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系统地总结几年来黑钨脈状矿床的勘探工作,提高黑钨矿床的地质勘探技术水平,地质局于9月20日在长沙召开了「中南脈状黑钨矿床地质勘探工作总结会议」。参加会议的除负责总结此项工作的湖南、江西、广东地质分局有关人员外,还有中国科学院及有关高等院校等40个单位共170多人。会议听取并讨论了康永孚工程师等代表湖南、广东、江西地质分局所做的“中国南部黑钨脈状矿床的地质勘探工作”的报告。这个报告综合了湖南、广东、江西三个地质分局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对中南脈状黑钨矿床进行大规模勘探工作中所获得的大量实际资料,对区域地质、矿床地质、矿区评价、勘探方法、资料编录、储量计算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围绕会议主题进行学术报告的有贝波奇金专家所做的“有关钨矿床评价的基本原则和地质勘探工中有关节约的几个问题”;陈国达教授所做的“南嶺及其鄰侧地区的大地構造”;徐克勤教授等所做的作“中国鎢矿的类型及分佈规律”(由俞受鋆宣讀);彭琪瑞所做的“矿物学、地球化学对于热液矿床研  相似文献   

2.
黎彤 《地质科学》1958,1(1):2-7
在钨矿生产上要使所有資本主义国家越来越远地落在我們的后面我国的鎢矿生产与地質調查工作,开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間。从1914年到1948年,我国的鎢矿产量(以WO360%计算,下同)共約24万吨。平均年产約7千吨。最高年产量是1937年的17,895吨。而其他产鎢国家,一直到現在也沒有超过年产11,000吨的水平。解放前,我国鎢矿的产量有过兩次較大的起伏(見图1)。  相似文献   

3.
黎彤 《地质科学》1958,1(2):11-11
一个世界上少見的,工業价值很大的新类型鎢矿床已在广东东部发现。这是我国鎢矿地質工作繼发現巨型矽嘎岩白鎢矿矿床之后的又一巨大成就。它給我国特別是閩粤一帶的鎢矿资源开辟了新的远景。  相似文献   

4.
湖南206矿区矽卡岩白鎢矿床,經过四年多的勘探,証明是一个规模巨大的矿床。由于勘探这种类型的鎢矿在我国还是初次,虽然在国内外專家的指导和邦助下,完成了勘探任务,但工作中的缺点和錯誤是  相似文献   

5.
这里根据己收集到的一些资料,簡述一下下列几个有关世界鎢矿經济地質的問題。其目的是在于說明目世界的鎢矿产量、地質情況及其发展趋势。一、世界的鎢矿产量与发展趨势 鎢,作为一种元素,早在十八世紀末期(1781—1783年)就已經弄清楚了。可是,鎢被广泛地用于冶金工业和其他方面,还是在二十世紀才开始的。 1895~1905年這十年間,世界鎢精矿产量只有6,973吨。而1895年的产量仅103吨。用钨来制造高速鋼是在1898年才发明的,因此,研究鎢矿生产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所引述的是东喀尔貝含錫黑鎢矿脈中黑鎢矿、白鎢矿与黃铁矿之間相互共生关系的一些有兴趣的資料,其矿物間的相互关系常成为推測成矿作用的依据。在叙述上述矿物間相互关系之前,首先談談喀尔貝含锡黑鎢矿床的一般情況。在喀尔貝的石英脈黑鎢矿床是一般常見的大型脈狀矿床,黑鎢矿化不均匀,常呈巢狀产出。圍岩主要是上二叠紀花崗岩,矿脈与花崗岩的接触处受到了强烈的云英岩化作用。該区含錫黑鎢矿脈矿床中的矿物成份均相类似,其中主要矿  相似文献   

7.
我国矽卡岩型白鎢矿床虽已於1946年由徐克勤教授在湖南發現,但並未引起地質界的注意。 1956年以后,由於苏联專家的积極建議,才引起我們对这种类型鎢矿的重視,在个别矿区进行了一定的勘探工作,証明效果良好。到目前为止已在赣南、湘东、粤北一带陆續發現將近十处,無疑的今后將有更多的發現。茲將前一阶殴学習及工作方面的粗淺体会,提出对本类型矿床远景評价的几个問題。一、矽卡岩型白鎢矿床的工業意义这种类型的旷床在国外已知大、小都有,有的矿区总儲量仅数百吨(金屬),也有的規模極大。①含矿情况:矿石中所含之三氧化鎢品位的均  相似文献   

8.
一、硫化物型黑钨矿——白鎢矿矿床在我国初次发現,由于它具有重大的工业意义,成为我們今后钨矿找矿工作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新方向。目前,虽然这种新类型鎢矿床还为数不多,但是,我們应当考虑到下列几点情況: (1) 自然界的成矿作用絕下是偶然的,成矿現象的出现也絕下会是孤立的。我国既然有了第一个硫化物型黑鎢矿——白鎢矿矿床,只要通过找矿工作者  相似文献   

9.
一、矿床生因上的地球化学条件 鎢为亲氧元素,岩漿分異及氧化电位增高时,鎢的鹵化物可逐漸轉化而成鎢的絡阴离子(WO_4~(2+)),游离于热液中,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分別形成黑鎢矿及白鎢矿。黑鎢矿是鎢鉄矿和鎢錳矿兩种端际矿物的类質同象固溶体,鎢鉄矿的晶格能量和共生序数均大于鎢錳矿,正如在中国南部所見到的情况一样,含鉄高的黑鎢矿往往較含錳高的黑鎢矿生成部位为低。钼在氧化电位較高的环境中与鎢和同,均可由四价变为六价造成絡阴离子,井与鎢形成类质同象的混合物。 錫同为亲氧元素,形成过程与鎢也极相似。唯錫  相似文献   

10.
黄廉 《地质论评》1958,18(3):239-239
在读了莫柱孙先生著“中国南部鎢矿工业类型的初步划分”一文后,除同意支中所列的三个矿系八个工业类型外,拟提出“鎢锰铁矿—花岗岩矿系”作为补充。为了说明“鎢锰铁矿—花岗岩矿系”的特征,以江西南部某鎢矿为例。该矿区中的含黑鎢矿花  相似文献   

11.
近二、三十年来,国內外鎢矿床成因分类的基本情况是:对外生鎢矿床没有原則性的爭論;而对內生鎢矿床則存在着原則性的分歧:林格崙的溫度-压力准則,多年来为多数分类者所采用。部分分类者又采用了C.C.斯米尔諾夫的錫矿成因分类准則。此外,还存在着其他一般性內生金属矿床分类的分歧意見,其中也涉及到鎢矿床成因类型的划分問題。  相似文献   

12.
中南鎢矿多为高、中溫热液矿床和少部份接触交代矿床。根据已有全分析及多元素分析資料証明,共生矿物有磁鐵矿、赤鐵矿、磁黃鐵矿、毒砂、錫石、輝鉬矿、輝鉍矿、黄銅矿、方鉛矿、閃鋅矿,以及稀有元素鉭、鈮、銦、鎘、釷、鍶、锂、鈹、鈦等。其中鍚、鉬、鉍、鈹、銅、鈦等伴生組份不但普遍存在,且品位相当高。因此加强綜合研究,有效地收回这些有用金屬,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国家資源,同时还可相对的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3.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是我国上世纪60年代发现的一种矿床类型,该类型矿床自发现到现在不断在南岭地区发现此类矿床和矿点,已经成为我国除白云鄂博碱性岩型稀土矿床外的第二大稀土产量的矿床类型。研究发现离子吸附型矿床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主要分布在南岭造山带及其附近区域,其中在广西、广东、湖南、江西和福建最为常见。广西姑婆山、广东新丰地区及其  相似文献   

14.
苏联科学院矿物学、地球化学和稀有元素結晶化学研究所的波利申科和李祖诺夫,不久前研究了黑钨矿中钪与铌的分布问题。继1958年第3期于該院出版的“地球化学”杂志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后,又于同年第6期发表了这方面的文章。研究的对象,包括苏联48个矿床中的350个黑鎢矿标本,共规律为: 1.在絕大部份高温气成——热液云英岩和石英——云英岩类型的黑鎢矿里含钪与铌。但亦有例外,含钪黑鎢矿中不含铌,不过数量很有限。 2.在某些中温热液矿床的黑钨矿里只含铌,有时两种元素均不存在。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素以产鎢著称的国家,但在解放前尚无鎢矿的探明儲量。在1953年发展我国第一个五年国民經济計划的同时,加强了鎢矿的勘探工作,至第一个五年計划的最后一年——1957年探明的鎢矿儲量超額地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計划国家对鎢矿儲量任务要求的  相似文献   

16.
孙莉  肖克炎  邢树文  丁建华 《地质学报》2016,90(7):1589-1597
南岭钨锡稀土成矿带跨越湖南、广东、广西、江西四省(区),其钨、锡、铋、铅锌、稀土等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资源基地和生产加工基地。该成矿带横跨扬子、华夏两个板块,位于中生代欧亚大陆板块构造岩浆活动带的华南陆块中部,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中国有色、稀有、稀土、放射性矿产的重要成矿远景区带。通过研究成矿带的成矿特征,划分了成矿系列,建立了成矿谱系,确定了区带的主攻矿种为钨、锡、锰、铅锌,并对其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价,预计可新增钨475万吨、锡375万吨、锰2.6亿吨、铅锌6084万吨。在此基础上,部署了江西省于都-银坑重点远景区、江西大余-上犹重点远景区、广东韶关地区铅锌、银、钨矿重点远景区、广东大宝山-连平地区铁、铜、铅锌、钨矿重点远景区、湖南郴州地区钨、锡、钼、铅锌、铜、萤石矿重点远景区5个重点远景区和湖南常宁地区铅锌、金、银、萤石、硼矿一般远景区等8个一般远景区,为指导本区勘查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我国锡矿资源丰富,工业储量居世界首位.主要分布在西南、中南地区.广西、云南、湖南、广东、江西五省的保有储量占全国总量的85%.我国锡矿类型较齐全,原生矿多(占总储量的82%+),砂矿少(约占总储量的17%).我国锡矿的另一特点是:单一的锡矿床少,共生矿多,伴生、共生金属元素多达20种以上,综合利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8.
<正> 火成磷灰石矿床,在某些国家,特别在尚未发现或只有不利于商业开采的沉积磷矿的一些国家中日趋重要。世界上商品磷酸盐岩和精矿的总产量,在1978年约1.25亿吨,其中火成矿床的磷灰石产量超过1900万吨(表1),占世界总产量的15%以上。虽然其产量低于1977年(当时火成磷矿产量占世界产量的18%),但比过去十多年增加了1100万吨。这主要是由于苏联科拉半岛的希宾(Khibiny)矿山开采规模扩大所致。目前开采  相似文献   

19.
最近因工作之便,曾到閩西和閩南概略了解当地钨矿情况。就所見地質条件、鎢矿类型及其分佈状况來看,認为福建省的鎢矿資源大有前途是无容置疑的。过去福建省鎢矿資源极少,鎢矿工业未建立,其原因絕不是該省境內的自然条件本身缺乏鎢矿资源,  相似文献   

20.
1958年,在吉林省西部发現一个矽嘎岩型白鎢矿矿床。这一类型矿床在东北还是首次发现,因此对研究該区成矿規律和指导今后普查找矿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与国內同类型矿床比較起来,这一矿床也有一些独特之处。因此我們准备在这篇文章里对这一矿床的矿区地貭和矿床情况做一简要介紹,并对矿床成因与找矿方向做一些初步的探讨。一、矿区地貭 (1)地层矿区地层有上古生代图們层变貭岩系和第三紀玄武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