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了比较研究直立长方体(Prism)模型、Tesseroid单元体模型、质量线(Line-mass)模型和质量点(Point-mass)模型等4种基于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重力地形改正模型的精度。通过模型分析、精度对比和数据试验等手段,基于计算距离、地形高度和DEM分辨率等因素对模型精度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和研究。结果表明:距离越近,模型间相对误差越大,极近区应优先选用Prism模型;模型间相对误差随距离衰减情况受地形高度和DEM分辨率等多种因素影响;地形起伏越大,对模型的精度要求越高;DEM分辨率越高,模型精度越好;质量线模型的验算精度不及质量点模型。  相似文献   

2.
WAVEWATCH-Ⅲ海浪模式中岛屿次网格效应的检验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科峰  陈希  李妍  张韧 《海洋学报》2012,34(5):11-19
综合利用水深数据和高分辨率海岸线数据,在优化WAVEWATCH-Ⅲ模式计算网格的基础上,发展了波能通量穿透度系数自动计算方法,完善了岛屿次网格地形效应计算方案;并与直接提高网格空间分辨率来分辨多岛屿地形处理方案的计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表明:岛屿次网格效应方案充分体现了海岸和多岛屿地形对海浪传播的影响,且主要是对低频海浪能量的抑制和阻碍作用,对模式计算结果有明显改善;在低分辨计算网格中考虑岛屿次网格效应时,模式对有效波高的计算精度与高分辨率网格的结果精度相当,且计算效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在复杂群岛海域海浪模拟中,发展一种综合利用水深数据和高分辨率海岸线数据优化计算网格和在海浪数值计算中引入次网格地形效应的方法,充分描述多岛屿复杂地形分布对海浪模拟的影响.通过理想试验和实际应用表明:采用该方法后.在计算网格分辨率水平上,充分考虑了海岸和多岛屿地形对海浪传播的作用和多岛屿的次网格效应.数值计算结果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琉球群岛海域海浪数值计算地形处理效应及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科峰  陈希  李妍  萧中乐 《海洋科学》2010,34(11):91-96
针对琉球群岛海域内多岛屿复杂地形对海浪数值计算的特殊影响,发展一种综合利用水深数据和高分辨率海岸线数据优化计算网格且引入次网格地形效应的方法,并利用WAVEWATCH-Ⅲ模式进行连续1个月的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后,在计算网格分辨率上,充分考虑了海岸和多岛屿地形对海浪传播的作用和多岛屿的次网格效应,数值计算结果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直接由海面地形计算它对大地水准面影响的方法,并列出了改正值。这样就避免了习惯上先作重力的高程改正,然后再进行全球积分的步骤,从而使计算量大为减少,给工作带来了方便。  相似文献   

6.
使用BEDMAP2关于南极大陆及周围海域和JGP95E关于全球表面高程、冰厚和冰下及水深地形数据,采用球坐标系下的扇形球壳块重力效应公式,在极方位投影直角坐标网格节点上计算了南极大陆及周围海域的近区及远区的地形和艾黎均衡重力效应。南极大陆冰盖带来可观的正重力效应,南大洋负重力效应又影响到了南极内陆,全球地形/均衡重力效应与局部地形高低有关联性,而低负值区主要分布在环南极的陆坡。获得的约1n mile间距的地形和艾黎均衡重力效应网格数据可用于南极大陆及周边海域的重力改正,提供准确、一致的布格重力异常和艾黎均衡重力异常。  相似文献   

7.
李全荣  刘亮 《海洋测绘》2019,39(4):14-17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以其高精度、高密度等优点,在潮间带地形测量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为了对潮间带地形地貌进行精确反演,必须对点云数据中的非地面点(主要是植被点)予以滤波。对地面三维激光扫描回波强度数据的距离效应进行改正,利用改正后强度数据实现了一种快速精确的植被滤波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与商业软件利用点云几何信息进行植被滤波相比,根据回波强度数据进行植被滤波的精度约为75%,且大大减少了计算量,对潮间带高精度三维地形重构有重要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在海洋水深测量或海底地形测量中,部分距岸较远测量区域的水位改正问题,提出一种基于GNSS测高的近海单站水位改正方法,通过对船载GNSS测高数据进行波浪滤波及吃水改正,计算得到反映水位变化的大地高,然后采用最小二乘拟合法,计算测区大地高水位与单验潮站水位的基准面偏差,统一GNSS大地高水位与岸边验潮站基准,从而对测区水深数据进行水位改正。实验表明,该方法可达到厘米级的水位改正精度,满足相关测量规范要求,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多波束测深数据处理及成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多波束测深系统测量的特点,分别分析声速改正技术和潮位改正技术。从声速在海水中的传播出发,阐述海水中声速的测量,对声速的较正方法进行探讨,随后针对潮汐效应的影响,对多波束测深数据进行潮位改正,并利用海上试验实测的多波束测深数据,将处理后的数据绘制成海底地形数字地图。  相似文献   

10.
重力广义地形改正值和均衡改正值的一种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重力自由空间异常值进行中间层引力改正和局部地形改正以求出布格异常值,这是沿用已久的计算方法.其中,中间层引力改正值按“无限延伸水平板状体”计算,局部地形改正通常仅计及测点周围几公里或十几公里范围内的地形影响.在我国,海洋重力测量一般不进行海底地形改正.区域重力测量中要在更广阔的范围内研究重力异常并且要求以参考椭球面(或大地水准面)为计算布格异常的基准面.这种情况下仍然使用无限平板公式是不妥当的,而且十几公里以外的地形影响和海底地形起伏的影响也都不容忽视.所谓“广义地形改正”就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来的.广义地形改正要求直接计算全球海洋和陆地对重力观测值的影响.相当于移去参考椭球面以上的陆地质量并且按地壳的平均密度充填海洋.由于这种改正是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而且改正范围遍及全球海陆,因此它既把中间层引力改正和地形改正融为一体,又使改正更趋合理、完善.为区别起见,有的人把进行广义地形改正得到的布格异常称为“完全的布格异常”.  相似文献   

11.
海洋测深的波束角效应及其改正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测深仪波束角效应使记录的测深图像(海底地形)产生变形,本文将测深仪波束角效应分为三种:时移效应;双曲线增伪丢失效应;深度丢失效应。并对这三种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改正方法,不同类型海底地形的数值试验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可极大地提高海洋测深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高质量的海底声强图是进行多波束海底底质分类、目标识别的基础。要得到"单纯"反映海底底质信息的声强图,就需要对原始声强数据进行地形改正,消除地形因素的影响。在描述了多波束数据中水深数据不能满足声强数据的改正要求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水深数据覆盖范围为约束的声强数据选取方法。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能有效地选取高质量的声强数据,提高了基于声强图像的海底底质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3.
《海洋测绘》2017,(1):87-90
<正>地形改正topographic correction重力值归算时,顾及重力点周围地形起伏的质量所加的改正。差分GPS differential GPS通过在固定测站和流动测站上进行同步观测,利用在固定测站上所测得GPS定位误差数据改正流动测站上定位结果的卫星定位。静态定位static positioning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解决Stokes积分奇异性问题,以扰动重力梯度张量的计算为例,采用双二次多项式插值和非奇异变换推导了解决计算点和临近格网点积分奇异的统一公式,分析了数据分辨率对中央区选取范围及积分奇异性的影响。选取某海域8°×8°范围的重力异常数据进行数值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去奇异方法在一些分量的差异可达数E,使用该方法更有助于提高计算精度。此外,针对不同分辨率的数据,合理选取中央区范围可有效避免计算结果产生舍入误差或奇异。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水深测量综合效应的多测线改正技术,通过分析水深测量中的波束角效应、地势效应及载体姿态变化对测深的影响,给出二维数字测深仪的详细设计方法,建立描述水深改正的指标,并用实际地形进行仿真。结果标明,该方法实用性强、改正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基于海底管道的检测数据,讨论了起伏地形对传统侧扫声呐探测结果的影响,为起伏地形条件下应用侧扫声呐探测海底管道的调查方案设计、探测精度优化提供参考。研究表明:海底管道周边存在的冲刷槽以及堆积体等复杂地形对侧扫声呐探测有遮挡效应,测量过程中需控制拖体与目标物的相对位置,保证有效覆盖,避免漏测;根据区域地形分布特征,海底跟踪时通过手动设置符合整体地形走势的水深值,忽略小规模起伏地形对拖体高度取值的影响,可有效降低斜距改正后平面位置偏离及目标物的形态畸变;分析了地形起伏的影响因素(k)对海底管道出露及悬空高度计算结果的影响,通过几何近似和简化,提出了海底管道出露及悬空高度计算结果改进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已知管径的海底管道进行了验证,修正后管径反演值的绝均差和均方差都减小为原来的10%左右,可供侧扫声呐数据解释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以多波束精确的水深数据为参照源,采用原始回波时间对多波束测深数据与其同源声纳数据进行匹配,从而获得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的海底影像数据,并避免了传统声纳图像处理过程中斜距改正所带来的几何形变。匹配结果采用光照图输出,并与三维水深图、原始声纳图像和CARIS处理后的声纳图像进行比较分析。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多波束数据的利用率,增强了对海底地形的探测分辨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平潭海峡采用了较先进的测距三角高程法和计算理论。完成距离长达3478m跨海三等水准测量。通过改造观测觇板、提高照准精度、运用两个大地四边形的布网形式,构成一个以跨海测线为主的具有外部检核条件的水准闭合环;通过间接测量仪器高、间接计算高差、间接求两差改正数的方法,取得了远距离跨海水准测量的一些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9.
综述第十三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开幕词(4一2)中国测绘学会第六届海洋测绘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体 会议暨第十三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纪要 (4一3)海图制图专业开展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尝试(4一33)海洋测线网误差分析的LL图直视判定法特殊情况下已知点联测的G玲技术(4一22)(4一36)黄河水下三角洲深水区测量误差分析及改正措施(4一48)多波束测深系统内部参数的检测与分析海岸地形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及其实施(4一51)(4一29)海洋测量谱技术在地形改正和间接效应计算中的应用(1一2)高程基准与海图起算面问题研究(1一9)多波束测深及影…  相似文献   

20.
针对海洋测高卫星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Ku/Ka/C三频高度计进行组合测距的设想。给出了高度计相位中心至海面距离的随机误差模型,分析表明电离层延迟改正是影响海面高测量分辨率和精度的重要因素。其次利用典型电离层参数计算表明电离层2阶以上项对高度计测距的影响在毫米级以下,可忽略其影响。通过计算分析,在1Hz采样且不滤波条件下,Ka/C组合改正电离层1阶项精度可优于3mm,基本消除电离层的影响,测距总精度达到3.5cm。通过Ku/C/Ka三频组合测距误差分析,三频电离层改正残余误差比双频改正更大,因此如果采用三频组合测距体制,则建议在数据处理中采取Ku/C、Ka/C组合形式改正电离层,这种体制可充分利用各频段特点,进一步提高宽阔海域、冰区、近海区域的海面测量精度和有效数据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