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藏北地区草地退化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49  
根据草地退化国家标准和藏北地区草地退化实际情况以及遥感数据特征,选择草地植被盖度为草地退化的遥感监测指标,建立藏北地区草地退化遥感监测和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藏北地区近24年的草地退化进行遥感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藏北地区草地退化现状 (2004年) 十分严重,重度和极重度退化草地面积分别占草地总面积的8.0%和1.7%,区域草地退化指数 (GDI) 为1.86,接近中度退化等级;其中藏北地区冰川与雪山及其周围等气候变化较为敏感区域和交通要道沿线等人类活动较为频繁区域的草地退化相对严重;从1981年到2004年的近24年以来,藏北地区及其各个区域草地退化较为严重,其草地退化等级分布比例和草地退化指数年际波动较大,草地退化等级在轻度退化至重度退化等级之间波动;近几年藏北全地区总体草地退化情况及中部、东部和北部地区的草地退化具有更加严重的趋势,而西部地区草地退化状况则略有减缓趋势。  相似文献   

2.
 草地资源分布和动态变化是荒漠化监测的重要内容。利用1976年、1996年、2001年、2006年四期遥感影像,在RS与GIS支持下解译提取了贵南县草地信息,通过动态度模型和空间变化分析了青海省贵南县草地资源变化。结果表明:30 a来青海省贵南县草地面积减少了12.62%,其中高盖度草地面积减少了28.87%;主要转化为耕地、未利用地和林地;1996—2006年,草地面积缩减趋缓。1976—1996年间有16.6%的高盖度草地退化为中低盖度草地;1996—2006年高、中、低盖度草地面积转换变化不大。通过草地斑块的重心分析显示草地空间变化向多个方向偏移。  相似文献   

3.
从牧户角度,通过牧户调查、遥感数据、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综合分析,研究生态移民政策和牧户的响应情况及原因,对以后的人地和谐共处具有借鉴作用.以黄河源区玛多县牧户调查为例,利用1977~2004年三期草地退化数据、近28年气象数据、1988~2004年放牧压力数据、两年的PRA牧户访谈共144户的资料,通过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玛多县草地普遍发生退化现象,两期退化草地占总草地面积比重均在43%以上,并且退化呈加快趋势,冬春草场退化情况最为严重.(2)草地退化是气候干暖化和草地载畜超载共同造成的.(3)移民政策和牧户社会经济情况的对比利益差异,导致移出的牧户以老年牧户、无畜/少畜户为主,分别占移民户总数48.5%和68.3%,牲畜多的、中青年牧户普遍不愿移民.而且,移民户中,一证多户中的部分户移民占所有移民户54.5%.移民牧户结构的上述特征导致通过移民实现草地载畜量明显减少的目标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4.
以Landsat系列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解译了2006、2010和2014年三期乌鲁木齐河流域中上游土地利用/覆盖信息,并以生长季内各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平均值表征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质量状况,从土地利用/覆盖的空间分布和质量变化两方面对该地区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近9 a间,乌鲁木齐河流域中上游林地面积基本保持不变,草地新增12.78 km^2,建设用地扩展了5.01 km^2,新开垦耕地3.84 km^2。(2)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质量总体呈现微弱退化趋势,其中耕地退化最为严重,变化趋势为-1.5%·a^(-1),林地和自然草地的质量基本保持不变,而城市和道路绿化草地却呈现显著改善。(3)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干扰影响,植被的改善与退化共存,其中显著改善的区域占全区的5.92%,而显著退化的区域占全区的9.45%,显著退化的面积大于显著改善的面积。  相似文献   

5.
以Landsat系列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解译了2006、2010和2014年三期乌鲁木齐河流域中上游土地利用/覆盖信息,并以生长季内各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平均值表征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质量状况,从土地利用/覆盖的空间分布和质量变化两方面对该地区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近9 a间,乌鲁木齐河流域中上游林地面积基本保持不变,草地新增12.78 km~2,建设用地扩展了5.01 km~2,新开垦耕地3.84 km~2。(2)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质量总体呈现微弱退化趋势,其中耕地退化最为严重,变化趋势为-1.5%·a~(-1),林地和自然草地的质量基本保持不变,而城市和道路绿化草地却呈现显著改善。(3)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干扰影响,植被的改善与退化共存,其中显著改善的区域占全区的5.92%,而显著退化的区域占全区的9.45%,显著退化的面积大于显著改善的面积。  相似文献   

6.
北京山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植被覆盖变化遥感监测是区域生态监测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为区域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北京市1979年7月14日和2005年7月25日的Landsat MSS和TM影像,采用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计算了这2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并对北京山区1979-2005年间植被覆盖的变化情况进行了遥感监测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山区的植被覆盖度由1979年的70.05%下降为2005年的66.14%;植被退化的总面积为3672.90km2;植被覆盖度在80%~100%的退化面积最大,为617.45km2.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位于大兴安岭中山山地向科尔沁沙地过渡带的阿鲁科尔沁旗为研究对象,以1990年、2000年和2014年三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结合阿鲁科尔沁旗统计年鉴、气象气候等资料,借助ENVI5.1和ARCGIS10.2软件,对阿鲁科尔沁旗草地退化现状特征、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2014年阿鲁科尔沁旗草地退化指数(GDI)为2.99,属于中度退化等级,研究区各个乡镇(苏木)草地退化指数(GDI)值在2.65~3.3之间,区域之间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整体上均处于中度退化的状态。草地退化状况空间分布特征为,南部和中南部地区草地退化较为严重,主要以中度退化草地为主,伴有重度退化草地;中部和中北部地势偏高的林牧区草地退化状况相对较轻,主要以轻度退化草地与中度退化草地相间分布,草地整体状况相对较好;最北端基本形成了无明显退化草地、轻度退化草地和中度退化草地相间分布的格局。  相似文献   

8.
近40a来若尔盖盆地沙丘时空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野外考察基础上对1966年地形图和1977年、1994年、2001年、2006年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并以沙丘面积增加/减少数量、沙丘面积年均增长率、沙丘分布重心等指标来分析1966—2006年间沙丘时空变化。结果显示,沙丘扩张,分布重心向东南偏移。沙丘扩张主要源于沙源扩展,包括河漫滩与江心洲出露面积增加、草地退化沙质土壤出露、湖泊干涸湖底裸露、沼泽疏干。气象数据与人文统计数据分析表明,沙源扩展与近年来气温升高、降水减少、人口增长、牲畜增加有关。沙丘分布重心向东南偏移是因为起沙风主导风向为西风、北风及西北风。  相似文献   

9.
新疆焉耆县土地盐渍化遥感监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土地盐渍化不仅会造成地表土壤资源的破坏和农业生产的巨大损失,而且对干旱区绿洲的生态安全也构成了极大威胁,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土地)退化问题。研究土地盐渍化动态演化过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有助于了解土地盐渍化变化规律与发展趋势,对于干旱区的粮食生产安全及经济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遥感和GIS技术,以新疆焉耆县为例,基于土地利用现状图和1976、1994和2009年的MSS、TM、ETM遥感影像,系统分析了区域土地盐渍化的动态演化过程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76-2009年间,尽管焉耆县的土地利用类型未发生显著变化,但土地盐碱化的面积却呈现显著增长趋势,并已达到研究区面积的8.85%;研究时段内,盐碱化持续加重区域的面积比例相对较高,盐碱沼泽和重度盐碱土地在研究区所占面积比例分别增加了2.97%和1.31%,这表明焉耆县土地盐碱化程度发展较快,今后需改善灌溉及排水方式,合理利用地下水。  相似文献   

10.
基于遥感的民勤绿洲植被覆盖变化定量监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基于混合像元条件下的TM影像植被覆盖度遥感反演,定量研究了甘肃省民勤绿洲1987年至2001年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的规律与特点。结果表明,15年中,民勤绿洲的植被覆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田植被(耕地)面积增加了53.11%,而中、高盖度植被的面积却减少了25.21%,这对民勤绿洲的长久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民勤绿洲植被覆盖变化的空间转化过程复杂,但总体属于开垦—植被退化型。15年中因开垦和植被退化而损失的中、高盖度植被达42204.81hm2,占原面积的81.73%,而且损失的主要是绿洲边缘的防风固沙植被,其中因开垦损失的面积为18776.08hm2,占损失面积的44.5%。超采地下水引起的地下水位快速下降是导致绿洲边缘天然和人工灌丛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控制开垦并培育相对稳定的灌丛型植被,应该是研究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Land degradation has been rapidly taking place in source region of the Yellow River in China.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during 2008 in Maduo County to investigate soil and plant changes in relation to land degradation. Several results were derived from this work. First, the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and total nitrogen (T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on the extremely degraded land comparing with the natural grassland. Second, soil bulk density increased as land degradation worsened. Soil bulk density of the extremely degraded land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grassland. Third, pH showed no obvious variation pattern. Finally, aboveground biomass decreased from grassland to the moderately degraded land. But aboveground biomass increased on the extremely degraded land and very extremely degraded land with most aboveground biomass inedible for livestock.  相似文献   

12.
李辉霞  刘淑珍 《中国沙漠》2007,27(3):412-418
在实地调查和样方测定基础上,选用建群种植株高度、草地植被盖度和草地生物量作为草地退化地面评价体系中的单一评价指标,并通过加权综合三个单一评价指标,构建草地退化地面综合评价指标;在分析退化草地光谱特征的基础上,从ETM+影像的波段数据中派生出草地退化的遥感评价指标。通过相关分析的方法,选出最能反映草地退化趋势、最适于用于线性拟合的地面评价指标(地面综合评价指标)和遥感评价指标(TM4/TM5),采用线性回归技术构建草地退化遥感评价模型,并通过计算确定系数(R2)、均方根差(RMSE)和相对误差对模型精度做出评价。确定主要草地类型的不同退化等级标准,完成草地退化图的编制。通过分析草地退化地面评价指标与遥感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探讨了西藏北部草地退化的遥感评价模型,为科学、快速评价草地退化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黄河上游龙羊峡库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项研究以黄河上游生态环境严重退化的龙羊峡库区为研究区,应用遥感与GIS一体化的方法,建立了库区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在系统的支持下,利用多时相、多波段TM遥感数据,对库区近十年来生态环境变化进行监测分析,揭示了库区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现状,以及建库近十年来生态环境时空演化的过程与发展趋势,为库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项研究利用遥感和GIS技术,采用生态环境综合分类系统,在一次分类处理中通过多层次不同级别的组合获得了基于同一信息源的土地沙漠化、草场盖度、土地利用处地覆盖等多种环境类型信息,并利用环境信息模型对库区的土壤侵蚀进行了评价。基于GIS的分类后再处理使遥感分类精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研究表明,在GIS的支持下充分利用遥感信息监测与评价生态环境,是区域生态环境定量化研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三角洲农作物种植分区的遥感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选取了一年中三个不同时相的TM影像,分别求出了三幅影像的NDVI分布图,将其合成为一幅影像图。由于不同区域种植的作物在三个时相中的NDVI变化是不同的,因此在NDVI合成图上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区域。通过对不同颜色区域进行采样分析,可以确定桃红色区域为冬小麦、玉米(大豆)轮作区,蓝紫色区域为棉花、春玉米、杂粮种植区,亮蓝区域为水稻种植区,亮绿色区域为林地、草地。最后,根据不同颜色区域的NDVI变化特征用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像进行了分类提取。这样便可对黄河三角洲农作物的种植情况进行宏观的了解,为农作物种植合理布局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高寒牧区草地沙化问题研究——以玛曲草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玛曲草原草地退化问题,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和Chow分割点检验定量分析原料型畜牧业和制度对草地沙化的影响,并得出制度是导致草地沙化的根本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运用环境机会论探索可持续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模式。通过优化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发展与草原生态的良性循环,为其他高原牧区畜牧业经济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天山北坡中东段天然草地光谱植被指数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敬峰  王秀珍 《山地学报》1999,17(2):119-124
据1992-1994年天山北坡中东段各种主要天然草地类型混合牧草群落光谱观测资料,牧草产量资料分析发现,天然草地牧草产量与光谱被指数都具有季节变化特征,呈现出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变化规律;天然草地光谱植被指数可以较了地反映牧草产量的年际变化和不同类型天然草地的产量差异,由于降水等自然条件的影响,牧草产量的年份,光谱植被指数也高,牧草产量低的年份,光谱植被指数也低。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玛曲县沼泽湿地遥感监测与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2000年和2006年TM影像数据、地面调查资料和气象台站观测数据,对玛曲县沼泽湿地进行了目视解译分析,对比研究了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和专家分类的精度,初步探讨了玛曲沼泽湿地退化的原因。结果表明,该县沼泽湿地面积从2000年的19598.67hm^2减少到2006年的14080.80hm^2,沼泽湿地面积平均年递减率为4.69%。非监督分类结果由于受山体阴影、坡向、云的阴影等影响,多分误差高,总分类精度仅为31%;监督分类的总精度为54.1%;专家分类的总精度高达84.2%。因此,专家分类可以用于对玛曲县沼泽湿地的监测和自动提取。草场不合理利用和过度放牧是导致玛曲县沼泽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黄河干流、各支流径流量减少是导致流域内沼泽湿地退化的直接原因,当地气候变暖促进了这一过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秦彤  李功权  范佳晨 《干旱区地理》2022,45(5):1490-1499
三江源黄河源园区作为黄河的发源地,它的生态系统对整个黄河流域至关重要。针对研究区2000—2020年存在的土地退化问题,选取土壤侵蚀模数、沙化特征指数与土壤湿度指数,采用空间托普利茨逆协方差聚类法开展了3个参数的聚类分析,从而进行黄河源园区土地退化时空演化分析,并采用极致梯度提升法进行时空演化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 土地退化现象最严重的地区是中部偏南地区与东北地区,其次为偏北地区。(2) 东北地区存在水土流失与土地沙化2种问题,中部偏南地区以严重的水土流失为主,偏北地区主要表现为土地沙化问题。(3) 近20 a来,土地退化指数呈现波动性下降,土地退化整体趋于好转,在偏南地区表现得更明显。(4) 水土流失问题整体好转,偏北地区有土地沙化的风险。该研究对掌握黄河源园区土地退化的时空分布及发展趋势、推进黄河源园区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江河源区的草地资源特征与草地生态变化   总被引:83,自引:12,他引:83  
王根绪 《中国沙漠》2001,21(2):101-107
通过对江河源区草地生态类型与分布、草地资源特征及其利用现状的研究和生产力的评价,并根据70年代以来3期遥感资料和区域调查结果,分析了江河源区草地生态变化态势,结果表明:现状江河源区草地以高寒草原化草甸为主要草地类型,其分布面积占江河源区总草地面积的53.78%。组成草地牧草的主要植物种类的粗蛋白含量超过10%,粗脂肪含量在2%以上,能值储量在9.34KJ.g^-1以上;自70年代以来,由于区域畜牧业的迅速发展,江河源区冷季草场严重过牧,超载牲畜量达理论载畜量的1-5倍,大部分地区夏季草场亦超载,导致江河源区草地生态严重退化,年退化速度达6.64%-34.35%。合理利用草地资源,保护该区域脆弱生态环境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