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巴基斯坦境内蛇绿岩广泛分布,且大多发育铬铁矿化。穆斯林巴赫铬铁矿床位于巴基斯坦中部,是新特提斯缝合带中大型豆荚状铬铁矿床之一,目前已经发现数百个矿体,储量超过4000 kt,是巴基斯坦境内最重要的铬铁矿产地。张洪瑞等(2013)总结了中部瓦济里斯坦-贝拉蛇绿岩带的地质特征和穆斯林巴赫铬铁矿床的产出特征,认为穆斯林巴赫铬铁矿床成因仍存在争议,其形成构造环境、控矿因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论述穆斯林巴赫矿床的地质特征,通过矿床地球化学和铬尖晶石矿物化学等研究,结合我国典型的罗布莎豆荚状铬铁矿研究成果,分析了主要控矿因素,为巴基斯坦境内相同类型矿床的找矿勘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洪俊  姚文光  张晶  张辉善  吕鹏瑞  杨博 《地质学报》2015,89(9):1618-1628
新特提斯缝合带中的铬铁矿带是全球最重要的豆荚状铬铁矿成矿带之一,尤其是新特提斯缝合带中段,即穆斯林巴赫-科希斯坦-雅鲁藏布江一带,自东向西发育罗布莎、马拉坎德、穆斯林巴赫等若干大型铬铁矿床。本文系统总结和梳理新特提斯缝合带中段蛇绿岩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典型豆荚状铬铁矿的矿床特征、赋存规律和控矿因素。研究表明,蛇绿岩形成时代主体为中侏罗世—晚白垩世,自东向西大致呈逐渐变新的趋势,构造侵位的时代相近,为古新世—始新世;马拉坎德、瓦济里斯坦、穆斯林巴赫及贝拉铬铁矿,与罗布莎矿床相似,均属于富铬型铬铁矿,产于SSZ相关构造背景下,显示良好的岩相分带,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提出下一步找矿方向是针对成矿条件优越的蛇绿岩,解析层序剖面,识别纯橄岩与方辉橄榄岩的岩相分带,确定有利赋矿岩相。  相似文献   

3.
李军  陈强  赵献军  刘洋旭  张伟  王波 《新疆地质》2012,30(3):304-306
西昆仑地区是国内最重要的超基性岩出露区之一,原生的铬铁矿均与超基性岩有关.库地蛇绿岩中发现了具工业意义的铬铁矿体,以库地蛇绿岩铬铁矿为典型矿床,对整条西昆仑北蛇绿岩带进行成矿远景探讨,以期对该区域铬铁矿找矿工作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豆荚状铬铁矿作为冶金工业重要材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大中型豆荚状铬铁矿常常发育在SSZ(suprasubduction zone,超俯冲带)型蛇绿岩中,但在很多SSZ型蛇绿岩中只发育了小型矿床甚至矿化点。因此,在讨论含铬矿和不含铬矿蛇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国内外9个发育不同规模铬铁矿床蛇绿岩体和矿石的地球化学组成特征,发现大中型豆荚状铬矿床具有铬铁矿石Pd/Ir值低(1.5),其中的造矿铬尖晶石Cr~#值高(0.6)、Cr/Fe值高(2.7)和w(TiO_2)低(0.3%)等地球化学特征,且常常发育在中度亏损的蛇绿岩中,据此认为在其成矿过程中经历了中等程度的部分熔融作用。  相似文献   

5.
西藏拉昂错蛇绿岩含矿杂岩带存在的证据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蛇绿岩体中的含矿杂岩带是豆荚状铬铁矿的主要赋矿层位[3].拉昂错蛇绿岩体产出富铬型豆荚状铬铁矿.文章主要论证拉昂错蛇绿岩体存在较大规模的含矿杂岩带,通过分析岩体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1:2万高精度磁测成果、深部钻孔资料和岩石显微构造等资料.并与区域上相关的含矿蛇绿岩进行对比,揭示了拉昂错蛇绿岩体含矿杂岩带的空间展布规律,进一步明确了寻找豆荚状铬铁矿的优选靶区.  相似文献   

6.
中国铬铁矿床的再研究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铬铁矿是生产不锈钢不可替代的原材料,中国目前是世界最大不锈钢消费国。铬铁矿一直是中国的短缺矿种,几乎完全依靠进口。铬铁矿床分为层状和豆荚状两种类型矿床。中国已知的铬铁矿床均属于豆荚状铬铁矿床,主要分布在西藏、新疆和内蒙古等地。该类矿床主要产于蛇绿岩型地幔橄榄岩或相关的堆晶杂岩中。最近在西藏罗布莎和俄罗斯乌拉尔豆荚状铬铁矿中发现深部地幔矿物,认为铬铁矿来自深部地幔,不是产自浅部地幔橄榄岩。认为深部来源的铬铁矿可以成大矿,小岩体也可以成大矿,因此,十分有必要对中国境内的蛇绿岩地幔橄榄岩开展新一轮的调查。  相似文献   

7.
基性超基性岩石的矿床成因专题座谈会,于1985年4月9—12日在爱丁堡举行。金属成矿作用及其与蛇绿岩、层状火成杂岩,绿岩带和现代洋壳有关的矿床,是由国际地质对比计划197项目(蛇绿岩矿床成因论)与161项目(镁铁与超镁铁岩硫化矿床)和欧洲铬铁矿研究委员会形成这一主题的讨论会,它吸引了25个国家的130名参加者。  相似文献   

8.
白文吉  李行 《矿物学报》1993,13(3):204-213
内蒙古贺根山蛇绿岩型(豆荚型)铬铁矿矿床分布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海西褶皱带的蛇绿岩套内的贺根山岩块中。该蛇绿岩块主要由地幔橄榄岩、堆积岩和基性熔岩组成。铬铁矿矿体主要赋存于地幔橄榄岩相内的纯橄岩脉内,或被薄层的纯橄岩(数厘米到数米)外壳包围,矿体成群和成带分布。 在铬铁矿矿石中发现多种固体包裹体矿物,如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角闪石、韭闪石、硬玉、钠长石、钛钠金云母等。这种特殊的固体包裹体矿物组合反映了铬铁矿矿床的成因或形成环境。  相似文献   

9.
蛇绿岩中的铬铁矿广泛分布在全球不同时代和地区的造山带中,是工业铬矿的重要来源。金属铬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了其耐高温、耐腐蚀和抗氧化等许多特性,是生产不锈钢等特种钢、用于军工、航天等领域的重要战略资源。尽管研究历史悠久,但许多关键的科学问题并没有解决,是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本文简述了铬铁矿的性质,综述了全球铬铁矿资源的分布与需求现状;通过大数据分析,回顾了铬铁矿的研究历史和进展;概述了蛇绿岩铬铁矿的主要产出特征和地质背景;探讨了研究中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蛇绿岩豆荚状铬铁矿成矿母岩浆性质,成矿物质来源和聚集成矿作用以及成矿动力学背景;讨论了铬铁矿成因的不同模式以及相关的高温高压实验岩石学的研究进展;综述了蛇绿岩铬铁矿中新发现的一系列新矿物及其地质意义,提出蛇绿岩铬铁矿是研究俯冲物质深地幔循环和地球深部动力学的重要窗口等新认识。  相似文献   

10.
赋存于蛇绿岩中的豆荚状铬铁矿床是全球铬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具有重要战略及经济价值。目前关于豆荚状铬铁矿床的成因尚存分歧。本文总结了全球豆荚状铬铁矿床在矿床地质和矿床地球化学方面的共性特征,以及豆荚状铬铁矿床的成矿模型。这些模型在解释豆荚状铬铁矿矿床成因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成矿母岩浆的地幔源区特征、形成条件、性质,难以限定成矿母岩浆的通量,如何精细刻画地幔中Cr及铬铁矿迁移-富集过程,俯冲动力学过程对成矿有何贡献,等。针对这些问题,未来的工作可聚焦于熔体包裹体研究、探索矿体下部是否存在深部岩浆房、熔-岩反应及流体搬运铬铁矿的实验岩石学及热力学模拟研究,以及探索与俯冲过程密切相关的成矿因素。  相似文献   

11.
铬铁矿是关键金属铬唯一可经济利用的自然资源,主要有层状铬铁矿和蛇绿岩中的豆荚状铬铁矿两种类型,其中豆荚状铬铁矿矿体规模小、发育不规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勘探难题。由于铬铁矿特殊的经济战略地位,美国、欧洲、苏联和中国都非常重视铬铁矿地球物理勘探。铬铁矿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发展始于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发展了以重力、磁法为主导的铬铁矿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地震、电法也被应用。这一阶段在苏联乌拉尔肯皮尔赛等超大型蛇绿岩型隐伏铬铁矿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在其他矿区取得一定的进展。自21世纪以来,高精度的便携式仪器和新兴地球物理技术逐渐运用到铬铁矿地球物理勘探,综合地球物理成为铬铁矿勘探的主流方法,在我国罗布莎等多个岩体隐伏铬铁矿勘探中取得突破,在印度、阿尔巴尼亚等国家也取得进展。本文回顾了铬铁矿地球物理勘探的发展历程,综述了铬铁矿岩石物理特征与测量方法、重磁勘探主要应用及存在问题、电磁法勘探的主要方法,并重点介绍了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在罗布莎铬铁矿的探测效果和电磁法勘探模式,展望了张量CSAMT技术、磁异常模量反演、高光谱遥感、高密度激电、无人机物探等有望在铬铁矿地球物理勘探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前沿...  相似文献   

12.
鲍佩声 《地质通报》2009,28(12):1941-1961
着重论述了蛇绿岩地幔橄榄岩中豆荚状铬铁矿的成因,并对现今盛行的岩石/熔体反应成矿说提出了质疑。世界含铬铁矿的地幔橄榄岩均显示上部偏基性、下部偏酸性的垂直熔融分带,与蛇绿岩堆晶岩中上部偏酸性、下部偏基性的岩浆分异垂直层序恰恰相反。豆荚状铬铁矿与熔融剖面上部的纯橄岩或纯橄岩-方辉辉橄岩杂岩带紧密伴生。豆荚状铬铁矿是原始地幔岩高度熔融再造的产物,高铬型铬铁矿与PPG型蛇绿岩伴生,形成于岛弧或弧前盆地环境;高铝型铬铁矿与PTG型蛇绿岩伴生,形成于扩张脊(MOR)或弧后盆地环境。玻安岩(boninite)与高铬型豆荚状铬铁矿无成因关系,铬铁矿(或富铬矿浆)的形成反而为boninite提供了其形成所需的残余地幔;高铝型铬铁矿不是地幔橄榄岩/拉斑玄武质熔体反应形成的,而是富铬矿浆与基性熔体发生再平衡的产物。豆荚状铬铁矿中超高压矿物包体的出现为其地幔深部成因提供了佐证,而boninite形成于浅部较低压的条件;豆荚状铬铁矿中富集强相容元素IPGE(Os、Ir、Ru)合金,boninite富集不相容元素PPGE (Pt、Pd)硫(砷)化物, 而亏损IPGE,显示其形成较晚。因此,boninite与铬铁矿无生因关系,两者均受岛弧(或弧前盆地)环境的制约而在空间上相伴产出。  相似文献   

13.
The chromitite-bearing peridotites of the Zambales mafic-ultramafic complex form the lowermost level of the Zambales ophiolite, which exposes a complete ophiolitic sequence. The chromitites occur close to the peridotite/gabbro transition zone.The chromite orebodies are structurally classified into three major types: (1) concordant tabular deposits, (2) strings of pods and (3) pocketlike deposits.Concordant tabular deposits show a gradational transition from chromitite to host rock (modal grading) and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parallelism of ore and host-rock structures. Primary magmatic features like inch-scale layering, size grading, glomeroporphyric chromite aggregates, skeletal chromite growth and adcumulus growth (cumulus textures) are common.The concordant chromite bodies are often tectonically disrupted and boudined forming strings of pods or fault-controlled pocketlike deposits. With increasing tectonization chromite shows pull-apart textures and lineations (plastic deformation), shearing, prismatic jointing, brecciation and mylonitization (brittle deformation). Recrystallization of cataclastic chromite occurs on a microscopic scale.Plastic deformation is caused by mantle flow and/or the volume increase of the peridotites during serpentinization. The influence of mantle flow is indicated by the orientation of the pod strings and lineations in chromitite perpendicular to the ridge axis. Brittle deformation of chromite (cataclasis) and disruption by faults is related to the emplacement of the ophiolite.  相似文献   

14.
豆荚状铬铁矿床是工业上冶金级铬铁矿石的最主要来源,对于其成因研究依然是各国地质学家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文章着重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地质学者对豆荚状铬铁矿床成因研究的现状和最新进展。最新研究表明,显生宙以来的豆荚状铬铁矿床具有一定的成矿专属性,主要赋存于蛇绿岩套底部(壳-幔边界,即岩石莫霍面)地幔橄榄岩中的一定层位中。世界上含矿的地幔橄榄岩普遍具有垂直熔融分带特征,即上部偏基性,下部偏酸性。豆荚状铬铁矿床与纯橄岩-方辉橄榄岩相密接相关,却很少见有豆荚状铬铁矿床产于二辉橄榄岩中。豆荚状铬铁矿的成矿作用经历了由洋中脊(MOR)扩张环境向岛弧体系俯冲环境的转变过程,而岛弧环境(岛弧、弧后盆地、弧前盆地等)是形成冶金级豆荚状铬铁矿的最为有利的构造环境。富铬铬铁矿与纯橄岩、玻安岩(Boninite)均为亏损地幔橄榄岩再次高度熔融的最终产物,而玻安岩普遍产于岛弧环境。虽然玻安岩不是铬的有效载体,但玻安岩的熔离促使铬铁矿达到进一步的富集。铬铁矿中的铬来自原始地幔,主要来自于地幔橄榄岩中两种辉石的不一致熔融及其对副矿物铬尖晶石的改造。随着部分熔融程度的增高,地幔橄榄岩逐渐向富镁方向演变,而对应的造矿铬尖晶石也逐渐向富镁、富铬方向演变。  相似文献   

15.
似层状铬铁矿床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岩浆分异成因,但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其中个别产在蛇绿岩中。本文选择北京放马峪似层状铬铁矿床中纯橄岩、辉橄岩和辉石岩中不同类型的含铬尖晶石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研究表明,岩浆早期的纯橄岩和辉橄岩中的铬尖晶石富铬(Cr2O3平均43.32%),而岩浆晚期辉石的结晶消耗了大量Cr3+,由于氧逸度的升高,在辉石岩的单斜辉石中出溶贫铬的铬磁铁矿(Cr2O3平均10.32%)和富铝尖晶石(Cr2O3平均15.77%)。与世界上不同类型铬尖晶石的矿物化学特征进行对比,可以认为放马峪铬铁矿床是产在阿拉斯加型岩体中的早期岩浆矿床,而与蛇绿岩无关。本文对放马峪铬铁矿床成因和成矿专属性的限定,为这类镁铁-超镁铁岩体的铬、铜镍、铂族元素的找矿勘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蛇绿岩型铬铁矿的研究进展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广泛分布有不同时期的蛇绿岩。相对于全球一些大型蛇绿岩铬铁矿床(如 Kempirsai,Bulquiza,Guleman 等), 我国同期蛇绿岩中赋存的铬铁矿床规模都较小(如萨尔托海,东巧,罗布莎等)。近年来的研究认识到绝大多数成矿的蛇绿 岩都形成于俯冲带上覆岩石圈。熔 - 岩反应是目前用来解释豆荚状铬铁矿成因的流行假说,但仍然不能解释铬元素的有效 富集过程——即铬铁矿矿床的形成过程。高铬含量是岛弧玄武岩原始岩浆的特征,但与成矿要求的铬含量相差甚远;岛弧 原始玄武岩浆结晶出富铬尖晶石,有利于成矿,但这个岩浆演化和相平衡过程仍然难以造就具有工业意义的矿体、矿床。 那么存在形成富铬熔体的机制吗?又如何运移这些富铬熔体并集中结晶成矿?这些仍然是豆荚状铬铁矿成因的关键问题, 有待于进一步思考研究。  相似文献   

17.
Podiform chromite deposits are characteristic of the ultramafic complexes of the ophiolites. In the Limassol Forest Plutonic Complex, one of the two plutonic complexes of Troodos ophiolite, Cyprus, the deposits are located dominantly at the periphery of the serpentinite body either close to the contact between the serpentinized harzburgite (Bastite Serpentinite) and a highly cataclastic olivine-rich peridotite (Shattered Serpentinite) or at the base of the latter. The chrome ore is in the form of small pods, lenses, veins and disseminated schlieren. Detailed microscopic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massive chromite is highly cataclastic and extensively altered to an Fe-rich chrome spinel, the ferritchromite. The chemistry of the parent chromite and the ferritchromite has been studied by electron microprobe analysis of 47 samples. Based on the stratigraphic position, mode of occurrence and chemistry of the chromite deposit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y are similar to the exploitable deposits of Troodos Plutonic Complex at Mount Olympus and evolved through cumulative process from a magma of tholeiite character. Pervasive deformation — both metamorphic and tectonic — and serpentinization of the host rock resulted in the brecciation and mobilization of the chromite segregations.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的金属矿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地处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的衔接部位,长期处于岗瓦纳大陆边缘,大约在65 Ma时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发生碰撞,对过去构造格局和金属矿产等改造,同时产生新的构造格局和金属矿产,因此青藏高原的金属矿产别具一格。本文讨论青藏高原的铬、铁、铜钼、铅锌、锡、金、锑、铯等优势矿产。  相似文献   

19.
李才  吴彦旺  王明  杨韩涛 《地质通报》2010,29(12):1733-1736
在申扎地区发现了较为完整的寒武纪地层和奥陶系与寒武系之间的"泛非运动"角度不整合。这是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南部发现的唯一确切的寒武纪地层,不但进一步丰富和健全了青藏高原的地层系统,而且也是在青藏高原和周边发现的唯一的下奥陶统与寒武系"泛非运动"角度不整合界面。通过对申扎"泛非运动"界面的研究,可以准确界定"泛非运动"的时限及其动力学过程,也是研究"泛非运动"之前冈瓦纳大陆北缘沉积作用不可替代的标本,对青藏高原构造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