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论桂林山水城市景观特色及其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水城市是充分利用自然山水规划构筑的城市。自然山水与人文建筑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城市规划思想。本文即以中国典型的山水城市桂林为例,阐述了山水城市的景观特色及新时期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2.
桂林摩崖石刻的特点及其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林不仅拥有甲天下的山水名胜和凭依自然山水兴造的古代城市建筑,而且拥有早自南朝下至明清与民国的历代摩崖石刻、壁书1643件、造像602尊。这些千百年来积淀起来的石刻壁书和造像与桂林自然山水名胜相得益彰,具有历史悠久、代有佳作、内容丰富、涉及广泛、分布普遍的特点,拥有极高的历史与文化艺术价值,值得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应加强对摩崖石刻的管理与保护。  相似文献   

3.
利用山水特色,重现福州山水城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开 《热带地理》1998,18(1):29-33
山、水和绿化是构成福州古城山水的基本要素。在城市不断扩展的过程中,由于对城市山水,尤其是内河的开发和利用不够合理,保护不够得力,使福州失去了山水城市的特色。通过以福州城市山水现状的调查和分析,认为必须从旅游和生态的角度出发,增强环境意识,恢复城市内河活力,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好“三山”,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重现福州的山水城市风貌。  相似文献   

4.
湘西洪江古商城,凭借其特有的交通区位优势,历史上曾一度成为久负盛名的西南地区商品转口贸易城市,集经济、政治、军事、宗教、文化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和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立体式山水型城市,是明清以来祖国大西南特定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经济环境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作为以完整风貌保存下来的中世纪专业性商城,在国内具有唯一性,应该妥善加以保护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5.
论大运河区域生态基础设施战略和实施途径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生态基础设施是城市所依赖的自然系统,是城市及其居民能持续地获得自然服务的基础,它不仅包括习惯的城市绿地系统的概念,而是更广泛地包含一切能提供自然服务的城市绿地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系统及自然保护地系统。如同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一样,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需要有前瞻性,更需要突破城市规划的既定边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从战略高度规划城市发展所赖以持续的生态基础设施。中国城市化进程呈燎原之势,大量重大国土和景观改造工程史无前例,东部区域犹甚。京杭大运河作为南水北调工程东线的主要组成部分,跨流域大规模调水工程将会带来巨大的景观生态影响,都为建设中国东部生态基础设施和可持续国土安全计划带来莫大挑战和机遇。本文提出大运河区域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战略和实施途径,可为南水北调工程和中国东部区域可持续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参考,并且为大运河区域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及遗产廊道保护提出具体实施途径,包括区域景观格局的构建和景观元素的设计导则。  相似文献   

6.
论新世纪衡阳城市形象的定位与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载田 《热带地理》2003,23(2):172-175
衡阳市以位处南岳衡山之南而得名,自古以来自然、人文景观并胜,社会、经济、文化发达.近20多年来各方面反而停滞和落后.文中运用企业识别CI原理,从城市形象发展历史和现状入手,将其新世纪城市总体形象定位为"江南内陆腹地重要现代化区城中心 ,湘南最大交通枢纽,全国著名的山水旅游城市,环境优美、安全舒适的人居休闲胜地". 并指出城市形象塑造应体现古城衡阳的气韵和文脉,给人以古老文明、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总体视觉形象,以推动新世纪衡阳城市的总体发展.  相似文献   

7.
城市最初起源于地理景观的选择,地理格局对于城市景观起源和发展变化始终有着重要而深刻的意义。古都保护规划需要研究地理格局之中的城市景观时空变化和演替轨迹:春秋战国时期南京就有依山势修筑的军事堡垒,三国时期,东吴孙权依靠长江天堑在南京创建都城,依靠山川地形构建军事防御城墙,随后陆续有10个王朝建都南京,山脉水系始终是影响南京城市空间的重要因素;早先帝王依据自然唯物思想选址构筑城市,后来逐渐以唯心说法"王气""风水""紫光"等笼罩地理山川。探究地理视角的"南京古都风貌保护规划"新思路,依顺自然地理山水脉络探察城市起源遗址以及发展变迁古迹,分析现代建设破坏的主要地理地段,保护古都赖以生存的自然山脉河流脉络系统,为城市永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论广州名城传统中轴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名城固有传统中轴线集直轴、曲轴、实轴、虚轴、路轴、绿轴、山水轴、文脉轴、网络坐标轴于一身 ,在城市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发展过程中不可他移。深刻认识其空间环境艺术、历史渊源、文化内涵 ,探讨其复兴、整治、拓展的规划手法 ,营造一个山水生态型的城市主题文化旅游集锦带 ,对切实保护名城、积极建设新区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名》2011,(11):15-15
重庆是一座地形地貌独特的山水城市。重庆,远看是山,近看是城,城在山上,山在城中,所以也叫山城。独特的地形地貌,造就了重庆众多的山水地名,这些地名又突出反映了重庆的自然地理特征。  相似文献   

10.
都江堰,一座因水而兴、因山而名的城市,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每一个到过都江堰的人,都被青城山淡然洒脱的道教氛围所感染,被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运行千年的功绩所深深折服,被都江堰市人与自然共处的和谐自然所启迪。那么,这座山水名城中山的精髓和水的灵魂是怎么相处相容的,又有怎样的渊源呢?对当今的环境问题又有着怎样的启示呢?  相似文献   

11.
绍兴市,是浙江省第四大城市。绍兴,旧称会稽、山阴,简称越。是浙江的文化中心之一,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历史较悠久的城市之一,是有名的水乡、酒乡、桥乡,素以"丝绸之府"、"中国瓷都"、"东南一大都会"著称。绍兴是中国东部沿海城市,是历史上的大都会,新中国的新兴产业城市。绍兴有着2500年建城史,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繁华富庶、山水驰名之城,又兼具王城气度,可称中国美学典范。绍兴是国际文化旅游城市、民营经济活力第一城、浙江商贸物流中转集聚地和华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元稹赞"会稽天下本无俦,任取苏杭作辈流","东南一大都会,越  相似文献   

12.
政治生态学是西方人文政治地理研究人与自然/环境互动的辩证关系的核心领域。城市政治生态学作为政治生态学的衍生分支同样经历了二十年快速的发展,这一领域尚未获得中国人文地理学界的系统关注。本文对西方文献中城市政治生态学的理论发展、研究议题以及近期前沿的学术争论和理论拓展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探讨。政治生态学分析方法批判和克服了技术专家治国论、新马尔萨斯主义、增长的极限等非政治视角的环境生态解释。理论溯源于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地理学的城市政治生态学,继承了政治生态学的政治视角,但同时对政治生态学和城市研究两个领域中的自然/社会的二元对立提出了批判,以社会-生态混合体为理论出发点,打破并超越了城市-自然的对立和二元划分,通过研究自然的生产、循环与新陈代谢,将城市概念化为动态变化的社会-生态混合体,并揭露了城市环境的生产和社会-生态演化过程本质上是一个政治过程,突出强调了社会-生态混合体演化变迁过程的政治经济学、政治过程、权力关系的分析对于理解不平等的城市环境的核心作用。近5年来,城市政治生态学研究在后结构主义理论启发下扩展了经典马克思主义城市政治生态学,拓展了理论溯源,丰富了对城市环境和生态的解释,并产生了一系列围绕方法论上的城市主义、星球城市化、多地点方法论等的前沿学术批判与争论。  相似文献   

13.
城市公共健康风险是当代城市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在中国人文地理学界尚未得到充分关注。国内既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维度——健康城市建设和城市风险治理,然而这些研究受到城市/自然二元论的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政治生态学在西方人文地理学界迅速崛起,提出了以社会关系为核心的城市新陈代谢理论,在空间和联系两个层面将社会与自然,人类行为体与非人类行为体联系起来,实现了对二元论的超越。基于这一理论,本文从空间和联系层面对城市公共健康风险的具体形式进行分析,指出在空间层面上,存在空间流转和重叠的公共健康风险和空间生产和再生产活动的公共健康风险;就联系层面而言,存在“新陈代谢断裂”的公共健康风险和公众认知的公共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4.
自然区划的对象是自然综合体,按照地表自然综合体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划分为一系列的自然区。根据划分出来的区域来探讨自然综合体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与分布的规律性,这就是综合自然区划的内容。因此在解决区划原则问题以后,制定一个合理的区划分级单位系统,是开展综合自然区划的首要工作。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是采取单列系统方  相似文献   

15.
自然区划的对象是自然综合体,按照地表自然综合体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划分为一系列的自然区。根据划分出来的区域来探讨自然综合体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与分布的规律性,这就是综合自然区划的内容。因此在解决区划原则问题以后,制定一个合理的区划分级单位系统,是开展综合自然区划的首要工作。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是采取单列系统方  相似文献   

16.
闽西丹霞地貌中的河流袭夺现象许德祥(集美大学)科学考察旅游是旅游活动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是一种高层次的旅游项目。在大众游览活动中适时适地增添一些自然山水风光探源和探秘内容和游览考察文物古迹、历史典故一样,常使单调的游览景点开发出更多引人入胜的内涵,增加...  相似文献   

17.
刘璐 《中国地名》2014,(9):44-45
颐和园,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区新建宫门路19号,距城区十五公里。是一座巨大的皇家园林和清朝的行宫。颐和园素以人工建筑与自然山水巧妙结合的造园手法著称于世,是中国园林艺术顶峰时期的代表。与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围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相似文献   

18.
中国闲情文化中的山水情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水养育了远古的先民,养育了我们的祖先,在人类的心中,也积淀下了一个酷爱山水的情结。 中国人的山水情结,尤其来得强烈。 远的不说,仅从孔子起,就有“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的说法,可见中国人和山水结缘之深。 封禅,在中国古代是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也视作是王朝功隆德洽的盛世象征。秦始皇登泰山而巡东海;汉武帝在泰山培土以祭天,报天之功;梁父除草辟场以家地,报地之德。而在这之前,汉武帝还祭过华山和嵩山,然后又东巡大海,最后是登泰山封禅。封禅之后,汉武帝仍不回京都,他又带领大臣…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图谱特征的中国典型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菁  罗家添  吴端旺 《地理科学》2011,31(11):1313-1321
基于地学信息图谱的方法论,选取中国典型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对中国典型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不同时期城市空间结构的图谱,探索城市化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城市空间结构特征的理解和测度来把握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总结在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时空规律,为城市未来健康、协调、有序发展提供服务。研究结果表明: ①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的自然环境、经济、土地利用和城市交通等各种要素在空间组织分布形式和相互作用的过程。②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总体呈扩增的趋势。③地形、河流港湾、人口和经济发展等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主要的因素。④良好的城市交通网络结构是城市得以正常运转的前提,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高效的交通网络系统;在城市交通的空间结构的扩展特征上显现出多种发展结构,如同心圆带状结构、扇形结构等。⑤ 在地形、水系等自然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城市的空间结构是由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网络在城市空间地域上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从航空运输看中国城市体系的空间网络结构   总被引:61,自引:20,他引:61  
周一星  胡智勇 《地理研究》2002,21(3):276-286
航空运输是研究城市体系空间结构较为独特但又越来越重要的一个视角。本文以航空港客运量和每周航班数为基础 ,通过分析航空网络的结构特点来揭示中国城市体系的结构框架 ,并依据航空网络结构形态以及国内外航空联系的变化预测未来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可能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