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广西乃至全国部分省份少数民族地区气象科普传播方式、传播效果及存在问题进行调研,探讨少数民族地区气象科普传播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有效方式,为进一步提高气象科普宣传能力和水平,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利用4种科普活动后收集的小学和中学气象知识试卷,分析了不同科普形式下不同受众群体对校园科普的接收效果,结果表明:总体情况看讲座科普为效果最好的传播形式,可在今后的气象科普宣传中适当增大此类科普活动比例,游戏科普效果最差;专家讲座科普是最容易被小学生接受的传播形式,视频类科普是最不受欢迎的科普形式,在小学生的气象宣传活动中应加大讲座类科普活动的频率、取消或重新调整视频类科普形式的内容;中学生接受4种科普形式的能力则较为均衡,考虑到宣传的多样性,今后的中学气象宣传活动中4种科普形式可齐头并进,以达到多面宣传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气象科普多元化传播平台分析讨论,表明:气象科普教育基地设施齐全,可以对一些科学现象进行演示、模拟,科普传播效果较好;电视传播,生动形象,实效性强,受众面广;互联网以数字化、适时性和交互式传递的独特优势,是年青一代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科普展板在大型广场传播中.能够渲染现场气氛,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可以确保在第一时间将气象预警信息传递给目标公众网络和微博最受年轻公众喜爱,公众参与度高,互动性强,二次传播效果好。气象科普传播方式,各有其长,根据不同主题、受众对象,结合传播方式的特点,优势互补,达到信息覆盖最大化,传播效果最大化,公众满意度最大化的立体传播。  相似文献   

4.
在专门化气象科普作品之外,一些科普作品以嵌入的方式出现,同样发挥着阐释气象学原理、普及气象科学知识的作用,我们可称之为嵌入式气象科普。嵌入式气象科普传播的途径主要有:嵌入到纸质出版物、嵌入到广播电视节目、嵌入到新媒体。嵌入式气象科普的传播尚面临着嵌入式传播意识不足、公益性让步于市场化、创作力不足等诸多挑战,其发展应从增强传播意识、强化嵌入式气象科普创作、打造纸质出版物嵌入式传播阵地、提供高质量广播电视嵌入式气象科普服务、搭建新媒体嵌入式传播平台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气象科普在互联网上传播的途径、内容、形式进行深入的剖析,探索提升气象科普的有效传播模式,以期提升气象科普信息化水平,让气象科普搭乘互联网高速快车更广泛的惠及广大群众,达到进一步提高公众气象科普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气象科普多元化传播平台分析讨论,表明:气象科普教育基地设施齐全,可以对一些科学现象进行演示、模拟,科普传播效果较好;电视传播,生动形象,实效性强,受众面广;互联网以数字化、适时性和交互式传递的独特优势,是年青一代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科普展板在大型广场传播中,能够渲染现场气氛,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可以确保在第一时间将气象预警信息传递给目标公众;网络和微博最受年轻公众喜爱,公众参与度高,互动性强,二次传播效果好。气象科普传播方式,各有其长,根据不同主题、受众对象,结合传播方式的特点,优势互补,达到信息覆盖最大化,传播效果最大化,公众满意度最大化的立体传播。
 

  相似文献   

7.
科普讲解工作是一项集知识、语言、技巧为一体的艺术性服务工作。气象科普讲解员素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气象科普知识的传播质量和影响面。高质量的科普服务需要高质量的科普讲解人才,讲解员在具备行业基本素质后,讲解技巧便成为决定讲解效果的关键。针对我省气象科普工作现状,将气象科普知识讲解技巧归纳为以下几个部分。  相似文献   

8.
综观目前气象科普服务,存在服务内容、传播主体较为分散,准确性、权威性和实用性不足,对公众的吸引力、指导作用不强等问题。文章对科普知识内容和传播建设进行了构思设计,提出了以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为突破点开展系统性的气象科普工作。建议由专业的气象服务机构开展气象科普服务知识内容库建设,气象科普知识内容库首先以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气象防灾减灾知识为重点进行建设,而后逐步覆盖气象科普其他方面的知识内容;通过多渠道建设高公信度气象科普传播体系,尤其应重视借助新兴“短、平、快、广”第三方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同时可采取内容库授权等方式扩大气象科普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微视频和气象微视频的背景和现状,重点探讨了气象微视频内容和制作流程,并对气象微视频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为公共气象服务提供了一个新的服务手段。  相似文献   

10.
气象科普的社会化、气象科普的产业化和气象科普的现代化乃是气象科学普及的3个明显特征。气象科普的社会化目前尚无一个权威的定义,其主要表现在:气象部门单打独斗的时代已不复存在,气象科普工作的主体也不再局限于青少年;知识分子、领导干部,甚至气象人员本身都需要气象科普知识。气象科普工作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方方面面,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做好气象科普工作。因此,气象科普工作的社会化已经摆到我们的面前,成为必须要考虑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公服中心")是传播气象服务信息的窗口,因此也是传播气象科学技术的使者。公服中心结合公众关注的重要天气过程和典型气象气候现象,充分利用所拥有的公共气象服务媒介、知名主持人与分析员以及品牌活动等优势资源,边服务边科普,实现了科普服务两促进。  相似文献   

12.
基于气象科普讲解大赛,从大赛规则、讲解词、工具辅助、表达能力、讲解态势5个方面,探讨比赛中取得优质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正>1引言气象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气象灾害是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随着我国进入多元化发展的新传媒时代,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气象防灾避险知识的重要性,而传统的气象科普产品和传播方式正面临着方式单一和覆盖面狭窄等方面的问题。要进一步提高气象科普能力,扩大气象科普覆盖面和影响力,就必须要明确公众对气象科普的需求,只有  相似文献   

14.
运用融媒体开展气象科普工作路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媒体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以互联网、手机等移动媒体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迅猛崛起,全面改变了传统的媒体发展环境。在为传统信息传播方式带来一定的挑战的同时,也为信息传播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拓宽了信息传播平台、发展空间。尤其是对于气象科普工作开展来说,融媒体发展环境可以有效提升其科普成果,满足受众对于气象知识的需求。本文结合个人工作实际,对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利用融媒体全面、深入开展气象科普工作提出几点个人拙见,为提升气象科普工作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1引言我国的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气象事业的这一行业属性决定了气象行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把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水平作为气象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而气象科普作为公共气象服务重要组成部分,是气象现代化建设内在要求,在提升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科学引导社会舆论、提高公民气象科学素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融合传播时代的到来,各种新媒体、新技术、新手段强势崛起,新的媒体格局和传播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出发,从社会保障、依靠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的中坚力量和发挥学会组织的主力军作用三方面论述了实现气象科普社会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通过立法将科普纳入法制轨道,使实现气象科普社会化有了法律保障;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在实现气象科普社会化的进程中有责任和义务挑起重担;各级气象学会在发挥自身作用的同时,更要发挥社会方面的力量;实现气象科普社会化,乃是学会一项重要的、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7.
以气象科普领域2010—2020年间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230篇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该领域的作者、研究机构、刊物和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归纳高产作者、主要研究机构、主要刊物和研究热点,绘制该领域作者合作圈、机构合作、关键词聚类可视化图谱。结果表明:公共气象服务信息化、共建共享、微信公众号、融媒体、短视频、校园科普等为高频关键词,代表目前研究的热度和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成为气象科普研究领域的核心机构和核心作者群;《科技传播》是刊发气象科普领域文献的最主要刊物。  相似文献   

18.
气象科普创作,是传播气象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过去搞科普创作,意在把科学知识、科学技术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给广大群众,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然而,过去搞创作,多数是遇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主攻的方向是不很明确的。  相似文献   

19.
实现气象科普社会化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出发,从社会保障、依靠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的中坚力量和发挥学会组织的主力军作用三方面论述了实现气象科普社会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相出通过立法将科普纳入法制轨道。使实现气象科普社会化有了法律保障;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在实现气象科普社会化的进程中有责任和义务挑起重担;各级气象学会在发挥自身作用的同时,更要发挥社会方面的力量;实现气象科普社会化,乃是学会一项重要的、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20.
在受众调研基础上,对广西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目前影响广西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和提升策略:加强渠道和设施建设,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增加应用部分先进预警设施;加大气象科技含量,提高预报预警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使信息传播智能精准,让智慧气象惠民;结合本土文化和民族特色推进气象科普宣传,增强信息传播的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