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程莹  阮小建 《浙江气象》2007,28(2):35-38
气象行业该如何利用电视媒体的独特优势,更好地向观众传递气象信息,真正为社会所用,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应用电视媒体传播气象信息的优势、如何利用这些优势以及电视气象节目理念等方面内容,比较深入地探讨如何进一步发展电视气象节目,使之更加符合当今社会需要,并且得到更加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环境下气象影视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桂湘 《广西气象》2007,28(A02):165-166,174
面对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新媒体环境,气象影视应当如何创新发展,是该文探讨的主要内容,提出了新旧媒体融合、多媒体优势互补、整合传播的理念,有助于实现如下目标:增强原有电视气象节目的影响力、拓宽气象信息传播渠道、实现气象信息有效传播,从而为搭建好公共气象服务平台、为人民福祉安康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3.
面对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新媒体环境,气象影视应当如何创新发展,是该文探讨的主要内容,提出了新旧媒体融合、多媒体优势互补、整合传播的理念,有助于实现如下目标:增强原有电视气象节目的影响力、拓宽气象信息传播渠道、实现气象信息有效传播,从而为搭建好公共气象服务平台、为人民福祉安康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4.
容军 《气象》2002,28(S1):24-26
电视媒体已进入网络化传播的时代,它将以一种全新的服务形式对信息传播业产生巨大的影响。以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为主体的气象影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定的特点和优势,但它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和资源的限制。加快向新兴媒体和传播方式挺进,是气象影视事业“第二次创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为了更好地适应网络化传播的需要,我们应依据网络传播的特点,对气象影视节目进行改造,主要思路是:提供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节目形式多样化,发展个性化节目,发挥互动传播优势等。  相似文献   

5.
论电视气象节目语言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英杰 《气象》2009,35(7):112-118
气象预报,作为具有高社会应用价值的高时效性信息,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其信息内涵越来越丰富,传播载体越来越多元.气象预报,政府越来越关心,百姓越来越关注.而电视作为主导性媒介,各公共频道每天高密度播出气象预报和气象相关新闻,气象信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曝光度.电视气象节目往往都是所在频道中收视率最高的日播节目.但是在泛媒体时代,随着信息的分众化和多元媒介的分流效应,电视气象节目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自我反思和探究电视气象节目传播的信息指向性,优化特定媒介的传播效能,提高节目与观众的契合度,便成为电视气象节目实践中必须直面的课题.作者从媒介及其传播特性、受众特征、监测和预测能力发展和语言通义四个方面分析了电视气象节目的语言特征,只有贴近并契合这四个方面,才能更好地提高电视气象节目的传播效能并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讨论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对气象节目的需求、发展以及创新。认为:气象信息的传播实现新旧媒体的互补是电视天气预报今后改革和创新的必然趋势;在巩固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充分把握新媒体的特点,寻找和开发适合新媒体的天气预报节目,拓宽气象信息的传播渠道,增强气象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根据当前电视气象节目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从节目信息量、新闻性、传播效果、节目形式等方面分析探讨了电视气象节目的价值要素  相似文献   

8.
电视气象节目的价值要素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党红 《辽宁气象》2003,(3):42-43,46
根据当前电视气象节目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从节目信息量、新闻性、传播效果、节目形式等方面分析探讨了电视气象节目的价值要素。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与气象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与此同时,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绝对值也在成倍增长。各行各业、各族人民为了趋利避害、减灾降损、方便生活,对气象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由于电视传播具有广泛、及时、形象、生动的特点,因此,通过电视来传播气象信息,已成为一种趋势。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气象信息节目的收视率高和电视媒体传播的特点,使气象信息具有较高的商业潜在价值,许多地区已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几年来,自治区的电视气象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同时也…  相似文献   

10.
电视天气预报是以气象资料为基础 ,借助电视媒体生产出的产品。应如何把依附于电视天气预报而生存、发展的电视天气预报广告这份蛋糕做大、做好 ,产生可观的“视觉经济”效益 ,是当前气象部门应当十分注重的一个问题。1电视天气预报广告发展的潜在优势电视天气预报广告所依托的电视媒体在短短的几年中迅速形成了从中央到县一级的全国性规模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培养和吸引了庞大的群体。同时 ,广告创收能力也远远超过“专业气象服务”、“彩球服务”等老项目。就洛阳气象局的情况而言 ,近 3年的电视天气预报广告创收比其它服务项目创收的总和…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我国电视气象节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并讨论了电视气象节目同质化产品策略和差异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我国电视气象节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并讨论了电视气象节目同质化产品策略和差异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电视气象节目的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实际工作阐述了纪实手法的运用对增强节目可信度和可视性、提升艺术品位等方面的作用,并谈了纪实手法的具体运用方法,以期对电视气象节目质量的提高有所促进,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4.
电视气象节目是防灾减灾,宣传气象的重要窗口。特别在灾害天气出现前后,如何有效地利用电视媒体传播预测预警信息,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样是防灾应变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象信息不能等同于气象服务信息,电视气象节目制作就是要针对气象信息转换为电视气象服务信息。本文针对近年来青海省天气预报节目发展的现状、节目改进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气象影视服务是随着气象事业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兴事业。我局影视服务于1999年12月开始起步,我们依托电视天气预报节目这块媒体优势,向广大人民群众传播气象信息,服务社会,树立气象人的良好形象,得到了群众的信赖,使得天气预报节目收视率明显提高。在“电视天气预报”栏目中开展广告服务是依《气象法》开展的技术服务,这是在法制化轨道上健康的发展,同时广告业务量不断增长,广告效益也同步增长。2000年我局签订广告协议40余个,毛收入10万元,是我局的第一大产业,成为一个新的亮点,有力地支持了我…  相似文献   

16.
电视技术向数字化发展,作为电视节目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同样也需要引进先进的数字电视技术。为了适应电视媒体的需求和数字化发展,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视频矩阵的气象影视演播系统建设方案。利用数字视频矩阵的技术特点和优势,合理地安排气象影视演播系统的构建,能够更加简便地制作电视天气预报节目,通过直观地调整数字视频矩阵系统的参数,可以满足各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制作需要。该系统具有使用灵活、安全性高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电视气象节目中纪实手法的运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罗桂湘  韦坚 《广西气象》2004,25(2):59-62
通过对电视气象节目的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实际工作阐述了纪实手法的运用对增强节目可信度和可视性、提升艺术品位等方面的作用,并谈了纪实手法的具体运用方法,以期对电视气象节目质量的提高有所促进,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8.
气象科普宣传近年来一直被气象部门和媒体共同关注。气象科普宣传借助电视媒介的手段打破了报刊、书籍的独有优势,有了长足的发展。随着气象科普节目的蓬勃发展,电视作为宣传气象科普的平台,已经逐渐显现出优势。  相似文献   

19.
电视气象节目的公信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仇如英  张毅 《广东气象》2010,32(4):48-49
电视气象节目是由权威部门发布的服务性节目,开播到现在也已经颇有一段历史,电视气象节目的公信力似乎一直都是不争的事实。近年来随着电视气象栏目的增多,同一地区,同一预报内容有着多种的表达方式,经常在描述的程度等方面有着较大差异,这不免让观众,尤其是老年观众心里对预报的准确性产生怀疑,电视气象节目的公信力也有所下降;近年来电视界娱乐化之风也吹向气象影视节目,但过度娱乐化会降低电视气象节目公信力。要提高公信力,首先电视气象节目预报的内容要准确;其次在选择话题、时机把握和程度轻重上要浓淡相宜,在这方面编导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三要培养符合气象节目形象的、稳定的节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20.
由气象影视部门制作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是一个正在兴起的综合性电视节目。电视画面、节目主持人和解说词构成了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三大要素。在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具体制作过程中 ,影视人员将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了追求精美的电视画面和塑造节目主持人的高雅气质上 ,而对其解说词的撰写却缺乏足够的认识。目前 ,全国各地的电视天气预报解说词的撰写主要是由气象专业人员完成的。由于其撰写者大多毕业于气象院校 ,严谨有余 ,而活泼不足 ,加之没有可资借鉴的经验 ,撰写出来的解说词因气象专业术语偏多而不够生动 ,其自然难合受众口味。针对这一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