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地名》2012,(6):16-16
实践"三个创新"实施"三个联动"实现"三化"近年来,南京市根据地名工作由管理转向管理与服务并重的新情况、新要求,在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中以地名信息化、地名文化、地名规范化"三化"为重点,积极发挥地名委员会的协调功能,创新机制,积极开展地名标志设置、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地名数据库建设,先后建起了南京地名网、网上问路系统、声讯问路系统、触摸屏问路系统,实现了地名公共服务的系统化、信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名》2013,(1):20-21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民政厅的具体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拉萨市地名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以构建地名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以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四个专项事务为抓手,加强领导、精心谋划、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全市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开拓创新,全面实现"四个"专项(一)地名命名逐步规范完善。地名规范化、标准化是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基础。一是出台文件。根据自治区民政厅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地名标志设置工作的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沈阳市牢固抓住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中心任务——“服务社会”的目标,创新思路,创新工作模式,下大力气狠抓为民服务工程建设,实现了地名工作的又好又快发展。他们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工作理念,以全面提升地名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目标,以地名规范、地名标志、地名规划及数字地名四项任务为抓手,以为民服务为核心,积极探索地名公共服务的新路子,成为引领辽宁省,乃至全国地名工作的一面旗帜,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名》2012,(7):16
为传达贯彻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视频会议精神,启动实施陕西省地名公共服务工程,2005年7月1日,陕西省民政厅召开了全省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电视电话会议。会议要求全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按照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视频会议精神和部署,以实施地名服务工程为载体,规范地名管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名》2013,(1):16-17
按照民政部《关于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通知》和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加快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要求,我市结合北京城市特点和北京地名的管理体制,以"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为指导,以增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能力为动力,着眼于"资源整合和社会服务",以创新建立具有北京地方特色的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联席会议工作机制为平台,紧紧围绕地名规范、地名标志、地名规划和数字地名建设工作重心,协作议事,共同发展,全面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名》2009,(11):55-55
1、福建省地名公共服务工程领导小组成立。2006年4月,省政府办公厅发文成立福建省地名公共服务工程领导小组,以省民政厅、公安厅等10个厅局分管领导为成员,并于2007年1月启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印章。2、省政府下发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有关问题的通知。2006年11月,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12月,省民政厅、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有关问题的通知》。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名》2012,(9):30-30
按照国家民政部《关于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通知》的要求,近年来,上海市浦东新区地名办公室以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为统领,本着“整合资源、共建共享、规范标准、服务社会”的理念,以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和金融、航运两个中心建设为契机,积极开展数字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了城市型公共服务数据库标准体系,实现了管理动态化、服务社会化。他们的不懈努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被民政部授予“第一批全国地名公共服务示范市(县、区)”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名》2012,(2):28-28
近年来,齐齐哈尔市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谋求新发展,争创新成绩,利用现代通信、网络、计算机技术平台,积极推进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向社会提供迅速、准确、便捷的地名公共信息服务,实现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信息资源共享。一、全面普查,标准建库,实现地名信息新覆盖我们组织中心城区的龙沙区、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名》2013,(1):18-19
自2005年全国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以来,我区从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以构建地名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以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四个专项事务为抓手,加强领导、精心谋划,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全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一)统筹安排,重点突破。工程开始之初,自治区民政区厅认真分析工作形势,制定了"有所侧重,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工作方针,采取按阶段、分步骤、重点突破的方法,确定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年度工作重点,把地名设标作为2006至2009年重点,数字地名作为2008至2009年重点,地名规划(地名普查)作为2009至2010年的年度工作重点,扎实推进。特别是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名》2012,(3):75
近年来,河北省涞水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民政部门《关于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文件精神,结合实际,以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城乡地名标志设置为突破口,深入开展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随着全省"城乡面貌三年大变样"活动的开展,全县共投入资金130万元,对地名标志进行了更新,实现  相似文献   

11.
地名信息     
民政部将网络门牌纳入地名服务民政部区划地名司日前将万通国际网络连锁集团的网络门牌系统纳入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使其成为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项合作中,万通国际网络连锁集团通过开展网络门牌服务,为全国问路服务系统(声讯、短信、彩信平台、触摸屏、电子地图问路)和国家地名数据库提供所需的地名、单位地址、位置及有关其他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同时,民政部指定“网路114(china114.net)”为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服务网站。网络门牌作为新一代门牌,创新了地址标志和查询方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名大词…  相似文献   

12.
为传达贯彻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视频会议精神,启动实施陕西省地名公共服务工程,2005年7月1日,陕西省民政厅召开了全省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电视电话会议。会议要求全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按照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视频会议精神和部署,以实施地名服务工程为载体,规范地名管理,拓宽服务领域,建立完善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名》2012,(5):14-14
甘肃省地名公共服务工程于2006年正式实施。6年来,从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以构建地名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以四个专项事务建设为抓手,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加强领导、精心谋划,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探索了  相似文献   

14.
李波  王荣  范英兵 《中国地名》2009,(12):64-65
一、研究背景、目的 2005年的全国民政工作会议提出了地名公共服务的任务和要求,2006年宁夏下发了《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通知》,地名服务工程正式启动,给我区的地名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从地名规范、地名规划、数字地名、数字地名等四个方面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名》2012,(8):12-13
形成合力激发动力强化推力自2005年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启动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民政部的有力指导下,宁夏地名工作紧密联系实际,以提升地名信息化服务水平为抓手,积极创新  相似文献   

16.
按照国家部署,吉林省以“建设地名公共服务示范市(县)”活动为主线,采取多种模式、多渠道开展城乡设标和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全国地名服务工程建设的排头兵、引领全国的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示范省份。经过全省地名工作者5年的顽强拼搏,吉林省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已全面确立  相似文献   

17.
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是服务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公益性基础工程,是集地名规范、地名规划、地名标志和数字地名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实施地名服务工程、健全地名公共服务体系是适应政府职能转变要求,进一步实现地名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切实有效地完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8.
地名信息     
浙江省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经验交流会在杭州召开为了及时总结交流全省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的工作经验,进一步推动浙江省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向纵深发展,2006年12月19日,全省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经验交流会在杭州召开,省地名委员会副主任、省民政厅厅长吴桂英、副厅长李立定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2006年全省共设置各种农村路牌2.5万多块、门牌529万多块,完成设标任务的乡镇达1060个,占86.6%,提前超额完成了省政府的年度考核任务。地名规划和信息化服务进展顺利,杭州等9个设区市已基本完成地名规划的编制和地名网站的建设任务,数十个县(市)已启动…  相似文献   

19.
经过全省地名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截止到2009年底,浙江省提前一年完成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任务,基本建成了以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四项事务建设为抓手,多元化发展、施惠于民、覆盖城乡的、具有浙江特色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0.
余明 《中国地名》2010,(8):10-10
近年来,杭州市余杭区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根本,狠抓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初步形成了规划系统、制度完善、机制健全、保障有力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走在了全国县(区)地名工作的前列,成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的领航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