泥质岩主要形成于含氧环境中。  相似文献   

8.
平湖斜坡带火山岩层发育构造环境及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剖析平湖斜坡带八角亭组、宝石组火山岩层发育构造条件,探讨了火山活动与盆地裂陷演化关系。在梳理火山岩岩性、赋存层位和同位素年龄基础上,提出A油气田区八角亭组为西湖凹陷早始新世裂陷初始期火山岩层,宝石组为早始新世末向断陷期正常沉积过渡的含火山岩夹层,而B油气田区火山岩层形成时间明显早于西湖凹陷裂陷时代;通过对比分析认为,B油气田区与其西侧台北坳陷、海礁隆起在晚白垩世-古新世处于同一裂陷构造环境,形成相似的侵入-喷发岩浆活动序列。据此,建立了东海盆地两期裂陷演化模式,发育于晚白垩世-古新世的第一期裂陷范围包括现今的台北坳陷及海礁隆起,发育于始新世的第二期裂陷范围主要为西湖凹陷,2期裂陷在平北B油气田区存在叠合区域。在此基础上,从构造环境的角度,提出平湖斜坡带平北B区古隆起之上是有利的凝灰质砂岩层分布区,具备较好的油气成藏条件。  相似文献   

9.
东海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发现海绿石东海西湖凹陷位于东海陆架盆地东部凹陷带,属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由下第三系的平湖组、花港组和上第三系的龙井组、玉泉组、柳浪组和三潭组构成,主要含油气层位为下第三系。以往的研究成果认为,平湖组为半封闭海湾条件下的海陆交互及...  相似文献   

10.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湖组发育大量潮汐沉积,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综合利用岩心与测井资料,对西湖凹陷W井区平湖组岩相及沉积微相类型进行分析,并通过对江苏省东南部如东-东台沿海地区的现代沉积考察,进行比较沉积学研究,结合平湖组发育情况及现代潮汐沉积平面展布,明确了研究区平湖组潮汐沉积特征及发育规律,建立了沉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平湖组发育一套潮控三角洲—潮坪沉积体系,沉积亚相主要包括三角洲前缘、潮上带和潮间带,可进一步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席状砂、沼泽、泥坪、砂坪、混合坪、潮汐水道共9种沉积微相。在沉积体系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潮控三角洲-潮坪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1.
应用岩石物性、铸体薄片及压汞分析等资料,结合毛管压力曲线形态等特征参数,分析研究了东海西湖凹陷平北区带平湖组储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储层分类和评价,并以渗透率为主线,进行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东海西湖凹陷苏堤区带花港组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海西湖凹陷苏堤区带钻井资料为基础,综合分析了花港组沉积时期构造活动及海泛作用在沉积发育过程中的控相控制,对该地区长期认定地“再沉积化石”及不同构造单元的控相能力差异重新提出个人看法,并建立了西湖凹陷苏堤地区花港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3.
根据钻井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对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平湖组沉积体系及层序地层进行研究,并结合泥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对古盐度与古水深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平湖组中部P7砂层组底面为界,其下为断陷期,断裂系统对沉积相分布具有控制作用;其上则为拗陷期,向上断裂系统对沉积相分布控制作用逐渐减弱,直至消失。研究区平湖组古盐度与古水深整体反映了振荡式水进、水退的沉积背景,该沉积时期主要以淡水沉积为特征,间歇发育半咸水沉积特征,水体深度一般为0~8 m,在平湖组三段沉积时期达到最大,近14 m。平湖组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Ⅰ—Ⅲ),分别对应平湖组五段、平湖组三—四段、平湖组一—二段,发育三角洲-潮坪沉积体系。层序Ⅰ沉积时期,受北东-南西向断裂影响,以三角洲沉积体系为特征,且断裂对沉积相展布具有控制作用;层序Ⅱ沉积时期,断裂活动减弱,地形逐渐被填平补齐,潮汐作用影响增大,潮坪沉积环境占主导地位,发育少量潮道和潮汐砂坝;层序Ⅲ沉积时期,海水逐渐退去,在宽缓斜坡背景下发育受潮汐影响的三角洲和潮坪沉积。  相似文献   

14.
始新统平湖组是东海盆地西湖富生烃凹陷的主力烃源岩系,也是中国东部断陷盆地海陆过渡相烃源岩的典型代表.利用钻井、地震及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古生物等资料,在烃源岩特征及其发育的构造-沉积与古气候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平湖组烃源岩发育的主控因素,并建立了相应的形成模式.平湖组暗色泥岩分布广、厚度大,夹多套薄煤层及碳质泥岩,总体烃源岩质量较高.平湖组烃源岩发育于半封闭的海湾环境和温暖-潮湿南亚热带型气候条件,以陆生有机质输入为主.平湖组烃源岩的发育主要受沉积-沉降速率、母质来源及有机质保存条件等因素控制,其形成模式可概括为"快速沉降;气候温暖-潮湿;陆生有机质输入为主;淡水-半咸水;氧化性较强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西湖凹陷于胡组地层沉积于海陆过渡相背景。本文侧重分析平湖组地层中出现的半咸水有孔虫群的若干特征,讨论了半咸水有孔虫群的生态环境。根据古生物组台的变化,提出了平湖组沉积环境演化的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东海西湖凹陷始新统平湖组沉积层序特征及控相机制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湖凹陷平湖组(E_2~(2-3)系海陆过渡相沉积。海平面升降变化控制了不同成因类型砂体的空间展布。在钻井剖面上,可识别多种沉积层序。作者从岩心、测井、古生物诸方面分析了各种沉积层序的形成过程,揭示了海平面升降对沉积过程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Since Dow (l972) proposed the concept of oil system atthe AAPG annual meeting in l972, after unremitting effol.tsand progressive perfection, it has become the petroleum systemaccepted by numerous geologists at present. The concept of pe-troleum system was introduced to our country in early l990s(I)ou, l999). In fact, as early as the 1960s, based on the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ractice at Songliao ba-sin and Bohai Bay basin, some viewpoints similar to petroleumsystem have be…  相似文献   

18.
通过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包裹体分析、黏土矿物分析、镜质组反射率测试、电子探针和碳氧同位素分析,结合构造演化史和有机质热演化史研究成果,对西湖凹陷古近系平湖组碎屑岩储层的成岩环境和演化模式展开分析,恢复了储层孔隙演化过程并对孔隙度进行定量计算。结果表明:平湖组碎屑岩储层长期处于酸性成岩环境,同时存在酸碱过渡及碱性成岩环境,其中酸性成岩环境以碳酸盐矿物溶解、长石溶解蚀变为高岭石并伴生石英次生加大等为标志,碱性成岩环境以石英质颗粒及其次生加大边溶解、长石次生加大和含铁碳酸盐矿物沉淀为标志。研究区储层成岩环境大致经历了弱酸性—酸性—酸碱过渡—碱性的演化过程。建立了平湖组储层的孔隙演化模式,为研究区优质储层的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