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湘西岩溶     
羚续滋城{狱撰雄黑恐塑哪子公吧爷刁~瓷。,%印甲,,沁,铸“傻竣鞠确翻“公蕊麒魏髦篇瑞怂分王分怜~不几石斌或狱二簇妻黑泛泞煞绝梁哪朦巍夔麟撇撇瓣黝毅彝熊澳羲慈忿羹撇撇粼撇耀黝黝黝黔鬓姗缴滩溉瞬撇撇曝撇黝缨群卿摧举粼袭蒙蠢篡撇轰缀掷鹅囊象撇舅墓感蘸蘸鬓蒸鑫囊l蒸鬓鑫寨鑫撇巍瓤侧乃赶玲刃铲入史召‘沪z‘乞洲吧丫沪~娜麟攀蓦颧攀滕簇城渊裁鬓缴寒聋瀚l窦凝彝撇{翼巍〕城)潘轰麦、l一刁月仓⑥⑦⑧⑨掣馨鬃蘸…:群黔麒酬磷嘿攘l;{珊赣缎吉首方洞新宁县黄甲山溶洞石帘地下河出口及灰华(大庸县)桑植671号地下河悬挂出口开凿内湾岩溶水…  相似文献   

2.
试论岩溶地面塌陷的类型划分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康彦仁 《中国岩溶》1984,3(2):146-155
<正> 岩溶地面塌陷,近年来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有关岩溶地面塌陷的分类,论述不多,笔者据岩溶塌陷调查,写成本文以期抛砖引玉,文中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岩溶地面塌陷的概念岩溶地面塌陷(简称岩溶塌陷或塌陷),是岩溶地区常见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可以出现于裸露型岩溶山区,在地下溶洞及岩溶管道发育时期,于溶洞顶部或岩溶管道上方形成一些陷落性的洼地、落水洞、竖井、漏斗等地表岩溶形态;也可于覆盖型或埋藏型岩溶区,被充填(或半充填)的溶洞、管道的充填物被掏空,上覆基岩或土层失稳后造成。塌陷的结果,是使岩溶作用向一个新的水平发展,或改变溶洞、地下管道的发育方向。目前,研究较多的,主要是覆盖型岩溶区的塌陷。塌陷在一个地区可以反复出现,后期塌陷可以继承早期塌陷而复生。   相似文献   

3.
郭纯青 《地质与勘探》2015,51(5):984-99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在岩溶区修筑建筑物越来越多,岩溶作为一种特殊的不良地质作用给许多工程建设带来困难。云南某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在勘察阶段发现大量的溶洞,严重影响了该工程的地基施工。本文据场地岩溶区的详细勘察和钻孔资料,描述了岩溶表现形式、在平面上和垂向上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从研究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气象水文和新构造运动等方面研究了岩溶的形成机制,为岩溶地区工程建设中的灾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野外实际调查和长期观测,对黄泥洞泉水的流量变化、出口处沉积物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根据该泉水的洞内结构与形状,将泉水的岩溶发育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对各阶段岩溶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综合分析认为,该泉水形成主要有三大要素:一是有溶道中地下水的长期补给;二是洞内岩溶发育成溶洞等洞穴,具有虹吸结构;三是泉水从垮塌的杂乱岩石中流出,洞内地下水排泄不畅。最后指出,岩溶间歇泉出口处的流量并不是该泉水的真实流量,其流量不适用于水动力学法计算未来矿井涌水量。  相似文献   

5.
在岩溶地区进行水井钻探施工中,常见溶洞、裂隙串等复杂地层,给施工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本文以近年在贵州省实施的地下水勘查项目中,分别选择了白云岩地区与灰岩岩石地区的一水井施工为贯通式空气潜孔锤反循环钻进的实验场,通过施工实践,总结了该工艺在岩溶地区的参数体系特征.以此为基础,经应用解决了岩溶地区溶洞、裂隙串等复杂地层的钻进问题,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溶洞顶板稳定性影响因素正交有限元法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岩溶地区兴建越来越多的公路工程,岩溶地基稳定问题已成为公路工程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其中又以溶洞的影响最为显著。采用正交弹塑性三维有限元法评价了各因素对溶洞顶板稳定性的影响程度(敏感度)。分析结果表明: 影响溶洞顶板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顶板岩层厚度、岩体力学特性和溶洞宽度。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轮古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受多期构造运动及古岩溶作用的叠加改造,该地区古岩溶作用形成的溶洞、裂缝等次生孔隙是主要的油气储集空间。因此古岩溶发育研究是碳酸盐储层评价极为重要的研究内容。文章在对轮古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大量成像测井资料处理基础上,主要通过对溶蚀裂缝、溶洞的成像测井响应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古岩溶标志的成像测井响应规律。高导缝在成像测井图像上表现为褐黑色正弦曲线,溶蚀缝表现为裂缝图像边缘不平直,未充填溶洞在图像上表现为暗色的团块分布,对于全充填洞,可在成像测井图中见到层理等沉积现象。溶蚀程度的差异可根据成像测井资料上解释的裂缝及溶洞中角砾的多寡来度量。轮古西井区,其大溶洞中角砾已溶蚀掉,部分溶洞充填泥砂,表明溶蚀程度很高;轮古中部各井溶洞中的角砾还比较大,单产状裂缝溶洞的规模比轮古西井区小,溶洞溶蚀程度较弱;轮古东井区未见单产状小溶洞,仅见大溶洞的雏形或只有交叉缝和溶蚀裂缝。对区域大量成像测井识别的洞穴数据统计结果表明轮古地区奥陶系洞穴型岩溶储层的分布主要受表层岩溶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8.
区域水文地质调查规范中,将地下水划分为五种基本类型:(1)松散岩类孔隙水;(2)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3)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岩溶水);(4)基岩裂隙水(包括断层脉状水);(5)冻结水。本文所讨论的是云南中部大片中生代“红层”(侏罗系、白垩系)出露地区所存在的兼具(2)(3)两类性质的碎屑岩类裂隙岩溶水。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中将碎屑岩(广义)中的类似碳酸盐类岩溶水,简单地归  相似文献   

9.
岩溶地区地质条件不同,岩溶发育程度也会不同,常见溶洞类型既有体积较小的封闭型溶洞,又有埋藏较浅、洞体较大的空洞或半充填溶洞,也有埋藏较深、完全充填且漏水的溶洞.溶洞形态不同,钻孔灌注桩的处理方法也不同,施工前应根据地质情况及岩溶发育程度选择合理的成孔方案,并对施工中出现的塌孔、斜孔、掉钻、卡钻等常见事故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可溶性碳酸盐岩类发生岩溶或岩溶现象是一种自然地质现象。我国的西南、华南地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岩溶地形分布相当广泛,给这些地区的公路建设带来许多困难。通过结构力学简化计算,半定量分析岩溶地区公路路基隐伏岩溶稳定性,得到稳定性和溶洞顶板、跨度、和覆盖层厚度之间的关系。并应用于乐广高速岩溶评价,能方便快速地分析溶洞顶板的稳定性。对我国岩溶地区的公路路基的稳定性分析评价,将具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月歹帚没理摺必燕缈粼嘴嗽游……{ 口一一了丫了。埙. 龟一冲识老 王瞬‘ 擎‘ } {、拭}J、‘,瑰一教, Jt‘胡、扣 书认一1l{:{卜 卿 仁口 二怡, 哭一逛写 撬 又 卿 髯- 州_ 具一觑入拟!{}!吓}{二、二 绷)嫉入赘\、寸,矿’‘只)专、、{叫勺{龟卜-卜乙一丹粼)咨)‘阿一1七称侧马})创丫自_遗习l、吸卜l夕{;Lj一钊卜l一一缸_韧七飞乡奋一{一杯吃 ‘碱了)气目闷闷日\i{洲;月洲忆{飞、习月}1、{月习卜日口L犷{一}浦犷1阅{…」‘})洲卜{勺{」仁气断月厂\}…f赵当吸{汗(叹川闷闷 呀粼州卜l}l…}’L一}曰坦二:钊饭 ,二二,~闪八区一瑕碑{一捉入一日…  相似文献   

12.
白云洞是云南乃古石林地区一个长达380km的岩溶洞穴,位于昆明东南70km。溶洞通道的总体方向为N110°~120°E,N0°~10°W,裂隙方向为N30°~40°W,N20°~30°W。溶洞发育于厚层的下二叠统栖霞组,水流发育,正处于近潜水位阶段。溶洞沉积中存在大量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大窑湾地区某建筑场地内基岩为可溶性中等~强的碳酸盐岩,岩体裂隙发育,在海水入侵、潜水与岩溶裂隙水等共同作用下,岩溶发育较强烈。本场地勘察揭露溶洞的见洞率70.27%。溶洞多发育于地表下20~3m之间,其次为30~40m。本文根据揭露溶洞的大小将溶洞分成大型溶洞(洞高≥4m)、中偏大型溶洞(2m≤洞高<4m)、中型溶洞(0.5m≤洞高<2m)和小型溶洞(洞高<0.5m)等四类,分析表明本场地内溶洞以中型溶洞为主,其次为小型溶洞和中偏大型溶洞,岩溶的发育和分布对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影响较大。本文围绕场地岩溶发育这一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从岩溶发育的地质背景、形成条件、分布特点等方面对场地内的岩溶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本场地属于岩溶中等~强发育的复杂的岩溶红粘土地基,需采取CFG桩、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或采用桩基等措施对地基进行处理,以保证工程安全。   相似文献   

14.
灰岩区的溶蚀现象不仅会导致基岩面起伏很大,还会产生溶蚀带、溶洞、土洞等地质现象,严重影响到该地区工程建设。近年来,根据溶洞、土洞与其围岩电性的差异,使用电法勘探寻找溶洞、土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单极-偶极时间域激电测深方法在建筑场地岩溶勘查中的应用表明,该方法对于查明建筑场地岩溶、土洞的存在以及分布范围是一种有效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区岩溶地貌比较发育。地表形态有溶痕、溶沟、溶槽、石芽、岩溶裂隙等;地下有溶洞、地下河,地下通道等。岩溶裂隙多为粘土充填,在粘土层中发现了古脊椎动物及孢粉等化石。在宜兴地区发现下列三处:1.位于宜兴县张渚镇北东方向约2.5公里的白石山南坡(图1)。洞穴为裂隙式,发育在三叠系薛家村组灰岩中。顶部地层剥失,该处海拔高度50米左右,洞深10米左右,长大于20米。洞穴顶部宽约1米,底部宽3—6米(未见底)。洞内为棕黄色带红色亚粘土,粉砂质粘土充填,产羊齿类化石碎片和孢粉:松属(Pinus)、枫杨属(Pteroca-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 一九八四年我队开展贵州省瓮福磷化基地供水水文地质普查以来,在瓮安南部至牛场间,多次对米洞进行踏勘和专门调查(图1)。 米洞发育在下三叠统茅草铺组第一段(T_1m~1)石灰岩层中,洞穴规模庞大,形态变化奇特,洞内堆积物十分发育;竖井溶洞、漏斗和落水洞、裂隙及地下河管道系统纵横交错,在区内构成一幅多层复杂的岩溶洞穴和堆积物空间分布图(图2)。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川东南—黔西北灯影组露头、钻井岩芯的详细观察分析,认为灯影组中上部发育一系列的古岩溶标志,包括岩溶角砾岩、充填的溶洞溶缝、含铁质古风化壳等。在结合前人对上扬子桐湾运动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川东南—黔西北大部分地区由Ⅲ幕和Ⅱ幕叠加形成了寒武系与震旦系之间的平行不整合面。采用"印模法"恢复桐湾Ⅲ幕岩溶古地貌,"印模"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明心寺组+金顶山组";"印模"如果包括麦地坪组,"印模"底界将具明显穿时性。根据"印模"地层分布及古地貌指示,研究区岩溶古地貌主体呈南北向展布,具有东高西低的特征,东部发育岩溶高地,西侧为岩溶洼地,中部则发育岩溶斜坡。岩溶高地和岩溶斜坡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残丘、平台以及上斜坡、下斜坡等次级岩溶古地貌单元。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石漠面积约98万ha[1],87.16%石漠分布在贵州的西部和南部,其中93.93%为石灰岩石漠,6.07%为白云岩石漠,即它们都属岩溶石漠.贵阳市黔灵山是一森林公园,山体由下二叠系厚层块状茅口灰岩组成,为一裸露型岩溶化山原,在大片裸露的基岩上生长着繁茂的林木使其群峰叠翠、古木参天.黔灵山的自然生态景观启示我们:①植物在自然界存在"无土栽培";②某些已经石漠化地区土壤难恢复,但植被有可能恢复;③亚热带湿润气候带岩溶石漠的形成人文干扰是主导因子.基于此,文中还对贵州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9.
孔间电磁波CT技术是工程勘探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利用孔间层析成像进行探测,其成果清晰、直观,较好地展现了孔间介质电磁波吸收情况,清楚地显示出地下不同地质体的空间分布。北京普安店地区存在岩溶塌陷,前期进行了大量的钻孔勘探,利用钻孔进行孔间电磁波CT扫描,探测钻孔之间溶洞的分布情况,填补了钻孔之间溶洞展布情况的空白,并对溶洞的充填情况进行解释。该技术提供的数据准确可靠,信息丰富,为后期岩溶地区的稳定性评价及工程处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黄成宗 《水文》2000,20(4):33-36
根据岩溶地区内涝暴雨洪水形成的特点及其产8汇流规律,利用水量平衡原理,把实测水位通过库容曲线转换成流量,从而推求出溶洞泄流曲线和岩溶地区内涝设计洪水。然后用该设计洪水由调洪反求水位的办法来论证实测水位及所求岩溶地区内涝洪水的正确性,为我国广大岩溶地区提出了一种设计洪水的计算方法及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