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石棉地区的前震旦纪基底变质杂岩(“康定杂岩”) 呈断块产出,由中浅(深) 变质岩、变质侵入岩及混合岩组成。在片岩中获蓟县纪—青白口纪球藻类化石;采用锆石UPb 法和PbPb 法获得变粒岩的原岩年龄为1067Ma,变质砂岩的成岩年龄小于853Ma,变质侵入岩的成岩年龄为876 ~828Ma,混合岩的变成年龄为711Ma,结合早震旦世岩体侵蚀混合岩,故将基底变质杂岩的时代确定为蓟县纪—青白口纪。  相似文献   

2.
出露于康定跑马山、丹巴格宗、公差等地的变质核杂岩地层,原岩为中酸性—中基性火山岩及沉积岩,经混合岩化及花岗岩化作用,形成一套正片麻岩及副片麻岩地层。获得1585—2341Ma原岩成岩同位素年龄值。应属康定群,时代为中元古代—太古代,为康滇地轴扬子地台结晶基底向北露头的延伸。  相似文献   

3.
扬子板块西缘的康定杂岩为一套由侵入岩和变质岩共同组成的岩浆—变质混合杂岩,是研究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的重要窗口。长期以来对康定杂岩中的岩浆杂岩研究较多,但对变质杂岩研究较为薄弱。为全面了解康定杂岩形成的构造背景及成因机制,笔者等对扬子板块西缘的攀枝花大田地区康定群咱里组石榴夕线黑云斜长片麻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矿物地球化学、变质P—T条件估算研究,同时对同一层位的石榴二云片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石榴夕线黑云斜长片麻岩可识别出三期变质矿物组合:进变质阶段矿物组合(M1)为石榴子石变斑晶核部及其核部包裹体(石榴子石核部+第一期黑云母+第一期夕线石+钛铁矿+石英),P—T条件为609~690℃—0.2~0.3 GPa;峰期变质阶段矿物组合(M2)为石榴子石变斑晶幔部及变基质矿物(石榴子石幔部+第二期黑云母+第二期夕线石+斜长石+石英),P—T条件为643~732℃—0.20~0.51 GPa;退变质阶段矿物组合(M3)为石榴子石变斑晶边部及变基质矿物(石榴子石边部+第二期黑云母+第二期夕线石+斜长石+石英),P—T条件为602~687℃—0.27~0.3...  相似文献   

4.
对新疆哈尔克山北坡上志留统地层的新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哈尔克山交坡原定上志留统阿克牙子组角闪岩相变质岩系可能为早元古代地层,构成伊宁-中天山板块的基底;上志留统穹库什太组则为由绿片岩、蓝片岩及少量大理岩化灰岩透镜体,蛇绿岩推覆岩片构成的“变质俯冲杂岩(变质混杂岩)”组合。  相似文献   

5.
哈尔克山北坡原定上志留统阿克牙子组角闪岩相变质岩系可能为早元古代地层,构成伊宁—中天山板块的基底;上志留统穹库什太组则为由绿片岩、蓝片岩及少量大理岩化灰岩透镜体、蛇绿岩推覆岩片构成的“变质俯冲杂岩(变质混杂岩)”组合。  相似文献   

6.
赣中变质岩带的岩石学特征及原岩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外地质调查和详细的岩性岩相学及构造学研究表明,赣中变质岩带由深层次结晶基底和浅层次褶皱基底组成。结晶基底中除斜长角内岩为正变质岩体,其它变质岩均为副变质,斜长角闪岩原岩为基性火成岩,副变质岩原岩主要为杂砂岩,其次为长石砂岩,岩屑砂岩,粘土岩,褶皱基底其原岩为泥质岩,含炭泥质岩(炭质)硅质岩。  相似文献   

7.
张宝玲  陈友良  欧何琼  付于真  殷桂芹  顾孟娟 《地质论评》2022,68(6):2022112026-2022112026
扬子板块西缘的康定杂岩为一套由侵入岩和变质岩共同组成的岩浆-变质混合杂岩,是研究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的重要窗口。长期以来对康定杂岩中的岩浆杂岩研究较多,但对变质杂岩研究较为薄弱。为全面了解康定杂岩形成的构造背景及成因机制,本文对扬子板块西缘的攀枝花大田地区康定群咱里组石榴夕线黑云斜长片麻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矿物地球化学、变质P-T条件估算研究,同时对同一层位的石榴二云片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石榴夕线黑云斜长片麻岩可识别出三期变质矿物组合:进变质阶段矿物组合(M1)为石榴子石变斑晶核部及其核部包裹体(石榴子石核部+第一期黑云母+第一期夕线石+钛铁矿+石英),P-T条件为609~690℃-0.2~0.3 GPa;峰期变质阶段矿物组合(M2)为石榴子石变斑晶幔部及变基质矿物(石榴子石幔部+第二期黑云母+第二期夕线石+斜长石+石英),P-T条件为643~732℃-0.20~0.51GPa;退变质阶段矿物组合(M3)为石榴子石变斑晶边部及变基质矿物(石榴子石边部+第二期黑云母+第二期夕线石+斜长石+石英),P-T条件为602~687℃-0.27~0.39 GPa。石榴夕线黑云斜长片麻岩记录了具近等压冷却型(IBC)的逆时针P-T演化轨迹;石榴二云片岩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区内的变质时代为842±10Ma,综合分析表明:扬子板块西缘的变质杂岩形成于拉张环境,结合区内的同期岩浆活动特征,认为区内新元古代变质事件可能与超级地幔柱引发的岩浆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8.
研究区西盟岩群分为a,b,c三段,主要的岩石类型包括片岩类、片麻岩类、变粒岩类、长英质糜棱岩类、大理岩类和花岗岩类。通过具代表性的29件样品进行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地球化学数据恢复原岩表明,黑云片岩类和石英片岩类的原岩总体应为副变质岩,可能由粉砂质粘土岩或泥岩变质而成;角闪黑云片岩的原岩可能是中基性火山岩;片麻岩类的原岩多数为长石砂岩,少数为中酸性岩浆岩;长英质糜棱岩类可能为中酸性的岩浆岩变质后再经韧性剪切变形改造而成。  相似文献   

9.
研究区西盟岩群分为a,b,c三段,主要的岩石类型包括片岩类、片麻岩类、变粒岩类、长英质糜棱岩类、大理岩类和花岗岩类。通过具代表性的29件样品进行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地球化学数据恢复原岩表明,黑云片岩类和石英片岩类的原岩总体应为副变质岩,可能由粉砂质粘土岩或泥岩变质而成;角闪黑云片岩的原岩可能是中基性火山岩;片麻岩类的原岩多数为长石砂岩,少数为中酸性岩浆岩;长英质糜棱岩类可能为中酸性的岩浆岩变质后再经韧性剪切变形改造而成。  相似文献   

10.
金沙江变质岩系,习惯上泛指沿川、滇、藏三省交界部位之金沙江流域分布的一套浅——中深变质岩,主要由各种片岩、板岩、千枚岩、石英岩、结晶岩、大理岩和变中基性火山岩等组成,局部变质程度较深时则出现混合岩。对金沙江变质岩系地层时代的归属问题历来就有争议。五十年代李璞和曾鼎乾将其命名为“金沙江群”和“德格群”,时代定为前寒武纪。这一认识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1959年公开出版物《中国大地构造纲要》一书中也曾被引用,称“金沙江河谷地区发现的古老变质岩系和点苍山太古代片麻  相似文献   

11.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是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产物,代表着新特提斯洋岩石圈的残片。文章对西藏乃东地区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蛇绿混杂岩的变质作用及岩石学特征进行了研究。该带总体呈近东西向延伸,受变地质体主要为晚侏罗—早白垩世泽当蛇绿岩。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合岩石成因研究及构造环境判别,认为泽当蛇绿岩由地幔橄榄岩、辉长质杂岩、镁铁质杂岩、海相沉积物及伴生铬铁矿和斜长花岗岩等组成,属低绿片岩相—高绿片岩相区域变质岩。  相似文献   

12.
Milov.  D 胡克 《世界地质》1991,10(1):101-102
Serbo-Macedonian地体(SMM)代表着Vardar洋壳东缘的最外侧部分,由先寒武系至下古生界不同种类的变质岩石组成。根据其成分和变质程度,该地体可分为两套杂岩(Dimitrijevic,1967): (1)SMM下部杂岩,包括片麻岩(主要成分)、云母片岩、斜长角闪岩、榴辉岩和石英岩; (2)SMM上部杂岩(或Vlasina杂岩),分布局限,由绢云绿泥片岩、变基性和变火山碎屑岩组成。由于SMM地体对南斯拉夫地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关于这些岩石的变质作用近  相似文献   

13.
董昕  刘国威  苟正彬 《岩石学报》2017,33(8):2342-2356
大喜马拉雅结晶杂岩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的核部,其变质作用的研究是揭示碰撞造山作用和动力学的关键。本文对喜马拉雅造山带中部吉隆地区的大喜马拉雅结晶杂岩中的片麻岩和片岩进行了岩石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的研究,表明这些高级变质岩经历了高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和部分熔融,以及近等温降压的退变质过程。片麻岩和片岩的峰期变质矿物组合为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白云母+石英±石榴子石±钛铁矿和石榴子石+蓝晶石+斜长石+黑云母+白云母+钛铁矿+石英,晚期退变质矿物组合为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白云母+夕线石+石英±石榴子石和石榴子石+夕线石+斜长石+黑云母+白云母+钛铁矿+石英。相平衡模拟研究表明,岩石的峰期变质条件为685~755℃和9.5~12kbar,退变质作用条件为675~685℃和6~7.4kbar。锆石U-Pb年代学表明,高级变质岩的部分熔融时间为38~16Ma,熔体结晶时间为17~15Ma。本次研究表明,大喜马拉雅结晶杂岩中、上部并没有普遍经历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部分地区包括吉隆地区经历的是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此外,本文在吉隆地区高级变质的大喜马拉雅结晶杂岩中识别出较低级变质的特提斯喜马拉雅岩系单元。结合已发表的藏南拆离断裂的主要活动时间,本文认为构造楔模型更适用于研究区喜马拉雅造山过程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张海祥  张伯友 《中国地质》2003,30(3):254-260
对星子群变质岩的原岩性质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研究表明,星子群变质岩中的片岩和变粒岩的原岩是沉积岩,其中云母片岩的原岩为粘土岩,石英片岩和变粒岩的原岩是杂砂岩或亚杂砂岩。斜长角闪岩、角闪片岩和榴闪岩的原岩为基性火山岩。变质沉积岩的形成构造环境判别结果表明,它们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而变质基性火山岩属于岛弧拉斑玄武岩与大洋拉斑玄武岩的过渡类型,它们形成于拉张盆地。  相似文献   

15.
<正>康滇地区为扬子地块西南缘的一个二级构造单元,前人将该区的前震旦系基底划分为下部的太古宙—古元古代结晶基底和上部中元古代浅变质褶皱基底,前者以康定群(康定杂岩)和大红山群深变质岩系为代表,后者包括会理群、河口群、昆阳群等。虽然康滇地区各元古宙地层单元研究程度较高,积累资料丰富,但由于测年对象的不同及对年龄的解译存在诸多问题和争议,众多学者对区内元古宙地层演化各持己见,没有统一认识。混乱的局面不利于区内矿床的成矿理论研究与找矿勘探工作的开展,因此区内元古宙  相似文献   

16.
位于扬子板块西缘的滇西北石鼓变质杂岩主要岩石类型为石英二云片岩、斜长片麻岩、片麻岩、石榴子石云母片岩、石榴石蓝晶石云母片岩等。综合石鼓变质岩岩相学、野外地质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其原岩主要为一套砂质、泥砂质的杂砂岩,含少量的黏土物质。通过4件年龄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显示其变质年龄为863~883Ma,是元古代晚期变质作用的年龄,原岩应为中元古宙变质基底。石鼓变质岩的原岩沉积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大陆岛弧。发生在晚元古时期的区域变质作用,应为扬子陆块周缘向扬子陆块俯冲碰撞所致,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的形成和裂解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7.
王祖伟 《江西地质》1995,9(3):196-204
出露于庐山地区的星子变质杂岩是扬子大陆的结晶基底,由变粒岩,各类云母征岩、石英片岩和斜长角闪岩组成,其岩类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说明它可能 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形成的时代为早元古代。  相似文献   

18.
赣东北蛇绿岩发育地区产出有高温和高压变质岩。高温变质岩包括多种角岩、透辉石岩和黄长石大理岩,高压变质岩包括文石硬玉蓝片岩、硬柱石片状大理岩和红帘石硬绿泥石片岩。这两类变质岩仅见于元古界地层内,空间分布上仅与本区蛇绿岩有关。在大陆边缘蛇绿岩发育期间,有过一种岩浆作用——热变质作用,高压变质作用叠加在高温变质作用之上,暗示 了高温变质岩与该蛇绿岩发育的洋盆早期拉张阶段的岩浆作用相对应,高压变质岩则与洋盆晚期闭合阶段的构造作用相对应,我们称这种机制为“重变质作用”,与都城秋穗的“对变质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变质作用与变质岩在各种构造环境中PTt轨迹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我国中部大别山地区高压变质岩的退变质作用。 1.区域地质概况:安徽前寒武纪高压变质带由榴辉岩、自片岩和蓝片岩带组成,它们具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北山交叉沟地区变质火山岩Sm-Nd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聂凤军  江思宏  刘妍  张义 《地质学报》2004,78(6):807-812
交叉沟变质杂岩套主要由斜长角闪岩、片麻岩、长英片岩、绿片岩和条带状混合岩组成 ,为中国西北北山造山带红石山—黑鹰山地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 ,由于缺少可信的同位素年代学数据 ,该套变质岩的形成时代、成岩环境和物质来源尚不清楚。笔者等首次对交叉沟变质杂岩套代表性变质岩进行了 Sm- Nd同位素研究 ,其中斜长角闪岩 Sm- 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 12 6 4± 11Ma、其 1 43Nd/ 1 44 Nd初始值为 0 .5 11375± 13,εNd(t)为 7.2 4± 0 .0 2 (2 σ)。与斜长角闪岩样品相比 ,各类片麻岩的 εNd(12 6 4 Ma)值明显偏低 ,变化范围为 1.18~ - 5 .17。依据上述Sm- Nd同位素数据 ,并且结合野外地质证据和岩相学特征 ,认为交叉沟地区斜长角闪岩的原岩为基性火成岩 ,属于幔源基性岩浆活动的产物 ,成岩时代为中元古代 ,而片麻岩的原岩则多为中酸性火成岩 ,其形成过程与古元古代或太古宙古陆壳岩层的再造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