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都山花岗岩体是冀东地区最大的花岗岩基,在其周边产有众多与其有关的“卫星”岩体和岩脉。采用先进的SHRIMP定年方法,测得都山花岗岩基的206Pb/238U年龄为(223±2)Ma,其东侧三家金矿区成矿前花岗斑岩脉的年龄为(222±4)Ma,二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花岗岩基和花岗斑岩脉可视为同一次岩浆活动的产物。这种晚古生代末—早中生代印支期的花岗岩在华北克拉通北缘广泛分布,显示它是一次重要的构造-岩浆事件的产物。根据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特征及有关判别图,都山等印支期花岗岩可能属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造山作用的后碰撞花岗岩。花岗斑岩脉中发现有新太古代的继承锆石,表明花岗斑岩的部分源岩为区内新太古代八道河岩群变质岩。都山花岗岩与花岗斑岩脉同时、同源,推测其源岩也有部分为新太古代结晶基底的变质岩。花岗岩与区内金矿化有较大的时差,两者不存在直接的成因联系,仅表明成矿晚于早中生代印支期。  相似文献   

2.
鞍山地区3.0Ga铁架山花岗岩是华北克拉通时代最古老、分布范围最大的钾质花岗岩,其中存在较多成熟度高的变泥沙质岩石表壳岩,其元素和Nd同位素组成与铁架山花岗岩十分相似。以往研究把它们作为铁架山花岗岩中的表壳岩包体,认为铁架山花岗岩形成于它们的部分熔融。本文利用碎屑锆石SHRIMP U—Pb定年方法对鞍山铁架山花岗岩中变泥沙质表壳岩的形成时代进行了制约,证实表壳岩形成于铁架山花岗岩之后,为遭受强烈变质变形地区变泥沙质岩石时代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实例。  相似文献   

3.
冀东地区位于华北地台东部燕山台褶带的东段,是我国主要的金矿产出地之一。区内花岗岩大量分布,包括都山、蛇盘兔花岗岩基以及青山口、高家店、贾家山、峪耳崖、罗文峪等岩株。本文对高家店和蛇盘兔岩体进行LA-MC-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定年结果表明,高家店岩体的成岩时间为(198.8±0.8)Ma,蛇盘兔岩体成岩时间为(184.7±1.0)Ma,岩体形成时代都为早侏罗世。研究区内的岩石为弱过铝质I-A过渡型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类,Na2O+K2O质量分数高,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且δEu集中于0.14~0.82,具有明显负铕异常的特性,表明成岩物质来源于壳源,形成于后碰撞环境。  相似文献   

4.
陶志华 《地质与勘探》2023,59(1):99-112
白马海花岗岩位于青海三江北段下拉秀弧后前陆盆地内,侵位于早元古代宁多群(Pt1N),形成于中三叠世早期,岩体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244.7~243.4 Ma。为探讨三江北段玉树地区的构造演化,本文对白马海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微量进行测试分析。主量元素特征和岩石类型研究表明,白马海岩体岩石属准铝质-弱过铝质钙碱性系列I型花岗岩,分异指数和固结指数显示岩体具有较高分异程度,同时氧化物-lgSI值的相关关系表明岩体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围岩混染;岩石地球化学和岩浆锆石微量元素特征及相关判别图解显示岩体形成于俯冲汇聚环境下的大陆地壳重熔结晶。综合研究认为,在岩体形成时的中三叠世早期,金沙江洋盆的俯冲消减即将结束,“硬碰撞”造山随即开启。  相似文献   

5.
角子山岩基是秦岭造山带东端伏牛山余脉规模居第二位的燕山期侵入岩,其岩石成因模型有助于深入认识华北克拉通南缘伏牛山余脉早白垩世酸性岩浆的形成规律和深部构造演化。角子山花岗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样品的30个测点中,18个有效锆石测点的U-Pb年龄集中于(129.5±1.4)Ma(1个)和(116.1±1.4)~(122.2±1.3)Ma(17个)两组,形成了锆石年龄谱,后者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19.3±0.9)Ma。结合前人10个有效锆石测点的U-Pb年龄数据,27颗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18.2±1.2)Ma,代表了角子山花岗岩的形成时代。角子山花岗岩样品具有富Si和碱、贫Ca和Mg的特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花岗岩。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中,角子山花岗岩样品显示了Rb、Th及Zr、Hf的正异常和Sr、P、Ti的负异常。角子山花岗岩稀土总量为20.9×10-6~204×10-6,(La/Yb)N值为4.24~21.0,δEu值为0.53~0.78,稀土配分模式呈轻稀土富集(右倾平滑)和中、...  相似文献   

6.
叶浩  张拴宏  赵越  吴飞 《地学前缘》2014,21(4):275-292
对燕山褶断带内三叠纪都山花岗质岩基进行了详细野外观察,测量了岩体变形的构造要素,获得了锆石U Pb定年、全岩主微量元素和锆石Lu Hf同位素分析数据,用以揭示都山复式岩基的成因及构造背景。都山复式岩基包括南部变形较强的都山岩体和北部弱变形的大石柱岩体,锆石LA ICP MS分析表明都山岩体和大石柱岩体侵位时代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大石柱岩体并非晚二叠世岩体,而是与都山岩体近于同期侵位。都山复式岩基主要由花岗岩、石英二长岩及少量闪长岩组成,岩石具有高SiO2含量,低MgO含量的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K、Ba、Sr)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如Ti、Nb、Ta)和重稀土元素,并表现出埃达克质岩石的特征。锆石εHf(t)值介于-13.69~3.94。主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组成表明,都山复式岩基岩浆源区包括古老下地壳以及少量富集岩石圈地幔和亏损的软流圈地幔,母岩浆可能经历了岩浆混合。都山复式岩基南部岩体内片麻理具有环状分布特征,并且从岩体中心到边缘逐渐增强,岩体边部包裹大量片麻岩围岩团块。这些特征表明,岩体可能是在区域挤压构造应力场之下通过顶蚀膨胀的方式主动侵位的。结合区域地质背景,都山花岗质复式岩基可能是在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晚三叠世岩石圈拆沉和减薄之后的板内伸展构造背景下软流圈上涌引起岩石圈地幔熔融底侵古老下地壳后形成的。中-晚三叠世之交,华北北缘进入板内伸展构造体制,岩石学证据表明,岩石圈经历了破坏和减薄,而上地壳岩石仍然记录了挤压构造变形。因此华北北缘中生代早期构造体制在时间和深度层次上存在解耦,岩石圈伸展的浅部响应存在明显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7.
北祁连洋早古生代双向俯冲的花岗岩证据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主要对北祁连山中段的牛心山岩体、民乐窑沟岩体进行了锆石SHRIMP定年研究。结果表明:牛心山花岗岩的年龄为476Ma,民乐窑沟花岗闪长岩的年龄为463Ma。岩石地球化学显示.两岩体均具有大陆活动边缘的岩浆作用特征,结合岩体产出的区域构造位置及区域地质资料,笔者认为早古生代北祁连洋板块分别发生了向南、向北俯冲,其中向南俯冲形成牛心山花岗岩(476Ma),向北俯冲,形成了民乐窑沟花岗岩侵入体(463Ma)。  相似文献   

8.
辽东凤城地区出露的大面积花岗岩一直是华北克拉通北缘岩石圈减薄的研究热点,但花岗岩的岩石年龄、成因及构造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尚不够深入.以辽东凤城地区帽盔山二长花岗岩、蛟羊峪花岗闪长岩、清凉山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LA-ICP-MS锆石U-Pb测年方法,讨论了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帽盔山二长花岗岩、蛟羊峪花岗闪长岩、清凉山二长花岗岩中锆石具有典型的岩浆振荡生长环带和较高的钍铀比(Th/U>0.4),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7.2±0.6 Ma、122.9±1.1 Ma、129.0±0.8 Ma,均形成于早白垩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帽盔山二长花岗岩和清凉山二长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A型花岗岩,具有富Si、富碱,贫Al、Fe、Ca、Mg的特征,Eu负异常较为明显;蛟羊峪花岗闪长岩为准铝质到过铝质岩石,微量元素富集Nd、Tb、La,亏损Sr、P、Ti.构造环境判别结果显示,上述3个花岗岩体均形成于伸展拉张的构造环境.以上研究表明,辽东凤城地区在早白垩世时期处于非造山的伸展环境,是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和克拉通破坏作用的缩影.   相似文献   

9.
郭小飞 《地质与勘探》2022,58(3):585-596
赣南西华山钨矿是与侏罗纪花岗岩有关的大型石英脉型矿床,也是我国南岭成矿带赣南地区典型的钨矿床。本文选取西华山钨矿成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分析,旨在揭示花岗岩的形成时间并推断岩石成因及其对成矿的指示。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西华山中粒黑云母花岗岩锆石206 Pb/238 U加权平均年龄为154.8±6.0 Ma。锆石形态、激光拉曼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花岗岩受到岩浆热液的影响。锆石的176 Yb/177 Hf和176 Lu/177 Hf比值较高,表明源岩浆有强烈的流体出溶作用。西华山黑云母花岗岩的εHf(t)变化范围较小,呈明显负值(-12.8~-10.8),且集中在华夏地块古老基底范畴内,指示其形成于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10.
玲珑花岗岩中锆石的离子质谱U—Pb年龄及其岩石学意义   总被引:44,自引:14,他引:30  
苗来成  罗镇宽 《岩石学报》1998,14(2):198-206
胶东招掖玲珑花岗岩锆石SHRIMPU-Pb年龄结果表明,玲珑花岗岩形成于中生代燕山期(岩浆锆石年龄为150~160Ma之间),岩体中产有大量的中生代印支期继承锆石(200~250Ma)及少数前寒武纪继承锆石。大量印支期锆石的存在说明玲珑花岗岩是壳源成因的,其源岩主要是中酸性岩石,推测可能是印支期华北华南两地块碰撞形成的造山花岗岩,这否定了长期以来人们普遍接受的玲珑花岗岩主是胶东群变质岩重熔或交代-重熔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云南景洪勐海花岗岩体属于临沧花岗岩基南段的一部分,其岩石类型主要为黑云二长花岗岩,本文采用激光剥蚀法(LA-ICP-MS)对勐海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年龄测定,获得了4个年龄值,分别为214. 93±1. 1Ma、223. 46±1. 1Ma、224. 96±1. 1Ma和224. 9±1. 3Ma,均属晚三叠世。结合临沧花岗岩基中、北段花岗岩中还曾获得过中三叠世侵位年龄,表明整个临沧花岗岩基的形成时代应为中-晚三叠世。临沧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属于后碰撞过铝质"S"型花岗岩,表明滇西古特提斯洋在早-中三叠世洋盆就完全关闭,俯冲消减作用也随即停止,从而转入弧-陆碰撞造山的构造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2.
华北陆块北缘印支期S型花岗岩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北陆块北缘内蒙古中部地区分布着大量近东西向展布的印支期花岗岩,形成一条规模巨大的复式花岗岩带。岩石类型主要为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1:5万区调同位素测年获得207~227Ma的一系列锆石U—Pb表面年龄,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其具有S型花岗岩特征,表明其形成于碰撞后构造环境,并不是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阿拉善宗乃山岩体东南缘分布多种类型的花岗岩,本文主要采用岩相学、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等技术手段,对宗乃山岩体东南缘岩石类型、年代学、源岩特征以及构造背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岩石类型主要为碱性-钙碱性准铝质花岗岩和闪长岩;单颗粒锆石分析获得黑云母斜长花岗岩年龄为236.8±1.9 Ma~249.7±2.6 Ma,片麻状花岗岩年龄为268.1±1.1 Ma,岩体成岩时期主要为华力西晚期和印支期早期,具有多期侵入的特征。该岩体岩石源岩为I型花岗岩,源于地壳火山弧区和同碰撞区,表明由于洋壳俯冲作用,在宗乃山东南缘形成了岛弧花岗岩侵入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技术为洋壳俯冲提供了年代学约束,确定了研究区碰撞时间为早于236.8±1.9 Ma。  相似文献   

14.
徂徕山是鲁西新太古代岩石的重要出露区。在野外地质基础上,本文对3个岩石样品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定年研究。英云闪长质片麻岩遭受一定重结晶影响的岩浆锆石年龄为(2711±11)Ma,变质作用时代可能为~2.6 Ga。变质石英闪长岩遭受强烈重结晶影响的岩浆锆石年龄为2.51 Ga,被解释为更接近构造热事件的时代,而岩浆锆石年龄可能在2.53~2.55 Ga之间。二长花岗岩锆石普遍存在强烈铅丢失,根据数据点在谐和线上的分布特征,二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应为~2.5 Ga。结合地球化学研究和前人工作,确定了徂徕山地区新太古代地质演化历史及新太古代早期古老岩石带(B带)和新太古代晚期新生岩石带(C带)之间的界线。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了“锆石与花岗岩岩石学”—文中锆石形态学研究方法,对野马地区不同构造岩浆活动期形成的花岗岩岩体中锆石形态学进行了研究。野马地区主要花岗岩体系华力西晚期和燕山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华力西晚期花岗岩代表性岩体有金山堡岩体和四平山岩体。综合研究认为:金山堡岩体为华力西晚期第一阶段形成,岩体呈岩基状产出,分异不好,岩石类型主要是斜长花岗岩,岩石化学类型属钙碱性系列,副矿物组合为磁铁矿——锆石——磷灰石型,四  相似文献   

16.
对蚌埠隆起区庄子里和磨盘山钾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以及锆石Hf同位素的研究, 以便对其岩石成因进行约束.研究结果表明, 庄子里和磨盘山钾长花岗岩中锆石发育震荡生长环带, 且具有较高的Th/U比值(0.13~1.47), 反映了岩浆成因特征.对庄子里和磨盘山钾长花岗岩中岩浆锆石进行的LA-ICP-MSU-Pb定年结果(上交点年龄) 分别为2104±20Ma和2196±190Ma, 这表明蚌埠隆起区钾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古元古代.钾长花岗岩的SiO2和K2O含量分别介于69.65%~77.95%和4.98%~5.17%之间; 该类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和Zr、Hf、Rb、Th、U等元素, 明显亏损Ba、Sr、Eu、P和Ti等元素; 它们的εNd(t) 值变化于-3.4~+3.2之间, Nd的模式年龄变化于2.31~2.79Ga之间; 钾长花岗岩中锆石的εHf(t) 值和Hf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分别介于-5.1~+7.8和2.26~2.83Ga之间.上述特征表明, 蚌埠隆起区钾长花岗岩的原始岩浆起源于有少量古老地壳物质涉入的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庄子里和磨盘山钾长花岗岩为A型花岗岩, 形成于伸展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2016,(2)
东秦岭自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多期花岗质岩浆活动形成了大量的花岗质岩石。依据锆石U-Pb年龄,这些花岗岩可分为三个主要期次:加里东期花岗岩、印支期花岗岩和燕山期花岗岩。详细研究这些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发现,早古生代的花岗岩表现为与大洋俯冲作用有关的岛弧钙碱性系列岩石,早中生代花岗岩具有后碰撞阶段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晚中生代花岗岩主要为Ⅰ型花岗岩并伴有A型花岗岩的出现。这说明东秦岭区域上经历了俯冲造山作用到碰撞造山和碰撞后陆内演化等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狼山浩日格山海西期花岗岩体特征与形成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蒙古狼山浩日格山花岗岩体位于华北地台北缘西段,岩石类型主要为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花岗岩。通过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分析,该类岩石为过铝钙碱性系列花岗岩,其中花岗闪长岩属于贫钾型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属于富钾型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243±3~272±4)Ma,具有I型和S型两类花岗岩特征,构造环境为火山孤花岗岩类。该区的主成矿区为海西期,内蒙古狼山海西期花岗岩对该区多金属元素的运移及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罗镇宽  关康  苗来成  黄佳展 《地球学报》1997,18(Z1):139-141
花岗岩类锆石SHRIMP研究表明,胶东招掖地区与金矿化有关花岗岩类含有大量不同时代的继承锆石,发现3446±2-3114±4Ma的继承锆石表明胶东地区存在古太古代硅铝核。大量印支期继承锆石(平均年龄219Ma)的年龄与南、北克拉通碰撞时代一致,推测这些锆石极可能来自其源岩,即华南、华北克拉通碰撞造山花岗岩。否定了玲珑花岗岩主要是胶东岩群交代-重熔形成的传统认识。郭家岭型花岗岩中含有较多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继承锆石,表明其源岩有较多的胶东岩群和荆山群变镁铁质岩石。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大兴安岭北部喀喇其花岗斑岩体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的研究,探讨了其形成的构造背景。结果表明:喀喇其花岗斑岩体锆石U-Pb年龄为132 Ma±1 Ma,表明其形成时代应为早白垩世晚期;岩石具有高钾钙碱性系列,过铝质特征;稀土元素属于轻稀土富集型,分布模式为右倾、左陡右平型式,具有较明显的Eu负异常特征。认为该花岗岩为铝质A型花岗岩,属于地壳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该期岩浆侵位活动受蒙古—鄂霍茨克构造体系影响,形成于后造山大陆弧或后碰撞弧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